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北島,李陀 主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這是一本收錄了三十篇記憶文字的集子,內容很集中,都是對「七十年代」的追憶和回顧。對很多人來說,那一段歲月雖然不過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時間不算很長,可是感覺上,已經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個非常遙遠的年代了。在那些年代裏究竟發生了些甚麼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點依稀的影子,難以辨認,也難以追尋。但是,我們相信,凡是讀過此書的讀者都會發現,原來那一段生活和歷史並沒有在忘卻的深淵裏淹沒,它們竟然在這本書的一篇篇的文字裏復活,栩栩如生,鮮活如昨。

作者简介

北島,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一直擔任主編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現住美國加州。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種國際文學獎。出版作品有《在天涯》、《失敗之書》。
李陀,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研究員,《今天》特約編輯。與黃子平合編《中國小說》年選(共四冊)、主編《中國尋根小說選》、《中國實驗小說選》、《中國新寫實小說選》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主編《大眾文化研究譯叢》及《當代大眾文化批評叢書》、與陳燕谷共同主編理論刊物《視界》。

书籍目录

李陀 序言
徐冰 愚昧作为一种养料
北岛 断章
徐浩渊 诗样年华
陈丹青 幸亏年轻——回想七十年代
朱伟 下乡第一年
高默波 起程——一个农村孩子关于七十年代的记忆
张郎郎 宁静的地平线
阿城 听敌台
王安忆 魏庄
朱正琳 让思想冲破牢笼——我的七十年代三段论
鲍昆 黎明前的跃动——我看到的七十年代
阿坚 我在“四五事件”前后
李零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唐晓峰 难忘的1971
赵越胜 骊歌清酒忆旧时——记七十年代我的一个朋友
严力 阳光与暴风雨的回忆
黄子平 七十年代日常语言学
蔡翔 七十年代:末代回忆
范迁 “黑画”风波
邓刚 我曾经是山狼海贼
阎连科 我的那年代
许成钢 探讨、整肃与命运
陈建华 梦想与回忆
王小妮 七十年代记忆片断
唐晓渡 1976:初恋败絮
宝嘉 鹪鹩巢于这一枝
翟永明 青春无奈
柏桦 始于1979——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
李大兴 明暗交错的时光
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七十年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八零后出生的我并没有体会过父辈的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被环境深深影响。文化界人间悲剧不时上演。张郎郎的那一篇印象尤为深刻,只能臆想死刑号中面对生死的忐忑和特殊时期的爱情,却已经震撼人心。再也不要这种浩劫,悲剧的亲历者能抚平满身伤痕。想起父母的青春年华正是这个时代,有机会一定将这本书双手奉上,作为知识青年的他们一定更有感触吧。
  •     雨·与70年代
      
       读《七十年代》,那些历史夹缝中的青春故事,我的意识从模糊变得清醒。外面下起了雨,雨水的声响很大,有雷声还有闪电。我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老屋,回到了小时候,听到涨水的季节,雨水冲刷着临时性形成的小河,屋檐水滴的声音大得睡不着觉,经常会想起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我记得那个时候每次下雨家里都是外面大雨屋里小雨。而今我的记忆如此模糊,只记得床的帐顶上要放几个盆。现在的回忆在我心里没有任何一丝心酸的苦涩,相反却是几分经历后感悟的快乐,我不知道这快乐在当时是否真实。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记忆是最靠不住的东西,那个年龄所给予我的快乐和回忆很多时候是被放大了的,时间把不快乐的部分过滤掉,我记得的更多是奋力成长的一种体验,如同春雷阵阵后笋子破土的劲。文字同样把我带到了70年代,对于那个年代,现在看来如此陌生了,而记忆又是那么熟悉,几番读来,多有共鸣。
      
       “这地方是塞北山区,很穷。那年村里没收成,就把国家给知青的安家费分了,把猪场的房子给我们住。房子被猪圈包围着,两个大锅烧饭和熬猪食共用。这房子很旧,到处都是老鼠洞,外面一刮风,土就从洞中吹起来。深山高寒,去年就靠烧饭后的一点儿炭灰,取出来放在一个泥盆里。每次取水需要先费力气在水缸里破冰;至少有一寸厚。冬天出工晚,有时我出工前还临一页《曹全碑》,毛笔和纸会冻在一起。”我仿佛闻到了猪屎味,这是那个年代的写照,是那一代人最艰苦的生活和最值得敬佩的坚守。
      
       我常常对70年代走过来的人心怀一种毫无理由的敬意,一种不由自主的敬仰。我们能想象生活有多苦,而那时实际的生活可能比我们能够够得着的想象更加艰难若干倍,然而,我从这一代人遗留下来的文字里读出的更多是一种最质朴的信仰。而正像我所理解意义上信仰一样,借用周国平先生所说的:“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一种宗教,或信仰某一位神灵。一个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那一代人,有自己的理想,脸朝着泥土,心里揣着的是天空。当然也有很多悲惨的事件,惨不忍想。4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个人或者社会集体的信仰已逐渐消亡,在人群中,我们能看到的每个面孔,如我们正在经历变化着的每一座城市,既长得相像,却又陌生。
      
       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iphone每隔半年多就要升级发布一次新产品,信息以及技术的发展如同翻腾的巨浪,一浪打过一浪,常常在我们没来得及反应的瞬间变幻了新的模样。朝三暮四在这个国家或者我们正经历的这个时代里应该被重新定义为褒义词。没有谁在这么多选择面前会去过一种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选择,或许现代人生活本身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选择中度过。我们把很多东西看得太习以为常,也把一些东西看得理所当然,仿佛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最为平常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不等于说,凡是过着这种生活的人都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圣埃克苏佩里用比喻向我们讲述这个道理。定居在绿洲中的那些人习惯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的感觉已经麻痹,不知道这就是幸福。他们的女人蹲在溪流圆而白的小石子上洗衣服,以为是在完成一桩家家如此的苦活。王子命令他的部落去攻打绿洲,把女人们抢来占为己有。他告诉部下:必须千辛万苦在沙漠中追风逐日,心中怀着绿洲的宗教,才会懂得看自己的女人在河边洗衣其实是在庆祝一个节日。”拥有永远没有足够的时候,在变幻莫测的选择中,难以停下脚步,也来想想我们生活的绿洲。
      
       如果我们能切换一下视角,想象一下在一个孤岛上如鲁滨逊一般的生活。我所说的不是面试题中的那些无聊的假设,因为那儿没有可带的书,也不会有任何艳遇,因为那个岛上只有你一人,经历的是实实在在活下去的生活,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选择,能选择的就只有活下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也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这个世界,这会帮助我们分清本末。我们将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是十分有限的。那是一种极其单纯的生活,鲁滨逊可以花42天的时间用一棵树来做一个搁板。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可以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去深究的东西,去追寻和保持的价值。
      
       “雨后的青山,如泪水洗过的良心。”此刻无法远眺,但我相信明早起床,空气定是清新。读《七十年代》,心里仿佛经历了一次荡涤。种庄稼的人都知道,春雨贵如油,多么难得。生活里总有一些东西是恒量的,需要的就是对这种恒量执着的坚守。这正是我所敬仰的地方。雨早就停了,夜已深,写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      上午刚看完《70年代》,又把序言看了一遍,了解一下出书的初衷和想带领读者思考些什么,确实,就象序言所说的一样,整体观感是每个人的记忆和提炼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仅限于回忆事件的细节,没有感论,作为读者,只能靠自己领悟,有的回忆倾注了人格和观念在里面,看完后会多些思考。我觉得后半本要比前半本来得精彩一些,但前半本中的陈丹青的《幸亏年轻》又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头一篇,也许因为比较关注他。整书来说,我喜欢邓刚的《我曾经是山狼海贼》、阎连科的《我的那年代》、许成钢的《探讨,整肃与命运》。
      喜欢《我曾经是山狼海贼》其中一个缘由是因为其中有我父母恋爱结婚的相似之处,最大的缘由是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一个乐观豁达的人,和有的作者尖酸刻薄,自我矫情不同。《我的那年代》喜欢是因为之前刚看了《寻路中国》里面对农民的描写,印证了历朝历代最苦的是农民这一观感,没有话语权,老是上层阶级愚化和盘剥的对象,但最可爱的也是农民,传承着礼义廉耻这些基本道德。《探讨,整肃与命运》中的思考、论证、研究还有坚强让人获益最深。
       此书看完,我想进一步看看书中作者父母那代人的回忆,和当时十几岁的孩子不同,对于30、40岁的人来说,又是怎样的一番回忆。想来困难重重,一来本身对老一代知识分子不了解,二来这是需要在他们个人自传里提炼出70年代的回忆,所以热切期望着这本书可以如序言所说,出版个多卷本,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对70年代、60年代的回忆,让我们了解多一些人的经历和他们对人性的思考等等。此外,也许是编者有意最后一篇是韩少功的《漫长的假期》中对书的求知若渴的描写,相形之下,我要差了许多,起码一本相对严肃的书不会通宵达旦地读,也不会特别珍惜自己现在阅读的便利和相对自由。
       最后还想的一点是这本书应该还有后续,同样的人对之后每个十年又是怎样的观感,之前看高尔基《寻找家园》的感觉是每次大事件他都没闲着。所以对于80年代我也存在着好奇,但要看到对这一年代象这本书这样的回忆估计要等很大的机缘了。
       不管是什么样的书,只要你想看,都可以开拓思维,轻松类的书可以松散地读,散文可以闲适地读,思想类的书可以慢读慢品,历史类的书增长见闻,通过读书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和观点,不断进化自己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生活的艺术,用一颗更加敏感的心体会生活中的幸福和满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