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

出版时间:2008-6-1  出版社: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Muriel Barbery  页数:368  译者:陳春琴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故事發生於巴黎左岸政商名流頻繁往來的高級地段,葛內樂街7號,一棟高級公寓。芭洛瑪從不是個安份的女孩。她很聰明,甚至可以說是天才。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國會議員的她,即便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卻著實厭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界的虛偽與空虛。因為常常躲起來思索存在問題,而被老愛大驚小怪的媽媽誤認精神異常。面對荒謬的外在世界,她為自己訂了個人生目標──在十三歲生日當天自殺,並放火燒了父母的豪宅!同時,人見人不愛的門房荷妮,二十七年來在這棟住滿達官顯貴、菁英分子的高級公寓,過著隱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裝醜、要粗俗,這是她每天必須謹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佛洛依德、中世紀哲學……。她保守著自己的祕密,告訴自己──我必須對我的一切緘口不言,而且絕不能把腳踩進不屬於我的世界,我得小心翼翼地和他們打交道……直到三樓的美食評論大師過世,住進一位退休的高極音響日本代理商小津先生,他的日本作風,在住戶間掀起一陣波瀾。他的出現,暴露出芭洛瑪和荷妮柔軟又脆弱的內心,瓦解她們身上偽裝的尖刺,挖掘出荷妮不為人知的過去。她們將隨著公寓發生的事件,慢慢地,擺脫孤獨,轉化,蛻變,重生……【好評推薦】◎旅法臺大精神科醫師 王恩南◎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 林志明 ◎政治大學歐語學程 阮若缺◎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 翁德明 ◎宜蘭大學外文系 賴軍維 ◎淡江大學多國文化與語言學系 齊嵩齡◎新生代演員 張鈞甯◎「讀芭貝里的小說時,我們會特別注意到輪流交替的敘事文體,嚴謹的結構,以及人物的巧妙安排。「人不可貌相!」是這本尖刻、有趣、輕快、充滿智慧的小說傳達的訊息之一。這本小說可以列入童話故事,只是沒了幼稚的情節,反之還帶點傲視人間的風格。這無疑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費加洛報》(Le Figaro)◎「單說芭貝里才華橫溢,還不足以說明一切。她就跟管風琴一樣,本身是座交響樂團,能演奏出千變萬化的曲調:談論學問、滑稽、嘲弄、激情、論戰、諷刺……。三十七歲的她就擁有如此精湛的文筆,後勢可期。」~《新觀察》(Le Nouvel Observateur)◎「這本小說出人意料,難怪廣受讀者歡迎。身為哲學教師的作者以輕快的筆法,描述許多人物與處境。生命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歡樂,在這些美好時刻中,有時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芭貝里以清新語調,描述人生的喜怒哀樂。這部有趣、才氣橫溢、充滿旋律感的小說,輕巧中不失嚴肅,有如日本俳句般輕盈。~《快訊》(L'Express)

作者简介

妙莉葉‧芭貝里(Muriel Barbery)
1969年出生,本身為哲學教授, 以《刺蝟的優雅》成為當代法國知名暢銷作家。並獲法國外交部補助,於2008年日本京都的關西日法交流會館進行駐地交流,著手第三本小說的寫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刺蝟的優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普通成人其实没有思想天才在灵魂上成熟,他们所谓的成熟不过是面对人情世故的“正确反应”,而不是面对人生、自我的坚定泰然。当然这里并没有表达“正确反应毫无必要”的意思。
      
      我觉得这是一种“先爬上高峰的人看着许多人上不来、不敢上来、懒得上来却又渴望”的轻微讽刺的感觉。也许有人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有所悟”,这时他们也意识到浪费了很多时间去纠结,可是没法啊,已经老了。而反过来,那些灵魂早熟的思想天才们虽然更早感觉纠结与痛苦,但是他们节省了很多迷茫犹豫的时间。
  •     读完书已经凌晨两点了。
      
      合上书,只觉得必须要写点什么,才能让心情平复下来。
      
      说实话,在小津先生没出现之前,阅读的过程是无趣的,我甚至很赞同某篇书评所说的,整本书都是矫揉造作,但从小津先生登台开始,我的阅读体验变发生了改观。
      
      阅读勒妮和帕洛玛的独白,是无趣却有意思的。一方面,你必须要站到她们的角度中,去思考这些问题,关于运动,关于文学,关于美,关于艺术。而这些问题并不像明天中午吃什么那样简单明了。语言的艺术永远严谨且无处不在,也许米歇尔太太看到此刻我混乱的标点符号亦会觉得生气吧。
      
      故事的情节,在我看来是从小津先生登场之后才算开始。作为俄语专业出身的我,却从未阅读过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跟勒妮比起来,我真的应该感到汗颜。也许我也很少真的让自己沉浸到某一部作品里去,去真的爱上作品中所展现的世界。勒妮爱列夫托尔斯泰,她听音乐,赏花。作为那个时代下的底层人民来说,这样的兴趣爱好的确离经叛道。最初我是不理解,为什么勒妮要隐藏真实的自己。到阅读完全书,我仍是不大能够理解,但依稀觉得,是因为没有一个人真的能够理解她吧,这种方式,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习惯设定的,如此一来,隐藏了真实的自我,反而落得一片清净。
      
      帕洛玛关于世界运动的日志其实大部分我都并不是很理解。也是运动这个课题,不论从物理角度,还是从哲学角度,对于我来说都是困难的。
      
      我想,幸好我只是比身边的同龄人成熟一些些,离帕洛玛的层次还差得很远,所以我还是能够,非常容易的找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如此一来,不浑浑噩噩的活着,也不看破红尘,洞悉万物存在之理那般超然的无趣的活着。我在这中间,找到一个自认为合适的点,积极的生活着。
      
      我想我最终也能找到诸如小津先生,曼努埃拉那样的朋友,他们能够知道我在想什么,并懂我;
      我想我最终也能找到山茶花那样的物品,让我无时无刻感受到幸福。
      
      故事的结尾,的确精彩。出乎我的意料。
      当你死亡时,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其实我并不愿意米歇尔太太就这么死去,在她准备开始重新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这又是一部匆匆开始,匆匆收尾的爱情小说。
      
      结局算是继小津先生之后的又一惊喜吧。
      
      若不是答应将这本书送给素未谋面的朋友,我大概又会将这样一本好书,束之高阁。
      
      如果有机会和精力,我倒是很乐意将勒妮女士在书中所提到的一切一一品味一番。让我也感受一下一个五十多岁的文艺老太太丰富的精神世界。
      
      
  •     
      
      我打算在我没有看其他书评的时候,先来写一些东西。
      
      伟大小说和普通小说总是会有很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距离感。曾经读复活的时候觉得就像是在和圣人对话,这本书读起来却像是在和自己的心对话。诚然,在读书的时候感到的深深共鸣,也能够体现出这是一本略略俗化的思考集。
      
      好在读书就像旅行,点缀生活却不构成生活。
      
      这篇文章围绕的是两个“隐士”,在生活中他们觉得自己与身边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逃避,虽然勒妮选择了伪装,帕洛玛选择的是13岁的自杀。很多有过共同感想的人,或许会选择更多其他的方法,或是改变自己,或是撼动世界。而无论最终如何,生活终归还是会像沙漏中的沙子一样流逝。但作为虚拟的书本故事,戳中的是每一颗想要逃离或者是寻找归宿的心。
      
      小津先生的出现,就像是王子一般。神一般的他爱上了勒妮,这看起来已然就已经是小说了。是否真的纯粹的内心优雅可以撼动一个王子的心呢,这个也许实践起来十分困难,但是总会让诸多还在等待中的人觉得,迟早有一天,自己藏匿不住的光芒也会吸引到上天早就为自己安排好的soulmate。很神奇的会在法国作者的笔下出现一个东方形象,也是文中也提到的,东方文化可以解决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提供一些西方人自己无法明确解答的答案。实际上勒妮和帕洛玛之间的惺惺相惜,也已经是一种奇迹的产生。而文末,勒妮收获了伟大友情和伟大爱情,死亡的到来一点都不让人惊讶。如果说,人的一生都在孜孜追求一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降临的时候,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因为在此之后,只有毁灭,不再会有希望。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说这个世界被等分成N个圆形区域,每一个圆只相切不相交,每一个圆的圆心便是一个舞者,每一个舞者都在自己的圆形区域内跳着舞,所有的舞者跳着相同的舞。而这便是人间。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同伴,在和自己有一定距离的、相切但是不相交的圆形区域内和自己做着一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有想象的故事,用想象力填补现世的孤单、灵魂的孤独。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虽然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内在。不过我总是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一个人深刻的懂得我,无论我是否能够拥有他。
      
      有一些对于心理的刻画也让人觉得非常亲近,尤其是小津先生出现之后,勒妮不断在变化着的心理状态,让不知道自己的心在想什么的我,也突然领悟到了,原来,这就是相遇的感觉。
      
      总之这本书让我觉得很不错,把我想要写出来却无力写下的想法感受还有经历都写了出来。所谓遇见一本书,就像遇见另一个世界的自己,这感觉和我读到这本书的感觉是一样的了。构造也是一个很新奇的状态,两位主人公轮流上台,思维却是相互延续,有时候也是从两个角度去看同一件事,这让矛盾的我的心觉得十分的受用。很多时候人们去思考,不过就是为了更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而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憧憬,就像是对不可能触摸的星星的喜爱一样,是一种灵魂层面的食粮,是在这薄凉的世界里唯一一点内心的光。深海里的鱼群,若不自燃,那就真的只能是漆黑一片了。
      
      不过逃避本身从来都不是一种方法,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如果有一天因为难过,不小心躲起来,记得还有爱,还有光,还有一定很美的未来,都在洞口等着你走出来。而走出来时候,一个足够温暖的怀抱,无论是在记忆里还是在想象里,都已然是足够的了。
      
      除此之外,书里讨论了很多哲学的话题。其实说白了,哲学很多时候不是被人认真考虑的,而是被当作文艺的消遣。比如我自己想想哲学问题,并不是出于一种学术的态度,而更加希望得到的是生活的领悟和力量,这种停留在“鸡汤”层面的理解或许在真的文艺青年的心里是对真理的亵渎,可我总觉得,一切都该有一个限度,哪怕是面对真理也该是这样。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始终抱有这一份好奇的心,不被生活所累,更不能被思考所累。
      
      想来生活的道理,是深不可见底的,所以这一切都只是一种试探罢了。作为一个普通的现世的人,还是努力的带着爱的光芒生活吧,哪怕每一个新的明天或是每一个新遇见的人带来的都是未知的历险,但相信,只要有爱,一切都不会变成魔鬼。
  •      after see the film i found it is better to live a while whole time elegant the mind is sure about nature and th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clearly .
  •     追逐繁星,在金鱼缸中,了结此生。这句话反反复复的快成为我生活的写照和推脱事情的理由了。人生就像是在一个金鱼缸中,而我们也只是一只普通的小金鱼,我们被困在生活中的大缸子里面,怎么游怎么冲,到最后都会被撞在玻璃缸中,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现实生活如何灿烂,如何凄惨,最后的宿命都是一样的,在死亡面前,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怎么活着,都是一辈子,都是死,为什么要做那么无所谓的事情呢,何况这个世界也并不是如此美好,值得你去奋斗吗?一个准备将就死亡的人,面对死亡并不可怕,这就是这本书的开头,也是我目前这个阶段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死亡并不可怕!但是在最后,帕洛玛终于明白,关键是在你死亡的那一刻你是在做什么?那么,我会是在做什么呢?
  •      一个闹感冒的下午头脑发昏看了这本书。作者貌似是个孤芳自赏的女哲学教授,大概因为这个书中的主人公总要看似深刻的讨论起各种哲学问题,如现象学是一场否认猫的存在之骗局,哲学论文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为了要有合理的阶级观念,则应该读读马克思。
       而本书表达出的哲学观念差不多是,这无论如何是个没有意义的物质世界,唯一能慰借那些敏感心灵的就是艺术。啊,永恒的艺术,让女门房和超级有钱的小津安二郎远方表亲冲破阶级阻力,成为知心好友。多么美妙的巧合啊,他们养的猫都用了《安娜卡列尼娜》小说里人物的姓名,而一句"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则成为这个高尚艺术世界的碰头暗号,当幸运的女门房受到小津先生晚餐邀请,并使用他们家的高级厕所时,伴随着美妙的的冲水声响起的居然是莫扎特的《安魂曲》,能够发觉这一点,证实了女门房真的是心灵美丽知识丰富的公主,尽管隐藏在丑陋粗鄙的门房外壳下。
       我们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十二岁的小学生,据说忍受不了虚伪无聊的生活,打算在生日那天自杀并纵火烧屋,她迷恋日本文化,认为法国料理糟糕透顶,并且觉得周围的人都很没有文化。直到她遇上了货真价实的日本大叔,借此机会进入女门房的世界,才开始觉得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我就不进一步剧透了,本片的同名电影基本上保持了这个格调,片中可爱的小萝莉形象让人忍不住加分,书嘛,就推荐给中二期的大朋友们读,也许会比较感同身受。
      
  •      The fox knows many things, but the hedgehog knows one big thing. ──Archilochus
      
      延續首部作品Une gourmandise(繁體中譯「終極美味」)的角色安排,Muriel Barbery以《刺蝟的優雅》(L'Elegance du Hérisson)一書,引領讀者重歷美食評論家彌留前夕的場景,在Une gourmandise裡無名的評論家原來名叫「皮爾.亞爾登」,住在巴黎葛內樂街某高級公寓五樓。不過,亞爾登撼動美食圈的評論,卻讓公寓門房荷妮.米榭由衷感到悲涼──從沒仔細瞧過並碰觸蕃茄的人,竟要以優美文筆,費上一番唇舌活靈活現地描述蕃茄,總會讓觀者莫名感到一絲悲痛。
      
      公寓門房荷妮所感受的悲涼不僅於此。為了逃避階級社會的冷血殘酷,她極力隱藏自身任何一點「超脫」階級的可能性。迎合「門房」應有之儀態形象,扮演用詞錯誤百出的粗鄙勞工,捏造醉心電視肥皂劇與言情小說的休閒生活;實際則是窩居管理室內研讀哲學,閒暇之時投身各類藝術。而在領受通透心靈的美感之外,荷妮也以諷刺實踐其生活美學,自言在其「無人能窺探的內心深處中,每天都淡淡嘲笑這個制度。」
      
      同棟公寓六樓,十二歲的芭洛瑪開始撰寫描述「動態」與「思想」的日記。她資賦優異卻也厭世,還想以一把火昭告自己的憤世嫉俗。透過言詞尖銳的日記,芭洛瑪展顯出掩蓋在稚齡外貌與驕縱習氣之下的聰敏世故,以及對社會虛偽又不解美善的憤怒。當美食評論家過世,亞爾登一家遷離公寓,新住戶小津為公寓帶來新氣息。小津發掘出荷妮秘而不宣的稟賦,敏感的芭洛瑪也介入其中,首度與人坦率展開交流。
      
      荷妮是否可在小津真情相待下,安然跨越自我設限的鴻溝?芭洛瑪又能否在三人心靈誠摯交會之後,重拾生存信心,改換人生態度?正當讀者才開始感受故事節奏,Muriel Barbery卻唐突收尾,並對預設問題報以積極回應。於是荷妮佯裝昏瞶實則通明、芭洛瑪以利齒戳破虛偽種種精彩安排,卻由於極其通俗的結局,使得這些蓄勢待發的顛覆火苗全然被撚息澆滅。故事的嘎然終止不只折損了閱讀興致,甚至多少會臆測作家是否設立界線,刻意讓故事不再深入,迴避應對敏感的社會階級與厭世議題?
      
      或許,Muriel Barbery援引刺蝟作為主角象徵,不僅是看重刺蝟可以渾身棘刺護衛脆弱心靈的外貌,也有感於古希臘的「刺蝟與狐狸」之說──狐狸懂得很多,刺蝟則只知一件要事──身披刺蝟鎧甲的荷妮,不也堅持著一個單純價值,守護人世的美善直至生命盡頭。故事意盡於此,便不復再續,留待讀者自行追尋喚醒生命的茶花,以生魚片品嚐永恆。
      
      附記:出身於摩洛哥的Muriel Barbery偏愛日本文化,在其小說中表露無遺,《刺蝟的優雅》更鉅細靡遺描寫日式料理、建築、俳句乃至小津安二郎電影之美。Muriel Barbery的個人網頁刊載有她在日本、香港等地旅遊紀錄,或可讓人領略作家所感受的「東方」美感。
      
      (出版社試讀活動刊文,May 17, 2008載於無名小站 )
      
  •     
      
      这本书是我很喜欢的书之一,对于不喜欢看书或者只能看进去某一类的书的人,你们不喜就别用自己的主观下限秀给别人看,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觉得有人喜欢这种书就是装逼,但你真正了解自己多少,你能看清自己站的位置吗,你只不过是一个小丑,一个无知的自以为是的只有自我中心的价值观情商理解能力种种都低下的却装作有文化有分析能力有评判能力的小丑。你在演别人在笑在鼓掌,你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你只是没看清自己。
      
      我不想这么激愤,但是看那些骂评实在忍不住了。任何东西都有喜欢它的人和不喜欢它的人,而除此之外又偏偏会有一部分讨厌它的并且奋力去骂它的病态的人。
      就像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一本书的存在同样有它的合理性,无论好坏优劣都会有它的受众。但是我无法理解不喜欢就去损它的那一部分人,你们的存在好像唯一合理性的解释就是告诉我,这个世界分为男人女人和病态的人。
      
      
      
  •     不会写什么精彩点评,只写些真实感受。
      
      每个字都认识,连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比如小女孩最初的一段对运动员的描写,看完完全不知道她想说什么。
      
      一个想自杀的自恋姑娘,在最后忽然“醒悟”放弃自杀了,好像突然发现了生活的美好一般。你是来拿读者开涮的么?
      
      那个日本人的出现,似乎瞬间扭转了书的风向,立马从无病呻吟开始朝琼瑶剧发展。
      
      作者好像一直活在自己的思维力,也并不屑于解释,以让读者理解她要表达什么。
      
      
      一边看一边有种被耍了感觉,尝试看了两次,事隔许久还是看不下去,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时不时翻回去看看作者的头像,真讨厌。让我对所谓的法国文化都兴趣索然了。
      
      第一次写差评,而且是极差,不适合阅读。
  •     这是一本小说书,作者是法国哲学教授,说的是法国旧社会一栋住着富有的官员的房子里的丑陋女房门以及一个官员家庭出生的十一岁的智力超群的小女孩因为一个很有魅力的日本人而改变了人生.
       门房叫勒妮,女孩叫帕洛马,日本男人叫小津.看完一遍书,不再次翻书的话还真记不起主人公叫什么名字.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哲学教授,以我现有的能力来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文风晦涩,句子大都出自哲学理念,深奥烧脑.比读普通小说要多花上十倍的精力和时间.至少从此我知道哲学很难懂,连带着也印下了法国书很难懂的烙印.
       书中提到了现象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理论.用哲学知识论证分析了多个实例,但是,我基本都不记得了.....尤其在涉及到哲学的地方打了四个盹儿......真惭愧,竟然把这件事写出来了.
       记忆最深刻的一个哲学理论是:我思故我在.内容大概是在说当一个人生下来时,你还不能够说它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当他开始怀疑,怀疑这个世界,怀疑自己是否存在时,他有了思想,这时他才真正存在.若通过这种观念考虑,我很小很小时候就存在了.记得小时候我就很爱乱想,我在想这个是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上帝,而我是世界上唯一的人,世界上出现的其他的人仅仅是假象,我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帝考验我的,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个想法都被上帝所知,所以我不敢做坏事,即使做了坏事不承认也会自责到生不如死.我怀疑这世界上所有人的存在,我甚至想去问我的玩伴你是否是假象,但我又在想若我把这一切都拆穿,这些假象是否会突然像气泡一样消失,这意味着上帝对我的考验结束了,我的生命也结束了.还是不问了.
       哲学原来在一个很小的孩子心中就可能存在,只是越长大越不会乱想了,是不是现在的我又是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我变成别人生命中的假象了?
  •     原本是为了应试,看了电影版,谁知得到了一个诗意栖居的湖边小筑,怀着憧憬的心境打开原著,没曾想这份喜悦成几何倍放大,竟让我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理想国。
      曾经有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我都浑浑噩噩的被主流思想绑架,接受了天朝当下扭曲的三观——人的优劣全部以占据社会资源的多少去界定,笑贫不笑娼。
      但是这书不同,一个肥老丑的门房,贵族们眼中粗鄙低贱的下等人,竟然熟知康德尼采托尔斯泰,有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文学积淀。这位智者深谙“大隐隐于市”的精髓,以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为外壳,像一只刺猬一样,把世间的俗不可耐关在门外。
      门房是高傲的,为了显得不引人瞩目,她像一个标准村妇一样嫁给一个老实男人,生了三个孩子,只为享受下“泡一壶茶,左手抓着黑巧克力,右手翻着德国古典哲学”这么一个又一个静谧的午后。然而出了书房的门,她又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肥老丑且打字不识一个的老太婆。
      门房这个形象是全书的精髓,也是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翻译到中国的原因。在天朝这种“有钱就有了一切”概念横行的年代,很多无聊之极的观点由此衍生出来,比如没长相的人不配谈论青春和爱情,没钱的人不配谈论婚姻。不仅如此,这群傻B还要疯狂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在各大BBS上发贴说“我拜金我有错嘛?”“我就要嫁给一个有钱的干爹怎么了?”这么一批人永远只会龃龉诗人脚下的牛粪,也永远看不到诗人怀中手稿的光辉。当然比较可悲的一点是,这种人,往往占据了更多的资源,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显得光彩夺目,凛然不可侵犯。与此相对的,踩着牛粪的诗人或许,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还在为生计奔波,但这都不要紧,别低下高贵的头,关紧你书房的门,让他们在外面吠叫。
      至于小津,他是真正贵族的代表,温文尔雅,接人待物,一视同仁。与他相比,邻居即便是国会议员,也依然相形见绌俨然暴发户嘴脸。他与门房之间因《安娜·卡列琳娜》中的第一句话而产生羁绊,这种恋爱真正称得上是soulmate,也是我最向往的一种模式。这一段情节于我天朝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很多被消解的东西被重新建构起来,可以从他们的阶级差距联想到管鲍之交,可以从他们的艺术修养联想到伯牙子期,联想到那些早已崩坏的礼乐,联想到现在早已固化的阶级和阶级观念。
      (我们必须门当户对,因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书中说过,跨越阶级的爱情是不存在的。)
      响亮的一个耳光。
      门房的死,我并没有多少惋惜,因为她的生活充实无比,她的伟大已经被人见证,而且她有了真正的知己——这已经比大多数人幸福多了,相比之下那些整个人生中只有车子房子票子的人才是可悲的,就像钱钟书《人兽鬼》中所写的那样,是一群没有灵魂的傀儡,天堂和地狱哪都不收,永远只能行尸走肉一般在尘世中挣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