パラサイト・イヴ (新潮文庫)

作者:瀬名 秀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记得在小学自然课上,老师都会讲,生命必须的环境有氧气和水,所以在火星表面什么的都不可能有生命。我就常想,只是因为我们地球是这样就说生命模型都这样,也太自大了。比如,有没有可能以硫为生命基础的呢?
      在书中,最原始的生命是厌氧的,在海底以硫化氢为能源,然后进化出了藻类这样的产生氧的藻类(是否是一些生命体浮到了海洋表面,发现以阳光作为能源呢),然后生命体又进化成喜氧的生命体。最后不知道怎么,喜氧的生命体找到了厌氧生命体,并且提供能源让厌氧生命体走向陆地建立了文明。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纯喜氧的高级生命体会有缺陷?
      考虑到,比如“我”这个想法(意识),是哪里产生的呢?是大脑的话,那么如胳膊,腿,内脏,等等都是“寄生”的。或许意识(智慧生命),这才是是最奇妙的也是最基础的吧。
      最后超级线粒体就这么玩完了,真是虎头蛇尾。这不是玩呢么。
  •      虽然假期已过,但是由于脚骨折,不得不在家静养。偶然间看见这本书,随即被书中前言中提到的四种理论所吸引,摘录如下:
      
       *线粒体共生起源学说,即细胞器官的内共生起源学说。该学说是一种关于真核起源的假说,现在已经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其主要观点:好氧菌被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变成了线粒体;而蓝绿藻被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变成了叶绿体。
      
       *分子进化中立学说。该理论最早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于1068年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大部分对生物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起不到筛选作用。
      
       *“线粒体夏娃”学说。该学说根据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推论,现今所有的人都来源于二十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并且根据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故事,将那位非洲女性命名为“线粒体夏娃”。
      
       *“自私的基因”学说。该学说最早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基因的本质是自私的;它们控制了生物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目的就是为了使基因本身能够更多更快地复制;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基因是无所不为的。
      
      
       故事的男主人公永岛利明是一个大学线粒体研究员,男主人公的妻子是名叫圣美,是男主人公同校的校友。圣美在圣诞前夜出生,每到那一天总会做奇怪的梦,并且在与利明结婚后症状加剧,但是不管是圣美自己还是一心专研学术的男主都没发现圣美的异常,直到圣美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签署了肾脏捐献,这一切都是圣美体内线粒体的阴谋,臣服了十几亿年的线粒体再也不想受到寄主的控制于是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复。
      
       文中以线粒体的口吻描述线粒体作为圣美时的感受时尤其搞笑,完全的动物繁衍的本能,渴望与男主交欢。渴望男主的关注,希望男主专注研究线粒体,认为男主喜欢的其实不是圣美,而是“她”,她不仅改变圣美的容貌,还掌握圣美的床上表现,对圣美的控制越来越深,直到圣美脑死亡。圣美死后,男主以Eve命名圣美的肝细胞进行培养,这一切都在线粒体的计划之中,线粒体快速的繁殖,变成人形的圣美,在男主不情愿的情况下与男主发生关系,得到受精卵,这时后知后觉的男主才明白线粒体要做的一切。
      
       小说的细节描写异常丰满,画面感强,作者仿佛不是用一支笔而是用一个个连续的镜头再现那时的情形。文中多处涉及生物学、医学知识,作为医学生读起来还蛮有意思。文中人物性格比较丰满,每当作者进行心理描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细致入微的体会到人物当时的心境。
      
       读这样一本小说,不用担心中途而费,除了本身比较短小精悍外,情节也算是引人入胜,你总是想知道线粒体下一步要做什么。书中所有的描述,都是在讲线粒体的阴谋。在故事的最后,并不是人类打败了线粒体,而是线粒体自己机关算尽,被基因的自私性毁灭。
      
       小说前前后后融入了四个生物学说,没有任何差强人意之处,不得不说这样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医学生物学基础,没有大师级文笔是写不出来的。总体来说,值得推荐。
      
  •     大奖加身...畅销无比...一代经典...改编游戏...我只想说,其实,书很一般。不是说不好看,作为一本文学作品——科幻小说也是文学作品吧——用书中的医科专业来说就是,骨架没长好。整书前三分之二的章节推进的极慢,看起来似乎濑明桑是要展开一个大部头,而其中确实十分真实细致专业的手术过程描写,也的确让人毛骨悚然。更何况我一个曾经住过肾内科,查过相关方面资料的入门级病患,那看过后完全是夜不能寐。而到后面的三分之一,情节骤然加快,让人欲罢不能——这时候,优秀小说的影子才出现了——可惜正是由于节奏的突然加快,专业方面的描写也突然变得愈来愈简单,与前面的精致写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让读者产生了“这跟前面还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么”的感觉。因为游戏的缘故买来这本书看,十年的期待,但谈不上失望。更觉得这个大奖是为了鼓励跨专业的作者,而非文字本身。另外感谢译者,对书中大量异常生涩的专业术语做了详尽的解释,要不然,能看懂这本书的人恐怕也仅限业内了。
  •     这书入手很久了,
      几度翻看都没有持续看下去。
      大爱当年 PS 同名游戏《寄生前夜2》,
      因为有着华丽的线粒体特技,
      才让骆驼这个 FPS 苦手深深为之痴迷,
      而集美丽与英勇为一身的女主 AYA,
      更是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时期的憧憬。
      
      大概是前面数章对于医学的长篇累牍,
      让非我等专业人士阅读起来大为头痛。
      而其中对于器官移植的介绍相当详尽,
      几乎可以成为了解日本相关事宜的入门教材。
      
      另外一点便是对于线粒体的知识,
      本书介绍得也相当专业,
      或者说,过于专业了一些。
      倘若能通过更多的比喻和形象解说,
      则会让读者有着更好的阅读体验。
      
      因着还算因为玩过游戏,
      对着背景知识还有着粗浅的认知,
      这次能够更为好地去溯本追源,
      自然是相当满足的一次经历。
      
      相比后期紧张、激烈的动作场面,
      其实中间有关成长与共生的部分,
      倒是更为让我在意。
      关于书中各个人物背后的故事,
      虽然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缓的步调,
      但却揭示了复杂的人性,
      与自私的线粒体之间微妙的不同。
      
      作为悲喜无常的人类,
      活着真好!
  •     刚刚整理自己发在其他论坛上的一些文章与回复,无意中才发现在一年多前还写过关于恐怖小说的看法。确切的说,在25岁之前,我对恐怖与神秘的幻想文学与科幻作品情有独衷。虽然近两年没有再看,并且还处理了一部分我曾收藏的小说图书。尽管现在的我,已经并不太同意那时的观点,或者可能会想做一些补充,但我还是希望原样保留自己曾经的这些读后感想。
      
      (此文作于2006年8月7日)
      
       周末两天,用了两个下午加黄昏,独自坐在书店里终于读完了一本几个月来一直想看却不打算购买的小说。
      小说是日本当代知名科幻作家的《寄生前夜》
      该小说获得了日本恐怖小说年度大奖,同名的PS游戏也取得了相当高的人气
      
        故事梗概大概是,生物实验室的技师永岛利明,他的妻子圣美在一次车祸中脑死亡。遵照圣美的遗愿,把她的肾捐献给了一个14岁女中学生麻理子。永岛利明无法接受妻子死亡的事实,于是私下里提取了圣美的肝细胞并在实验室中加以培养,并命名为“EVE”,期待圣美能以细胞的方式存活。然而EVE细胞中的线粒体,却借麻理子的身体,借机发起对人类的反叛……
      
        这部小说是当前日本科幻小说界的代表作之一
        日本的医学十分发达,不少小说都取该题材为背景展开故事
      乍一看,这本书实属一部恐怖小说,内容血腥恐怖。其间描写是常人视野所不能及的。看过好几个日本当代的科幻作品,都以医学为背景,故事情节和基调实在是让人胆寒。虽然非常不提倡这种恐怖主义的作品来读,但毕竟它们能反映日本文学某一领域当前的状态和发展趋势。
      
        不过《寄生前夜》虽然评奖时是按恐怖小说来分,但其实在大多数读者心中更愿意把其当做科幻小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手术场景的精准的描述,简直就是一部肾脏移植手术的现场纪实。从外科医生的判断、手法,到药品的应用,再到手术操作的步骤流程、术后恢复和排异反应的克服,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手术室和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说明,让人眼界大开。
      读日本的小说,除了感到日本某部分文学作品中对嗜血、恐怖主义的崇尚外,日本人似乎不避讳谈及性问题。在文学作品中大方、自由的写性好象是件正常的事,但并不赤裸和龌龊。这点总让我感觉即使是欧美作品也不能及。
      
        不得不说,尽管《寄生前夜》是部优秀而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并不认为它很精彩和出色,也许是作者的描述过于真实、阴暗,加之民族感情色彩和对日本人颅腔中那团肉琢磨不透,昨夜细思量下让人不禁脊背发凉。
      
        一切似乎被我们看起来避讳和变态、恐怖的东西,好象都被他们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
        也许这是日本文化发展到当代的特性吧。
        末了还是想说句,可以看看,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有出彩的部分,比如对技术的把握。但仍掩盖不了其变态的本质…………
      
       还要补充的是,其实感觉日本人的文笔大都细腻,一件小事可以描述得非常详尽。
       而且日本人写书,语序似乎有点拧着。很是别扭。
      
       但《寄生前夜》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它首先是普及了遗传学中,线粒体相关的科学知识
       其次是向大众详尽的揭开了肾脏器官移植手术的神秘面纱。
      
  •     
      濑名秀明 著 / 陈可冉 杨庆庆 姚佳 译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06年4月版
      
       《寄生前夜》的同名游戏自从1998年推入市场后,反响就非常好,只要是游戏迷,即使没玩过,也肯定听说过这套游戏。如今终于见到了它的小说中文版,一读之下,大呼过瘾。为的不是故事的悬疑重重,而是小说中浸透出的那种技术的实在感。
       此书按划分应该算是技术类的畅销小说,写这类小说,绝对不是闭门造车可以创作出来的,而要靠真家伙。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譬如迈克尔·克莱顿、罗宾·科克,还有就是这位濑名秀明,都是医学专业的高材生。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描写因此就处处逼真,在读书之间还能让读者长不少见识。譬如判定病人脑死亡,需要做间隔六小时的两次检查;譬如小说中的生理机能药学的种种实验研究过程。小说中更是用了将近十页的篇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肾脏移植手术的整个过程。读者可以借此窥视到一点外科手术的真面目。
       厚实的技术背景是《寄生前夜》的优势之所在,而它最大的缺憾就在于薄弱的主情节线。小说作者采用的是多视角交叉叙述的方式,在叙述的变换之中达到了电影镜头感般的效果。但由于作者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主情节线的构思尚欠力度,少了点跌宕起伏。可以这么来概括这条主线:“线粒体谋划实施阴谋——主角中圈套——主角进行补救——最后的决战”,少了点曲折,缺了点曲径通幽的感觉。在如今欧美惊悚悬疑小说大行其道的今天,此书的情节构思显得缺少了点匠心。可以这么说,如果除去了《寄生前夜》中的技术描写,这本书也就无法达到在日本销售掉140万册的骄人业绩了。
      
  •     此书378页厚,价格24元人民币,在科幻世界策划制作的图书里,算是比较划算的一种了,值得购买。(这点理由似乎不成理由唉……)
      
      此书的划类应该算是技术类畅销小说,此类作家的代表人物当属迈克尔·克莱顿和罗宾·科克,很有趣的一点,《寄生前夜》作者濑名秀明和上述两位作家都是医药专业毕业的高学历,濑名秀明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药学部,博士学位。由于这点,我们在阅读《寄生前夜》的时候,处处都能体会到浓郁的技术含量、专业气息。从小说开始医生判别确认主人公妻子圣美脑死亡的程序,到肾移植手术的过程,直至永岛利明的生理机能药学讲座实验室里的实验过程,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的医药方面的知识。这就体现了小说背景知识的充实。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理,读过《寄生前夜》,你也能多点对于医学的了解。
      
      上述的医学背景虽好,但如无一定的基础,虽译者加以注释,一般读者也难以看懂。幸好作者除却此外,还通过小说讨论了许多有深度的话题。譬如器官捐献与移植的问题,小说中谈到因为日本国民没有广泛地接受与理解脑死亡,所以其国内捐献器官的人数较之欧美要少得多;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的小学女生麻理子,则因为同学说她“活像个弗兰肯斯坦”、“自己的肾脏不行了,就把她爸爸的装到身上。”,而停止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肾脏移植手术的失败。读者了解了这些,也就对器官移植多了份了解,获得份收益。
      
      因为我自己是名在校研究生,我还对于东瀛的大学教育和科研制度特别感兴趣。作者濑名秀名药学博士毕业,对于这方面有亲身的经历,写出来自然是给人印象深刻。譬如日本学院之下以“讲座”作为教育和科研单位,在教授和副教授之下还配备了相应的讲师及辅助人员,反而观之中国大学,教授副教授满天飞。又譬如文章所描写的大学是章鱼形布局,各学系零星地分散在城里的各处。中国目前各地却都在建造大学城,进行大学合并,试图人为创造出“教育的巨无霸”。
      《寄生前夜》里还谈到了学术期刊的分类和档次,学术会议的组织形式,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知识知道点还是没坏处的。
      
      上面都是谈到小说的背景内容的充实性,接下来说说它的叙事方式。作者采用了多视角交叉叙述的方法讲述这个故事,多视角使得读者观察的角度有了变化、很是生动;时间上的交叉叙述,使得作者可以将某些重要情节埋在后面,慢慢地揭开面纱,保证情节一定的悬念性。我们可以将此书与迈克尔·克莱顿的《The Andromeda Atrain》做个比较,后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保持了其文本报告的形式,令阅读有些烦闷。
      
      最后,说下作品的缺陷。
      1 作者写作经验不足,安排人物上有缺陷。譬如,小说中圣美的好友智佳这个角色的出场可有可无,对其的深度描写根本就是废笔。
      2 小说最主要的情节线,即线粒体闹独立的戏份过少,缺少矛盾,简直就是“线粒体策划阴谋——〉利明上当——〉利明进行补救——〉最后的决战”,少了点跌宕起伏,显露出作者构思情节能力的不足。
      
      
      
      
  •   楼主强.我果然实现了有看没思考.买这本书还是 坡 的原则:科幻的科学精神,小说的人文精神.
    情节和恐怖情节的描写让偶稍稍有点失望.........
  •   这本书一点都不恐怖的……
  •   楼主指出的缺陷很准确!我也恍然大悟
  •   缺陷很准确,优点也很准确,基本上就是被那些生物医学知识吸引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用传统分析小說的方法去给它扣帽子,也苛刻了一些,阅读的乐趣,就在于阅读的乐趣啦
  •   智佳这个人物的确是个败笔,开始我还以为她会对圣美有某种爱恋,并且加入了利明一起对抗线粒体的队伍中
  •   智佳这个名字我看完以后就没记住。。有出现过么。。
  •   智佳打酱油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