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屋謀殺案

出版社:博雅書屋  作者:湯瑪斯·馬里奧(Thomas Mauriello) 著  页数:256  

前言

  前言  我所看到的和你是一樣的,我只是訓練自己,對我所看到的加以注意。——亞瑟·柯南·道爾爵士  《皮膚變白的軍人》 從一九八○年起,我就在「大學園」(College Park) 教授一門名為《刑事科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Criminalistics)的課程,該課程是我專門為馬里蘭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司法系設計的。刑事科學,通常被稱為法庭科學(forensic sciences),是為了能在法庭上最大限度地使用物證而對其進行的科學檢驗。起初,大多數選修這門課的學生都是刑事司法專業的本科生和法科的預備生,但很快生物和化學專業的學生也開始報名選修此課。他們中很多人都是希望在畢業後能到犯罪實驗室工作,而事實上,他們中很多人現在也確實在犯罪實驗室工作。這門課程旨在以策略性眼光檢視那些運用於調查、偵查和犯罪行為處理的科學方法。作為一門課,我們透過課堂講義、多媒體演示、犯罪實驗室操作、文獻閱讀,以及向來訪的法庭科學家(他們在各自領域都頗有造詣)學習的機會,對法庭科學和刑事偵查程式中所有的重要階段進行了探索。  儘管課程很受學生歡迎——特別是因為有我們校園裡的犯罪實驗室——但大約十年以後,我還是察覺到遺漏了什麼。由於學生們缺乏如何運用他們所學理論的認識,使得他們無法把新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給他們的通常都是些相互獨立的知識點,結果學生們不能掌握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一九九二年初,我終於對如何才能改善這一狀況有了靈感。我去巴爾的摩拜訪馬里蘭州法醫辦公室的時候,在那裡我偶然看到了一個房間,裡面精心擺放著一系列玩偶屋。我瞭解到,有一位行為古怪的富豪給州法醫辦公室捐獻了大量的玩偶屋,這位捐贈者曾創辦哈佛大學法醫系這個全國第一個大學法庭病理學機構。這些一英寸規格的微縮玩偶屋是由「國際收割機」(International Harvester)公司繼承人弗蘭西斯·格雷斯娜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模擬命案場景做的,她把它們取名為「微縮研究室」。  她把這些道具用在一年一度的殺人案偵查研討會上,以培訓來自全國各地的殺人案偵查員。在她逝世約四十年後,那些研討會現在仍由馬里蘭州主辦。上述概念一下子給我的問題提供了答案。我決定為我的課堂製造一些立體娃娃屋模型,以集中說明犯罪現場偵查程式,並顯示各種專業團隊所需的戰略調查的重點。我很快就開展我的「犯罪現場方案」工作。馬里蘭大學犯罪學和刑事司法系委託馬里蘭州瑟維納公園市的「醫生玩偶屋」公司的納撒尼爾·赫吉敦醫生設計和製造這些模型。  醫生和他的妻子、女兒用樹脂玻璃天花板和前牆材料製作了模型。醫生的助手夏麗·劄道作了最初的設計。每個模型一英寸大小,是根據我所描述的具體場景準確地再現了犯罪現場的微縮件。「醫生玩偶屋」公司與我密切合作,確保製造的每件模型都提供一種真實性擺設,與事先寫好的每個場景一致。在最後階段,我請求兩位我的刑事司法系的學生弗蘭克·莫特和約翰·秀梅科的協助,他們幫我完善了最終的犯罪現場情節,選擇了與該情節一致的每個犯罪現場中擺放的具體物證。在圖像設計師亞瑟·格林和潘蜜拉·夏弗、雕刻家坎迪斯·貝克,以及裝飾藝術家,我的愛妻勞麗·馬里奧的協助下,我製作了物證模型。  除了看不到的指紋,每個場景中的所有的物證都被模擬出來。在一英寸的空間裡,要看到指紋的褶皺細節是不可能的,因此,現場就沒有出現指紋。在我的班上第一次使用這些模型,是一九九二年秋季學期。從那以後它們就被作為教學輔助工具使用,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檢驗學生掌握犯罪現場偵查程式和物證識別方面具體知識的成功方法。在實驗室的實踐中,學生們要實施犯罪現場調查,判斷所有物證,詢問關於被害人和證人的恰當問題。觀看電視上的犯罪劇情是一種消極的體驗。我的學生必須把自己置於普通角色和犯罪現場鑑識人員的切換中。因為犯罪現場是偵查階段的第一步,此時還沒有犯罪實驗室的結果,但不管怎樣,程序開始了——無論進入正確的軌道,還是進入錯誤的軌道。穿制服的警官通常代表著法律程序的第一個負責者。他們製作最初的報告,判斷發生了何種犯罪行為,如果是重罪的話就交給偵探。同時,緊急醫護人員達到現場,為受傷的被害人提供醫療幫助。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偵探了,他們接管和開展重罪案件的偵查。  在他們的安排下,證據證鑑識人員(美國西海岸管它們叫刑事科學人員)在犯罪現場進行搜索、拍照、勾畫犯罪現場,然後發現、判斷、蒐集、保全並運送所有的物證到犯罪實驗室。最後,由一位法醫負責檢查犯罪現場的屍體,然後對屍體進行解剖,以判定死亡的狀態、方式、時間和原因。電視上描述的法庭科學給我們的印象是,偵查中的所有步驟——從對犯罪現場作出反應,到檢查和識別證據,再到詢問證人和被捕的嫌犯——都由一組人去完成,而這些人幸運地成為了電視上的明星。這是一種不真實的反映,實際上這個程式要求許多不同的團隊和不同的專業人員去完成。當然,最重要的是在犯罪現場的第一位警探,是他開展策略性偵查。本書寫的中心人物,就是這個從娃娃屋故事的開始、中間到結束都在場的人。  在這本書所描寫的偵探,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玩偶也沒什麼特別的,他只是一位躲在攝影機後頭做這些事情的傢伙。透過他隨意看到的,使讀者能更清楚理解現代犯罪偵查是如何真正開展的。這些簡單的故事提出了所有有關重罪案件現場的基本問題。如同我們人類司法一樣,故事中玩偶屋的解決方法,只是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方法。我想感謝斯蒂芬·莫洛獨具慧眼,認為讀者會對這些真正反映犯罪現場偵查的事實有興趣;感謝安妮·戴碧,這位優秀的作家能把我的技術性寫作、構思和觀念安排進故事情節中,抓住犯罪現場偵查程式的理論和實踐;感謝約翰·孔守力,這個項目的攝影師,善於捕捉一種現場感,把玩偶屋帶入到生活中;也感謝馬修·本德公司的朱麗葉·特納編輯,出版了我的法律教科書《刑事偵查手冊》。  最後,我要感謝犯罪學和刑事司法系主任查爾斯·費爾伍德博士,當我第一次跟他提出這個想法時,他就熱忱地為玩偶屋提供資金。費爾伍德博士對我們馬里蘭大學刑事司法科學和學生們的貢獻,就是我們系成為全國公認的學術研究典範的最好例證。  湯瑪斯·馬里奧

内容概要

  客廳裡,發現了一位老人的屍體,是他殺?車庫裡,穿著睡衣的女人跟一條狗,離奇死亡?廚房裡,未吃完的早餐跟死去的婦人?從縮小版的犯罪現場,透過你的雙眼,解開這些謎底吧!警察、法醫、鑑識小組人員,面對兇殺現場時,各司其職的工作是什麼?運用怎樣的技巧可以問出口供?看穿現場的疑點?判斷屍體的死因?從六個模擬的犯案現場,一同來享受當偵探的快感吧!

作者简介

  湯瑪斯·馬里奧,在過去的26年裡,湯瑪斯·馬里奧都在位於「大學園」的馬里蘭大學犯罪和刑事司法系教授犯罪現場調查課程,並管理犯罪實驗室。他曾經在馬里蘭州當過警官,也曾做過偵查員,還任職於美國國防部,最後還做過部門間OPSEC後勤人員的主管。他寫的法律教科書《犯罪調查手冊:策略、法律和科學》現在已經是第十三版。他現在與家人居住在馬里蘭州的霍華德縣。  吳丹紅,1978年生於浙江義烏,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興趣在證據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已發表專業論文約五十篇,合著、合譯多部。2005-2007年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後,兼任中國人民大學證據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證據法網站長,燕山大學文法學院特聘教授,深圳南山檢察院理論導師等。2006年曾為台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2007年7月起任教於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

书籍目录

客廳車庫商店廚房寢室飯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