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讓我們變笨?

出版时间:2012-1-6  出版社:貓頭鷹  作者:卡爾  页数:320  译者:王年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你的生活已經完全數位化了嗎?如果是的話,小心,你可能得了「網路淺薄症候群」!趕快檢查一下,你是不是潛在的高危險群:□ 每天都會使用Google之類的搜尋引擎 □ 同時開啟的網頁常超過10個□ 文章還未細讀就先轉貼到自己的塗鴉牆□ 一發表文章就期待有人按讚回應□ 離開電腦或手機就無法安排生活□ 很久沒有讀完一整本書了Google、Yahoo、Facebook......你每天使用的網路,正在悄悄改變你的大腦「Google讓我們變笨了嗎?」本書作者卡爾曾在二○○八年於著名的《大西

作者简介

  卡爾(Nicholas Carr)  知名作家與思想家,專研商業策略、資訊科技及兩者的交叉點,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連線》《哈佛商業評論》《商業周刊》《富比士》《財星》等報章雜誌。著有暢銷書《IT有什麼明天?》(Does IT Matter?)與《大轉變》(The Big Switch),本書是他的最新著作,不僅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也入圍二○一一年普立茲獎非小說類作品決選名單。  王年愷  台灣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管絃擊樂研究所畢業。現從事專業翻譯工作,譯著包括《台灣產業聚落:蛻變與重生》等,文章亦散見於《PAR表演藝術》和《繆斯客》雜誌。  在翻譯之餘,亦以大提琴家身分穿梭在台北的藝文表演場所之中,或是當免費好人,處理各種電腦和3C產品的疑難雜症。畢生最大的夢想是一直宅在家裡上網,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Google笨蛋。

书籍目录

前 言 看門狗與小偷第一章 HAL與我第二章 必經之路插曲 大腦自我思考時在想什麼第三章 思考的工具第四章 逐漸加深的頁面插曲 佛萊斯和他的神奇球型管第五章 就本質而言最為通用的媒體第六章 書籍本身的形象第七章 雜耍的大腦插曲 智力測驗分數的浮動性第八章 Google教會第九章 搜尋,記憶插曲 關於寫這本書的動機第十章 像我一樣的東西後 記 人性元素

章节摘录

  在一天的生活裡,大多數可以連線上網的人至少都會花上幾個小時在線上,有時甚至更多。在此期間,我們通常會一再重複相同或相似的動作;這些動作重複的速度通常很快,而且經常是接收到螢幕或喇叭傳送的提示後所做出的回應。我們會在電腦鍵盤上打字、拖動滑鼠、按下滑鼠左右鍵或捲動滾輪、用指尖在觸控板上滑動、在手機或黑莓機上的實體或虛擬鍵盤上用大拇指輸入簡訊,也會旋轉我們的iPhone、iPod和iPad來切換直立和橫擺模式,同時操作觸控螢幕上的圖示。  我們做這些動作時,網路會傳送一連串的刺激到我們大腦的視覺、體感和聽覺皮質裡。這些包括我們按滑鼠按鍵、捲動滾輪、打字、觸控時從手和指尖傳來的觸感,收到新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的提示聲、手機對各種事件的提示鈴聲等等由雙耳傳送的聽覺提示,當然還有在線上世界遨遊時閃過視網膜的各種視覺提示:除了不停變換的文字、圖片和影片外,還有以底線或顏色區隔出來的超連結、隨著功能改變形狀的滑鼠游標、以粗體字顯得更醒目的電子郵件主旨、呼喚我們去點擊的虛擬按鍵、懇求我們在螢幕上到處拖放的圖示和其他元件、需要我們填寫的表單,以及需要我們閱讀或關閉的彈跳廣告和視窗。網路會要我們投入幾乎所有的感官,而且要全部同時投入。  回應和獎勵(即心理學所稱「正增強」)也可以透過網路以高速傳送,這也連帶促使我們一再重複同樣的生理和心理行為。我們每點一個連結,就會得到一個新的東西來觀看或檢視。我們每用Google查一個關鍵字,就會在轉眼間得到一長串有趣的資料來讓我們評判。我們每發送一則簡訊、即時訊息或電子郵件,經常在幾秒或幾分鐘內就得到回應。我們使用臉書時,會找到新的朋友,或是與老朋友的關係更密切。我們每用推特發布新的消息,就會得到新的追蹤者。我們每在部落格發表新文章,就會從其他部落客得到回應或是連結。網路的互動性讓我們得到強而有力的新工具,用來找資料、表現自我,以及和他人交談;但這也把我們變成實驗室的白老鼠,必須不停地按下開關來獲取一塊又一塊的社交或知識養分。  跟電視、廣播或早上的報紙比起來,網路比這些媒體形式更能抓住我們的注意力。若要印證這點,只需要看一個小孩子發送簡訊給朋友、一位大學生檢查她在臉書上的新訊息或交友請求、一位商務人士在黑莓機上翻閱他的電子郵件,甚至是你自己在Google的搜尋列打關鍵字後跟著連結一路點下去:此間一再看到的是被一種媒體全然掌控的腦袋。我們上線的時候,經常會完全忽略周遭的其他事物。我們處理由各種裝置傳來的符號和刺激時,現實世界會漸漸退縮消失。  網路的互動性也會增強這種效果。由於我們經常為了社交而使用電腦,我們的社交地位就某種程度而言永遠不會靜止不動,也永遠處在危機邊緣。由此而生的自我意識,更會增強我們使用這個媒體的密集度。這點對世人皆然,但對年輕人最為嚴重,因為他們使用手機發送簡訊、電腦傳送即時訊息的強迫傾向通常最強烈。今日的青少年在每天清醒的時間裡,常常每幾分鐘就會收到或傳送一則訊息。如心理治療師豪瑟爾所說,青少年和青壯人士「對於同儕的生活十分關注,同時也極端恐懼自己落在社交圈外。」他們一旦不再發布訊息,就有變成隱形人的危險。  我們使用網路的行為本身充滿各種矛盾之處,不過對我們思考方式改變最大的一個可能是這個:網路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卻又將其打散。我們聚精會神在媒體本身(即不停閃爍的螢幕)上面,但是這個媒體帶來快速連發的訊息和感官刺激,又使我們分心。不論我們在何時何地上線,網路都呈現一副誘人的混沌景象。瑞典神經科學家柯林伯格寫道,人類「想要更多的資訊、更多的印象、更高的複雜性」,我們習慣「找出需要同時進行多種事情,或是被資訊淹沒的情境。」假如紙本頁面上緩慢行進的文字降低了我們大腦被各種刺激淹沒的渴望,網路反而讓我們沉迷其中。網路讓我們回到由下而上分心的原始狀態,同時也提供了更多讓我們分心的事物,數量之多遠高過我們老祖宗需要應付的紛擾。

媒体关注与评论

  「電腦網路迷人風貌下,潛藏著風險。本書指出了這令人心驚的風險。」  --王智弘,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主任  「每當史上任何一種新技術正以摧枯拉朽之勢在改變人類生活的時候,總會有人不合時宜地唱出刺耳的反調。也許事後大家會嘲笑這種聲音的落伍與可笑;但是更久之後,我們往往才能發現原來這是一段把握到時代變化之關鍵的冷靜低音。說不定這本書就是如此一盆冷水,能夠稍息我們過度火熱而淺薄的情緒。」  --梁文道,知名文化評論家  「這本書既非不斷堅持憂慮立場的悲嘆之作,亦不是天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網路讓我們變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