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病房

出版时间:2002-8-1  出版社:臉譜  作者:契訶夫  译者:汝龍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內容簡介
〈第六病房〉故事發生在某一省城的一所小醫院�,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是個被虐狂,出身良好,之前擔任法庭傳達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發病的起因係某個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士兵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的喪失,自己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陷入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一樁找不到凶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凶手而正式發瘋,被送入第六病房。
另一方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性的到第六病房來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省城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作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第六病房〉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中篇小說,代表他小說創作的重大階段性意義,刊出後普遍得到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喝采,托爾斯泰與列寧皆十分激賞這篇作品。本書另收錄兩篇短篇小說〈捉弄〉與〈大學生〉。
作者簡介
契訶夫 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 1860-1904) 契訶夫1860年1月17日誕生在亞述海濱的塔干羅格城。他的祖先是農奴,1841年其祖父以3500盧布贖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訶夫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雜貨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陰鬱中度過。十六歲時,父親經商失敗,為了躲避債主,舉家遷往莫斯科,留下契訶夫獨自一人在塔干羅格城,靠擔任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879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就讀,在學醫期間,由於父親的收入不敷使用,無法養活全家,他便開始著手寫一些諷刺、幽默的短篇小說刊登在莫斯科各報刊雜誌,如《蜻蜓》、《鬧鐘》、《點滴》等,賺取稿費貼補家用。 契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為滑稽小報撰寫的速寫、寓言、小笑話等,從1879到1884年,他以「安東夏˙契康堤」為筆名,發表了為數眾多的作品;晚年他自編全集時,把這段時期的作品刪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1884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一面懸壺濟世,一面繼續發表文章,並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梅爾柏密妮的故事》,但未引起注意。從1885年到1890年,他陸續創作中短篇小說和劇本,如小說《普里希別葉夫中士》、《草原》、《沒有結局的故事》,劇本《乞丐》、《相遇》、《伊凡諾夫》、《結婚》等,獲得各界廣泛的回響。1890年4月,契訶夫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小說,如《第六病房》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讀後都受到極大震撼。在庫頁島上的所見所聞,豐富了契訶夫的生活閱歷,對於人生的愁苦又有一番不同的見地,此行無疑是他思想和創作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關鍵。1891年以後,契訶夫除了繼續小說創作,並寫了許多著名的劇本,如《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這些劇作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 契訶夫是十九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筆洗鍊犀利,敘事幽默諷刺,栩栩如生,筆觸以樸實和平淡見長,無論是在他的小說或劇本中,都見不到高潮迭起抑或曲折離奇的情節。他主張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描寫生活,尤其注重對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寫,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他的作品巧妙地流露出他對庸俗陳腐、遊手好閒的生活及當前社會醜惡現實的憎惡,對人類進步、美好未來的信心,並把希望寄託於人民的生活體現。 早在1884年,契訶夫便感染了肺結核,但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肯治療。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因肺病惡化病逝於德國,享年四十四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第六病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写这篇读书报告之前,先来熟悉一下契诃夫这篇《第六病室》的写作背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这个时期的契诃夫不关心俄国的政治生活,他由于没有明确的世界观而苦恼。《没意思的故事》写一个世界闻名的老学者因为没有“中心思想”痛苦不堪,多少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当时的心境。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现实,找出答案,1890年契诃夫去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旅行,《第六病室》是这次旅行的直接产物。阴森恐怖的第六病室成了专制俄国的缩影。在这篇小说里,他批判了宣扬“不用暴力抗邪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在八十年代,契诃夫自己也曾长期受到他的影响。
       住在第六病室的几位病人,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贵族病人伊凡·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他一讲话,您就会在他身上既认出了疯子,又认出了人。他那些疯话是很难写到纸上来的。他讲到人的卑鄙,讲到蹂躏真理的暴力,讲到将来终有一天会在地球上出现的糜烂生活,讲到时时刻刻使他想起强暴者的冷酷残忍的铁窗格。结果他的话就变成一首由许多古老而还没有过时的歌合成的杂乱无章的杂曲了。
       不过他永远是诚恳的。在这个城里尽管他批评尖刻,容易冲动,可是大家都喜爱他,背地里总是亲切地叫他万尼亚。
       凡是对别人的痛苦的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巡警、医生等,时候一长,由于司空见惯,就会变得十分麻木不仁,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所接触到的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
       还有犹太籍傻子莫伊塞伊卡,他可以走出屋子,甚至可以上街,他是本城的小丑。我们可以为他贴上许多标签,他喜欢模仿他右边的邻居格罗莫夫,喜欢帮别人的忙。
       医生安德列·叶菲梅齐·拉京,从小志愿当神甫的他,却因为父亲不认他当儿子的要挟理由,成为了一名医生。“他的仪表笨重、粗俗、跟农民一样。一套衣服他一穿就是十年,……他看病也好,吃饭也好,拜客也好,总是穿着那套衣服,可是这倒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因为对自己的仪表全不在意。
       再说,人们既然开办一个医院,容许他存在下去,那一定是因他们需要它,偏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坏事和丑事都是必要的,因为日子一长,它们会化成有益的东西,如同粪肥变成黑土一样。世界上没有一种好东西在初生的时候会不沾一点肮脏的。
       十分喜爱智慧和正直,可是讲到在自己的四周建立一种合理而正直的生活,他却缺乏毅力,也缺乏信心来维护自己这种权利。”
       医生和病人伊凡之间的对话是令人深思的。医生说:“一个有思想的人到了成熟时期,对生活有了成熟的感觉,就不能不感到他关在一个无从脱逃的牢笼里面。
       人的恬静和满足并不在人的外部,而在人的内心。
       普通人从身外之物,那就是说从马车和书房,寻找好的或者坏的东西,可是有思想的人却在自己内心找那些东西。”
       而病人反驳说:“好方便的哲学:不用做事,良心却清清白白,而且觉得自己是大圣大贤,……不行,先生,这不是哲学,不是思想,也不是眼界开阔,而是懒汉,托钵僧精神,浑浑噩噩的麻木……”
       最后的故事结局是医生脑中风而亡,他没有改变当时的医院制度,最后却也是被这个制度所迫害的,作者其中暗指的是当时的沙皇专制制度。
       霍包托夫医生一直嫉妒医生安德列·叶菲梅齐·拉京,一直觊觎他的职位,而医生本人又是缺乏改革的勇气,是理想化的人,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还有这个角色的设定,也是让人同情的角色,他一直都讨厌邮局局长这个朋友,却还要表现出温和有礼的样子,他是一个压抑很久的人,最后几章里,他面对友人喋喋不休的话语和霍包托夫医生的讥诮,终于爆发出来,可是之后他心里却是充满内疚和自责,所以在第二天早上又去向邮局局长道歉。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软弱的人。
       同时,在他一心想和霍包托夫医生和解的时候,霍包托夫医生却把他骗进了第六病室,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同时也印证了伊凡的话。
       这些情节的峰回路转,该是制度的使然,导致这群压抑的人,想要免除痛苦,就先让自己变得麻木不仁,就像第六病室其中一个病人,在他被看守尼基达打之后,就像水桶一样,任人摆弄。
       是不是医生没有和病人伊凡交谈,和友人出去散心旅游,故事的结局就不是这样,他是不是就会像平时一样,在自己的书房里喝着啤酒,思考幸福的定义,最后平静地迎接死亡。
       我想不会的,即使没有和伊凡交谈,他还是会以另外一种方式消亡的,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腐朽的气息,延伸开去,就是整个沙皇制度逐渐消亡的气息。医生最后的死亡,也预示着制度的死亡。我想作者的用意在这里,之前也说过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批判的是“不用暴力抗邪恶”的托尔斯泰主义。没有用暴力来抵抗邪恶的医生,最终死在这样的制度下。我想,作者是希望像法国大革命,直抵巴士底狱,摧毁腐朽、落寞的制度。
       突然想到王小峰的小说,《沿着瞭望塔》,里面也有讲到约翰列侬和鲍勃迪伦一些人想来到中国革命,艰难辗转,却是留下空余恨。革命,当然也不是像阿桂口中声声喊的革命。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想要在政治上进行革新,是很困难的。也正是由于这样,作者很苦恼,无法寻找突破口,于是借小说之名,抒发心中感慨。
       也曾看过另外一部国内写精神病患者的书,叫做《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从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眼中定义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看到的不一样的世界,有时会觉得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有些事情还是会真实存在的,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很多看法是跟我们所认为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哲学是一门很难辨析的学问,不要太执着,否则就变了味。也许透过他们的眼睛,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最后,言归正传,回到这位倒霉的精神病医生,结局还是很有戏剧化的,作为契诃夫的小说,本身就带有契诃夫的个人色彩。正如他的其他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讽刺意味浓厚。而在我眼中,这位医生的不幸遭遇,归结为他自身的内省吧。该是要好好认识一下自己,静心、格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