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可以這樣簡單:優質父母必讀教養專家必看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大智文化  作者:華陽  页数:255  

前言

  前言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現象:很多父母費盡心思,付出千辛萬苦教育自己的孩子,卻發現孩子離自己期望的目標愈來愈遠,有的孩子被教成了「問題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父母們痛苦、困惑的同時,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為什麼父母這麼難為,孩子這麼難教呢?  然而,將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留美博士生的著名教育專家周弘,卻告訴我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裡說的並不僅僅是教的問題,還包括「不教而教」的問題。「教」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一種通常由父母來引導孩子,並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行為。而「不教而教」則是讓孩子有一部分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在父母本身良好的行為、語言的潛移默化下,自然、健康地成長。做為一個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能力有所了解,這樣才能透過良性刺激,讓孩子的能力發展到最佳程度;其次,要在紛紛擾擾的社會環境和欲望誘惑的干擾下保持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和理解,刺激和發展自己孩子本身可以發展的能力素質,把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來調整發展、刺激成長。  遺憾的是,許多父母在教的過程中卻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成了揠苗助長。這種「教」,讓孩子被父母限制在自己的經驗裡,「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為滿足自己而阻礙孩子。大部分的父母在實施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按照自己對社會的理解和社會對未來成人的要求而進行的。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根據孩子的需要和發展來實施,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教育。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伴隨著需要而成長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就應該了解孩子的需要,就像農民對待莊稼的態度,他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父母為孩子徹夜難眠,有沒有想到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麼?該怎樣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得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孩子學習不好或者有不聽話的行為時,父母是不是也必須想想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  把孩子教「好」並非單純讓孩子爭得第一、獲得獎賞、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也不與社會的財富、地位、名聲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才成「家」的資質,孩子有個體差異,孩子之所以是你的孩子,就是因為他是不同的。因此,「好」的標準也應該是不同的。  孩子「好」的定義應該跟孩子的個體有關。不能拿它跟社會成就(財富和名聲)來比較定義。它只能跟孩子自己有關係。「好」孩子,要做到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把孩子「教好」,就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非得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變成比爾.蓋茲。孩子只需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比今天多些進步,就足夠了!  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是非常高的、終其一生的要求,所以,這只能做為教育孩子的一個目標和追求。向這個方向邁進,孩子就會愈來愈好!  外界環境變化時,農民會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改變時,父母也應該更新教育觀念。做父母的不可能選擇孩子,但我們可以選擇教育孩子的方法。只要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是孩子命運的轉捩點。要記住,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實,教養可以很簡單。                

内容概要

  優資父母必讀,教養專家必看  一本教導父母如何利用激勵、讚賞的教養方式,  以開發孩子潛能、提升孩子智能的教養指南書。  只要父母的一個小改變,就能成就孩子的無限大未來  你嘮叨不停、包辦一切、經常食言,即使不打孩子,也會對孩子語言暴力嗎?  你期望過高、過分縱容、只看分數,導致孩子不愛學習,甚至患了厭學症?  父母的一個言行,決定了孩子一生的發展。  找對原因,找到方法,每一個孩子都能是會玩、會讀書的好孩子!  你是否總是抱持這些想法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應該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服從家長是天經地義的  看看你犯了哪些教育上的錯誤吧!  嘮叨不停、包辦一切、期望過高、疑神疑鬼  會教的父母又是怎樣教育孩子?  傾聽孩子心聲、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從心底賞識自己的孩子  會教的父母,重視比學習更重要的技能  設定目標、尊重他人、自我反省、與人合作  翻開本書,教好你以為「不好教」的孩子  激發興趣,讓貪玩的孩子玩出「名堂」、讚賞鼓勵,讓孩子重新愛上學校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現象:很多父母費盡心思,付出千辛萬苦教育自己的孩子,卻發現孩子離自己期望的目標愈來愈遠,有的孩子被教成了「問題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父母們痛苦、困惑的同時,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為什麼父母這麼難為,孩子這麼難教呢?  然而,將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留美博士生的著名教育專家周弘,卻告訴我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這裡說的並不僅僅是教的問題,還包括「不教而教」的問題。「教」是一種主動的行為,一種通常由父母來引導孩子,並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行為。而「不教而教」則是讓孩子有一部分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在父母本身良好的行為、語言的潛移默化下,自然、健康地成長。做為一個孩子的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能力有所了解,這樣才能透過良性刺激,讓孩子的能力發展到最佳程度;其次,要在紛紛擾擾的社會環境和欲望誘惑的干擾下保持對自己孩子的客觀認識和理解,刺激和發展自己孩子本身可以發展的能力素質,把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來調整發展、刺激成長。  遺憾的是,許多父母在教的過程中卻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成了揠苗助長。這種「教」,讓孩子被父母限制在自己的經驗裡,「教育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為滿足自己而阻礙孩子。大部分的父母在實施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是按照自己對社會的理解和社會對未來成人的要求而進行的。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是根據孩子的需要和發展來實施,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教育。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伴隨著需要而成長的。父母要教育孩子,就應該了解孩子的需要,就像農民對待莊稼的態度,他們日夜思考的是莊稼需要什麼,怎樣滿足莊稼的需要。父母為孩子徹夜難眠,有沒有想到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是什麼?該怎樣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莊稼長得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麼,孩子學習不好或者有不聽話的行為時,父母是不是也必須想想自己的責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  把孩子教「好」並非單純讓孩子爭得第一、獲得獎賞、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也不與社會的財富、地位、名聲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才成「家」的資質,孩子有個體差異,孩子之所以是你的孩子,就是因為他是不同的。因此,「好」的標準也應該是不同的。  孩子「好」的定義應該跟孩子的個體有關。不能拿它跟社會成就(財富和名聲)來比較定義。它只能跟孩子自己有關係。「好」孩子,要做到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把孩子「教好」,就是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非得讓孩子成為愛因斯坦,變成比爾.蓋茨。孩子只需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比今天多些進步,就足夠了!  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是非常高的、終其一生的要求,所以,這只能做為教育孩子的一個目標和追求。向這個方向邁進,孩子就會愈來愈好!  外界環境變化時,農民會改變種植方法;社會環境改變時,父母也應該更新教育觀念。做父母的不可能選擇孩子,但我們可以選擇教育孩子的方法。只要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是孩子命運的轉捩點。要記住,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其實,教養可以很簡單。

作者简介

  華陽,河北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致力於教育科學研究10餘年,多次獲得河北省優秀老師稱號。曾在國家和省級報刊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20多篇。自2000年始合作出版著作已有幾十部,版權輸出的作品,高達幾十種。

书籍目录

前言 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第一篇 為什麼你覺得孩子不好教?如果你拿起了這本書,打算從一個「不會教」的父母變成「會教」的父母,那麼在閱讀之前,請你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覺得孩子不好教?」然後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本篇,來看一看你是不是總是抱著下面的這些想法在教育孩子呢。?你覺得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你覺得教育孩子更應該是老師的責任嗎??你覺得自己是個合格的父母嗎??你覺得孩子需要的一切技能都能在學校學到嗎??你覺得孩子服從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嗎??你覺得自己為孩子創造了適合成長的環境嗎??你和伴侶在教育問題上的意見統一嗎??你覺得把孩子交給老人很放心嗎??你對孩子百依百順結果換回了什麼??你是否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個笨孩子呢?第二篇 不會教的父母最常犯的錯誤 父母的角色是與孩子一起誕生的,所以有一個由無知到逐漸地有一些經驗的過程,在家庭教育中犯錯誤也是難免的。但是會教的父母和不會教的父母之間的差別就是:會教的父母總是在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而改正;而不會教的父母則一意孤行,從不反省。請仔細閱讀下面的錯誤清單,看看你犯了哪些教育上的錯誤吧!錯誤1:嘮叨不停錯誤2:包辦一切錯誤3:獎懲孩子不當錯誤4:經常食言錯誤5:過分縱容錯誤6:期望過高錯誤7:只看分數錯誤8:語言暴力錯誤9:疑神疑鬼錯誤10:對孩子失望第三篇 會教的父母這樣做你一定非常羨慕那些有個聽話孩子的父母,並且暗地裡問自己:為什麼人家的孩子總是那麼聽話,自己的孩子怎麼就那麼不爭氣呢?事實上,孩子聽不聽話,完全取決於父母後天的教育。我們趕緊來看看,有個聽話孩子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吧!?讓孩子自信但不自負 ?競爭雖好,但不應盲目鼓勵競爭?不擺父母的架子?從心底賞識自己的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從不拿孩子跟別人比較?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帶孩子走出孤僻?蹲下來和孩子講話第四篇 會教的父母重視比學習更重要的技能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的成績便是一切。只要孩子能考高分,這些父母可以放棄娛樂,甚至放棄工作。於是許許多多的高分卻低能的孩子便出現了,他們沒有自理能力,缺乏責任心,沒有禮貌,對人冷漠,除了學習沒有任何娛樂活動。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進入了社會,難道還能用分數來和別人競爭嗎?技能1:自我控制技能2:善用時間技能3:設定目標技能4:自我反省技能5:接受批評技能6:尊重他人技能7:人際交往技能8:社交禮儀技能9:遵守諾言技能10:有責任感技能11:獨立自主技能12:熱愛運動技能13:學會寬容技能14:與人合作第五篇 教好父母眼中「教不好」的孩子在你眼中「教不好」的孩子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頂嘴、撒謊、懶惰、貪玩、拖拉、不愛學習等。這些孩子打也不聽,罵也不行,讓你頭痛得要死,有的時候簡直想放棄算了。其實,要教好這些孩子並非很難的事情,關鍵還是要找對原因、找到方法。?以退為進,冷靜制服頂嘴的孩子?了解原因,讓說謊的孩子打開心扉?戒除懶病,還給孩子自己做的機會?激發興趣,讓貪玩的孩子玩出「名堂」?後果懲罰,讓孩子為拖拉付出代價?從己做起,跟孩子一起記帳?妥善疏導,幫孩子正確利用網路?讚賞鼓勵,讓孩子重新愛上學校?因材施教,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 第六篇 「教不好」的孩子也能愛上學習很多不聽話的孩子都覺得學習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們寧可在教室外罰站,也不想在教室裡受一個小時的「罪」。追根究底,是孩子把學習當成了一種任務,而不是把學習當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今後進入社會必需的技能。?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從興趣出發,激發孩子的好學心?會玩的孩子更會學?學會思考,受益終身?自學能力的培養?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去閱讀?教孩子正確閱讀的方法?讓孩子掌握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幫孩子緩解學習上的壓力?巧妙的引導,讓孩子愛上學習

章节摘录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孩子服從於父母,聽父母的話,學生服從於老師,聽老師的話,都是天經地義,無可辯駁的事。然而,所謂服從的關係,是主人、上級以及雇主具有絕對控制能力,因此他們控制僕人、下級或雇員。但是,孩子並不是父母的僕人,也不是父母的下級;你應該與孩子建立友好的親子關係,而不是服從的關係。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服從,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產生叛逆情緒。  小均是獨生子,父母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把他培養成頂尖的人才。於是從小均5歲開始,父母就幫他報名各種才藝班,演講、鋼琴、乒乓球等,這對於5歲的小均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因此,他漸漸喪失了對這些「才藝」的興趣。  有一天,小均剛上完書法課,媽媽便要帶他去上鋼琴課。但是小均練書法練得手腕酸疼,於是跟媽媽說不想去上課了。媽媽聽了後大發雷霆,把他訓斥了一頓,告訴他一定要去上課,否則晚上別想吃飯。小均心裡非常難受。從此之後,小均對媽媽非常反感,媽媽說什麼,他都要唱反調。母子關係變得很僵。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應該是服從和被服從的關係,確切地說,父母應該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友誼關係。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應當與孩子溝通,而不是一味逼迫孩子服從。案例中,小均的媽媽在沒有與孩子溝通的前提下,為孩子選擇多種才藝班,並強迫他去學習,這種做法過於專制,無法讓孩子心悅臣服。  父母以自己的意願強行代替子女意願所產生的家庭痛苦,絕非個別現象。然而,很多的父母並未意識到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子女的想法有什麼不對。在他們看來,子女服從父母是天經地義,不聽父母的話是大逆不道。這才真正是問題的嚴重所在。  一位國一的男孩很喜歡游泳,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和同學一起去游泳。  一天,他的父親在報紙上看到新聞,一個孩子游泳時不慎溺死了。父親立即給兒子打電話,告訴他下午不要去游泳。兒子問為什麼不可以去。父親沒有任何解釋,而是生氣地說:「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然後把電話「啪」的一聲掛上了。  下午父親下班回到家裡,看到桌子上留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爸爸,我和同學去游泳了。不是我不想聽你的話,但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我的自由。」  父親知道游泳的好處,但出於擔心安全問題,而不讓孩子游泳。這位父親如果能改變「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的態度,對孩子講清楚事情的原委,並告訴孩子「可以去游泳,但必須有安全措施」的話,孩子會聽的。  無論從親情上、良心上、道義上、責任上、義務上,父母永遠不能統治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不應該覺得孩子服從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服從」也應適可而止。  ?了解孩子不喜歡服從家長的原因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時,父母應當主動了解他不服從的原因。也許是父母說的話孩子聽不懂,那就重說一遍或做給他看。孩子問為什麼時,父母要解釋給他聽。但是要留心,不要養成孩子等著你重複命令的壞習慣。  ?讓孩子認同你的教育內容  孩子經常頂撞父母,就是因為對父母說的話不認同。父母應該讓孩子認同你的教育內容,而不是讓孩子服從。「認同」就是打從心裡表示同意。教育孩子需要雙方的認同,不是一廂情願的事。父母往往忽略這一重要原則,而習慣於「我說你聽」。  ?父母要統一主張  父母訓練孩子,要採取同一主張。倘若母親叫孩子去睡覺,父親絕不能說:「玩一會兒再睡」。這樣,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倘若父親和母親的主張未能一致,最好私下裡商量好,再讓孩子去做。父親和母親不要當孩子的面,表示不同的意見。  ?態度要先後一致  不管孩子怎樣央求、哭泣、喧鬧,也不可妥協於他的不合理要求。這是父母訓練孩子服從的正確辦法。孩子若有真正不服從的理由,父母當然可以通融;不過,哭泣、央求,並不是真正的理由,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屈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建立彼此間的朋友式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一種真正的朋友式關係,才是現代資訊社會中理想的親子關係。孩子年幼的時候,正是其最無助、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若以父母之心、親人之情、朋友之誼,真誠地、全心全意地幫助孩子度過他一生中最無助的階段,他就會以一顆感恩之心對待他的父母,他會將父母視為他一生的知心朋友。

编辑推荐

  本書特色  1.實例印證,利於讀者自我對照  2.教育方式新穎,且簡單易入手  3.重點摘要,隨時隨地進行教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養可以這樣簡單:優質父母必讀教養專家必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