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希望

出版时间:2002年6月  出版社:心靈工坊  作者: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呂迪格·達爾可  译者:易之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崔玖、蔡昌雄、呂旭亞聯合推薦:你相信疾病非但不是敵人,甚至還可以是朋友嗎?「磨牙」、「緊張性頭痛」這些行為的意義何在?心靈工坊新書《疾病的希望》將為您解答……
本書提出一個強調身心整合的超越性觀點,從完全異於主流醫學的觀點來看疾病:把疾病當成最親密、最誠實的朋友,從更正面、積極的角度與之對話。願意以這種方式看待身體的人,會發現身體其實提供了許多自我成長與探索的機會,而這是正統醫學所不能提供的。
本書認為:疾病是相對於健康的一種意識狀態,透過各種身體與器官的「症狀」,可以探索心靈深處的問題,將人從疾病帶向健康。從這個角度來看,身體的症狀就不再是需要對付(治療)的敵人,反而是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朋友。
書中第一篇詳細介紹這種全新的身心哲學觀,從對立的世界觀談到合一的宇宙意識,從人類不願面對的自身陰影、善惡、好壞、對錯觀念的問題,引伸出為什麼疾病是人的本質,進而探討看待疾病的態度與方法。
第二篇則分別詮釋身體部位和器官出現的症狀,可能代表心理層面上有著什麼意義。例如「磨牙」的象徵,就是指沒有發作的攻擊性,白天對人生氣而不能表達時,就會在夜晚磨牙;又如「緊張性頭痛」很常見於工作壓力過大的人,或與升遷有關、使人過度努力的緊急情況,在這個症狀的背後,常常發現驕傲的完美主義者,企圖嚴格執行自己的意志。
當然,這並非所謂的「標準診斷」,也不是否定正統醫學的功用,而是擴展更寬廣的視角,使每個人為自己的身心狀況,找出屬於個人的疾病隱喻或重要意義,進而能從各種症狀的痛苦中學到人生的功課。
在眾人視吃藥打針為家常便飯的今日,現代人需要的是從機械生活中跳出來尋找意義、認識自我。在接受現代醫學治療的同時,也花一些心力去探索心靈世界,兩者並不相違背,而後者卻能開啟令人難以想像的廣袤視野,何樂而不為?!
現代有愈來愈多的人,已經看到主流醫學(西醫)的侷限,而渴望一個全新醫學觀的誕生。本書即提出一個強調身心整合的超越性觀點,幫助我們用更正面、積極的角度來聽疾病說話,追求全方位的身心靈健康!

作者简介

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1946年生,是超個人心理學和再生療法的代表人物之一。1973-93年間負責「特別心理學工作室」;1993年在德國慕尼黑成立「儀式療法修道院」,99年關閉,另成立「新永世教會」。著有:《再生的經驗》、《命運即機會》、《病即道》、《再生》、《善與惡》、《解謎者-埃迪帕斯》。
呂迪格•達爾可(R}diger Dahlke),1951年生,自1978年起,專門從事再生療法和斷食療法等方面的醫療,並以著作、演講、課程指導成為身心醫學和健康運動領域的知名人物。曾和德特雷福仁一起工作了怳G年,自1990年起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和奧地利的格拉茲主持兩家醫療中心。著有:《病即道》、《疾病乃心靈之言》、《生命危機是發展轉機》、《疾病的象徵意義-身心醫學手冊》、《婦女醫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疾病的希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