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李鸿章

出版时间:20041101  出版社:立緒  作者:宋路霞  页数:4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走向世界的晚清第一家  百餘年前的太平天國之役,暴露了滿清皇朝政權的無能,卻也造就了一對師生、兩大漢臣──曾國藩與李鴻章。尤其是學生李鴻章,他的政治生命才剛萌芽,有誰想到那是日後的一棵巨樹,連帶使得整個家族變成一片森林。  無奈打完太平軍、剿捻之後,證明滿清沉痾已久,日薄西山,縱然李鴻章有遠大的強國之夢,在淮軍中組建新式砲營、購買新武器、提出「洋務自強,大辦實業」戰略、興辦鐵路、上奏官派留美幼童、組建北洋艦隊等屢創「中國第一」,但依舊孤臣無力可回天!甚至年已古稀還忍辱負重,赴日議和簽下《馬關條約》,從此「大賣國賊」的罵名永難除下;兩年後,戴罪的歐美之行更弄了個《中俄密約》。這對一生倡辦洋務的李鴻章而言,不能不說是絕大的諷刺──唯二的兩次出國,都帶回影響中國命運的喪權辱國條約,為他的人生劃下不完美的句點。  李氏家族的滄桑史並沒有結束,歷經民國、抗日、兩岸對立、文革、改革開放、經濟起飛等,亂世中,子孫們各有發展,際遇不同,其中還有我們熟悉的小說家張愛玲和美食家唐魯孫,從他們的作品中仍可窺見昔日的風華。  作者宋路霞前後花了五年時間,跑了許多地方,走訪七十幾位李家後人和專家學者,查閱了許多資料,才完成這本縱貫李家「文章經國,家道永昌」八代、珍貴照片百餘幅的《百年家族-----李鴻章》。但是,這部「晚清第一家」的故事還在繼續。李鴻章早年辦洋務,百年來,後代開枝散葉,子孫散居世界各地,李家人真的走出去了,在中國、台灣、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新加坡、香港……他們寫著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源頭都在安徽合肥的那一口熊磚井。

作者简介

  宋路霞  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熱衷文史掌故和傳記文學的寫作,著有《百年收藏--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收藏風雲錄》、《洋樓滄桑》、《上海近代藏書紀事詩》(與周退密先生合作)、《百年家族--盛宣懷》、《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洋樓滄桑》、《迴夢大飯店》、《百年家族--李鴻章》等。近幾年醉心於八個昔日上海豪門望族史的調查與寫作。

书籍目录

〈序言〉波浪型的家族發展1末代相府八千畝地、琺瑯鐘、匯款單從熊磚井走向世界的大宅門2文章經國典獄長的家事與婚事「讀書做官」變成了「招兵打仗」曾國藩的「錢袋」李瀚章翰林變成「綠林」的李鴻章曾門「刺頭」「忝為門生長」3發跡滬上九千淮軍衣衫襤褸地開進上海灘蘇州殺降暴露了鐵血心腸李鶴章一氣之下回老家李昭慶最小卻「走」得最早4強國之夢克虜伯大砲終生崇拜者鐵路之難啟能難倒李某人「請進來、走出去」的先驅北洋大臣身邊的弟兄們5宰相合肥尋找李氏大宅門「半個安徽是李家的」蕪湖米市:李氏家族的第二故鄉李蘊章兩眼漆黑而算盤珠絲毫不差李鳳章才是李家首富6豪門聯姻太湖趙氏夫人的幫夫運兵也淮系,婚也淮系盤根錯節的豪門網絡7甲午風雲七十大壽與盛極轉衰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春帆樓的屈辱與飛彈8落日輝煌大清帝國的最高使節被調了包的《中俄密約》外交史上以一當十一的超級談判魂歸肥東9 三子鼎立一生都是悲劇角色〈後記〉附錄一:李氏家族「文章經國」四代世系表附錄二:李鴻章家族大事記附錄三:參考書目

章节摘录

  北洋艦隊與頤和園工程  中國海軍的創辦,經過了一個難以想像的坎坷歷程。李鴻章為這支中國前所未有的海上勁旅,耗盡了他的後半生。不巧的是這支海軍的命運很不好,這期間正撞上了千年罕見的「丁戌奇荒」,使本來就不多的海軍經費(從一八七五年起每年四百萬兩銀)也得不到落實;又撞上了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要花費上千萬兩銀子重修頤和園。慈禧個人膨脹的奢欲,使得這支艦隊的有限經費多次被挪用,無辜地蒙受了巨大損失和恥辱。李鴻章作為這支艦隊的實際首領,當然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鴻章畢竟是一個封建官僚,這是他的歷史局限使然。對朝廷,他要盡忠,尤其對慈禧,面對這個集所有男女酷吏之大成的關外女人,他明白她那超人的「處世技巧」,凡事不敢得罪;對國家,他要保衛,海軍事業乃開天闢地之宏業,屬於當時諸項國防事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閃失,他必須全力維護,要保全;作為他自己,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這個官位,他還想坐下去。這麼一來,三面不能統一,悲劇就不可避免了。悲劇落在了這支新生的海軍艦隊頭上──本來就很拮据的經費,還要再移出一部分去填補昆明湖之景區。悲劇當然也落在了李鴻章頭上。這大概是老李一生中碰到的最大難題。  李鴻章原本是最早關注中國海防的,也是最為關愛中國海軍的少數幾個人之一。他多年前就看到了小日本的狡猾和野心,認為中國的主要危險來自日本。 原先清廷比較注重西部新疆一帶的戰事,鈔票和隊伍基本放在西部,而對海防之事尚未覺醒,到了一八七四年日本人侵佔台灣之後,方才大夢初醒,對來自海上的危機總算開始觀顧了。  一八七四年,總理衙門發起在沿海督撫中進行一次海防大討論,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討論,是一次為了建立中國海軍而大造輿論的思想解放運動。李鴻章最先響應,而且是暗中操縱的積極分子。他不僅自己具體提出了早就在醞釀的種種計劃,從宏觀到微觀,從眼前到將來,從經費、購船、造船,到人員的培訓、洋員的聘請、港口的選址等等,而且頻頻跟沿海督撫大員中的哥兒們寫信,鼓動他們積極相應,參加討論。他叫在家中養病的丁日昌拿出他的看家本領,把當初的「六條」再細化一些。丁日昌是頭腦最清楚、作風最實際的洋務幹將之一,在給朝廷的奏摺中,不僅講了老李認為該講的話,而且把李鴻章當時還不敢講的話也都托了出來,叫老李著實高興了好一陣兒。李瀚章人老實,辦地方糧餉和釐卡有經驗,對現代海軍本無深入瞭解,李鴻章就寫信教他,如何如何附議,話講到什麼程度就可以了,可謂苦心到家。所以這場表面看來是總理衙門組織的,在高級幹部中統一思想的大討論,實際是李鴻章與「鬼子六」恭親王奕訢策劃的「雙簧」。不如此也不行,如果沒有高級幹部的思想統一,朝廷憑什麼要每年拿出四百萬  兩銀給你李鴻章去買船呢?戶部和西北的疆臣不要大鬧懷仁堂了嗎?  而當各省督撫的意見基本匯齊,準備著手辦理的時候,同治皇帝卻病死了,光緒帝繼位,慈禧再度垂簾聽政,海軍之事就被耽擱了一陣。後來雖任命李鴻章和沈葆楨為南北洋海防事宜督辦,但沈葆楨於一八七九年冬又去世了,後來的差事,還是歷史地落在了李鴻章一個人的肩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百年家族-李鸿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