做,就要做好.朱立倫

出版时间:2010-7-16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朱立倫/口述,瞿欣怡撰文  页数:29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跟立倫從紐約相識到現在,已經超過二十年,我眼中的他,還是跟當年一樣,樂觀、開朗,保有赤子之心。  我一到紐約就認識立倫,那時他還在紐約大學念碩士班。他雖然念的是MBA,但卻很關心時事,每天看世界日報,就算下大雪也要去買報紙,而我對政治也不陌生,所以很有話聊;不過真正讓我們這兩個愛吃鬼走在一塊的,還是美食,只要吃到好吃的東西,他笑得比誰都開心。  婚前,我隱約感覺到他的政治性格,所以結婚後,我一方面很希望能夠留在紐約,快快樂樂、單單純純地過日子;一方面又很想念台灣,尤其是小吃。  當他接受台灣大學的教職回台後,他非常投入研究及教學,三十五歲那年他就升為正教授。但是他對政治的關心從來沒有減少。九十六年那次的立委選舉,他很想嘗試,我心想:「讓他去試試看也好,反正也不會獲得提名。」  那次選舉我們吃盡苦頭,他的助選員只有我跟助理江俊霆,兩枚大兵,從寫文宣、影印裝訂,甚至在路邊發傳單,都一起做。有時候眼睜睜看著路人把傳單丟掉,真的很心酸,但我心裡還有點竊喜,這麼一來他就會知道,從政,一點也不浪漫。  我反對他從政,有兩個理由,一個是他將失去自由;第二個是官僚體系非他能預期,付出十分努力,回收卻往往不到一半。他是學會計的,每一個數字都要平衡,他在乎良率與達成率,對人情世故反而不在乎。這樣的性格其實並不適合政治圈。  立倫當立委後,我們的生活倒是沒有太大的改變。他把會期當學期,會期結束,就全家去旅行。直到他投入桃園縣縣長的選舉,我們的家庭生活才真正有了巨大的改變。  投入縣長選舉,意味著放棄家庭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婚後最幸福的時光,就是立倫在台大任教時,每到黃昏,我就帶著正在學走路的孩子到學校等爸爸下課,一起去公館吃小吃。立委任期結束,台灣大學的借調年限也到了,參選,等於放棄台大教職。  但我也明白,有很多事情,人不在那個位子上,是無法執行完成的。我父親常講在他幾十年政治生涯裡,當縣長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三、四年,卻最值得。當時台南鄉下沒有自來水,人們長期飲用地下水,為烏腳病所苦,很多人截肢。我父親克服許多困難才接通自來水。他常告訴我:「這麼多年沒有接水,背後一定有很多複雜的問題,但是多拖一年,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失去雙腿。」  我大學念的是社會系,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所以自然對弱勢與教育議題比較關心,我希望立倫做縣長後,有能力可以直接幫助弱勢的孩子。  桃園縣因為人口結構的關係,社會事件比其他縣市多,也有很多家暴問題。我們常常問自己:「如果我們每天都被人拳打腳踢,甚至被關在狗籠,我們能忍受多久?」所以我們面對家暴問題,拚命救。  在工作上,立倫很拚命,只要還有努力的空間,他就不會浪費時間沮喪。短短八年間,他開了兩百多條馬路,歷屆縣長都辦不到;他取締砂石業,還招來黑道威脅。人們把開路、取締黑道視為理所當然,沒有人知道背後要付出多少努力、承受多少壓力。  不過,二十幾年來,我唯一見到他最大的低潮,是婆婆生病住院三個多禮拜,他整個人都慌了。每天晚上九點以前,他一定會想辦法趕到醫院探望母親。如果行程真的趕不及,他就大清早六點先去醫院。他每天一定要去陪伴母親,從不間斷。  家人在立倫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他願為家庭付出最大的努力。在他從政前,我們就約法三章,不能因為他的工作,就免除做爸爸的責任。這不只為孩子好,更是為他好,千萬別為了從政而失去家庭。  十二年來,立倫的確嚴守自己的承諾。回到家,他就是「爸爸」;孩子們最喜歡吃他煮的「朱家乾麵」,香噴噴的麵條淋上新東陽肉醬、擠一點番茄醬,最後灑上蔥花就大功告成,這乾麵不中不西,味道還真不錯。衣服的釦子掉了,他縫得比我還好;孩子鞋帶鬆了,他看到一定馬上蹲下來幫他綁好。  儘管如此,孩子們多少還是因為他的工作而受影響。我們不斷叮嚀孩子:一定「要有禮貌」、「講話要謹慎」。我們給孩子一個框框,害他們有時退縮變成「太有禮貌」,反而被視為難以親近。現在社會對政治人物很反感,孩子們也要承受這些批評,雖然孩子們實在都不了解時事。我們只能盡己所能給孩子最多關心,立倫公務行程繁忙,卻很會動腦筋爭取時間跟家人相處。他去郊外視察,我們就跟著在休旅車裡吃吃喝喝,兩小時的車程,彌足珍貴。  我對他唯一的擔心,是他的「單純」、「樂觀」,有時候「神經太大條」,連人家對他放冷箭,他也沒感覺,就算受傷,也總可以自我排解。我曾經為此很著急,但是後來想想,也許他這種性格在最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也好,處境可以更簡單。  為了工作與家庭,他只能放棄「自己的生活」。但他其實是典型的雙子座,喜愛體驗不同生活,熱愛深度自助旅行。我們的未來很開闊,他想做國際志工,不只可以旅行,認識新的朋友,還可以幫助他人。  這二十幾年來,我們每天都扎扎實實地過日子,對每件事情都認真努力。希望他不要忘記我們喜歡的那一句話:Be Brave Enough to Live Creatively!

内容概要

  「 說穿了,我最大的優勢,不是天份,而是努力。我很想告訴年輕人,無論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有機會。唯有認真面對每一件事情,人生才會活得有意義。 」  --朱立倫  做,只是態度;做好,是認真的態度從立委、桃園縣長,到行政院長副院長,十二年的從政之路,台大教授朱立倫是台灣閃亮耀眼的政治新星。這是他人生第一本口述採訪新書,談述他的人生思考與從政之路。本書從兒時記憶書寫到進入行政院擔任副院長的種種心路歷程,以及政治人物面對問題的大方向思考與細節的管理,我們看到他以國際觀的視野,感同身受的愛心,用心經營他每一份工作,設下使命,追求服務人群的光榮感。

作者简介

  朱立倫口述;刁明芳、瞿欣怡採訪撰文。瞿欣怡  曾任國際旅遊記者,遊歷世界。採訪寫作議題涵蓋人物、弱勢與文化。2007年出版《肯納園—ㄧ個愛與夢想的故事》,獲《中國時報》開卷獎美好生活書。兼任文案,作品包括反蘇花高手冊《放慢,花蓮的出路》文案撰寫。  刁明芳   學歷:美國堪薩斯大學電子媒體碩士,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現職:《遠見雜誌》總編輯。  經歷:《遠見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財經記者,華視新聞部早安今天製作人、政治大學及銘傳管理學院講師。   著作:《一百億國票風暴》,《永遠向前-紀政傳記》,《聽老闆就錯了》。

书籍目录

出版者的話 兩心兩力 開創新局 高希均太太的鼓勵 我們家的朱立爸 高婉倩自序 人生,就像棒球賽 朱立倫楔子 看不見的努力 第一部 起點─棒球少年夢 第二部 回鄉─四十歲前的人生抉擇 第三部 歷練─城市CEO執行力第四部 承擔─無止境的學習之旅採訪後記 祝福,祈願 瞿欣怡 附錄一 朱立倫Q & A附錄二 朱立倫大事記

章节摘录

  朱立倫的阿公林本誠曾經對他說:「我們林家第一代孤身渡海來台,第二代打拚起大厝,讓家族開枝散葉。你們朱家也當如此,第一代朱樟興隨國民黨到台灣,第二代的朱立倫也要奠定基業,台灣就是你的故鄉,要光大家業。」  阿公把光宗耀祖的期望放在朱立倫的肩上,這番話,也成為朱立倫背負家族光榮使命的起點。  阿公阿嬤的家-梅鶴山莊-從清朝同治年間就靜靜佇立在桃園大溪的山林間,朱立倫在這裡渡過童年的每一個寒暑假。回憶小時候在梅鶴山莊的童年,每天他都一大早就起來,在飯廳陪阿公吃頓白米飯味增湯的早餐,然後在阿嬤的目送下,陪阿公走一段路去坐公車上班。  朱立倫的阿公畢業自日本商校,平日總是西裝筆挺到合會上班,為鄉民服務;而阿嬤就像「佐賀阿嬤」,熱情又溫暖,照顧家族的每一個人。梅鶴山莊是台灣林家的開墾標記,但標記在朱立倫心中的,則是從小在大家族生長的溫情。  梅鶴山莊是生命裡的第一個記憶,也是永遠的故鄉。  小學時,他跟父母親搬到八德眷村,光著腳丫子在田裡打棒球,夢想成為棒球選手;畢業後拿到縣長獎,進入桃園最好的振聲中學;之後考上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從桃園鄉下的土小子,闖盪到台北;最後飛向紐約,二十九歲就拿到博士學位,三十五歲成為正教授。達成生涯規劃的目標,實現了當教授的夢想。  三十七歲以後,人生卻在一個不經意處轉了個大彎,他踏入政壇,展開另一段人生之旅。雖然從政是一條難以經由現實步驟規劃的路,但朱立倫以扎實的步伐踩在多變的局勢裡。  無論走得多遠,朱立倫永遠記得阿公的期許,也記得阿祖的叮嚀:「造橋舖路的人,都是在積功德。」  先人已逝,他們的期待,影響朱立倫一生。阿公將「興旺家業」的期許,交付給朱立倫,那些話語成為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照亮朱立倫人生的道路。阿公是典範,阿嬤是愛,讓朱立倫無所懼地接下人生的光榮使命。  「有能力的人,就要擔更多責任。」從政十餘年,難免挫折,朱立倫還是不斷向前:「今天不做,明天怎麼辦?難道有挫折就要放棄堅持?」如同開路,碰到石頭,搬開就是了。  朱立倫談使命,眼睛會閃閃發光,因為他看見別人未見的美好台灣。人生道路漫長,從政之路,遍布荊棘,而他未忘初衷。  牽掛故鄉的人,心裡有力量,才走得穩當。  一切,都開始於梅鶴山莊,那個在稻田間奔跑,帶著爽朗笑容的男孩。  梅鶴山莊的童年記憶  無論行程再緊湊,只要路過大溪,朱立倫一定會安排一小段私人時間,回到大溪梅鶴山莊。哪怕只有十分鐘,連喝杯茶都嫌趕,他也要回家,拉拉阿嬤的手,笑得像個孩子似地撒嬌,讓阿嬤看幾眼。梅鶴山莊是朱立倫人生的起點,也是最溫暖的角落。  二○○一年第一次選上桃園縣長,就任時,他慎重地邀請阿嬤到桃園縣政府參觀,他牽著阿嬤的手走進縣長辦公室,讓阿嬤坐坐自己的辦公椅,開心地笑著說:「阿嬤,這是縣長的位子喔!」阿嬤的臉上也有藏不住的驕傲,看著這個從小最讓她疼愛的孫子長大了,成家立業,還當上故鄉的父母官,有什麼比這個時刻更讓人欣慰?  修橋開路結良緣  出身桃園林氏大家族的阿嬤,一向特別喜歡這個聰明能幹的外孫,因為這個外孫是一段「做功德」的天賜良緣而來的。  這一個良緣故事,得從朱立倫父母的相知相戀講起。  朱立倫的父親朱樟興,一九四九年隨國民政府的部隊撤退來台,當時擔任工兵連連長,銜命到桃園大溪開路。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就連他自己也未曾料到,從大溪梅鶴山莊通往鎮上的那條柏油路,鋪出了他人生的另一條大道。當年為了開路,他駐紮在梅鶴山莊,沒想到就此開啟一段浪漫愛情。  梅鶴山莊是桃園的大戶人家,高大挺拔的朱樟興,在寧靜無波的林家大院,掀起漣漪。美麗的林家大小姐在穿廊間來去時,總是吸引朱樟興的目光,十八歲的大小姐也默默地仰慕這位帥氣連長。  那是個「把女兒嫁給外省豬,不如把她送去餵豬」的年代,何況是這樣一個大家庭,哪容得下女兒嫁給外省兵。但是阿祖說話了:「我從第一天看到朱樟興,他就是在開路造橋,他是好人,在積功德!」有了阿祖做靠山,終於促成這一段美好姻緣。  朱樟興為了娶回美嬌娘,特別請當時他同學的父親,也是大溪行館主任汪守芝,以及大溪鎮的老鎮長黃宗寬來提親。阿祖看朱樟興這麼積極,又孤身一人,沒有家人親戚,慷慨地讓朱樟興免了聘金,只要請親戚朋友吃喜餅就行。  朱樟興心想:「不過是吃餅嘛,能花多少錢?」沒想到林家親戚太多,光是吃餅,就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自清朝渡海來台,便立足桃園大溪、有著七代傳承的梅鶴林家,著實讓朱樟興大開眼界。  梅妻鶴子在大溪  梅鶴山莊宗祠的大牆上,畫著林家族譜。從大陸林炳興開始,後來有了來台第一代的林信實,勇渡黑水溝,孤身來來台灣討生活;第二代林登雲開枝散葉,憑藉著林本源家族的勢力,開拓自己的一片天。  林登雲原為板橋林本源商號的執事(總管),負責看管林家在桃園的家業,為此林登雲將家族從台北新莊,遷移到桃園大溪。最後部分族人回到台北,在板橋落地生根,林登雲卻選擇在大溪定居,自此家業如雲,擁有自己的礦業、磚廠、茶園、商號、土地。  林登雲家族原本居住在大溪鎮上,當年的大溪,靠著大漢溪船運,繁華不輸大稻埕。林登雲相中背倚山、面山林溪流的慈湖,在山中蓋了二落六護龍的宅第,並以宋朝沈括《夢溪筆談》的「梅妻鶴子」典故,取名為「梅鶴山莊」。  梅鶴山莊的院落,完全是大戶人家的規格。第一進是正廳,喜事迎親,喪事停棺;正身「公媽廳」(祠堂)居中,祭祀祖先,兩旁的護龍則居住著所有的親族。百年來,人事流轉,迴廊天井間的陽光粉塵,輕輕地灑在藍色門框上,染出歷史的痕跡。  到了第七代,林家血脈已經在桃園大溪扎下深根,傳承的香火像開闊山林,枝葉繁茂,後來還與大溪望族黃家結親。黃家女兒嫁入林家,彼此繁複的家族網絡緊緊相依。  而林家在政治上的參與,也有很長的歷史。從清同治年間捐官後,林家就參與政治。民國之後,家裡廳堂更高掛孫中山先生的畫像。朱立倫的阿公林本誠,自小接受日本教育,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民主思想卻極為推崇,對政治也有獨特的見解。家族子孫們懷抱熱情地參與公眾事務,棄教從政、棄商從政,在家族中是常有的事情。  大家族經歷清朝、日治、民國的政權更迭,對政治更顯包容與開明,接納了不同黨派的族人。這個大家族對政治也充滿理想性,認為有能力的人,就該擔負更大的社會責任。  經歷過日本統治,又是商校畢業生,林本誠把日治時期日本人對待台灣人的粗暴牢記在心,常常告訴朱立倫日本警察是如何欺侮台灣人;台灣學生即使再優秀,也只能就讀醫學、農業等系所,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  日治時代結束後,國民黨統治初期造成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同樣讓梅鶴山莊的人心生警惕,雖然因為整個家族都在山裡,沒有人被牽扯進白色恐怖的漩渦,但林家歷來有許多知識份子,一向反對威權的壓迫。  也因為如此,所以林家極力保護家族裡每一個人的自由思想,他們毫無保留地擁抱朱樟興,不只把女兒嫁給他,更視他為家族的重要成員。  出生田野間  朱樟興成家後,自立門戶。他在桃園四處找尋新房,最後在滿是稻田的八德鄉下找到一間三合院,他用很便宜的價格租到幾個房間,帶著妻子落腳這僻壤田邊。  那是妻子第一次離開大家族。結婚第一天,她才知道朱樟興說「錢都拿去買餅了」並不是玩笑話,掀開米缸,一粒米也沒有,而且朱樟興婚後不久要調派到金門。面對接連的挑戰,她不退縮,反而捲起袖子,努力持家。當時朱樟興每個月薪水三百元,全部交給妻子。除了家用,她還強迫自己儲蓄,每天存一塊錢,只要得閒,就走路到八德農會,把幾塊錢都存起來。  一九六一年,繼老大之後,朱樟興的第二個兒子朱立倫,在田間的家出生了。當年軍人不但薪水微薄,也常得隨著部隊移防,朱樟興總是不在家。孩子出生時,丈夫無法陪伴;孩子病了,妻子得抱著發高燒的孩子跑過田埂求助;丈夫出勤時,還得擔憂他的安危。  朱立倫出生沒多久,有一次,他的大哥突然發燒不退,醫生診斷的結果是小兒麻痺,母親揹著孩子四處尋找名醫,甚至變賣所有朱樟興從大陸帶來的值錢物品,好不容易才換回一個健康的兒子。  小朱立倫兩歲的妹妹,有天也不知何故,上吐下瀉,把母親嚇壞了。她一個人從八德鄉下轉好幾趟公車,回大溪求救,阿公急急忙忙將小外孫女轉到台大醫院住院。  由於軍人父親常因出任務不在家,朱家只要有一個孩子出狀況,其他孩子就會被送回梅鶴山莊,免得母親一人照顧不來。朱立倫的大哥常為此抱怨弟弟妹妹:「都是你們害我被送走!」朱立倫正好相反,他最愛阿嬤家,巴不得趁機回梅鶴山莊玩耍。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從他身上,我期望新一代政治工作者共有這樣的抱負:  ●同理心:終止政黨惡鬥,共謀台灣發展  ●企圖心:站上國際舞台,勇於實現夢想  ●執行力;全力以赴,創造政績  ●協調力:展現合作,爭取時效 」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教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做,就要做好.朱立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