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戲說劇-理論的、創作的、賞析的、演出的

出版社:福隆工作坊  作者:顧乃春 著  页数:416  

前言

  序/顧乃春 這本書係由眾多文章組合而成,這些文章均係筆者歷年在不同的「因緣」下寫作而成,其論述均不離戲劇藝術之範圍,基本上來看,這些文章縱向上呈現了一些過去與現在的歷史脈絡,橫向上呈現了戲劇諸多表現層面,前者有戲劇史的之發展;如〈我國地方戲劇演出史略(1949-1993)〉等,後者有理論之探討;如〈戲劇:幾個基本面向的認知〉,有劇作之分析;如〈亞里斯多芬尼斯及其《反戰三部曲》〉,有創作研究;如〈戲劇創作初探〉,有觀劇抒感與評論;如〈從歷史劇精神談《亂世忠貞》〉等,還有劇作改編之探討;如〈關於《天外》的改編〉等,林林統统共有五六十篇之多。  〈戲劇:幾個基本面向的認知〉係應黄美序教授之約稿,那時他正為《美育雙月刋》策劃一期「戲劇專輯」,囑筆者寫一篇「戲劇理論」方面的文章,希呈述不宜艱深,文字盡量淺顯易懂,讓初學者也易、也樂意接觸戲劇,該文後經刋出,感覺有一些作用,為擴大其效果,特輯入本書。  〈法國新古典戲劇特質及其重要作家和作品〉之成稿,初始受李曼瑰教授〈從法國的新古典戲劇談到柯奈耶的《紅顏情仇》〉宏文之影響(該文現刋於《李曼瑰劇存》第四冊),後來漸漸了解一些相關的資料,乃完成該文,作為戲劇一個斷代來研究,或者作為「古典」與「現代」之連結關係來看,不無可参考之處。  〈印度古典梵文劇發展初探〉因「跨文化戲劇」教學,談到Peter Brook曾運用印度史詩演出Mahabharata,此為跨文化戲劇的一個例證。印度古典戲劇以「梵文劇」為其代表,內容大多係依據印度二大史詩,除Mahabharata外尚有Ramayana。梵文劇的發展如何?筆者手邊資料不多,特以「初探」為文之要旨,若能拋磚引玉,係為筆者初心。  〈亞里斯多芬尼斯及其「反戰三部曲 」〉係為参加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2007年「亞里斯多芬尼斯」學術研討會所作,之所以選定亞里斯多芬尼斯(Aristophanes)「反戲三部曲 」 (此三部曲包括《阿卡奈人》、《和平》及《利西翠妲》),一方面在彰顯表現古希臘舊喜劇(Old Comedy)創作之特色,再方面也呈現亞里斯多芬尼斯對人性之關懷。他的作品常有出人意外想法,手法之運用頗值借鏡。  〈戲劇創作初探〉原載於《翰林文教雜誌》第23期,係提供初習戲劇創作者参考之用的一篇短文,用「初探」也有拋磚引玉之用意。  〈話劇熱裏談表演〉及〈淺介史氏表演訓練方法〉係為七十五及七十七年間教育部「全國大專話劇比賽」而作,強調表演法門及一些訓練方法,供有志於表演者参考,前者曾載於聯合副刊,並經大陸「青年藝術劇院」發行的《青藝》及「中央戲劇學院」發行的《戲劇藝術》轉載。  〈淺介地方戲劇中的角色及表演〉成稿與教育部辦理「薪傳獎」活動有關,「薪傳獎」係為鼓勵民間藝人於七十一年舉辦,這個活動之舉辦,因筆者受命主持「台灣民間藝人調查」(台灣省政府委託專案)在鹿港訪問了一些藝人,感其承傳民俗文化鍥而不捨,精神可佩,應建議政府給予適當之鼓勵,鼓勵以何名義為妥呢?特想到「薪傳獎」為名最為適切,「薪傳」源出於莊子養生主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其有「薪火相傳」之意,民間藝人們不正是藝術文化相傳之人嗎!該活動除透過電視公開表揚藝人,眾多學者也配合寫了一些文章,筆者夲諸肯定地方戲劇藝人,對其表演藝術也作了一番探討。  〈我國地方戲劇演出史略(1949-1993)〉係應國史館籌劃《中華民國史文化志》初稿而寫,筆者因有「台灣民間藝人調查」之經驗,從中獲得了不少資訊,特接受委託。本文陳述範圍以1949-1993年之間演出為主,1949年前均簡略代過,用以突出「當代」地方戲劇演出史實。  〈西洋戲劇與中國現代戲劇的關係〉係為第一屆「國際藝術教育會議」在舊金山召開而作,探討了我國話劇之成長與發展,也論及了西方戲劇如何影響中國當代戲劇。此種影響仍繼續存在,可喜的係大都不離「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原則與範圍。  〈戲劇藝術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強化之探討〉,該文也與「國際藝術教育會議」有關,1992年筆者有機會又一次参加在澳洲墨爾本舉辦的第四屆「國際藝術教育會議」,會議主題係探討「多元文化中的藝術教育」,會後引發一些聯想而寫成本文,就戲劇來說,中西戲劇相互文流、相互為用,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文中特別提到梅蘭芳之訪美、訪蘇演出,影響了布萊希特戲劇美學觀念,東西方在多元文化交流發展中,彼此已逾來逾多的了解與認知,這是非常正面發展,也是值得重視的課題。  〈戲劇教育規劃與施教之探討〉,筆者因從事戲劇教育有年,特参考國外一些大學戲劇教育規劃與施教之情況而成稿,其中有些係我個人在國外實際参與的心得經驗,有些則為適應國內教育現況之心得。  本《論戲說劇》第13篇至59篇之文章,均為筆者「看劇作」、「看演出」所寫的一些評介及分析文章,其中包括筆者服務有年的國立台藝術專科學校(現已改制為大學)學生的公演,也有國內外的諸多演出,如《雷雨》、《駱駝祥子》、《鳥人》、《空籠故事》等,還有國劇、地方戲劇等演出。  關於〈《天外》的改編〉,該文應屬《天外》改編本的一個說明,「改編」係跨文化戲劇(Cross-Cultural Theatre)表現的一種手段,國際文化交流活動逾頻繁,跨文化戲劇就逾能迅速發展。  本《論戲說劇》所蒐之文稿,有些係多年前發表者,寫作形式不同現代規格,不無缺憾,但內容不可謂不豐,應有其一定的参考價值。  本書承諸多同學恊助打字,有張素燕、徐憶靜、劉沛如、蔡宏文、張秀寬、陳雅惠等,使之得以順利付梓,非常感謝他們。  顧乃春 2010年 2月

内容概要

  理論的、創作的、賞析的、演出的  這本書係由眾多文章組合而成,這些文章均係筆者歷年在不同的「因緣」下寫作而成,其論述均不離戲劇藝術之範圍,基本上來看,這些文章縱向上呈現了一些過去與現在的歷史脈絡,橫向上呈現了戲劇諸多表現層面。

作者简介

  顧乃春  江蘇阜寧人,一九三O年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復赴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戲劇研究所進修,獲得碩士學位。  顧乃春於民國五十二年起即在**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已升格為大學)服務,一路晋升為教授,曾担任該校學生課外指導組主任、影劇科主任、廣播電視科主任、戲劇科主任、總務主任、訓導主任、夜間部主任等職,並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學院(Columbia College)、林登沃德大學(Lindenwood University)等校任客座教授等職。  顧氏曾發表戲劇類專文數十篇,作有《現代戲劇論集》、《黃美序評傳》專著,榮獲中國文藝協會戲劇評論獎。他並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曾率「中華國劇團」、「紅虹粵劇團」、「新和興歌仔戲劇團」、「冬山戲劇團」、「真善美國劇團」、「藝專交響樂團」、「實驗國樂團」等團隊到美國「林肯中心」、「甘迺迪中心」及各大城市演出。復率團赴歐洲的英、法、德、荷、比、義、西、奧、瑞等地演出,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不遺餘力。

书籍目录

1.戲劇:幾個基本面向的認知 2.法國新古典戲劇特質及其重要作家與作品 3.印度古典梵文劇的發展初探 4.亞里斯多芬尼斯及其《反戰三部曲》 5.戲劇創作初探 6.話劇熱裡談表演 7.淺介史氏表演訓練方法 8.淺介地方戲劇中的角色及表演 9.我國地方戲劇演出史略(1949-1993) 10.西洋戲劇與中國現代戲劇的關係 11.戲劇藝術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強化之探討 12.戲劇教育規劃與施教之探討 13.從歷史劇精神談《亂世忠貞》 14.《楊世人的喜劇》古典性與現代性 15.《青翠山崗》的「寫實」與「幻想」 16.《女畫家》劇旨試析 17.《人之初》一齣扭曲人性的諷刺喜劇 18.《幽會》及其作者-波士.泰金頓 19.關於《乾草熱》及其作者 20.阿奴義及其《月暈》 21.《自烹》首演 22.從《小城風光》到《古早九份在那裡……》 23.「利西翠妲」的奇招 24.創作不拘一格的尤金.歐尼爾—談《悲悼三部曲》及其演出 25.《哈維》一齣迷人的喜劇 26.王爾德及其《理丈夫》 27.羅卡及其《血婚》 28.「易卜生主義」再現與重生—談《國民公敵》的改編與演出 29.《仲夏夜之夢》及其演出 30.試從「道德昏暈」觀點看《李爾王》 31.透視曹禺《雷雨》 32.老舍及其《駱駝祥子》 33.《温夫人扇子》演出百年不衰 34.真象的認知談黄英雄的《四次元》劇作 35.「薜巴斯坦」的選擇36.又見《欽差大臣》演出 37.看《四川好女人》演出 38.三齣短劇整合的嘗試 39.《慾望街車》一齣透視文明與野蠻的戲劇 40.《左鄰右舍》一齣「消耗悲劇」 41.非戲劇《黑與白》創新了演出風格 42.「酒囊飯袋兒童劇團」演出 43.「圓形劇場」與三齣短劇 44.不落幕的《一百分鐘》 45.又見王生善教授《長白山上》在舞台上搬演 46.透視1982年「世界劇展」的演出-兼談紐約同時期戲劇演出活動 47.「實驗劇展」與「大觀劇場」48.「大觀劇場」又做了那些實驗 49.關於《空籠故事》演出 50.在北京看《鳥人》演出 51.無遠弗屆的國劇魅力-記《杜十娘》的演出 52.從藝術觀點看《四郎回令》53.關於「黄梅戲」及《粱山伯與祝英台》-兼述《新粱祝》的演出 54.紅虹演藝新境界 55.關於《天外》的改編 附錄:《天外》(改編本、又名《堂棣情深》 三幕劇)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