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教你26句話 教出優秀貼心的好孩子

出版社: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湯汲英史 著 蕭雲菁 译  页数:168  

前言

  推薦序  除了愛,沒有別的了!  名電視 / 廣播主持人.生命教育課程講師.資深老爸 廖偉凡  一群同學相約去看好久不見的老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真是快樂。臨散會前,老師突然話鋒一轉對我說:「偉凡啊!你在媒體工作,台灣的媒體是怎麼搞得,變得這麼畸形?」旁邊的同學也接嘴說:「什麼只有媒體畸形,台灣的政治、台灣的教育、台灣青少年的價值觀、台灣的家庭關係、台灣的......哪一樣不畸形?」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裡真的有一股不平安的感覺。這些年我因著生命教育課程的學習,所以有機會到不同的學校,和爸爸媽媽們交換親子教育的心得。你知道嗎?扭曲的台灣社會連親子教育這一領域,都難逃「畸形的魔咒」!真的,比起媒體的畸形,這才更讓人覺得擔憂。  連續五年針對台灣孩子所做的「幸福指數調查」指出,有六成以上的孩子說他們不快樂,原因是爸媽只在乎他們的功課。有七成以上的孩子表示,放學回家後,他們沒有機會和父母好好說說話,因為她們都在補習班。有八成以上的孩子,每星期在家裡面吃不到三頓飯,原因是孩子忙?爸媽也忙?台灣的媒體每天都有兒童被家暴的新聞,九成以上的施暴者都是親身父母。  讓孩子學習助人最好的機會,就是去做志願服務的工作,不要不相信,有些台灣的父母認為這是浪費時間,於是還真的寧可花錢去「買」服務證明!我問球場上帥氣的大男孩,那個小男生是你的弟弟嗎?不是!是他爸爸請我來陪他打籃球,一個小時三百五十元,不錯吧!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這麼扭曲又畸形的教育方式?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用錯了愛孩子的方法。作父母的除了要學會如何愛孩子,更要讓孩子聽見、看見你們的愛!在本書中,讀者可以清楚又簡單地學會如何跟孩子說話,同時在說的過程中,不但讓孩子領受到你的愛,更讓我們的孩子也學會用愛與人彼此對待。  比方說,書中有一個章節談到了「小家庭時代更應該教會孩子一人一半的的觀念」,作者從「給你—給我」這樣一個簡單的話語,來引導我們的孩子學會分享,也學會尊重......。每讀一個章節,我都會有一個幸福的發現。這些年我常常驕傲地與別人分享我教養孩子的經驗,最近我又收養了一個四歲的孩子。一邊讀這本書,我對教養這個孩子有了更篤定的態度。  除了「愛」,沒有別的了!  前言  本書將針對就孩子的發育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些語句—─我將這些語句稱為「教養的關鍵句」—─做一番說明。「教養的關鍵句」這個名稱,是我長期在接觸孩子們時,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一個名稱,以往並不存在。  「教養的關鍵句」能幫助孩子學會在面對人與物時,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與方式,同時也是教會我們在與孩子接觸時,應如何面對孩子的語句。本書所舉的26個「教養的關鍵句」,都是幫助孩子健全發育時不可或缺的語句,同時也是大人們在面對孩子時,必須積極地對孩子說的語句。  成長就是形成自我與社會化  孩子出生時,並不具備一個完整的人格,而是以不成熟的狀態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在日後與周圍的人或物接觸中慢慢發育,這個發育具有兩個重要的目的。  第一個目的在加深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進而慢慢學會自行思考與判斷,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形成」。  另一個目的是設法將自己所做的判斷,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好讓周遭的人能夠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化」。  我在醫院裡擔任治療師的工作,來到我們醫院裡接受治療的孩子,大多都有發育上的某些問題,其中有些孩子甚至早已過了青年期,依舊無法適應社會。若以年齡層來看,我所接觸過的人,從嬰幼兒到青年、成人都有,可說範圍甚廣,若以和他們相處的時間長短來看,跟我相處最長的時間甚至早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長年來接觸他們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堅信,即使孩子在發育上存在某些問題,教養孩子的終極目的,還是在於「讓孩子學會自行思考、自行判斷,進而自行採取行動」。  只是,當孩子擁有發育上的問題時,自然無法順利發展他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使得周圍的大人無法確實掌握他的真實想法,連帶造成大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常常使大人們處於摸索的狀態。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原本能透過各個不同階段慢慢發展的「自我形成」與「社會化」,有時也可能往偏差的方向發展而去。  適當的對待方式就能改變孩子  我們會在書中詳細地介紹具體的事例,例如有些孩子根本無法安靜坐下來聽大人說話,也有一些孩子明顯有暴力傾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還有一些孩子只要無法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時,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吵大鬧,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完全無法理解別人的想法,除了自己之外,完全無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些孩子有時會被批評為「不夠社會性」,意指他們的社會性發展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的「自我形成」和「社會化」發育程度,並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  事實上,這些孩子常常具有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LD(學習障礙)或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等自閉傾向,在發育上具有某些障礙,有些孩子甚至被診斷出具有輕度的智能障礙。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確實有發育上的問題,醫療機構裡也常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上門來求診。但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卻是因為大人的教養方式有問題,當然這也包含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在內,造成孩子對社會和事物無法產生興趣而已,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形下,只要周遭的大人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同時主動對孩子多說話,就能大為改善孩子的發育情形,即使是真有發育問題的孩子,也能因為這種對待方式的改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教導孩子時首重「教養的關鍵句」  發育上有問題的孩子,除了言語發展會比較遲緩外,常常連玩耍和運動或是處理身旁的事物,都會顯得較為遲鈍。就原因來說,我們已經明白這樣的孩子是因為聽覺或視覺等感覺上出了問題,所以才無法順利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或是因為對人不太有興趣,使得他對各種事物表現得漠不關心,或是無法與他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面對這樣的孩子,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孩子,更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孩子,因此到醫院裡來詢問我們的意見。通常我們會依據每個孩子的發育診斷結果,告知大人們孩子目前在言語發育和運動,以及處理自己身旁事物等事項上擁有哪些問題,同時讓大人們明白如何指導孩子克服這些問題,這些做法對孩子的發育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此時我們會強調的是,主動對孩子說話或說明時所用的語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也就是本書所要介紹的「教養的關鍵句」。這些語句能教會孩子對事物產生新的看法,進而敦促孩子不再只是聽到大人的指示之後才採取行動,而是懂得透過更高的理解來主動採取行動,也就是能提高孩子對人與物的關心,以及採取行動的意願。  令人在意的孩子正急速增加中  二十幾年來,我每星期會有一天的時間,到各託兒所去做巡迴諮詢的服務,十年前開始,也開始到「學童俱樂部」(類似台灣的「安親班」,但多為由家長共同管理與營運的民間機構,主要目的在提供父母因工作不在家的孩童,放學後有所安全去處)去做巡迴諮詢的服務。  這種巡迴諮詢的服務,原本服務的是發育有障礙的孩子,在東京都內的某一區裡,甚至規定一家託兒所最多只能接納二名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入學,但最近因發育問題而找我們諮詢的孩子都多到七、八名,而且這種情形越來越普遍,已經是確實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的一倍,甚至是三倍。託兒所的容納人數規定為一百二十名左右,如果找我們諮詢的對象有八名,就等於占了這家託兒所的6%以上。  「學童俱樂部」的情形也是一樣,最近這七、八年來,有施暴等問題的諮詢案件,也急速增加了許多。  不過這些孩子們,並不真的都具有任何發育障礙的問題,如我剛剛說明過,我其實常常覺得這些孩子只是缺少發育上的必要營養,也就是大人們的適切對待,才會對這些孩子的發育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促進孩子發育的「教養的關鍵句」  透過這樣的長期經驗,我發現今日社會裡最需要的,就是教育孩子時所必須的「教養的關鍵句」,這些話除了可用來幫助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得到改善外,更能讓一般的孩子得到健全的發育。  今日這個社會或許蒙蔽了以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才會造成孩子的發育產生偏差,甚至包含父母在內,大人們對育兒和教養孩子一事越來越沒有自信,這也是導致孩子的發育產生偏差的原因之一。說不定大人自己在對待人與物時,本身其實就已經很混亂,所以昔日即使意識到有些話屬於對待孩子的「教養的關鍵句」,也可能越來越不被利用。因為大人們的混亂與沒有自信,才會造成大人們自己錯失了「教養的關鍵句」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養的關鍵句」絕對不是很難的語句,只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這些語句?這些語句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大人對孩子說這些語句,對孩子的發育具有什麼樣的效果?這些深具意義的語句,都隱含在「教養的關鍵句」裡,所以本書將透過各種不同的孩子成長故事,來傳達這些「教養的關鍵句」具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讓我們社會有越來越多有自信適當面對孩子的大人。  社團法人精神發育障礙指導教育協會王子醫院  言語聽覺治療師 /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 湯汲英史

内容概要

  爸媽對孩子說的每句話,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為什麼聽到孩子耳裡,卻只剩下命令和責罵?  只要用這26句話,將愛與關懷傳遞給孩子!  「輕輕的!」……就能提高孩子的行為控制力。  「你做好了!」……孩子就懂得告一段落。  「一人一半!」……孩子便知道要體貼別人。  「不要這麼兇喔!」……孩子就可以體會別人的感受。  明明是要傳達愛與關懷,但是卻變成命令與責罵嗎?原來對孩子說話也需要學習,連串的大道理孩子聽不懂,暴躁與怒吼同樣不能讓孩子了解。  學習語言有所謂的「關鍵句」,教養孩子也有「關鍵句」,本書集心理醫師三十年教育指導與治療之大成,以具體事例以及淺顯易懂的說明,歸納出26句關鍵句。這些語句對孩子的人格與成長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孩子不但能從這些話中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也能因此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更能懂得正面思考、肯定自己。這關鍵的26句話讓孩子優秀貼心又懂事,並且對爸媽的記憶充滿愛。  【本書特色】  ?降低親子衝突,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奠定親子溝通的基礎。  ?以心理醫師歸納的說話法,有效提升孩子的智育與情緒的發展。  ?引導孩子學會體會別人的情緒、管理自己的行為,使孩子成為受人歡迎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

  湯汲英史 ( 作者 )  湯汲英史  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言語聽覺治療師╱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心理學科,是「日本發育協會?王子醫院?復健室」的言語聽覺治療師、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並擔任發育協會常務理事。由於需要在臨床上直接面對許多孩子與父母,並與孩子、青少年面對面交談,探詢發展與成長的諸多問題,因此是首屈一指的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

书籍目录

前言教養的關鍵句1「輕輕的!」 提高孩子的行為控制力教養的關鍵句2「很重要喔!」  加深孩子理解人與物的重要性教養的關鍵句3「不行喔!」 讓孩子學會自行判斷教養的關鍵句4「做好了!」  教孩子懂得什麼叫告一段落,同時給予評價教養的關鍵句5「沒事的!」 穩定孩子的心情教養的關鍵句6「去做○○!」 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教養的關鍵句7「一起喔!」 讓孩子懂得關懷他人教養的關鍵句8「做完XX就來做○○喔!」 協助孩子接受別人的意見教養的關鍵句9「一人一半喔!」 幫助孩子體貼別人教養的關鍵句10「給你—給我!」 讓孩子懂得思考如何與別人相處教養的關鍵句11「借我!」 讓孩子理解何謂「所有權」教養的關鍵句12「這是……的工作!」 讓孩子學會誰有「決定權」教養的關鍵句13「你長大了喔!」 幫助孩子肯定自己教養的關鍵句14「好開心喔!」 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心情教養的關鍵句15「好可惜!不過這也沒辦法!」 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教養的關鍵句16「因為……」 促使孩子整理自己的思緒,進而理解他人教養的關鍵句17「好孤單喔!」 加強孩子想與人接觸的意願教養的關鍵句18「不要這麼兇!」 使孩子懂得別人的感受教養的關鍵句19「喜歡!」 讓孩子察覺「自我的存在」教養的關鍵句20「名字」 讓孩子意識到別人的存在教養的關鍵句21「早安!」 讓孩子學會尊重同伴教養的關鍵句22「順序」 幫助孩子產生群體的意識教養的關鍵句23「不是故意的!」 促使孩子理解別人的想法教養的關鍵句24「你好棒!」 建立孩子「我做得來」的自信教養的關鍵句25「再見!」 讓孩子能夠想像未來教養的關鍵句26「謝謝!」 培養孩子感謝的心專欄 孩子會探索自己的身體專欄 智力測驗無法測出孩子的智慧專欄 決定權在我專欄 作業的重要性專欄 孩子不是萬能選手專欄 第三角色的重要性後記

章节摘录

  前言  本書將針對就孩子的發育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些語句—─我將這些語句稱為「教養的關鍵句」—─做一番說明。「教養的關鍵句」這個名稱,是我長期在接觸孩子們時,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的一個名稱,以往並不存在。  「教養的關鍵句」能幫助孩子學會在面對人與物時,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與方式,同時也是教會我們在與孩子接觸時,應如何面對孩子的語句。本書所舉的26個「教養的關鍵句」,都是幫助孩子健全發育時不可或缺的語句,同時也是大人們在面對孩子時,必須積極地對孩子說的語句。  成長就是形成自我與社會化  孩子出生時,並不具備一個完整的人格,而是以不成熟的狀態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在日後與周圍的人或物接觸中慢慢發育,這個發育具有兩個重要的目的。  第一個目的在加深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進而慢慢學會自行思考與判斷,也就是所謂的「自我形成」。  另一個目的是設法將自己所做的判斷,以適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好讓周遭的人能夠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化」。  我在醫院裡擔任治療師的工作,來到我們醫院裡接受治療的孩子,大多都有發育上的某些問題,其中有些孩子甚至早已過了青年期,依舊無法適應社會。若以年齡層來看,我所接觸過的人,從嬰幼兒到青年、成人都有,可說範圍甚廣,若以和他們相處的時間長短來看,跟我相處最長的時間甚至早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在長年來接觸他們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堅信,即使孩子在發育上存在某些問題,教養孩子的終極目的,還是在於「讓孩子學會自行思考、自行判斷,進而自行採取行動」。  只是,當孩子擁有發育上的問題時,自然無法順利發展他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與他人溝通的能力,使得周圍的大人無法確實掌握他的真實想法,連帶造成大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常常使大人們處於摸索的狀態。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原本能透過各個不同階段慢慢發展的「自我形成」與「社會化」,有時也可能往偏差的方向發展而去。  適當的對待方式就能改變孩子  我們會在書中詳細地介紹具體的事例,例如有些孩子根本無法安靜坐下來聽大人說話,也有一些孩子明顯有暴力傾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還有一些孩子只要無法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時,就會控制不住地大吵大鬧,甚至還有一些孩子完全無法理解別人的想法,除了自己之外,完全無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些孩子有時會被批評為「不夠社會性」,意指他們的社會性發展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換句話說,就是他們的「自我形成」和「社會化」發育程度,並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年齡。  事實上,這些孩子常常具有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LD(學習障礙)或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等自閉傾向,在發育上具有某些障礙,有些孩子甚至被診斷出具有輕度的智能障礙。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確實有發育上的問題,醫療機構裡也常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上門來求診。但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卻是因為大人的教養方式有問題,當然這也包含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在內,造成孩子對社會和事物無法產生興趣而已,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形下,只要周遭的大人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同時主動對孩子多說話,就能大為改善孩子的發育情形,即使是真有發育問題的孩子,也能因為這種對待方式的改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教導孩子時首重「教養的關鍵句」  發育上有問題的孩子,除了言語發展會比較遲緩外,常常連玩耍和運動或是處理身旁的事物,都會顯得較為遲鈍。就原因來說,我們已經明白這樣的孩子是因為聽覺或視覺等感覺上出了問題,所以才無法順利理解別人所說的話,或是因為對人不太有興趣,使得他對各種事物表現得漠不關心,或是無法與他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  面對這樣的孩子,許多家長和老師都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孩子,更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孩子,因此到醫院裡來詢問我們的意見。通常我們會依據每個孩子的發育診斷結果,告知大人們孩子目前在言語發育和運動,以及處理自己身旁事物等事項上擁有哪些問題,同時讓大人們明白如何指導孩子克服這些問題,這些做法對孩子的發育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  此時我們會強調的是,主動對孩子說話或說明時所用的語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也就是本書所要介紹的「教養的關鍵句」。這些語句能教會孩子對事物產生新的看法,進而敦促孩子不再只是聽到大人的指示之後才採取行動,而是懂得透過更高的理解來主動採取行動,也就是能提高孩子對人與物的關心,以及採取行動的意願。  令人在意的孩子正急速增加中  二十幾年來,我每星期會有一天的時間,到各託兒所去做巡迴諮詢的服務,十年前開始,也開始到「學童俱樂部」(類似台灣的「安親班」,但多為由家長共同管理與營運的民間機構,主要目的在提供父母因工作不在家的孩童,放學後有所安全去處)去做巡迴諮詢的服務。  這種巡迴諮詢的服務,原本服務的是發育有障礙的孩子,在東京都內的某一區裡,甚至規定一家託兒所最多只能接納二名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入學,但最近因發育問題而找我們諮詢的孩子都多到七、八名,而且這種情形越來越普遍,已經是確實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的一倍,甚至是三倍。託兒所的容納人數規定為一百二十名左右,如果找我們諮詢的對象有八名,就等於占了這家託兒所的6%以上。  「學童俱樂部」的情形也是一樣,最近這七、八年來,有施暴等問題的諮詢案件,也急速增加了許多。  不過這些孩子們,並不真的都具有任何發育障礙的問題,如我剛剛說明過,我其實常常覺得這些孩子只是缺少發育上的必要營養,也就是大人們的適切對待,才會對這些孩子的發育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促進孩子發育的「教養的關鍵句」  透過這樣的長期經驗,我發現今日社會裡最需要的,就是教育孩子時所必須的「教養的關鍵句」,這些話除了可用來幫助擁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得到改善外,更能讓一般的孩子得到健全的發育。  今日這個社會或許蒙蔽了以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才會造成孩子的發育產生偏差,甚至包含父母在內,大人們對育兒和教養孩子一事越來越沒有自信,這也是導致孩子的發育產生偏差的原因之一。說不定大人自己在對待人與物時,本身其實就已經很混亂,所以昔日即使意識到有些話屬於對待孩子的「教養的關鍵句」,也可能越來越不被利用。因為大人們的混亂與沒有自信,才會造成大人們自己錯失了「教養的關鍵句」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養的關鍵句」絕對不是很難的語句,只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這些語句?這些語句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大人對孩子說這些語句,對孩子的發育具有什麼樣的效果?這些深具意義的語句,都隱含在「教養的關鍵句」裡,所以本書將透過各種不同的孩子成長故事,來傳達這些「教養的關鍵句」具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能讓我們社會有越來越多有自信適當面對孩子的大人。  社團法人精神發育障礙指導教育協會王子醫院  言語聽覺治療師╱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 湯汲英史  教養的關鍵句1  「輕輕的!」提高孩子的行為控制力  不擅長「靜」的孩子  當孩子放下東西時,如果發出很大的聲響,就趕緊跟孩子說:「要輕輕的放喔!」如果孩子很用力的關門,也應該跟孩子說:「要輕輕的關喔!」  據說動物只有在睡覺時,才有可能完全不動,否則只要醒著,身體的某個部分一定都會動。但是,人類卻有辦法靠意志力來停止自己的動作,例如「打坐」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一般人對運動的認知,總是習慣只看到「動的部分」,但據說對運動而言,最重要的反而是「靜的動作」。事實上,唯有動與靜的動作被巧妙搭配在一起,才能產生美麗又合理的動作。  安靜不下來、容易有暴力傾向的孩子,通常動作都比較粗魯,這樣的孩子當中,有不少孩子很不善於保持不動的「靜的動作」。所以,若要求這樣的孩子「把玩具收一收」,即使在收拾的過程中發出很大的響聲,他也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是用丟的方式來收拾玩具,也就是把玩具直接丟進箱子裡,他們並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  這種時候,就應該教導孩子這個關鍵句:「輕輕的!」  一旦孩子明白了「輕輕的」這句關鍵語,自然有辦法開始輕輕地對待物品,也等於是孩子已經提高了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一般認為安靜不下來的孩子,是因為大腦中的「前額葉」還沒有確實運作的緣故,才會導致孩子產生「無謂的舉動、過度的講話」。  運動能提高前額葉活動的發展與功能,具有抑制孩子過動性的效果,通常在訓練過動兒時,會著重在靜的動作和慢動作等活動上。因為孩子要進行這些活動時,需要控制自己行動的能力,才能抑制自己的衝動性,同時集中自己的精神。心理與行為療法都很重要,除非有家長的言語引導,否則當孩子這種控制能力不足時,就會造成安靜不下來的結果。  與他人相處時也很重要的「輕輕的」  「輕輕的」這句話,不只適用在對待物品的態度上,也適用在與他人的相處上。例如,有時想讓對方轉過來看我們時,我們會拍一拍對方的肩膀,有些孩子此時的力道過強,或是正在打鬧當中,突然很用力地踢向對方,這都代表這些孩子不懂得掌控力道,也因此容易和其他孩子起爭執。  這樣的孩子在對待物品時,通常也不會採用「輕輕的」方式,而當大人要求他要「輕輕的」對待物品時,他的動作反而會變得過度戰戰兢兢。基本上,這樣的孩子並沒有學會適當接觸人與物的方式,所以平常更有必要設法加強他「輕輕的」對待人與物的意識。  其實,我會開始對「教養的關鍵句」產生深切的體認,就是來自這句「輕輕的」。  當時我正利用拼裝遊戲,在指導一個智能發育有些遲緩的四歲小男孩,他一直發出「啪啪」的響聲在玩著拼裝遊戲,由於他不太會說話,雙手也不是很靈巧,所以我始終覺得他的動作會那麼粗魯,也是情有可原的。總之,應該必須先設法提高他的學習意願再說。  但是在不斷反覆遊戲的過程中,他的動作越來越粗魯,讓我覺得玩具都快被他玩壞了,因此不自覺地對他說了一句:「輕輕的」。  結果他的動作立刻產生變化,原本粗暴對待物品的響聲變小了,這讓我內心震驚不已,之後開始不斷提醒他要「輕輕的」,而他也逐漸不再粗魯地對待玩具。  對人類而言,人與物品都是很重要的,即使智能發育上有些遲緩,這個道理依舊不變,所以這個小男孩才有辦法理解我的意思。  一般來說,孩子大約在一歲左右,便能開始理解「輕輕的」這句話所代表的涵義。  ☆具有同樣效果的其他「教養關鍵句」:  慢慢的╱柔柔的╱溫柔的╱靜靜的  教養的關鍵句2  「很重要喔!」加深孩子理解人與物的重要性  孩子必須懂得區分事物的重要性  這是某家托兒所裡,孩子們正在吃營養午餐時所發生的事,剛滿一歲的小女孩,坐在附有桌面的一張椅子上。小女孩眼前除了擺有杯子和盤子外,同時還擺了一根湯匙,結果這個小女孩抓起湯匙就往地上丟。  老師見狀立刻對她說:「湯匙很重要喔!」老師試著教導她不可以把湯匙丟掉,結果小女孩馬上露出一副乖巧的表情來。  看到這一幕時,我立刻察覺到,小女孩已經開始理解「很重要喔」這句話的意思了。  醫院裡最常聽到的諮詢內容,通常都圍繞在孩子的暴力傾向與行為,例如孩子還沒動嘴就先動手,或一天到晚老愛跟人打架等。  當我詢問施暴的孩子:「你知道為什麼不可以打別人嗎?」他們通常都說不出理由,只是回答:「不知道!」或「很難說清楚。」對這樣的孩子,大人們恐怕就有必要進一步了解他對語言的整體理解有多少,包含語言所具有的力量在內。有些孩子能確實說出理由,例如:「因為被打會很痛,所以不可以隨便打人」或「因為被打會很痛,這樣很可憐」等,讓我不禁欣慰地認為「原來他還是懂這個道理的,而且好像也懂得反省,既然這樣,他應該不會再打人」。  但這種想法常常會遭孩子背叛,因為這樣的孩子依舊會繼續對人施暴,然後再度回到醫院裡來接受輔導。  「為什麼要打人呢?」當我再度詢問孩子時,卻得到:「因為我又不痛」或「因為他一點也不可憐」的回答。  這樣的孩子會有這種自私的想法其實並不奇怪,至於當初他會煞有其事地回答我不能打人的理由,並不是他在反省自己的行為後所尋找出來的答案,而是大人在那之前已經告訴過他別人的想法,或是以道德層面的理由訓斥過他了。他只是在模仿大人,將大人說過的道理說給我聽而已。對他來說,這些道理並非他親自體驗過的道理,所以根本不具備能徹底改變他的力量。  讓孩子認知朋友的重要性  在接觸過許多會施暴的孩子之後,我明白這些孩子根本沒有學會最基本的道理,才會缺乏推測他人心情的能力,甚至根本不明白什麼是「道德」。這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朋友是很重要的」,換句話說,這樣的孩子對朋友的重要性,根本沒有深入的認知。  面對這樣的孩子時,即使向他說明別人的心情或想以道德來說服他,也是沒用的。大人應該教會這種孩子重新認識最基本的道理才行,也就是讓這種孩子明白,人與物品都是「很重要的」,不能隨便對人施暴或破壞物品,唯有讓孩子理解並接受這一點,才能減少他的施暴行為。  剛剛提到過,一歲的孩子也能明白「很重要」這句話的部分涵義,或許是因為孩子自己也感受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才會努力地想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吧!  培養體諒他人進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人是群體的動物,必須活在群體中才行,人類很難獨自生存下去,因此與他人互相扶持、彼此幫助的重要性,理所當然地被寫入我們的遺傳基因裡。只是這個遺傳基因,似乎不具備自行運作的能力。  所以,若沒有積極教導孩子「很重要」這句話的意義,有些孩子就無法察覺朋友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絕對有必要教導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許多「很重要」的物品,以及「很重要」的人們。只要以這句話為出發點,就能慢慢教會孩子培養推測他人心情的能力,進而發展為體諒他人並與他人和平相處的能力。  ☆具有同樣效果的其他「教養關鍵句」:  只有一個喔!╱不可以弄壞喔!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名電視/廣播主持人?生命教育課程講師?資深老爸  廖偉凡 推薦

编辑推荐

  降低親子衝突,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奠定親子溝通的基礎。  以心理醫師歸納的說話法,有效提升孩子的智育與情緒的發展。  引導孩子學會體會別人的情緒、管理自己的行為,使孩子成為受人歡迎的好孩子!  作者簡介  湯汲英史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系心理學科,是「日本發育協會.王子醫院.復健室」的言語聽覺治療師、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師,並擔任發育協會常務理事。由於需要在臨床上直接面對許多孩子與父母,並與孩子、青少年面對面交談,探詢發展與成長的諸多問題,因此是首屈一指的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  醫療機構中雖然常常會見到有發育障礙的孩子前來求診。但事實上,因為大人的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產生問題的個案也很多。其實只要周遭的大人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同時主動對孩子多說話,就能大為改善孩子的發育情形,即使是真有發育問題的孩子,也能因為這種對待方式的改變,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作者規劃出「教養的26關鍵句」,希望爸媽都可以經常使用這些話語來引導孩子。主要著作有:《任性的孩子怎麼教?》、《轉換孩子情緒的22句話》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