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

出版社:龍圖騰文化(大和)  作者:劉沙 著  

前言

  自序「認領」黑龍江《白山黑水──詩意黑龍江》一書的拍攝和撰寫終於完成了。我歷經兩個月近6000公里的跋山涉水後,用差不多10萬文字500張照片勾勒出的這一幅壯美的白山黑水圖,不僅將隨著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它的魅力,更有可能它將會永遠地留存在我的心中,因為這是一次我傾注了全部情感的採訪。這本書的採訪拍攝最早得益於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總編輯何承偉先生,當時他正在策劃主編一套多卷本人文地理叢書《行走中國》,而我則在歐洲拍攝相關的地理人文畫冊。記得是二○○八年春節後,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和時間參與他主編的這套叢書的拍攝和寫作,我說當然有啦,他便給我看了一份叢書的目錄,我一眼就相中了黑龍江。我幾乎拍攝遊歷過大半個中國,尤其對中國北方(包括西部)情有獨鍾,有些地方如新疆、甘肅和西藏等地已去過多次,但就是沒怎麼深入過東北三省。所以當我在叢書目錄上看到黑龍江尚沒有主時,便趕緊「認領」。「認領」黑龍江,除了因為沒去過,更是因為這片黑土地上有太多的地方曾經讓我嚮往,比如北大荒、大興安嶺、松花江、烏蘇里江、赫哲人、鄂倫春人、北極村……。當我真正踏上了我曾經的嚮往之地,我從內心深處充滿了擁抱這片土地的喜悅和激動。二○○八年初秋,我沿著烏蘇里江遊歷了半個多月,從同江到撫遠三角洲、饒河,最後來到密山。與沿江而居的赫哲族人朝夕相處,感受了他們獨特的「漁獵文化」。而在密山的興凱湖畔,那金燦燦的萬畝良田彷彿讓我看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王震將軍率十萬大軍開墾北大荒時的英雄壯舉和奉獻精神。在烏蘇里江和北大荒的採訪結束不久,我再次來到黑龍江,這回我是以哈爾濱為採訪主線。這座美麗的北國名城瀰漫著濃濃的俄羅斯情調,尤其是著名的中央大街和果戈里大街,兩旁的建築幾乎就跟俄羅斯聖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一模一樣。而遍布城市各角落裡的那些有著百年歷史的咖啡館和餐廳以及太陽島上的由18棟俄羅斯建築組成的俄羅斯小鎮的前世今生,更是讓這座城市除了洋溢著異國情調外,還深深地留下了俄羅斯文化熏陶的痕跡。二○一○年三月,我第三次飛抵黑龍江。我要趁著早春北國的冰雪未融之際,去著名的大興安嶺地區拍攝採訪中國北極的風土人情。我是從大興安嶺的首府加格達奇開始我的這次北國之旅的,沿途經塔河、呼瑪一直到漠河,歷時20天。途中深入到白銀納、十八站以及圖強等鄂倫春人居住地,近距離感受並記錄下了鄂倫春人的生活和風俗。當然,光有激情和興趣對寫作一本書,尤其是旅遊人文類的書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你不僅僅是遊歷更是去採訪和拍攝,所以首先必須要熟悉即將要去的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因此當這本書完成之際,我首先要感謝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李晨濤。晨濤是黑龍江大興安嶺加格達奇人,跟我是多年的朋友。當她得知我要寫作拍攝她的家鄉,便介紹我認識了時任黑龍江省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的盧范植先生。在哈爾濱我第一次見到盧主任時,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來採訪拍攝黑龍江的風土人情,是在替黑龍江做宣傳,因此協助好你完成任務也是我們省民委的工作。」由於我的採訪拍攝被列為了省民委的工作,所以盧主任便相繼委派黑龍江省民委經濟處劉烈軍處長、文教處吳景芳處長具體負責我在黑龍江的採訪和行程。後來在我三次赴黑龍江總共近60天的採訪中,從採訪路線、食宿交通、拍攝對象以及當地人文歷史的背景資料的收集,幾乎全是在盧主任、劉處長和吳處長的關照和支持下進行的。在此我深深地向他們表示感謝。本書因編輯方針、主題和形式的原因,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紹黑龍江,但黑龍江一些最主要的風土人情則全部得以展現。比方說黑龍江的省會哈爾濱、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文化、大興安嶺的鄂倫春人生活以及黑龍江源頭洛古河和中國北極漠河……。本書的行文和圖片基本不受固有的旅遊文化和資料的限制,全是作者對所到之處的人文歷史以及現狀的個人獨特的深度挖掘和聚焦,而在相關圖文後,則相應連接了一些基本旅遊資訊供參考。

内容概要

  白山蒼蒼,黑水茫茫,鶴舞扎龍,魚躍同江千里北國風光,美不勝收中國最北端的這片黑土地上,有著神祕壯麗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溼地、大湖泊……有著太多令人嚮往的風光,瀰漫著俄羅斯味道的哈爾濱、漁獵部落赫哲族、能歌善舞的鄂倫春人、層巒疊嶂的大興安嶺、秀麗壯闊的北大荒,還有中國北極漠河鎮、中國東極烏蘇鎮……冬天的黑龍江已經全部結了冰,西北風把上面的冰雪刮成了魚鱗狀。此時,這裡變成了人們的冬季樂園,熱鬧非凡,打雪仗的鬧成一團,一架架馬拉套子在江面上飛馳,冰嘎子不停地在冰面上飛旋。零星可見的鑿冰捕魚的漠河人非常可愛,每張臉都被吹得紅紅的,道道滄桑,像極了因紐特人。走過去詢問捕魚的技巧,無論是大人小孩,都會熱情地為你講解。同行的陸兄興奮得乾脆脫光了上衣赤膊躺在了冰雪裡……作者三次走訪黑龍江,期間與沿江而居的赫哲族人朝夕相處,感受了他們獨特的「漁獵文化」;親臨洋溢著異國情調,深受俄羅斯文化薰陶痕跡的美麗北國名城――哈爾濱;也到著名的大興安嶺地區拍攝採訪中國北極的風土人情,近距離記錄鄂倫春人的生活和風俗。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哈爾濱的「俄羅斯味道」、烏蘇里船歌的「赫尼那」調、呼瑪河畔最後的鄂倫春、走在那高高的大興安嶺上、難忘北大荒,忠實呈現出黑龍江最主要的風土人情。

作者简介

  劉沙自由攝影師和撰稿人。多年來遊歷於中國和世界各地,用鏡頭和文字聚焦人類的文化和歷史。1999年用了一年時間泡了近300家上海的酒吧和夜總會後,拍攝出版《串吧》一書。2000年臺灣麥田出版社將《串吧》改名為《上海酒吧》在臺灣出版。2001年至2005年問,多次前往法國葡萄酒產區以及鄉村拍攝採訪葡萄園和小鎮的風土人情並相繼出版了圖文畫冊《法國葡萄酒》、《法國酒莊》、《法國酒標》、《法國葡葡酒的盛宴》和《法蘭西鄉村主義》。2006年至今繼續用鏡頭和文字看世界的遊歷生活。拍攝出版了畫冊《巴拉頓湖的幻想年代》、《瑞典人》、《斯莫蘭的歲月》、《在拉普蘭的蒼穹下》以及《西藏夢想地》。

书籍目录

自序:「認領」黑龍江哈爾濱的「俄羅斯味道」○○一/中央大街是多麼的「涅瓦」啊○○二/哈爾濱的「教堂之旅」○○三/華梅西餐廳的那碗紅菜湯○○四/露西亞咖啡館裡的尼娜歲月○○五/塔道斯西餐廳裡見不到塔道斯了○○六/早春三月坐著馬車走在松花江上○○七/俄羅斯小鎮和瓦西里的故事○○八/沿著果戈里大街○○九/老道外才是哈爾濱最後的記憶烏蘇里船歌「赫尼那」調○一○/「漁獵部落」赫哲族○一一/在街津口感受「魚皮文化」○一二/四排鄉里過中秋○一三/說《伊瑪堪》跳薩滿的葛玉霞呼瑪河畔最後的鄂倫春○一四/孟淑芳的幸福歲月○一五/一年能掙十萬元的孟彩虹○一六/鄂倫春畫家關桃芳○一七/「最後的山神」郭寶林走在那高高的大興安嶺上○一八/加格達奇的早晨○一九/難忘的白銀納之夜○二○/十八站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二一/農民劉勝利的俄國情結○二二/洛古河的故事和傳說○二三/我無緣看見觀音山上現佛光○二四/北極村裡找不到北○二五/北紅村才是中國最北點難忘北大荒○二六/這裡就是北大荒○二七/美麗的興凱湖○二八/扎龍濕地拍丹頂鶴○二九/在「東方第一哨」眺望黑瞎子島附錄黑龍江部分旅遊景點推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