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生去尋找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31日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作者:潘石屹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台灣繁體字特別完整版本+北京特別訪談潘石屹by
郝明義台中市長胡志強、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 熱情推薦出生於西北農村最貧窮的村子裡最貧窮的一戶人家,卻以16年時間,從身無分文到擁有千億身價。他有自己的堅持,不做廣告,創下大陸房地產銷售紀錄,極簡美學,不但形造出獨特的建築美學,改變了北京的樣貌,也拿過威尼斯雙年展的建築藝術大獎。現在,他說出自己所看到的工作、財富與生命的秘密。「我出生在西北農村最貧窮的地方,家裡又是村子裡最貧窮的一戶人家。」潘石屹,一個外表斯文、談吐溫和的農村窮小子,究竟是如何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在年僅四十五歲時,就成為全中國大陸最火紅的地產大亨?這一切,不只是因為他懂得抓住改革開放的時機,迅速累積資產,榮登富豪排行榜,最主要的,是靠著他獨具一格的美學與文化素養,生活與生命體認,使旗下開發的房屋,成為全北京最時尚的地標。《我用一生去尋找》並不只是一個成功者的經驗分享,而是一個成功者觀看世界的眼光。因為如他所言「很多年後,能夠流傳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東西,具體的經驗肯定對將來是不適用的。」而這本書便是他最精神性,也是最無私的告白。他提出了自己對新世界的看法,對企業管理的理念,對財富的態度,以及對精神世界的領會。所以,他相信工作就像是一場祈禱,而人生始於磋商;他敞開最私密的自我,與我們分享冥想的快樂、愛情與家庭的溫暖,以及靈魂的自我提升。透過他平實的文字、瀟灑的人生態度、極簡的生活追求,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企業家,以及一種全新型態的美學生活。關於工作:工作時要進入一種精神狀態,應該是平靜的、忘我的,在外人看來有點孤獨的,但自己內心是喜悅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一次祈禱!\
關於企業經營:在辦企業的過程中,我發現在一個高壓的領導下,員工的活力會逐漸萎縮。無為而治,本質上是取消來自上面的高壓,催生自下而上的力量,爆發公司全面的活力。關於建築:建築的本質就是容納,它應該潔淨如一個玻璃瓶,對於人來說,這種潔淨的空間,沒有繁雜資訊的空間,能給他真正的寧靜。關於新世界:更好的企業形式是小。因為小,所以更有個性,更具有靈活性,把握機會會十分靈敏、逃避危險的動作也快。關於金錢:金錢幾乎給我們這整整一代人都下了咒,我們就像受到鞭打一樣急急忙忙,到處找錢。找到一分錢就趕緊放在床底下藏起來,感覺佔有了錢。然而錢的力量就是你不能獨佔它,流通是它的天性。關於物慾:東西越少越好,從你內心出發,真正需要的東西就那幾件。再多的就是負擔,還會壓抑你的精神,你還要操心打理它。關於教育:我覺得我們的教室,尤其是大學的教室應該像星巴克咖啡廳一樣,討論不同課題的同學們聚在一起,一邊上網,一邊喝著飲料,一邊學習和討論問題。關於愛情:我覺得男女感情最佳的狀態應該是一種包含親密的溫情脈脈的狀態,它不夠熱烈,但是極為長久。從激情到溫情,轉換好了才能永遠在一起。老在激情中爭吵,分手是遲早的事情。關於計劃:很快我發現,不排計畫的一周過得很慢,排好計畫的一周過得很快,因為週一開始就知道這一周如何過了,這是在縮短我的生命。計畫變成了成天見一些不想見你、你也不想見的人。生命的質量在下降。所以除非重大事件,我一般都不要安排計畫,給日程留下大量空白和靈活性。關於父親:我小時候生長在封閉的農村,貧窮而單調,也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我的幼年教育百分之九十都來自於我爸爸的言傳身教。即使我現在有了很多閱歷,遇到一些事,我也會首先想到小時候父母的做法。關於冥想:智力的增長一定是在學習和思考中逐步進行的,而精神和靈魂的成長一定是在冥想中進行的。資訊無孔不入,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在冥想中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關於群體:所有人都在胡言亂語時,我們尤其要保持冷靜,甚至堅持孤獨,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從古到今,任何激進的行為、冒進的行為,任何過分渲染的喧嘩,都不會長久。轟然而來的東西,往往也會轟然離去。

作者简介

  潘石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年四十五岁的他,与妻子张欣两人身价合计高达台币一千五百亿,是大陆排名第七的富豪夫妻档。潘石屹纵横北京房地产,所开发的楼房不仅销售额屡创佳绩,更因其前卫创新的构想和设计而受到全球嘱目。
  潘石屹一生的堀起充满曲折传奇,一九六三年生於甘肃天水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爷爷是饿死的,父亲因为背景关系常受欺侮,他自己上学则只有一条破裤子穿。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石油部工作,但他不愿意一辈子捧著这份铁饭碗,於是,一九八七年,他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带著仅仅八十元来到深圳找机会,短短的几年间经历了大起大落。一九九四年他在北京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张欣,两人一起成立了「SOHO中国」,期望把居家与办公合一的新时代观念,落实到建筑开发案之中;此外,把文化艺术的概念带进居住和办公空间的作法,成功地使房地产成为新的文化创意产业。
  他们邀请十二位亚洲设计师合作的「长城脚下的公社」,成为北京最前卫的地标,更赢得二○○二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近年的多项建案,包括北京SOHO现代城、建外SOHO、SOHO尚都、海南博鳌蓝色海岸,都得到极佳的口碑与销售额。
  潘石屹不但是个成功的商人,更是少数具有浓厚文人气息的与艺术品味的地产大亨。著有《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博客》、《杂碎》、《茶满了》、《西行25°》、《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此外,SOHO中国出版的艺文杂志《SOHO小报》,不论在内容深度、文化格调上,都是一本极受好评的刊物。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工作是祈祷 
第二部 人生始於磋商 
第三部 创新的密码与状态 
第四部 美丽的新可能
第五部 财富也者 
第六部 喧闹中的冥想 
第七部 在爱情与家庭之间 
第八部 「灵魂只能独行」
附录:成长的回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用一生去尋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2条)

 
 

  •     以前对潘石屹并不了解,看了这本书后,仍然不是很了解,或许因为他的行文习惯问题,总觉得有些说教气息,话并没有冯仑和袁岳那么直白。对于出名的几个地产商,任志强,潘石屹,王石,冯仑等人,他们出书写文章,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为人从事之道。潘石屹学佛参禅,读儒道,对人性洞察显明,而且会忍耐,同时,有追求,那标准的微笑显示内心的圆满和平和,这种精神境界成他今天的地位。
  •      平板电子书不全,只看到CBD 那一部分!感觉书里讲的是想到哪里说那里,就是一些作者的感触想法,里面讲磋商的那一部分还蛮不错的,个人可以学习一下,后面就是讲他们的SOHO 多么不一样,多么牛的设置等等!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      书名是《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很明显,这本书的内容是要讲如何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这本书的作者是潘石屹,房地产商,所谓的成功人士。这样关于书的内容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成功人士语重心长教您如何成为拥有良好品质的成功人士。
       打开书,内容和猜到的差不多,什么成功方法,做人方法,潘石屹的成功史。而这本书是这样介绍它自己的:“本书是潘石屹最深层、最无私的告白。在这本书中,他敞开最私密的自我,提出自己对新世界的看法、企业管理的理念、对财富的态度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领悟,用自己的经历找到了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解放之路”。如此深刻地介绍让我立刻收起之前“一本励志书而已”的不以为然,决定好好拜读一下。
      我要具体感悟的是这一段“他人就是你的福祉”。在这一段中,他先抛出这个主题后,之后谈到爱是要懂得付出,再然后谈到的是父母如何教育孩子。他说:“一个人的幸福永远要依靠他人的协助。”我是同意这句话的,人是群体性的,一个人的力量微小,所做之事有限,离不开他人的协助和支持。而且永远不要只索取不付出,一味索取的人是自私自利的,早晚要遭到众人的唾弃。这个观点,其实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从小我们就听过一个筷子易折,十根筷子不易折的故事,以此来告诉我们团结力量大。而要去爱人,要去给予,这方面孔子说过,高尔基说过,好多名人名家都阐述过,现在这个队伍里加上了个潘石屹。
       我是不喜欢这些看似是励志书的励志书的,但是我承认这其中也是有精华在的。比如什么成功的道理,潘石屹作为成功的商人,毕竟会有一些中肯的建议。但是懂得多不如走的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终究要历练。
       可能是此刻未到迷惘处,所以读不出激励之感。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说一句:潘总,您还是卖好您的房子吧。
      
  •     再丰富的物质也比不上一个满足的灵魂。一个人在物质上没有追求的时候,他就会反思自己的灵魂,以求在灵魂上得到满足。一个只会赚钱却不反思的上商人是走不长远的。
      要一个年轻人抛弃物质去追求心灵的满足,这很难也不现实,这需要历练。正如我常说的“懂得再多也不过是道理,人终究需要历练!”你可以从书中获得很多很多的道理,但这些是人家的不是你的,你最多也只是知道而已,并不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书中的那些道理究竟是什么意思,代表着什么意义。才能真正的为你所用!
      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这样认为的!
  •     潘石屹是很励志的一个人,也是我很敬佩的一个人。不论是他那标志性的笑容,不紧不慢的语速,还是那种大智若愚的随和,都是让人喜欢他的原因。
      
      之前看过不少次他的电视采访,也听过他的一些辛路历程。尤其是对他来自贫困的甘肃天水的一个贫困村的一户贫困人家印象深刻。从这样的一个穷山僻壤出来的亿万富豪、成功企业家,自然有他成功的道理。
      
      我始终相信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风雨也不会有彩虹。这本书叫《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很俗,却很精辟的概况了他的经历。
      
      待续。。。
  •     珍惜每一次与人相见的机会,每一个人身上都藏有学习与合作的机会,重要的是你能否将其开发出来。
      
      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好的听众,欣赏别人的表现,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好办法。
      
      市场交换有一个原则,是差异交换,你有一个梨,我有一个苹果,才能发生交换,如果大家都是梨,就不会交换了。
      
      修炼自身:1、信任他人;2、简单;3、透明
      
      每一个年龄阶段适合去做的事情上帝早有安排,我们的身体、精神,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要根据特征来,而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丰富性。
      
      
      这本书很早就看过,今天整理出当时摘录的几乎话。2013-6-28
  •     这本书坚持不下去。只想对潘总说:您好好盖楼就好,何必再在出书上面捞一调羹?
      也是,我本人大概也不会买这样的书,实在是送书的人不了解咱品性,罢了,罢了。
      书是精神食粮,眼下祖国,吃的不健康就算了。连精神食粮里也有这么多凑数的、、、
      请各位读者,选书时擦亮眼睛。
  •     在刚进入职场,人生观、事业观、监制观都还没有成型,挺需要一定的成功学引导,但是类似于成功学的书籍,却都像是有用的废话,看的时候觉得有道理,看完之后却有没有一点记忆。
      信仰,粮食和信仰二选一,会选什么?精神和物质的选择,我们都需要,社会是不同层次人群相互交易的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和物质与信仰的平衡点却又千差万别,没有谁会更高尚。
      但是我会选择信仰,我所理解的信仰是理想?是道德?是快乐?作为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我有理想,我幻想在35岁之前在北京买房,35岁之后去我喜欢的南方生活、工作、享受,突然又想为什么不直接去南方生活,留在北京更多的是为了责任,为了给父母给孩子更好地医疗和教育环境,选择去南方生活,则是我从大学开始结下的南方情节。
      从现在的工作环境来看,实现这样的理想并不困难,很多人之所以与梦想渐行渐远,并不一定是梦想有多遥远,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很多诱惑与欲望的积累,让人偏离了方向。虽然我还没有体会。来吧!
  •     在电视上会经常看到潘石屹,觉得这人真能修练,不急不躁,一张笑脸。心里暗想,跟这样的人相处太难了,你永远很难猜到他内心的想法,他的不喜欢不欢迎不兴奋……这些暗示你能从他的脸上找到么?他的脸像道具,笑面佛一样的道具,没有人间烟火味儿,无形中让人压力山大啊。因为我会时不时的想到一个成语“笑里藏刀”。
       看到的文字的时候,如果不去想电视里的那个人,却会觉得这个真的很坦诚,他讲的是心里话,很内心的感受。想必他在写字的时候,会把脸上的戒心收起来了,真心的想告诉我们,可以变成更实在、更善良、更真诚、更少烟火味儿……然后他就可以大把大把的赚我们的钱,把房子卖成天价。哈哈哈,我看出你的小野心了,潘总。
       我是不敢对潘总的话完全相信的,他有一段解释“仇富心理”的话,非常的主观,站在他的层面你可以完全理解的。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摘来这段读读。他还说,以恶对恶,增值的还是恶。话是这么讲的,估计做事的时候还是得讲究策略方法。如果不以恶对恶,光凭我们对着犯罪分子笑,是不能感化他们改邪归正的,警察和法律也不能产生相应的威慑力的,外国列强也不会放下他们攻击我们的屠刀的。但是为人处事,怀着以善对善,是极好的。
       潘总说签合同的时候,你如果怀着信任对方的心去签,结果会是相互的信任和好的发展;你如果怀着猜忌防患之心,对方也必然怀着相同的想法,最后的结果也肯定是互相的猜忌防患,难有良好的发展。这道理我认同,但千万不能轻易效防,只有当你足够强大,能承担对方的伤害的时候才敢去做吧。
       我还是觉得,潘总跟我们是不同层面的人。他极力反对我们把人划分等级,极力反对我们认为别人有钱了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的,拉关系走后门之类的等等。这话说得亮堂,可是中国社会,你真的说你不靠关系么?如果你靠关系,就算你企业再好,物价、质检、城管、环保、地方的各种势力总是能找到制压你的路子,会让你很艰难哦。而你有点儿关系,却会顺畅的多。
       潘总生活的环境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你如果认识了这一点,就可以想开很多吧。他说的话都有道理,但是如果换成小老百姓的环境,估计不定行得通哦。终归,他代表的是有钱有势有作为的地产大佬的利益在说话,他绝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说提到有人问他的第一桶金,他并没详细说是怎么得来的,有多少。再比如他并没有谈到多少有关房地产内幕、房价未来涨势发展等诸多对于我们来说更有“营养价值”的话题。
       总结陈述:潘总是个很坦诚的人,但是他的坦陈有一定限度,他只会对某部分的认识完全坦露,但有些部分他宁肯不提。
  •     潘总很可爱。一次偶然在图书馆看到他这本书。后在微博中有幸得到他赠送的潘币和这本书。所以前前后后差不多看了两三遍。
      
      能在地产界立足的都是不普通人。还在地产界这种风口浪尖上获得一致好评,一方面是因为潘总的率真和幽默,更大原因是他的真诚。
      
      总之,我以后也会做一个真诚的人。
      我相信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大大方方。你好或者不好,别人都看得到。要相信你的真诚会得到别人的体谅。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坦诚相待,那世界肯定会是透明而又美好的。
  •     以前不怎么知道潘石屹,只模糊知道似乎是个在北京搞房地产的,好像在搞叫做SOHO的楼盘,至于具体是做什么的,一概不得而知,也没有关心过,因为印象里搞房地产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来在Vivo City书店翻过一本潘石屹自己出的自己开车去西部的照片集,里面有很多很震撼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照片,也有很多当地人的照片。注释的文字里面简短的记载了作者的行程、对当地人的拜访和自己的思考。当时觉得这个人似乎有些不寻常,跟印象里一般搞房地产的那些暴发户很不一样。
      
      
      
      后来在吉隆坡双子楼下的中文书展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又被它的标题所以吸引,《我用一生去寻找》。那段时间一直想写写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于是便对这本书更加有兴趣。但是买回来之后却很快把它忘却在角落里,一直没有动过。
      
      
      
      突然有一段时间对工作很沮丧,觉得在办公室自己似乎无足轻重,下了班一个人又很寂寥的过着,总觉得人生怎么突然就这样望不到了边。
      
      
      
      一天晚上又偶然间拿出来这本书,翻了关于工作的第一章的前几页便觉得突然豁然开朗。
      
      
      
      潘石屹说工作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工作中他获得精神享受。“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精神享受的指标都是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幸福感。这幸福感是从工作开始一刹那间就产生并持续增强的,而不仅仅出现在工作成果之后。工作过程也是有美感的,从中你也能获得幸福感。完美的工作必然导致完美的工作结果。”难道我不是过于追求完美的工作结果和过于在乎那种旁人对我的工作结果的赞叹时我所产生的满足感么?既然现在从事的是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的事业,为什么不能从工作的一开始就放平心态、从中获得幸福感呢?
      
      
      
      他说“工作是要进入一种精神状态,平静的、忘我的、在外人看来有点孤独的,但自己内心是喜悦的。而破坏这种状态或者使人不能进入这种状态的情绪是浮躁、嫉妒、虚伪和仇视。”我再去反思我在公司时的心态,一直以来都在支配着我的浮躁情绪难道不是在阻碍我去平心静气的做好本职工作而是天天自怨自艾、抱怨自己不被老板和同事赏识么?虽然嘴上说自己很佩服身边那些有着丰富经验和学识的咨询师们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内心里难道不是很嫉妒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么?当周围的同事很忙没法帮助自己的时候,难道我不是在心里无缘无故地敌视他们么?这些不良的情绪难道不都在折磨着我、阻止着我去享受我的工作么?
      
      
      
      潘石屹的文字就这样缓缓地重新给我注入了力量、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当我读到那篇短文的最后一句,“每当我试图描述一个潜心工作的人时,我脑海就会浮现出他专心致志、宁静而有力的姿态。我觉得这是人类最美好的姿态之一,他就像在祈祷,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真的禁不住微微一笑,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自己专心致志工作的样子,我又重新获得了对工作的信心。
      
      
      
      再后来读到潘石屹阐述自己开发北京CBD(中央商业区)时开放(消除围墙)和平等的思想,讲到自己对平等、互惠、民主“磋商”的理解,对家庭幸福的理解,对金钱的理解,对精神的追求,对市场的理解,对人类未来的思考等等,每一篇都闪烁着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所独有的务实与智慧,经常让我读得拍案叫绝。
      
      
      
      后来觉得我应该放弃去写什么自己的人生思考。回顾过去23年的成长经历,我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都来自生我养我、无私奉献的父母,我走过的路还太少,见过的世面还太少,成熟、独立地拼搏与奋斗太少,对人生的领悟还太少,连去思考人生的能力都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谈所谓人生思考?
      
      
      
      不如脚踏实地去探索,像潘石屹一样,身体力行,用一生去寻找。
      
      
  •     作者談工作.談價值.談趨勢.談財富.談生命.談生活.談愛情.還有談他自己的成長經歷....內容極廣泛.編排則略顯凌亂... 我較喜歡他談自己.因為真實誠懇....至於人生哲學.畢竟是企業經營者.深度較弱...不過其文章平易近人.胸襟開闊.雖出身於西北貧窮農村.但可感覺是位雍容大度之人!
  •     老潘的这本书, 以前听过 但没看。后来因缘在微博上抨击他的言论,有幸 获得他送的这本书。 现在还没看完,因为 要慢慢细品。 很难得的一个人,能用如此 平凡 的语言讲出 那些看似 高深 实则就在身边的一些 道理的准则, 更难得 的是这样 的一个人 竟然 身藏在 被世人骂做万恶的房地产大佬中,看完后,不能说 醍醐灌顶 ,但是 心理上能受到启发是一定的。   所以, 适合 逆境 以及身陷迷茫的年轻人看,它不能让你摆脱 困境, 却能告诉 你 如此 坦然面对 世事 和世人!
  •      阅读《寻找》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作者潘石屹,是地产名人,SOHO老总,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充满了好奇心。书买回来,发现包装很精致,内容写得也很朴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些富翁那样盛气凌人,关于工作、学习、理财等均有所获。
  •     因為我也姓潘,故對老潘有了天生的好感。況且還是個很in的生意人。
      
      文筆極好,娓娓道來的文字,淡淡的闡述他的觀點。
      
      我們都在尋找,也愿意相信找到的那一天。
      
      P.S.對昔日賣黃碟現在在淘寶開店的大叔那一段印象極為深刻..
      
  •      老爸是生意人,到目前为止,他都是我的偶像,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企业家的思想能够超越他,即使那些人挣的钱比他多。my father told me:我们的人生,其实一切都很简单,顺其自然就好了,但是,我们仍需努力工作。生意场上本来就有很多内幕,尤其在中国,事情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所有公开的行为下面都有其私下的行为。但是,即使是假的,我也想去相信。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过简单的生活,都希望过快乐的,没有压力的生活,没有人愿意为别人而活着。但是社会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过的好,所以要往上爬,就会有人被踩在脚下,就会有作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真的会让我们迷失。
       看到周围的人都渐渐长大,渐渐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自己却还像小孩子一样,以至于郁闷的自己学会了抽烟喝酒,这些我自己经过调查统计都不是健康的习惯,这些我从来都不屑的习惯。有时候真的会想说,干嘛这么累了,答案真的重要吗。一直想堕落,想放弃,想对自己说,就这样吧,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成为那样的人。那会很轻松,很简单。
       潘石屹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偶像,他让我明白一件事情,顺应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好的。即使人生有着无数的虚假,无数的不公,但是,我们应该在适应这个社会的同时,保留自己的理想。我们缺少民主,所以,我们压抑自己,我们缺少信仰,所以我们迷失自己。当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扭曲以获得所谓的成功时,我们就真的完了。
       即使是假的,我也会相信,我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我会坚持,我希望,所有人,无论在受到怎么样的不公,都要保留那么一丝理想主义的光芒。有时候我们被舆论所鼓舞,所诱导,自有其社会的原因,我希望顺其自然和尽力而为成为成功的标准,而那些被无限扩大的企业家精神只会导致成为失败者的大部分人心灵扭曲的开始。
  •   要经历多少风霜雪雨,才能够波澜不惊随心随意
  •   是要好好学习
  •   成大事者,必有大情怀~
  •   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
    潘石屹的文字很平静,但是很有穿透力。。。适合慢慢的读。。。
    可以静心。
  •   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在社会的大染缸中成长
  •   不能改变社会,仍能顺着自己内心的自我发展是幸福的:)
  •   真好 即使是假的,我也要相信。
  •   简单就是容易,单纯,平凡。人类社会,能吗?复杂的过程就是人们一点一点对社会的认识过程。了解的越多,想法就越多。到临死前就没什么想法了。人的一生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回归简单,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   一直想通过经历种种不单纯以求达到面对黑暗的时候单纯与平静。
  •   还未曾彻底解除接触社会的我只想一直保持宁静,追求自己的理想,保持一份纯真的自然天性
  •   那么你现在是喝酒消愁还是不喝酒。
  •   顺应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好的
  •   感觉好诱人的书~能做到顺应内心的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   ls说的,你明白自己的内心就能够顺应了它了吧。假如不懂自己,何谈顺应、了解自己似乎才是要走的第一步。
  •   这是我一直很纳闷的事,正直和狡诈不是反义词?受贿和适应社会不是近义词?一边保持内心的纯洁,一边去把别人踩下去、这些事有点乱。有些人仿佛很适应社会,但是我也是像楼主想的一样,不想变得那么俗气。这算不算活着自己的世界里?太求安逸了
  •   做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很喜欢这句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