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阿爾貝托‧安傑拉(Alberto Angela)  页数:384  译者:廖素珊  
Tag标签:无  

前言

  推薦序  從古羅馬人看今日世界  閱讀阿爾貝托.安傑拉的作品《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看他如何重現古羅馬人生活的一天,的確提供有如時光旅行的趣味,知道當時羅馬的男女平均身高體重,想像愛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後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從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妝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髮師報到,午後到圖雷真大浴場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錢,這些細節都充滿了旅行的風味。  我也學到些從來沒有在別的書本看過的大膽假設,比如當時公寓大樓就壯觀地存在,提供富人豐厚的現金來源,窮人、奴隸和僕人住在樓上或閣樓,看起來好像還沒完工的毛胚,裝潢奢華的主人住宅卻就在樓下,和今天埃及開羅的習慣還是非常相像,看來《亞庫班公寓》小說中的劇情,也在古羅馬每日上演。  但最讓我吃驚的,莫過於對於古羅馬社會的觀察。  當時的奴隸制度,在今天看來是極度殘忍而不人道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下結論,認為古羅馬人貪圖享樂,節制和道德人性在這兩千年來,有了大幅的進步,可是拆解古羅馬人的生活細節,我們才發現,事實上社會進步不見得是社會運動的結果,僅僅是因為今天我們有洗衣機取代了洗衣女僕,有瓦斯爐、微波爐、烤麵包機、果汁機和電動攪拌器,取代了俯身在爐灶上、為主人準備食物的廚師和奴隸,有水龍頭取代了去噴泉用水桶打水的奴隸,有沖水馬桶取代了挑糞尿的奴隸,冰箱取代了將冰運至房舍的冰工,洗碗機、吸塵器和地毯除塵器取代了負責打掃房子的奴隸,是熱水器取代了替房舍或浴場熱水的奴隸,電燈泡使得負責點燈的奴隸變得多餘,中央空調系統取代了負責搧扇子或火盆的奴隸,汽車取代了轎子和轎夫,路燈則取代了為主人照亮道路的守燈人,吹風機和電動脫毛器取代了許多負責個人衛生和美容的奴隸工作,電視、收音機、CD和DVD放映機取代了為主人提供娛樂的七弦琴手和鼓者、啞劇演員、舞者、朗誦者和詩歌背誦者(這些角色在當時也都是奴隸身分),電腦跟鍵盤取代了抄寫員和祕書,識字的奴隸要幫主人口述信件和朗讀主人想研究的書籍,古羅馬人想要享用的種種,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點都不過分,只是現代人把電器用品當做昔日的奴隸來完成的相同工作罷了。  書中也提到有學者用汽油和奴隸所能提供的能源量進行換算。結果發現一瓶汽油相當於五十名奴隸連續拉一台Smart小車兩小時的能量。家電插頭,則提供我們相當於三十位奴隸的勞動能量。插頭遍布家中各個角落,是我們的古羅馬奴隸,我們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起了革命性的轉變,並非人性昇華。我們或許並不像自己想像中,比兩千年前的羅馬人更仁慈、更文明,而是拜科技進步之賜,避免了很多悲劇。  不只古羅馬當時的享樂慾望跟現代人一樣,就連古羅馬當時面對的社會問題,也與兩千年後的現代城市如出一轍——交通阻塞浪費時間,街道吵雜混亂,垃圾和髒亂問題,住屋短缺,房價過高,不安全的建築物在地震後倒塌,外來移民問題,夜晚街道不安全的治安問題。  或許下次面臨地方選舉時,無論是候選人還是選民,都應該記得古羅馬的教訓,要改變一個城市,兩千年可能都不夠,更何況是短短的一個任期? 如果城市的問題難以改變,人類為自己享樂而奴役他人的心態不曾改變,那麼我們的短暫生命中能夠改變、值得改變的,又是什麼?  或許,我們應該攤開《羅馬法典》,這本當時每個羅馬學童都得背誦的課程,奴隸制國家法律的典範,後世西方國家法律的經典,把每個「奴隸」兩字都替換成「插頭」,城市人會因此發現自己對於科技奴隸的依賴和自然能源的虐待,就像古羅馬人對大量奴隸的依賴跟虐待那樣,因此會找到一些綠生活的重要啟示也說不定!  

内容概要

   工頭堅 國際領隊、褚士瑩 知名作家 推薦   準備好穿梭時空,近距離探訪古羅馬人的一日生活了嗎?   最有趣、最出人意表的古羅馬文化史,都在這本書中!   住的樓層越高,地位越低、越貧窮!?   別鬧了,竟然拿尿來刷牙、洗衣服!?   什麼,凱撒大帝跟女人一樣愛除毛!?   同性之愛沒什麼,但就是不能被動!?   瞎咪,古羅馬人一天只工作六小時!?   羅馬,擁有一種難以描繪的魅力!於是乎,現代人總想去當代羅馬緬懷古羅馬的風光與史蹟。但,古代羅馬人是如何生活?當時的街道上,每天都上演著怎樣的戲碼?   翻開書頁,你將與作者一同搭上時光

作者简介

  阿爾貝托·安傑拉(Alberto Angela)  義大利最受歡迎的兩個科學節目〈超級夸克〉(Superquark)和〈尤利斯〉(Ulisse)主持人。他是《等身博物館》(Life-sized Museums, 1988)的作者,曾與父親共同撰寫《成長生命的非凡故事》(The Extraordinary Story of a Growing Life, 1996)、《鯊魚》(Sharks, 1997)和《宇宙之旅》(Voyage in the Cosmos, 1998)。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畢業,明尼蘇達州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作有《縱走日本兩千哩》、《誰殺了喀布爾女人》、《被遺忘的花園》、《印度的故事》、《墮落天使》等二十餘本書。

书籍目录

推薦序 從古羅馬人看今日世界序曲當時的世界黎明前的幾小時奇聞 永恆之都,羅馬的數字06:00多穆斯:富豪的宅邸06:15室內裝潢06:30人起床07:00羅馬式穿著07:10女性時尚07:15精心打扮的羅馬男人07:30兩千年前的美容秘訣08:00羅馬式早餐08:30開門!在晨霧中飛越羅馬抱歉,請問幾點了?08:40理髮師和早晨的尖峰時刻公寓大樓,另一個世界奇聞 古羅馬的「摩天大廈」08:50公寓大樓具有人性的一面09:00公寓大樓缺乏人性的一面奇聞 羅馬是座大營地?09:10羅馬的街道09:20商家和工坊09:40與一位神祇相遇09:50為什麼羅馬人的名字這麼長?奇聞 羅馬名字09:55羅馬人的娛樂10:00羅馬大街小巷裡的拉丁文10:10在街道上……上學10:20波利安廣場:牲畜市場羅馬:各種物品的集散地10:30羅馬街道上的印度氛圍10:45在有藝術傑作的靜謐綠洲稍做停留羅馬猶如第三世界城市?奇聞 古羅馬的人口古羅馬的八大問題11:00奴隸市場與維斯太見習女祭司的短暫相遇奇聞 羅馬各廣場的簡短歷史11:10抵達羅馬廣場11:30朱利亞巴西利卡羅馬元老院值此之際,在圓形競技場……奇聞 圓形競技場裡的動物11:40帝國廣場,一處大理石幻境奇聞 Forma Urbis,羅馬的大理石地籍圖11:50古羅馬的公廁12:00在羅馬分娩12:20與塔西圖斯的相遇12:30圓形競技場,死刑處決的一刻奇聞 死亡作為娛樂表演13:00在酒吧吃一頓簡單的午餐奇聞 一個塞斯特斯值多少錢?13:15~14:30每個人都去大浴場奇聞 建造圖雷真浴場15:00進入圓形競技場奇聞 圓形競技場的祕密15:30格鬥士登場!16:00受邀參加晚宴奇聞 羅馬人戴的金飾20:00到了乾杯遊戲的時刻奇聞 食材、細節和某些食譜羅馬的性發展21:00羅馬人的性24:00最後的擁抱

章节摘录

  內文試閱工頭堅 kenworker  國際領隊,資深部落客,歷史愛好者  在環地中海區域帶團或旅行,到處可以遇見羅馬人留下的遺跡;無論是廢城、古道、劇院、神廟、浴場、水道橋、競技場,都誘發著人們對於當時羅馬人生活的好奇與想像。從南義龐貝城的廢墟中找到的日常器具、以及保存良好的雕刻與壁畫,或北非突尼斯巴杜博物館中收藏的精美馬賽克拼貼;我們像抽絲剝繭的警探一般,試圖拼湊將近兩千年前的帝國子民面貌。最後,常常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羅馬人的生活竟是如此地「現代」!或者應該說,今日世界的生活方式,受西方影響甚深;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則諸多承襲了羅馬人建立的模式。因此,這不僅是一本前往歐洲旅行前必讀的書,甚至是開始懂得生活與人性的絕好教材。  從古羅馬人看今日世界  閱讀阿爾貝托?安傑拉的作品《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看他如何重現古羅馬人生活的一天,的確提供有如時光旅行的趣味,知道當時羅馬的男女平均身高體重,想像愛美的男女,早上起床以後就如何精心打扮自己,從除毛到美容,女人如何使用化妝品和各式面膜,男人又是如何上午向理髮師報到,午後到圖雷真大浴場洗澡,上班族中午外食要花多少錢,這些細節都充滿了旅行的風味。  我也學到些從來沒有在別的書本看過的大膽假設,比如當時公寓大樓就壯觀地存在,提供富人豐厚的現金來源,窮人、奴隸和僕人住在樓上或閣樓,看起來好像還沒完工的毛胚,裝潢奢華的主人住宅卻就在樓下,和今天埃及開羅的習慣還是非常相像,看來《亞庫班公寓》小說中的劇情,也在古羅馬每日上演。  但最讓我吃驚的,莫過於對於古羅馬社會的觀察。  當時的奴隸制度,在今天看來是極度殘忍而不人道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下結論,認為古羅馬人貪圖享樂,節制和道德人性在這兩千年來,有了大幅的進步,可是拆解古羅馬人的生活細節,我們才發現,事實上社會進步不見得是社會運動的結果,僅僅是因為今天我們有洗衣機取代了洗衣女僕,有瓦斯爐、微波爐、烤麵包機、果汁機和電動攪拌器,取代了俯身在爐灶上、為主人準備食物的廚師和奴隸,有水龍頭取代了去噴泉用水桶打水的奴隸,有沖水馬桶取代了挑糞尿的奴隸,冰箱取代了將冰運至房舍的冰工,洗碗機、吸塵器和地毯除塵器取代了負責打掃房子的奴隸,是熱水器取代了替房舍或浴場熱水的奴隸,電燈泡使得負責點燈的奴隸變得多餘,中央空調系統取代了負責搧扇子或火盆的奴隸,汽車取代了轎子和轎夫,路燈則取代了為主人照亮道路的守燈人,吹風機和電動脫毛器取代了許多負責個人衛生和美容的奴隸工作,電視、收音機、CD和DVD放映機取代了為主人提供娛樂的七弦琴手和鼓者、啞劇演員、舞者、朗誦者和詩歌背誦者(這些角色在當時也都是奴隸身分),電腦跟鍵盤取代了抄寫員和祕書,識字的奴隸要幫主人口述信件和朗讀主人想研究的書籍,古羅馬人想要享用的種種,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一點都不過分,只是現代人把電器用品當做昔日的奴隸來完成的相同工作罷了。  書中也提到有學者用汽油和奴隸所能提供的能源量進行換算。結果發現一瓶汽油相當於五十名奴隸連續拉一台Smart小車兩小時的能量。家電插頭,則提供我們相當於三十位奴隸的勞動能量。插頭遍布家中各個角落,是我們的古羅馬奴隸,我們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起了革命性的轉變,並非人性昇華。我們或許並不像自己想像中,比兩千年前的羅馬人更仁慈、更文明,而是拜科技進步之賜,避免了很多悲劇。  不只古羅馬當時的享樂慾望跟現代人一樣,就連古羅馬當時面對的社會問題,也與兩千年後的現代城市如出一轍——交通阻塞浪費時間,街道吵雜混亂,垃圾和髒亂問題,住屋短缺,房價過高,不安全的建築物在地震後倒塌,外來移民問題,夜晚街道不安全的治安問題。  或許下次面臨地方選舉時,無論是候選人還是選民,都應該記得古羅馬的教訓,要改變一個城市,兩千年可能都不夠,更何況是短短的一個任期? 如果城市的問題難以改變,人類為自己享樂而奴役他人的心態不曾改變,那麼我們的短暫生命中能夠改變、值得改變的,又是什麼?  或許,我們應該攤開《羅馬法典》,這本當時每個羅馬學童都得背誦的課程,奴隸制國家法律的典範,後世西方國家法律的經典,把每個「奴隸」兩字都替換成「插頭」,城市人會因此發現自己對於科技奴隸的依賴和自然能源的虐待,就像古羅馬人對大量奴隸的依賴跟虐待那樣,因此會找到一些綠生活的重要啟示也說不定!  07:30兩千年前的美容祕訣  在「酷刑室」內,每拔一根毛髮,主人便發出一聲用力壓抑的慘叫。傳來的一古怪尖叫聲,讓兩個奴隸的臉上閃過一抹微笑,整個發亮,但他們馬上掩藏起笑意。他們將腰彎得更低,更用力刷洗地板,以隱藏他們的忍俊不禁。他們看起來很像兩個正在刷洗船上甲板的水手,但事實上,他們正用一小塊浮石擦拭一塊美麗的馬賽克。這是讓這些石製傑作保持乾淨和閃閃發光的最佳方式。  現在,早上的活動已經熱鬧滾滾。特別是在一個房間內,女僕們不斷來來去去,她們都是奴隸。這是主人的妻子,女主人的房間。一位奴隸拉開簾幕,於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場面在我們眼前展開:三位女僕正在女主人臉上塗抹著化妝品。  她正坐在一個高背的柳條扶手椅上。化妝過程正進行到最細膩處。一位奴隸正用炭筆「強調」女主人的眼睫毛。她將藉助些許的灰來做出暈染效果。她小心翼翼地上妝。在她對面,另一位奴隸高舉著一面青銅鏡子,好讓女主人可以緊盯著化妝的每一步驟。你得在手術室裡才能感受到相同的緊張氣氛。  我們環顧一下房間。在一側,一個打開的化妝箱端放在有小獅腳的桌子上。這個精緻的木盒上裝飾著雕刻的象牙鑲嵌裝飾。我們瞥見化妝箱裡有乳霜、香水和油膏,裝在以玻璃、陶土和雪花石膏製成的小罐裡。我們也注意到兩把以相當精美的骨頭製成的梳子、鑷子,以及一些用來塗抹乳霜和面膜的小銀刷。在化妝箱四周則散布著裝有各式化妝品的罐子,它們都是打開的。  化妝的動作和工具實際上與我們今日所知的非常相近:強調眼睫毛,眼瞼上塗抹著眼影等等。儘管如此,所用原料卻有些差異。比如,用在眼睛上的原料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眼圈粉在當時已經存在,但為了凸顯眼部輪廓,羅馬女性也會使用烏賊墨水、銻,或從烤過的椰棗所提煉出來的燈黑。就拿我們的女主人為例,奴隸女孩所使用的其他原料著實使我們大吃一驚。桌上放著一片用來當小盤子的貝殼,裡面仍然有些黑色的糊狀物。而這糊狀物的主要原料竟然是烤螞蟻!  現在,化妝師正要進行最後的修飾:她正要為女主人的嘴唇塗上顏色。根據奧維德的史料,羅馬貴婦可選擇的顏色範圍很廣,但她們最喜愛的顏色就跟現代人一樣,是鮮紅色。唇膏是以鉛丹(紅鉛)或朱砂(紅硫化汞)製成,不幸的是,兩樣材料都有毒。  現在,女主人抿抿嘴唇,凝視著鏡中倒影。她的眼神明亮,肌膚煥發光澤。做得很好;她稱許地對著一位奴隸女孩點點頭,女孩則害羞地低下頭。  事實上,我們只看到早晨化妝的最後一個步驟。如果我們再早個幾分鐘踏入房間,我們將會看到一種特殊粉底的準備方式。  目的雖然簡單,但卻很棘手:要讓年近四十的女主人(這在當時可是高齡)看起來更年輕。但要怎麼辦到呢?奴隸女孩準備了一層薄薄的蜂蜜,再加入一些油脂和一點鉛白,鉛白能讓皮膚看起來更加閃耀動人。為了讓女主人的臉龐看起來更加年輕紅潤,她在粉底裡加了一點紅色顏料。然後,在女主人臉上輕輕塗抹一層粉底後,她將一點赤鐵礦粉塗在雙頰上,讓皮膚明亮,閃閃動人。  富裕羅馬女性的早晨化妝程序相當繁複,不亞於準備一份精緻佳餚。  有時甚至連身體的其餘部分都會塗上色彩:腳底和手掌塗上紅色,乳頭塗上金粉。當然,這些人顯然負擔得起昂貴的化妝品。  最後,這儀式最特別令人吃驚的步驟在於畫痣。早在羅馬時期,女性便依照精確的規則在臉上畫上假痣:不同位置(嘴角、臉頰等等)的痣則傳達不同意涵。  美容面膜  在我們繼續探索前,值得在此為美容面膜和皮膚乳霜寫一小段專文。它們在羅馬時代非常盛行,而好幾位作家,從奧維德、加倫到老普林尼都曾大力推薦。它們的種類繁多,且其原料和所能帶來的益處,特別是對那些有皮膚問題的女性而言,更是令人吃驚。比如:母牛胎盤被用來治療皮潰瘍;公牛膽汁用來治療斑點(兵豆則用來去除其他部分皮膚上的斑點);奶油可以治療肉癤;水仙花球莖可當作軟化劑和美白聖品;小蘇打用來治療割傷;甜瓜根和蒔蘿可當做美白藥物;小牛生殖器的萃取物則被推薦來治療皮炎……  像埃及人的髮型  女主人最信任的女僕拍拍雙手。負責化妝的女孩離開房間,換另兩位女孩進入房間。她們要替女主人做頭髮。其中一位女僕負責管理她的假髮,她急忙走到一個小櫃子前,拿出三頂假髮,並將它們放在桌上。每個顏色都不同:金色、紅色和黑色。  我們無需對羅馬時代已有使用假髮一事感到吃驚。實際上,當時的女性非常流行用假髮。它們以真髮製成;紅和金色假髮來自日耳曼,黑色則來自中東和印度。假髮是奢侈品,因為購買時得付出高額的關稅。  女主人選了紅色假髮;她將會在今晚的晚宴上戴上它。奴隸在接下來數小時的工作便是整理假髮,確保它會在晚宴時處於最佳狀態。考量到它的龐大和必須整理的鬈髮眾多,這並非件輕鬆的差事。  女主人不會在白天戴上假髮,而是頂著她真正的頭髮,因此必須加以梳理和造型。這就是為什麼她將第二個女孩--梳頭女僕叫進來的原因。她帶來一整套的象牙梳子、髮針、緞帶和夾髮用的夾子。她有很繁重的工作要做,從將女主人的頭髮弄捲開始。由於女主人的頭髮相當直,因此,她會使用一項直到今日仍在使用的技術。她叫另一位奴隸將一小只火盆端進來,裡面的木炭已經燒得滾燙。她用木炭將兩個中空的鐵棒加熱,然後用鐵棒將女主人的頭髮弄捲。  我們必須指出,在圖雷真治下,女人的髮型時尚達到令人讚嘆的繁複程度,而這是逐漸演變出來的結果。  你得想像與我們的時尚趨勢相類似的事物;根據時代的不同,髮型有著巨大的變化。通常引進新髮型的是第一夫人,也就是說,皇帝的妻子,或皇帝家族裡的女性成員。在帝國境內,所有女性在看見展示於公眾場所的權勢女性雕像,或雕刻在貨幣上的臉龐後,都會試圖群起仿效。羅馬世界的偉大「時尚設計師」其實是那些權重位高的女人。  因此,隨著朝代勢力更迭,髮型越變越複雜。比如,奧古斯都的姊姊奧塔薇雅創造了一種所謂的「奧塔薇雅髮型」。這髮型的樣式是太陽穴周遭蓄著濃密的鬈髮,前額也留下幾綹小鬈髮,然後用這幾綹鬈髮後頭的頭髮編成一條辮子,往頭頂盤成雞冠狀,最後與梳在後頸上的髮髻(由許多條辮子盤成的)連接起來。  如果你認為這個髮型過於複雜,你該看看後來在尼祿時代所梳的髮型,或甚至在弗拉維王朝時期(韋斯巴薩、提圖斯和圖密善)那些令人嘆為觀止的頭髮造型。  女性臉龐被一圈鬈髮圍繞的髮型蔚為時尚。人們開始追求更為誇張的效果。女性自身的頭髮不再足夠做這類造型,因此她們求助於髮片,將它們層層堆疊起來,活像劇院裡成排的座位。這些髮片堆得如此之高,讓女人的頭髮看起來像座巨大的鬈髮噴泉。這些髮型相當驚世駭俗,類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的流行風格,並在頸後用辮子盤成髮髻。我們輕易便可想像,負責頭髮造型的女奴就如同一位得烤出結婚蛋糕的糕點師傅,每次梳理女主人頭髮時都必須投注的大量時間。  根據資料顯示,這些巨大驚人的髮型似乎多半為矮個子女性採用,以增加身高。而我們將在後面討論,羅馬時代的女性一般來說並不高。  在這個我們所描述的時代裡,富裕羅馬女性的髮型抵達演變的最高峰,呈現前所未有的形狀和高度。她們創造出一種張開於雙耳間的垂直扇形髮型,以看起來像耳環的優雅鬈髮作為收尾。有些女人看起來像是在頭上頂了個椅背。另外,有些女人的髮型是如此氣勢不凡和高聳,讓人聯想到教皇的三重冠。為此新風尚推波助瀾的是圖雷真的妻子普洛蒂娜。因此這風格被稱做「普洛蒂娜髮型」。  我們就此打住。但你要知道,這只是羅馬髮型演變中的一個時期。在後來的世代裡,著名的新髮型將會出現,比如,「甜瓜」、「烏龜」和「榆木」髮型。  最後要提一件奇聞。羅馬女性顯然很喜歡染髮;特殊的混合染料使她們能擁有金髮和紅髮。為了擁有烏黑的秀髮,你必須混合羊脂和銻。當時也有藍色和黃色染料,但通常是妓女或行為不檢的女人才會染這種髮色。長期使用下來,染料顯然會毀損髮質。這是為什麼有色假髮被如此廣泛採納的緣故,它能讓你每天都能變換新的髮色和不同的髮型。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爾貝托.安傑拉讓一個重要但常顯複雜的主題變得迷人且容易親近。讀者將飛快瀏覽帝國首都的一日生活,並發掘與古羅馬居民相關的魅力、祕密、珍品、以及軼聞趣事……安傑拉將他的書轉化為3D場景,讓讀者能夠漫步其中,參訪不同人家、市集、露天學校、澡堂,甚至是公共廁所。』  ——《新聞報》(Il Giornale)

编辑推荐

  ◎《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自2007年問世之後,長期居於歷史類書籍暢銷榜。  ◎附有線條插圖。  ◎以一天為單位細細分解羅馬人的日常生活與種種社會風貌,寫法特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5条)

 
 

  •     對於一個時代,如果不能了解到最私人的生活層面,那麼,再怎麼研究,都只是表面化的。
      
      這本《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是國內少數單純講這個時代私人生活最詳實的書吧。作者的寫法算頗有巧思,他模擬了一個羅馬人生活的一日作息,然後一一講解。趣味的筆法加上逸聞,然後佐證以考古,順便揭穿一些不實的傳說,讓本書真正達到寓教於樂,是不可多得。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現代人生活在古羅馬人的遺產中,又或者是說,人類習性真的是“千古不變”有更深刻的感受。當我讀到羅馬皇帝必須為了大街被攤販佔用而下禁令時,不由得想起了夜市來(笑)。
      
      不過,在羅馬生活也的確是很辛苦的。想想以當時的科技,擠進一個十萬人以上的大都市,是多麼的恐怖啊。雖然遍地的公寓,但別忘了電梯還沒發明啊,更別提火災要如何逃生了。這年頭流行“穿越”,這種“莫名其妙”的浪漫都只是想想就好。一個現代人跑到羅馬,恐怕不用一天就被當羊宰了吧,除非運氣好被貴族當珍稀物保護。在那兒,晚上出去不留遺言是莽撞的行為啊.....
      
      但,反過來說,正因為羅馬人在兩千年前就過著跟我們今日近似的生活,也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們的偉大。不是麼?
      
      總之,這本書是相當推薦的,哪怕你只是看完《羅馬浴場》,起了一點興趣,那麼,它的深淺度剛剛好足夠滿足又不會太飽和。
  •     最近我忽然對羅馬帝國感興趣,全拜《羅馬浴場》這部漫畫所賜。
      
      古代羅馬人的生活,真的就跟漫畫中一樣嗎?設計師路西斯有如此神,可以把浴場搞得前所未有的強大嗎?這都是我的疑問。
      
      以前我讀過一本靈媒寫的書,就做《與凱薩對話》(Conversation with Cesar),她說那時代的女性等同於男人的財產,地位只比奴隸高一點,但本書推翻了這個觀點,原來羅馬貴族女性可以離婚,而且還可以跟男奴隸發生性關係來滿足生理需求,只要對方比自己的社會地位低,發生性關係都不算通姦,是社會可以容忍的。
      
      古代的羅馬帝國,生活便利程度大概只能等同現在的第三世界國家,到處都是灰塵與各式各樣的臭味,光看那些潔白的大理石雕像,我們會以為,那些古人都是衣著乾淨整齊,而且又愛洗澡的。
      
      其實漫畫中的路西斯是個虛擬人物,他的原型可能是哈德良皇帝討厭的建築師,哈德良皇帝的前任皇帝是圖雷真,他的御用建築師建設了廣場與大浴場等等宏偉的國家建築,可惜哈德良真的不喜歡這位建築師,還處決了他,事實,果然一點都不浪漫呢!
      
      圖片太少,相當可惜,我覺得讀下去彷彿可以想像那各種氣味縱橫、衣帶飄揚的場景,而這想像出來的場景卻又是有考古依據的事實,這是很特別的閱讀體驗。
  •     去趟古罗马吧
      
      提起古罗马,第一想起来的就是一串长长的名字:西塞罗、塞内卡、维吉尔,凯撒、庞培、马可奥勒留……可是你想没想过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日常活动还有他们的一些想法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你好奇,和我一起去趟古罗马吧。
      从古罗马的房子看起,走进最寻常的百姓家里,我们可以直到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楼堂馆所里总是有很多的装饰,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彰显着曾经的辉煌;寻常百姓的家里不会有这些伪装,他们忙于为生活奔波,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艰辛和坦诚。富豪们的多慕斯,穷人们居住的公寓楼,都在告诫着我们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等级的区别,即使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罗马。奴隶们是商品,或者是一样简单的东西,有时候他们还被当做畜生对待。公寓楼里的一层总是给有钱的人们,而没钱的人得往高处去住,碰到着火、事故的时候他们有时候甚至无法逃避。
      请问,你知道几点了?当时的罗马,各式各样的计时办法和计时仪器,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方法来达到一直的协调。这是我们探索科学过程的必经阶段,或许若干年后的今天,除了对过往生活简朴的赞叹外,我们会为科学的发展而为人类感到骄傲。谁说不是呢?随着科学、工艺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品质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古代的那些奴隶也逐渐摆脱了繁重的劳役,整个人类共享着科学的进步和世界的和谐。
      古罗马的街道一定很热闹吧?当然,这是城市发达的一个表现,城市里的“肌肉”们、商人们也在默默为这个发达做出他们的贡献。令人注意的是街道边上还有琅琅读书声,普通孩子们只能在这里接受教育,让我关注的是他们学习的是“十二铜表法”!难怪古罗马人那么遵守法律,因为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法律方面的教育了。
      和现今的国际性大都市一样,古罗马的发展也是由很多外来人支撑着的,即使是这些外来人一直感受到了受排挤;古罗马的文化也是兼容并包的,它汲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古希腊文化)的精华;古罗马同样也面临着现今大都市的一些问题和毛病:交通堵塞、大街小巷的噪声和混乱、城市污染……
      角斗士是古罗马的又一风景,奴隶们用生命筑起了奴隶主们的声望和荣誉,他们被培养成一种杀人、杀动物的工具,最终难免也走向被杀的下场。他们他们非常地坦然,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生来就是为了那个轰轰烈烈的死。今天的我们,除了感叹角斗士的勇敢之外,更对那时的奴隶主、奴隶制度们产生了强烈的抗议。
      还有古罗马的元老院、五贤帝广场,古罗马的公共澡堂、WC,还有好多好多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去看看,看看那时候的人们,那时候人们生活的地方。
      回忆我们自己的过去,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探寻我们的祖先,可以得到我们的根源;去趟古罗马,就当作一次旅游吧,看到曾经辉煌的地方,曾经灿烂的文化,一次瞻仰就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涤荡。
      我认为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而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也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天。
      2010-6-24
  •     五月风筝2010-07-01 23:54:02
      
      你可以称这样一本书为“追寻意大利的古罗马痕迹游记”——但是,这远远不如《古罗马一日游》来得贴切合适。
      
      这是一本生动有趣的书,由一位意大利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撰写。翻开书,追随着他的脚步,仿佛如追随一位娓娓道来的导游,穿越时空,来到公元115年一个星期二黎明时分的古罗马,开始我们这样一段不寻常的旅行。
      
      这一天,天色还未亮起来,月光笼罩在黑暗而巨大的建筑物阴影上,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难以想象的寂静中,远处,有少许的雾气,朦胧处似乎可以看到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我们的目光,停留在这一尊美丽的大理石神像上,她叫玛特•玛图塔,是吉祥之母、生育女神、曙光女神。她神秘的微笑,带给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日的希望。
      古罗马中与众不同的一天即将到来了。我们即将透过明亮的天色,看到一个强大的古老帝国的首都。
      
      在一片如诗意般的境界中,慢慢的将自己的思绪,脱离现实,迷离的目光看到的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然而,现实却是冷酷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帝国,闪耀在他那无比辉煌的光芒下,是等级差别极大,生活质量悬殊,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国家。当雾气渐渐散去,踏着青石板的小径,一步一步,走进这个世界,才发现,人性,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分种族,不分时间,不分年龄的凸显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域中。残忍、冷酷、麻木、善良、温和、体贴……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依然如此。
      
      在罗马,富人过着的是优越的生活,当然,这种优越是以当时为参照体的,如果以现在的尺寸看,作者说了,不过就像乡村农舍。富人们住着独立的院宅,有着5到12个奴隶伺候他们的起居生活,奴隶们分工合作,有的需要为女主人梳理样式怪异,极费时间的发型,有的需要为女主人化妆打扮,有的需要为主人们穿衣戴帽。还有的,则是料及家务,准备饭菜等等。
      中等条件的人和贫民住着公寓楼,越往上的楼层,所住的人越贫穷。且公寓楼的租金极为昂贵。
      店铺的店主和作坊的手工艺者都是全家住在狭小的店里;靠着一点小生意维持生存;
      奴隶们在奴隶市场被不断的转卖,犹如动物一般的展示和被推销,他们是维系这个强大帝国的重要支柱;
      法院在两千年前已经令人咂舌的实行稍微民主的裁决;
      还有古罗马最著名的科罗赛奥从早到晚依次进行的人与兽之间的猎捕,恐怖的死刑(由狮子的血盆大口裁决),以及角斗士之间的搏斗;
      古罗马的建筑是非常伟大的,已经大量的使用了大理石和坚固的大石头,有着宏伟的大广场,还有无比夸张的大浴室——相当于现今那些温泉旅游区,但远远大于现今的面积,且有着更多样化的内容。城市里还有着极其先进的排水系统,和极度缺乏私密感的公共厕所。
      最后,还谈及罗马人所喜好的饮食和不平等的性生活。
      
      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但读后却感觉历历在目,犹如自己亲眼目睹般的真实。情绪在感慨着伟大的建筑,与恐惧着可怕血腥的战斗,好奇于当时的美丽服饰,垂涎于美味奇异的饮食中不断起伏。完整的阅读完,而后,灵感倍增,突然就构思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概会将之写下来吧。
      
      
  •      夜里的罗马街道非常危险,为了能捞点什么,小偷、罪犯会把匕首刺入任何人的腹部。第二天早上发现一具被窃被杀的尸体很正常。
       罗马队草木覆盖率达到1/4;
      1、住房:
       大部分罗马人的住房条件都不好,集中居住在大型住宅社区的公寓楼。
       大户人家的房子,典型风格也是像外国军团的小堡垒,没有窗户,设在高处没有阳台,折射出罗马文化早期一种有围墙的家庭式农庄结构。每个门扇正中有个青铜的狼头,进门后短短的过道,过道上有用马赛克镶嵌的恶狗的图案。前庭天井有个正方形池子,就是承雨池。收集雨水并输送到地下水槽中。罗马的墙壁是彩色的,喜欢到处画画。但家具却非常稀少。卧室很小更像是单人牢房。楼上是女主人的卧室。对于富人来说分房睡觉是高雅的。
       前厅后面有带柱廊的庭院,中间是一块绿地。柱廊学习了希腊风格。房屋冬天非常寒冷,各个房间都要放置碳火盆加热,每间房都处于半明半暗之中。家庭布置喜欢使用大量的帘子,遮挡阳光和风,在冬天营造温暖区域。
       家里一般会有个靠墙而建的小神庙,是家神龛。每天早上主人起来先要祭拜家神。
       奴隶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们睡在过道里,厨房里等。
       在罗马,古埃及作品被认为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古董。
       罗马人非常爱好干净,他们每天都去公共浴场,家里一般没有浴室。
      
      2、穿着:
       罗马人的衣着一般是用亚麻或羊毛制成的长袍。长袍是罗马文明的标志,但外国人和奴隶是禁止穿的。白色镶红边的是元老院元老和 14—16岁孩子才能穿的。而裤子则是东方人才穿的衣着。
      
      3、吃饭:
       罗马的早餐一般是饼、面包、蜂蜜、牛奶、水果。相反午餐相对简朴。罗马已经有用小苏打为主的牙膏了。
      
      4、宗教:
       罗马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只要奉公守法,信什么神都可以。罗马城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神庙。每天都有无数的宗教仪式在举行。
      
  •     每当与朋友聊起想要去旅行的国家,意大利是首当其冲的,及至欧洲的五大联赛,也总是固守着意甲和对拉齐奥的喜爱,不得不说这里面确实有情感嫁接的原因,在悠久与新奇间取舍,我总是对旧有的事物感悟充沛,在清闲怡然中畅快的呼吸固然非常美好,但是在残坦废墟里的探秘未尝不更加充满着乐趣和感怀。
      
      你能想象吗?在地中海温热和煦的海风吹拂下,遥望古迹,试图唤起世纪前的畅想,凯撒大帝的伟岸,十字军东征的杀戮,那些模糊的印记为我们勾勒出古罗马的轮廓,总是有一些耀眼的辉煌,让人记住了历史长河中闪亮的光影,政治的倾轧,战争的洗礼,仿佛是古城遗迹中最为传奇的色彩,人们口口相传每一段传说,却忽略掉了生活的本身,生活之于民众的点滴相随,城市之于平民的情感流转。曾经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读到的以学术研究的态度下笔于微观社会的城市写照,这次在《古罗马一日游》中同样鲜明,只是这次更加的立体,把理论性的数据,历史类的闲话,资料性的条目一一以细节性的显象还原于眼前,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生意盎然和趣味横生,当然更少不了特例事件中栩栩如生的刻画。
      
      翻开《古罗马一日游》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彩色图片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切面,作为一本带有游记性的历史读物,对于建筑的描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古罗马建筑风格的旗帜性,更是在随后的很多世纪被人们效仿,所以虽然以24小时为标志性的分散浏览,但是建筑的篇章还是占的较多的,开篇就着重的描写了多慕思,富豪们的宅邸,之后更是集中把视角投注于各处的街道和广场上,以一种转角就能撞到见闻的风格,把我们带到了旧时罗马的细枝末节中,反过来又是用这种生活的堆积反衬出古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宝贵的物质精神遗产,语言学,建筑学,美学,宗教,律法,医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延绵下来的传承。
      
      应该说,众所周知,古罗马文化对于欧洲的影响是西方文化生活中不可被替代的纽带,但是当作者自问,在书店找不到一本能够真正读懂古罗马的书的时候,确实也让我们感同身受,为帝王书,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忆,但是真正的生命痕迹却藏身于百姓的生活,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的知道作者是以何为蓝本写下这本书的,但是这一种生活的,另类的,历史性的游记确实是值得读一读的作品。
      
  •     
       你可以称这样一本书为“追寻意大利的古罗马痕迹游记”——但是,这远远不如《古罗马一日游》来得贴切合适。
      
       这是一本生动有趣的书,由一位意大利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撰写。翻开书,追随着他的脚步,仿佛如追随一位娓娓道来的导游,穿越时空,来到公元115年一个星期二黎明时分的古罗马,开始我们这样一段不寻常的旅行。
      
       这一天,天色还未亮起来,月光笼罩在黑暗而巨大的建筑物阴影上,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难以想象的寂静中,远处,有少许的雾气,朦胧处似乎可以看到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我们的目光,停留在这一尊美丽的大理石神像上,她叫玛特•玛图塔,是吉祥之母、生育女神、曙光女神。她神秘的微笑,带给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这一日的希望。
       古罗马中与众不同的一天即将到来了。我们即将透过明亮的天色,看到一个强大的古老帝国的首都。
      
       在一片如诗意般的境界中,慢慢的将自己的思绪,脱离现实,迷离的目光看到的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然而,现实却是冷酷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帝国,闪耀在他那无比辉煌的光芒下,是等级差别极大,生活质量悬殊,两极分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国家。当雾气渐渐散去,踏着青石板的小径,一步一步,走进这个世界,才发现,人性,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分种族,不分时间,不分年龄的凸显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域中。残忍、冷酷、麻木、善良、温和、体贴……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依然如此。
      
       在罗马,富人过着的是优越的生活,当然,这种优越是以当时为参照体的,如果以现在的尺寸看,作者说了,不过就像乡村农舍。富人们住着独立的院宅,有着5到12个奴隶伺候他们的起居生活,奴隶们分工合作,有的需要为女主人梳理样式怪异,极费时间的发型,有的需要为女主人化妆打扮,有的需要为主人们穿衣戴帽。还有的,则是料及家务,准备饭菜等等。
       中等条件的人和贫民住着公寓楼,越往上的楼层,所住的人越贫穷。且公寓楼的租金极为昂贵。
       店铺的店主和作坊的手工艺者都是全家住在狭小的店里;靠着一点小生意维持生存;
       奴隶们在奴隶市场被不断的转卖,犹如动物一般的展示和被推销,他们是维系这个强大帝国的重要支柱;
       法院在两千年前已经令人咂舌的实行稍微民主的裁决;
       还有古罗马最著名的科罗赛奥从早到晚依次进行的人与兽之间的猎捕,恐怖的死刑(由狮子的血盆大口裁决),以及角斗士之间的搏斗;
       古罗马的建筑是非常伟大的,已经大量的使用了大理石和坚固的大石头,有着宏伟的大广场,还有无比夸张的大浴室——相当于现今那些温泉旅游区,但远远大于现今的面积,且有着更多样化的内容。城市里还有着极其先进的排水系统,和极度缺乏私密感的公共厕所。
       最后,还谈及罗马人所喜好的饮食和不平等的性生活。
      
       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但读后却感觉历历在目,犹如自己亲眼目睹般的真实。情绪在感慨着伟大的建筑,与恐惧着可怕血腥的战斗,好奇于当时的美丽服饰,垂涎于美味奇异的饮食中不断起伏。完整的阅读完,而后,灵感倍增,突然就构思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大概会将之写下来吧。
      
      
      
  •      冰心女士最喜欢的欧洲国家是意大利。当我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我是有一点窃喜的,因为和自己崇敬的人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总会让人开心。
       然而我并没有去过意大利,也没有去过任何的欧洲国家,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这个国家,喜欢它的艺术、它的音乐、它的时装、它的美女,还有它的足球。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拥有无数无与伦比的形象艺术作品和音乐作品,而它的文学却似乎不如法国、英国和德国那么突出?意大利文学能够数得上的无非是但丁、乔万尼奥里和上个世纪的卡尔维诺,而这几位要么就是宗教色彩浓烈,要么就是个性突出,像大仲马和司汤达那样的胸怀天下的文学大师在意大利几乎就找不到。
       读了《古罗马一日游》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古罗马一日游”,这是意大利作者安杰拉通过无数的考古资料和技术手段帮我们还原了一个公元115年的古罗马之后,才带领我们完成的。在这次“旅行”中,“导游”安杰拉带领我们从凌晨出发,一直在罗马参观到半夜。他带我们去参观了古罗马人的高级居所、普通公寓、街道、店铺、“法庭”、公共浴场、广场、市场、竞技场、酒吧、公共厕所、高级宴会场所甚至是妓院。这一路旅行下来,我们就对古罗马人的方方面面有了都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吃什么、怎么住、都有哪些活动、喜欢到哪里去、商业行为、价值取向、教育水平、医疗技术以及“性趣”等等,完全让你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我可以说,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古罗马的了解要超过对现今拥有奥林匹克足球场的罗马。
       那么,安杰拉是通过什么手段把一个近两千年前的社会还原给我们的呢?答案是,他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形象艺术遗迹,如绘画、壁画、雕刻等等;有少数情况下是通过各种墓碑——比如他笔下那位有名有姓的助产士的事迹就是通过该助产士的墓碑和部分画作了解的。甚至,他为我们描述的古罗马人的“性取向”也是通过出土的壁画得出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到我在本文开头时提出的那个问题,即为什么意大利拥有丰富的绘画遗产而鲜有文字遗产,答案就是: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极为高超的绘画艺术才鲜有文学,因为什么都可以通过绘画完成,要文字做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充分说明问题,即在古罗马,硬币的一面都是会印上皇帝的头像的,要知道,在这本书所描绘时候公元115年是正是我们中国的东汉时期,而我们直到袁士凯的时候才把国家统治者的头像印制到了钱币上。
       与古罗马相比,我们东汉时期——甚至整个古代所留下的更多的是文字而非图画,这和我们这个民族卓越的抽象思维有一定关系,而我们的艺术作品也往往是抽象的,比如那些器皿上的花纹。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我们似乎比今天的罗马人更了解我们的祖先在公元115年的生活,尤其是政治和军事生活。
       在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还有一点让人叹为观止,就是它所拥有的人口。《古》这本书里说当时的罗马拥有150万人口, 这个数字真是难以置信。要知道,当时中国的首都洛阳也不过才50万人口(也有一说为100万)。而且,当时的罗马人居住着六到八层的“高楼大厦”,而我们的古代中国却很少出现这样的建筑,能有一座七层宝塔就已经是蔚为壮观的了。
       在古罗马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在中国的洛阳没有这么多的人口可能跟社会结构有关。在《古》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人描述了罗马人发达的商业活动,这在中国是并不多见的。虽然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也会有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但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应该是没有古罗马的多。
       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欧洲和中国就是注定不一样的。
       古罗马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代表,它应该在某些方面和我们的心态有所印证。我们拥有着古老的文明,所以对世界上任凭的古老文明都会心生亲切之感,因为在历史长河中,提到任何一个时间段我们都可以找到我们的对应座标。因此,我觉得我们中国人看古罗马的心态会很不一样。也因此,我个人觉得,在欧洲国家里,和中国人的思想最为贴近的就应该是意大利了。
  •     对于喜欢罗马,无论是古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全书的现场感太好了,明明看的是文字,却仿佛坐着时光机器穿梭了将近2000年,到达图拉真时代的古罗马,四处任意游荡。从有钱人家的卧室,到穷人的破屋陋巷,当然还有不能错过的元老院。
      
      一路上看古罗马人吃什么,穿什么,玩儿什么。甚至,怎么上厕所,嘿嘿。
      
      这本书告诉你很多你不知道的,印证很多你知道的,还有更正一些你以为你知道的。
      
      就用一个“赛斯特”值多少钱这篇来说吧。以前看连续剧《罗马》(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21781/)的时候,那个成天扑克脸,爱死都不或开口说句“我爱你”的屋瑞纳斯从高卢战场上回来,假装不动声色地献宝说他挣了1万第纳尔。根据这本书的估计,那就是4万赛斯特,大约8万欧元。那时6个赛斯特就够普通的一家三口一天的伙食,那么这笔钱快够他们吃20年了!难怪那漂亮的小媳妇听得喜上眉梢。话说这么一笔钱足可以让屋瑞纳斯眉飞色舞一点点嘛,偶尔表达一下情感会死吗?真是个笨蛋啊!
      
      那个时候的道德观,无论男女,和下层人有性生活是被允许的。这是保护上层财产不流失的好办法。这就可以理解剧集一开始,阿提娅和那个犹太人OOXX的平常了。
      
      受殖民地古希腊的影响,如果屋瑞纳斯和破罗如果真的是两情相悦,只要是自愿的,那个啥一下,是没很大阻力的。如果两个人年龄相差大,就更自然了。so,这样想一下,安东尼貌似真的是对小屋同学图谋不轨呢!另外,那个,关于凯撒和屋大维的流言,不是那么不可思议了,就。(不好意思,又八卦领导 ><)
      
      总之,就是很有趣的一本书啦,快去看吧!我要去复习《罗马》了,嘿嘿。
      
      
      PS:如果早看到这本书,当时一定会去S.Giovanni in Laterano 教堂去瞻仰一下元老院剩下的门。某同学,你还是有希望的啊!
  •     对于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来说,代表“浪漫、多情、爱情、激情”的罗马是出国旅游的首选之地。作为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不仅仅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那种异教、异域、异国情调的味道无不让人神往。然而“旅行不只是空间之于形体、文化之于心灵的移动,也是在生活形态间的穿梭”,什么样的历史经历造就今日的罗马?抱着好奇,摊开《古罗马一日游》,看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如何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
      
      一切流逝皆因阅读而复现,有多少回不去的辉煌,因书写而被记录下来,本书《古罗马一日游》功劳如此。读者在安杰拉的引领下,从磨损的台阶、剥落了灰泥的墙壁划痕、马车留下的车辙亦或者住宅门口大理石上门开关的刻痕等等的细节中,体验罗马那难以描绘的魅力仿佛复活在眼前,“看到”1892年前在那个最辉煌时代中的罗马人的生活,无论主人、奴隶。娓娓道来的诸多小故事为读者讲述了一段浩大辉煌的历史,然而置身事外又情理其中地悠悠叙述更像老式影像机慢慢地转出着数不胜数的伟大的罗马时代的历史故事和生活细节,谁曾想过这是一本历史类书籍呢?
      
      既不同于当年诗人孟郊在《登科后》,跃马扬蹄,一日看尽长安花;更不同于今人注了水的加上与游览不相干的各种名目的几日游,安杰拉俨然一位热心称职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6点到夜半0时,一个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奇闻趣事、秘密轶事,一个个跃然纸上,把一个不同于《罗马假日》的、不同于疯狂足球代表的古代城市呈现给读者。仔细读,认真看,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中世纪基督教欧洲尤其是生性拘谨的德国人、英国人眼中,意大利人会被认为是“生性多情、放荡、多愁善感”的了。然而现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中的大部分何曾不是古罗马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呢?“romantic”这个原意“罗马人的”的词汇更是漂洋过海传遍世界,成为几乎全世界的向往:罗马,一日岂能看个够?一卷在手,就这样满足着我们对古罗马的好奇心,也让我们铁了心:不去罗马枉此生吧!
      
  •     正如《古罗马一日游》序言中说的那样“此书的灵魂所在:由诸多小故事来讲述一段好大辉煌的历史”,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一个游记的话,那就错了,本书正是采用一种游记的形式,展示公元115年古罗马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
      
      那个时候的罗马帝国正处在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罗马人在帝国范围内(尤其在那些还没有城市文化的地区)积极建设大型城市居住区,并赋予这些城市与罗马人同样的权力。曾经有人这么评价当时的罗马:“它就像墨西哥城和加尔各答一样熙熙攘攘,充满生机,而不是一个布满白色大理石的虚假外景,罗马既是色彩明快的,也是一个非常冷酷的,它充满了活力、动力,同时也充满了混乱、堕落。人们毫无怜悯心地自相残杀,一小撮精英阶层高高在上,而大量的人群却生活在赤贫状态中。我们如今的社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犯罪、失业、疾病和保持社会地位的压力。如果你很聪明的话,还有向上攀附的潜力。”
      
      本书的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现为意大利的科学推广者和古生物学家。自1993年起至今,他一直以撰稿人和解说者的身份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做科学普及节目,也正因为如此,在《古罗马一日游》一书中,你会看到镜头近景和远景的切换,特别是在“在晨雾中飞越罗马”那一章中,我们还能领略到航空拍摄的效果——“最初的几缕阳光穿过大气层,灿烂的阳光洒满浮出雾海的罗马的一座座纪念性建筑物。这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它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魅力。在那转瞬即逝的一刹那给阳光照亮的一些地方是永恒之城的象征,是罗马的起源也是它的权利所在的中枢。”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整个罗马城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我们好像亲临其境去体会、去感悟。
      
      在书中罗马的一日,热闹纷繁,从晨起的主人穿衣、盥洗、早餐,到白天的经济、宗教和文化,再到夜间洗浴和晚餐,甚至性活动都作为专门的一章来讲述(如果你对罗马的《爱经》感兴趣,那可一定要买本来看看了)。
      
      
      正是阿尔贝托・安杰拉在不止十五年的时间里,对古罗马的历史和遗迹的特殊的研究成果,才能为读者展现出如此丰富生动的古罗马画卷,憧憬和感动鞭策着我飞向梦想中的国度……
      
  •     在破败的建筑遗迹当中找寻线索,绘制交通与楼层、市场、广场、庙宇布置图纸。观察由考古学家们发掘出的墓碑,从墓碑上镌刻的文字推断死者生前的职业与经历。抚摸青铜古镜与雕塑,思索当年的制造者如何因为它们流下汗水,为何将它们制造成现存模样。仔细研究每一幅画作,探知画作深处的历史的真实。阅读古代文献,借由它提示自己如何得出结论或验证自己在常年累月的行走中所得出的结论。
      
      是这样的一本书。为了引领人们在古罗马的那次旅行,作者做了无数功课:在蛛丝马迹的细节当中复活浩大辉煌的历史;为历史添加只有活着才有的气息:人类的气息,烟火的气息,浴场中水蒸气的气息,闹市当中汗液的气息,从公寓楼底层到高层之间社会地位与经济水平变化所带来的或清爽或腐烂的气息,科罗赛奥里野兽的气息。这些气息太过真实,如果善加想象,几乎就到了没有书籍、没有摄像头、没有导游,而是自己亲身所至、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地步。在历史往往被教科书与速食读物高度概括的今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具象的书籍不能不说是幸运。
      
      旅行与旅游有相当大的区别。旅游更多的是走马观花,贪图视觉或味觉上的一刻享受。懂得旅行的人,却知道如何观察世界,联系身处之地的历史来映照当下生活,省察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若就这点来看,这本《古罗马一日游》,显然也可以当作旅行教程来读:大到掌握发展与变革的脉络以了解人类现在生活的得之不易,小到教人们在对历史与现在的对比当中知道奴隶手工业制造与现代化工业制造的差距。
      
      当然,旅行教程只是书籍并不太重要、或者只对一部分人起作用的附属品。这本书之所以有吸引力,归纳的话似可分为以下几点:1、以时间为基点的新颖的叙事方法。作者以现行时间为顺序,将我们带入至古罗马的黎明当中,经历清晨、午后、黄昏而至黑夜,让我们在每一个时间段都能观察审视古罗马人的行为。2、对事物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正是因为这些描写,我们才得以了解到古罗马人的生活习惯、服饰妆容、法律法规、环境建筑、商业区与教学区的情况、甚至于他们的夜生活。3、书籍当中穿插的奇闻。奇闻的字体比按时间为基准进行描述的文字字体更小一些。有所区别的原因,是奇闻是对自己掌握资料的复述,而并非像其它文字那样添加了些许想象在里面。这些资料是多代人、多数人传承合作得出的结论,数据往往使人震惊。
      
      在2000年前的那片土地上,古罗马的文明在古典时期达到辉煌的程度。而这本书,恰是选择了辉煌期的一个横切面,为读者进行了全方面的讲解。所以说,如果你对古罗马史感兴趣的话,不妨跟着作者脚步,浸入到那股古罗马特有的气息当中去。
      
  •     热门电视连续剧趁热打铁出电影版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追溯起来,连续剧《律政英雄》已经是六年前的老作品了。
      《律政英雄》于2001年年初在富士电视台播放。木村拓哉在剧中扮演一个初中学历、从不穿西服上班、喜欢冲在第一线调查动不动惹麻烦的奇特检察官。由于这是木村拓哉结婚后接演的第一部连续剧,和他演对手戏的又是《恋爱世纪》中的老搭档松隆子,因而备受瞩目。有木村天王坐镇的这部轻喜剧大受欢迎。在关东地区,电视剧每集的收视率都超过30%,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34.3%,至今依然稳坐富士电视台平均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令人惊讶的是,多年之后《律政英雄》竟依然魅力不减。去年七月,富士电台播出了《律政英雄》的特别篇,片中久利生转到一个海边小城的地检机关处理一桩杀人案,该片的收视率也高达30.9%。而接踵而来的,就是构想更为宏大的电影版。
      电影的故事情节接续特别篇,久利生检察官终于又回到了东京地检城西支部,电视剧版中那些性格各异的同僚们也将在电影中悉数登场。而这次久利生将面对自己检查官生涯中的最大危急。
      电影中的“东京地检城西支部”搭设于东宝片场之中,布景完全重现了电视版中的情景,同时更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人公经常光顾的奇怪酒吧“St. George's Tavern”、电视销售节目中的奇怪商品,以及那件A BATHING APE的橘色外套这些让粉丝津津乐道的场所和小道具也依然健在。
      《律政英雄》电视剧的演员阵容就已经相当豪华,不仅有木村拓哉和松隆子两位大牌偶像明星领衔主演,主要配角阵又集结了大冢宁宁、阿部宽、小日向文世、八岛智人、角野卓造等一批人们所熟悉的实力演员。
      这些老面孔在电影版中悉数上阵,保持了《律政英雄》的一贯风味,与此同时,还有众多新面孔加入助阵。久利生检察官的对手蒲生律师的扮演者是出身于歌舞伎界的实力演员松本幸四郎,他和女儿松隆子再度合作也引来了众多关注。出演片中第一反面角色花岗议员的则是日本艺能界怪才的森田一义。另外还有被害者的未婚妻国仲凉子、检察官香川照之、法官岸部一德。再加上曾经在特别篇中露面的中井贵一、绫濑遥、石桥莲司等人,本片的演员阵容几乎全是日本演艺界的精英人物。
      这部电影版有一部分在韩国拍摄,片中还出现了一位相当引人注目的“外援”--韩国红星李秉宪。李秉宪出演久利生和雨宫在韩国遇到的当地检察官。这个角色扮相非常酷,是个精英型的人物,与久利生完全相反。木村拓哉和李秉宪两人在拍摄过程中合作得相当愉快。木村曾看过李秉宪主演的《谁都有秘密》,此番赴韩拍戏和他也聊得很投机。李秉宪以前曾经赴日拍摄音乐录影带,当时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一位男明星的巨幅广告,而那就是木村拓哉。在与“真人”见面之前,木村就已经给李秉宪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律政英雄》作者秦建日子还写过多部出色剧本,像《龙樱》《UNFAIR》(根据秦建日子本人的小说《推理小说》改编)《救命病栋24时》,而且剧中的明星也不少。像阿部宽就在多个剧本个担当男一号,日剧女王筱原凉子在《UNFAIR》中也有非常不错的表现,还有江口洋介在《救命病栋24时》,简直就帅到不行。希望秦建大叔能写更多好的剧本,然后再聚集更多明星,过足电影瘾!
  •     文/落潇
      
      说起古罗马,大家自然会想到角斗场,残忍加上血腥是对其最好的诠释,正如书的封面下方,一个古代战士左手拿盾,右手操戢,他的背后正是那座闻名于世的角斗场。然而,无论古代统治者如何的凶残,被统治者如何的可怜,这些都如尘沙卷入历史的长河,永远的定位在某个时刻。今天,我们可以通过阿尔贝托-安杰拉在《古罗马一日游》的文字描写来近距离的认识古罗马。
      
      本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从黎明前沉寂的罗马古城开始,直至夜里最后一刻的拥抱结束,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古罗马的美妙,用奇闻吸引着众多感兴趣的读者,用历史的文字来真实的展示古罗马的面貌。罗马式的穿着,罗马式的早餐,罗马时代的盥洗室,罗马的街道,罗马的居民,罗马人的娱乐,罗马的货币等等,作者通过研究历史,从各个方面向读者述说古罗马的美妙。古罗马的街道,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奇观,虽然比不上我们中国的古长城,也比不上埃及的金字塔,但特色两字足以和他们相媲美。沿着古罗马的街道,进入视线的不只是她的洁白无瑕,更包括她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种种瑕疵,比如夏天街道尘土飞扬,冬天街道泥泞不堪,再如我们城市公厕建设在数量上与日俱增,但质量却没有成正比的改进,公厕中气体的浓度足以将苍蝇灭绝,古罗马也是,恶心且甜腻的臭气让人屏住呼吸,快速解决后离开是非之地。当然,最有名的莫过于历时四个半世纪的科罗塞奥的活动,想象一下就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里是产生地球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在如此有限的一块地面上,产生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广岛市和长崎市在原子弹的蘑菇云中死亡的总数,这便是角斗士表演的竞技场。作者使用了大篇幅的描写,不仅介绍了角斗士们的身份,也介绍了角斗士角斗的过程和角斗场面的残暴,附图中展示的角斗士身穿盔甲,手持匕首,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声中,此起彼伏,互相厮杀,观众的麻木冷漠和角斗士的悲惨命运跃然纸上。
      
      通览本书,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是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古罗马的感悟,也充满了作者的辛苦与汗水,正如简介中所说《古罗马一日游》是作者在不止十五年的时间里,对古罗马的历史和遗迹的研究成果。当然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本书非常适合我们去了解古代罗马,如果我们感兴趣的话。
      
  •     “孟菲斯人不必夸耀自己那野蛮的奇迹——金字塔,我们也别再赞美巴比伦的奇观美景,与恺撒子孙们建成的斗兽场相比,其他一切建筑物都必须给它让位,所有的赞美之声都应归于它。” 诗人马提雅尔曾这样赞美罗马斗兽场。
      
      罗马是我很向往的一座城市,不仅因为那里有奥黛丽赫本的假日、有托蒂和西格诺里的足球、有Etro、ArmaNi、Prada和Gucci等百年老店的总部,享有购物天堂中的天堂之美誉,更因为那里有历史,无比辉煌的历史,这些都被记录在 许愿池、万神殿、拉特兰圣约翰大教堂、科洛塞竞技场,卡比托利欧广场等尚未成为时间的灰烬的建筑上,述说这曾经弥漫在时间中的日常生活、秘密和奇闻,当然这些都专属于罗马。所以当我看到一本名为《古罗马一日游》的书时,毫不犹豫的要了下来,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我要看、我不信。
      
      当然要看,此生一定要亲历罗马,而且估计不会像到北京爬长城、赏红叶那么频繁与简便,所以事先做做功课是必须的,否则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和留影,就彻彻底底的变成为了忘却的纪念,典型的中国式旅游。有了《古罗马一日游》你就可以全面了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些无疑能为游罗马提供有用的帮助和有益的指导。当然不信,别说一日游了,能一天看完这本书就相当不易了,而且,作者按照一天安排的行程太紧凑了,连购物时间都没有,不适合我们的旅游习惯。所以我认为书是一定要看的,但游还是不受限制的自助游。
      
      不过别误解,《古罗马一日游》不是一本旅游书籍,它讲的是文化,作者的文字宛如一部老的纪录片放映机,在泛黄的、影像有些斑驳的幕布上,投映出古代罗马人是怎样生活的、还原出古罗马的街道上每天熙熙攘攘的景象。可以说,从阅读的意义上讲,这也是一次旅游。
      
      意大利人作为导游的水平一点也不比足球差,在《基督山伯爵中》弗兰兹和阿尔贝在景点刚跳下马车,发现他们面前已经站着一个向导,简直像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也就是说在罗马,游人是不可能避免有多个向导的,在你刚踏进旅馆的那一刻起,就会有一个普通向导一直跟随在你左右,直到你离开这座城市,每一处名胜古迹的每一部分都会有一个向导。而在这本《古罗马一日游》中,我觉得有一位导游就完全搞定了,那就是作者。这位意大利人阿尔贝托安杰拉绝对是一位杰出的导游,满怀热情、善于表达且十分爱国。在他没有举着小喇叭、挥着小旗的讲述中,我们从贵族的府邸豪宅中起身,在卧室里看看主人起床脱掉睡衣后穿不穿内裤、女人们的“胸罩”其实是一条布的或皮的柔软束带——strophium或mamillare;然后穿过盥洗室和餐厅来到街上,徜徉于店铺与作坊、摩天大厦与“公寓楼”、转转奴隶市场和修道院,惊叹于大教堂、角斗场等景点,必去的是WC,可选择的是酒吧和公共浴场……最后转了一天的你也不会失望,到了夜里就点作者会让你领略罗马人常做的事情——性活动,在这一章,作者再现了许多罗马时代的性生活细节、床第之欢的种种景象,当然,毋庸置疑,这些都不是发生在家里。在这个章节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母狮”、“传教士”、“69”等姿势的介绍;欢场上交易与讨价还价的过程;以及同性恋、双性恋、奴隶“性玩具”在当时是何种情况。古罗马人对性如此开放是源于他们的两条准则:一是一个自由的罗马公民在床上必须总是一个“支配着”;另一个是享受口交。
      
      怎么样,动心了么?那么就跟随者导游阿尔贝托安杰拉,回到1892年前的一个星期二……
      
  •   作者本身是个考古学家,在书里也说,他是把参与工作过的考古现场和发现的器物串联起来。
  •   中国没有留下太多壁画、雕塑这样的艺术,是因为中国当时的造像艺术和技术比希腊罗马和波斯落后,比如,到东汉时,中国的石柱才吸收了辗转流入的“希腊风格”与雕刻技术,但做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山寨”了,东汉的画像砖上的画也比较粗糙,而希腊人早就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体雕塑了。
    至于文学的话,有个很大因素是,近现代英语与英语国家的崛起,使得非英语作品的传播受到了限制。
  •   你说得很对
  •   偷偷说一句:不去米兰枉此生^_^
  •   http://times.clzg.cn/html/2010-07/18/content_143634.htm
  •   呀呀呀~~又来拜读姐姐的书评了~~~
  •   ......搞得我都不好意思写了。O(∩_∩)O其实都是以前看了欠下的啦
  •   木有不好意思~~您接着写~~偶接着看~~
  •   很佩服作者的描写功力啊
    简直就是纪录片剧本,视觉感没话说
  •   最后要出现冲动的惩罚啊
  •   秦建日子的小说我基本都看过了 呵呵
  •   律政英雄 很经典的电影啊
  •   什么语言啊.不敢苟同
  •   东京地检城西支部我看过!
  •   看了月至恋人,其实还是蛮喜欢她的
  •   嗯是的。,这些都不错,我看过。不公平的月和律政英雄。还是很多
  •   貌似筱原凉子并未真正大红大紫过!
  •   这个秦建日子这么有才啊
  •   字体太小,看着眼睛疼
  •   好看就多看看
  •   我想我也要多看看了,都没有看过呢
  •   那是些英雄的岁月啊
  •   谢谢楼主分享
  •   有时间可以看一下,不要过于期望了
  •   来打酱油的,不看电视
  •   好剧本还是要有好演员来演绎!
  •   我是看书的 不打酱油
  •   我来打酱油的,但是也要看书
  •   楼主你就嫁一本书,你的人生境界真是高也.
  •   是挺多产的
  •   楼主简直是情有独钟啊!
  •   楼主的酱油都被你们打没了
  •   不要吵,好好看书
  •   很多人来看嘛
  •   不过,古罗马一日游是什么东东?
  •   回答楼上的 罗马一日游就是只玩一天啊
  •   书是要静下心来看的
  •   貌似看过个人女演员,没有看过她的作品.
  •   原来是推理的小说啊,那我当然爱看了。
  •   楼主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曾经我们围着电视看这个剧的情景了。
  •   看过好几年了 倒是可以抽个时间重温下
  •   请问这个跟古罗马一日游有毛关系啊
  •   弱弱地问一句,那个词语不是“床笫”么?
  •   看的好细致
  •   zǐ ,与‘紫’同音。
     
    竹子编的床席。   笫,床箦也。
  •   还没看完。但强烈推荐书评:不夜出品,必为精品
  •   同意楼上。。。。。。。。。。。
  •   我一直赞同一个观点:最佳的旅游方式,就是在你流连忘返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否则都只会是浮光掠影。
    “不过别误解,《古罗马一日游》不是一本旅游书籍,它讲的是文化,作者的文字宛如一部老的纪录片放映机,在泛黄的、影像有些斑驳的幕布上,投映出古代罗马人是怎样生活的、还原出古罗马的街道上每天熙熙攘攘的景象。可以说,从阅读的意义上讲,这也是一次旅游。”
    看来这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来阐述罗马的。应该值得一看。
  •   同意楼上观点,值得一看。
  •   字都认不全,还敢出来写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