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由的一天-我走遍世界.尋找被迫害的女孩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15日  出版社:啟示  作者:Aaron Cohen,Christine Buckley  页数:368  译者:李宥樓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你就是解放奴隸那個人?」達賴喇嘛溫和地握著我的手。  「尊貴的法王,我是把兒童從A點移到B點的人。」我從未如此謙卑過。  亞倫.柯恩原是「珍的沉溺樂團」主唱派瑞(Perry Farrell)的好友,也是這個樂團的創意策劃、經紀人。在度過瘋狂、無意義的浪子生活後,因為母親的病逝終於讓他重新定錨用音樂來幫助世人,實現「以音樂帶來和平」的「禧年計畫」。

作者简介

  亞倫.柯恩  人權運動者,運動理念深受禧年及赦免債務、解放奴隸的古老律法啟發。柯恩一直致力於推展現代禧年運動,讓世界各地都能赦免債務、解放奴隸。因對抗人口販運,使柯恩受到洛杉磯政府的表揚。他在尼加拉瓜、以色列、埃及、厄瓜多爾、伊拉克、柬埔寨、緬甸等地執行國際任務的過程中擔任臥底密探,並且就他了解的內幕來評價奴隸制現象。他曾榮獲二次大戰紀念基金會/不朽的牧師基金會(World WarⅡMemorial Foundation/the Immortal Chaplains)、2008年人道獎(Prize for Humanity),也曾因公共服務的貢獻榮獲美國國會的優異獎(Certificate of Merit)。柯恩目前定居於加州,繼續運用特殊作戰模式,在他的故鄉與海外執行奴隸救援任務。  克莉絲汀?巴克利  生於紐約,畢業於波士頓學院。她的旅行足跡遍及五大洲,而且讓她學會了修剪羊毛、種稻、在沒有GPS定位裝置的情況下駕駛船隻、編輯嚴肅的國營報紙。克莉絲汀為《洛杉磯周刊》封面故事撰寫亞倫?柯恩的報導,入圍2008年洛杉磯記者俱樂部與瑪姬獎(L.A. Press Club and Maggie Award finalist)。同時,她也供稿給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的周末版(NPR’s Weekend Edition)、《紐約時報》、俄國的新聞周刊、潮流電視台與佛羅里達公共廣播電台,並因為為佛羅里達公共廣播電台製作的新聞,而獲得美聯社的獎項。克莉絲汀目前住在巴黎,打算在2009年重返東南亞參與服務人口販運受害者的工作。李宥樓,畢業於中央大學數學系,在媒體工作十多年,曾獲牧笛兒童文學獎、倪匡科幻文學獎,譯有《重返百慕達》等書。  ■譯者簡介  李宥樓  畢業於中央大學數學系,在媒體工作十多年,曾獲牧笛兒童文學獎、倪匡科幻文學獎,譯有《重返百慕達》等書。

章节摘录

  二○○四年,金邊我在我那四個旅館房間的其中一間休息、沖澡,然後獨自走進黃昏的街頭,裝成性觀光客的樣子,開始進行我素來稱之為「夜之驚恐」(night frighting)的流程。事實證明,要在暹粒找妓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先找到一個摩托計程車司機。我找到的第一個司機帶我看了幾間妓院,他一看到我搖頭,就很清楚我的意思。「女生不夠漂亮。太老了。」我說:「哪裡有美麗的越南女孩?」一如其他地下色情猖獗的城市,摩托計程車司機和計程車司機總是被鼓勵去充當性觀光客與他們獵物的橋樑。在暹粒,每載一個顧客到一家妓院的門口,司機通常能賺到足以買一桶瓦斯的優渥佣金。這個司機點點頭,載我離開市中心,沿著一條骯髒的馬路往下前行,進入一個貧民窟。我走進一個小客廳,裡頭只有一張充當吧枱的長方桌和兩張搭配著塑膠椅的麻將桌,有個老男人——西方人——倒在其中一張麻將桌後面,神智不清地喝著吳哥啤酒。他看起來像某種冒失鬼,常見於亞洲各國首都的上了年紀的背包客。屋內唯一的光源由天花板的螢光細管流洩而下,為這間客廳添加了紫色調的氛圍。當我走向「吧枱」時,遇上了一個可怕的景象——一隻死掉的禿鷹從天花板懸吊而下,掛在一個女人的身邊,我猜她是媽媽桑或是奴隸主。她頭上的白斑點以及長而油膩的髮絲,使她看起來像六十幾歲了。她那形容枯鎬的模樣與蒼白的皮膚,向我透露出她是個海洛因上癮者,然而她發黃的眼眸閃爍著熱情光芒,我想,她一定曾經美麗過——在一輩子之前。如今,她曾經擁有的美麗,已經扭曲成一張怨恨與苦澀的面具。「你喜歡少女?」她邊說邊用手敲打吧枱。我抬頭往上近瞧,發現那隻禿鷹早已成為某種儀式的祭品,牠乾癟的腳爪上有一些符咒之類的玩意兒。這個媽媽桑可能使用巫術和迷信的行為來控制她的女孩們。「是啊!」我說。我很驚訝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會那麼高調。「不過,也不是每個都喜歡。只喜歡漂亮的。」我突然露出害羞的微笑,好像在說「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同時心不在焉地撥弄我脖子上的「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護身符,它令我思念起我的家以及正在為我的平安而祈禱的朋友們。媽媽桑點點頭,然後消失在輕薄的門簾後方,走進這間房子的其他處所。我見過許多跟這個女人一樣的媽媽桑,她們大多以同樣的地獄來百般折磨她們的俘虜。一旦她們走到這一步,她們的內在已經死了——同情與憐憫蕩然無存,只剩一具吸毒成癮的空殼。當她再度把頭伸出門簾時,我說:「等一下!我要先邀請妳跟我一起喝杯酒。」「我,和你喝酒?」她疑惑地說,臉幾乎紅了。「是啊!」我一邊說,一邊向她閃爍我最迷人的微笑。我慢慢靠近她,直到我們的距離近得足以讓我感覺到她將甜甜的酒味呼吐在我的脖子上。「好!」她說。她卸下了心理武裝,為我倆各斟了一小杯黑標威士忌。過去四年來,我一直都在調查性奴隸。我從未看過這麼多小女孩處在同一個屋簷下,更別說是在同一個房間裡犧牲她們的身體,給年紀比她們大兩三倍的男人享用。然而,她們確實在這裡,我在這個晚上拜訪的第一間妓院,我在暹粒的第一個晚上,而我甚至沒有花什麼力氣來做調查。我突然掉進一個悲慘世界。我跟媽媽桑說,我想見站在一起的那三個小女孩。她把她們帶出來交給我,留我們單獨在角落裡相處。我先跟最小的那位女孩講話,並且彎下腰來讓她聽見我的聲音——她大約才四呎高。我希望她會講英語。我問她:「你幾歲?」「八歲。」她看著地面,以細小的聲音回答。我跟媽媽桑說我要選最小的那個女孩,然後我們上樓。我們的隔間和其他隔間之間並沒有門——只有一條從天花板懸掛下來的床單,還有地板上的幾張竹蓆。這房間並不通風,我可以聞到汗水、性愛、以及這地方常用來治療輕症的油加利油的味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有些人說,這個世界的問題嚴重到不知從何下手。然而,這本書成功地示範了第一步──由亞倫.柯恩當前鋒,引領一場精采的冒險之旅。章章情節引人入勝,步步行動精采刺激! 」  ——《無名小卒:現代美國奴隸勞工與全球新經濟之黑暗面》(Nobodies: Modern American Slave Labor and the Dark Side of the New Global Economy)作者/約翰.鮑爾(John Bowe)  「值得頌揚的行動回憶錄!」  ——美國克爾庫斯評論

编辑推荐

  《這是自由的一天》特色  深入報導柬埔寨、蘇丹、拉丁美洲、緬甸、中東等絕惡之地的妓女戶、黑幫叢林,冒險搜證以解放受害者。  場景和文字裡的悲憫綜合了《黑暗之心》、《殺戮戰場》、《貧民百萬富翁》和《沉靜的美國人》,而大開眼界的震撼更甚於閱讀《項塔蘭》!  如果您喜愛閱讀《三杯茶》,這本書更加不容錯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這是自由的一天-我走遍世界.尋找被迫害的女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作者,亚伦‧柯恩(Aaron Cohen)曾是美国著名乐团珍的沉溺合唱团的合作伙伴,那段岁月里,亚伦一度不慎掉入的性与毒品深渊。幸或不幸,因为母亲日渐严重的病情,让亚伦省思人生,以及自己存活的意义。生命如此短暂,如何在有限之中寻找、创造无限的将来,自己的位置又在哪里?亚伦回顾自己的人生片段,拼凑那些提供他心灵养分,滋润他的灵魂源泉,提出了"禧年债务运动",希望"因债务而被奴役的人们得以解放,因债务而失去的土地可以复回,因不平等而被撕裂的社群得以愈合","让受压迫者解放"。
      "禧年"这个概念来自亚伦的信仰。在希伯来年历里,一个完整的禧年周期是由七个七年及一个"犹八年"(Jubal year)所组成。每个七年周期的第一年为安息年,历经49年以后便来到犹八年,用以欢庆土地与人们得到安息。禧年也代表着"吹公羊角",在这一年,人民吹响号角,"代表俘虏重获自由、债务免除、被查封的土地归还人们",同时藉由音乐、盛宴来庆祝这个节庆。
      这项存在于宗教信仰中的传统意涵,被亚伦用现代的思维及生活方式重新赋予新意:"以音乐带来和平"借以"免除债务、解放奴隶"。他开始跟音乐界的朋友商讨以音乐实践禧年的可能性,先后透过发行专辑、举办演唱会的方式向世人传递禧年的概念,以慈善演唱的募款方式作为他们解放世界各地奴隶的资金来源。
      事实上,国外音乐界投入人权运动,与人权分子合作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令亚伦及他的书显得特别的原因,在于他不断"探索这个议题中较细微的面向",最后甚至深入险境,参与解放奴隶的实际行动。
      在中国,人权议题,或者这么说,促进其它地区人权的自由解放,一直是个尚待深植的概念。与我们邻近、无论在日常生活、信仰上都有着更多共通点的东南亚地区,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近乎于零。除了好吃、好买、好玩以外,我们对当地的政经局势、民俗风情、历史背景有多少了解?走在路上,看见一群向我们兜售商品的小孩,我们知道那可能是被人蛇集团操控的孩子吗?我们又是否知道,许多东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自独立以来内战不断,政权长期为军政府垄断,不容许境内民族拥有各自独立的声音?
      世界如此庞大,我们竭尽毕生精力,仰赖不同途径探索其各种样貌,然而永不见天日的角落何其之多,其最真实、最黑暗的那一面,往往过于丑陋、不堪而为人所忽略、漠视。同一个天空底下,底层人类的生存状态却超乎我们的想象。若少了本书作者亚伦的以身犯险,深入禁区,为我们巨细靡遗地描述奴隶制度下,被迫以性交易换取呼吸权利的生存实境,这些羸弱的幼小身躯,也许就随着时间巨轮的转动,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
      这本书不只诉求人权解放,更令我们学习,如何运用个人有限的力量,松动全球政经结构下的奴隶制度。
      我想我们都听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在沙滩上将一只只漂流到沙滩上的海星往海上丢,一位渔夫看到此景,嘲笑他说:‘你这样丢要丢到哪时候?你能救多少只海星呢?’小男孩拿起一只海星,奋力一丢说:‘我这不又救了一只海星吗?’"
      亚伦就像那位海星男孩,致力于"把儿童从A点移到B点"。或许这样的救援方式带着些许的阿Q精神,或许这样的解决方式无法抵抗根深柢固的奴隶制度(传统)。然而,回到每位被解放(救赎)的奴隶的个人生命经验来看,意义却十分非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