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解放战争纪实

出版时间:1999-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统  页数:727  字数:5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华东解放战场上,国共双方展开殊死博斗,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插上南京[总统府]的红旗,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作者简介

刘统,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辑。

书籍目录

第1章 全线出击第2章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第3章 津浦路上争夺路第4章 阴云笼罩下的“和平”第5章 苏中七战七捷(一)第6章 苏中七战七捷(二)第7章 转战山东、淮北第8章 两淮失守第9章 艰难的转折第10章 集中兵力宿北歼敌第11章 鲁南战役:“快速纵队”的覆灭第12章 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第13章 生擒郝鹏举第14章 莱芜大战第15章 两位韩军长的道路第16章 “耍龙灯”寻战机第17章 激战孟良崮第18章 化敌为我第19章 七月分兵第20章 战斗在敌后第21章 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第22章 挺进豫皖苏第23章 胶东保卫战第24章 战略的抉择第25章 豫东之战(一)攻克开封第26章 豫东之战(二)血战瞧杞第27章 山东大反攻第28章 攻济打援第29章 策动吴化文起义第30章 红旗插上济南城第31章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第32章 围追堵截黄百韬兵团第33章 徐东大血战第34章 “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第35章 车轮滚滚支前忙第36章 风雪陈官庄第37章 向江南进军第38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第39章 “紫石英”号事件第40章 别了,司徙雷登第41章 战上海参考书目华东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章节摘录

  山东、华中的领导人接到中央指示,命令各部队开展“百日练兵”运动,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正规正化训练,以便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严重局面。果然,从4月起,东北炮声隆隆,东北民主联军展开四平保卫战,与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激烈厮杀。战斗持续了一个月,我军因消耗过大,主动退出四平,放弃长春,撤退到松花江北岸。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在短暂的停战期间,向中共驻南京谈判代表团提出最后通牒式的苛刻条件:中共让出南满、西满、东满地区,只准许保留3个师的编制和北满部分地区;中共让出热河、察哈尔全境;中共立即退出山东新收复的城镇,让出烟台、威海卫让国民党军进驻;让国民党军队继续增兵青岛、天津、北平,以便使美军撤退。  面对蒋介石的恐吓和威胁,周恩来愤怒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条件。中共中央迅速通知各解放区,全面内战将于7月爆发,各部队要加紧准备,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和平的气氛已经散去,一场大战在眉睫。  谈到群众观念时,陈毅说:“来自人民,回到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天性。因此,一切为人民打算,为人民着想.帮助人民,体贴人民,爱护人民,成为我们军队的神圣义务。离开人民,我们军队不仅创不出什么事业,连生存的条件也就取消了。”因此,“脱离群众,压制群众是我们的耻辱和罪恶。无论行军、作战都应照顾考虑人民的利益。人民中间由于战争频繁,对帮助军队方面,如送粮、送草、出夫、招待部队准备不及或表现不能及时等等,我们应体谅,不能加以责备。而是要加以帮助,迅速动员准备起来,以应急需。”  中美建立关系的机会被美国政府破坏了,国民党政府垮台后,美国国会中掀起一股反共、反华浪潮。右翼势力追究美国政府的责任,美国政府中原来对中共态度友好的官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和迫害。在此情况下,艾奇逊不敢批准司徒雷登赴北平的请求,而是在7月2日来电要司徒雷登尽快回国。这无疑给司徒雷登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使司徒雷登极为失望。8月2日,司徒雷登和傅泾波等登上专机,从南京取道东京回国。  司徒雷登回国途中,美国政府发表了中美关系的白皮书。在这份长长的报告中,叙述了自1844年美国与清朝签订《望厦条约》以来,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时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公布了大量机密文件,来证明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为美国政府扶植国民党政策的失败推卸责任。司徒雷登在夏威夷看到白皮书后,大为震惊。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白皮书昭告世界,美国政府认为国民党在内战中已经失败了。一方面不肯承认美国政策有任何错误,一方面又尽力把所有的过失全部归咎于中国国民政府。白皮书指出美国的政策在任何地方都不需要为那不祥的结局负任何责任,并且用暗示方式宣布: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和美国为国民政府的生存所作的各种努力,均将结束了。”  司徒雷登与中共中央接触的失败和美国政府白皮书的发表,使司徒雷登陷入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他成了中美双方攻击的目标。白皮书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份反面教材,告诉大家美国在内战的幕后都干了些什么。毛泽东抓住这个“教材”,连续写了四篇评论,批判美国政府在中国推行的侵略政策,宣布了中国共产党人与美国政府的决裂。最精彩的一篇题为“别了,司徒雷登”。“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这豪迈自信的语言,曾经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司徒雷登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他又受到美国右翼势力的攻击。在双重打击下,他心力交瘁,四个月后突发中风,从此瘫痪在床。他从美国政界消失了,也很快被美国人遗忘了。他在病床上始终怀念着中国,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临终前的遗嘱,就是把他的骨灰埋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但是这个愿望至今也未能实现。  战 上 海  解放上海是艰巨复杂的任务——部队入城发生的问题——陈毅强调入城纪律——国民党军的上海防线——三野决策先打吴淞——外围战斗进展不顺利——粟张指示改变战术——浦东、高桥激战——毛泽东指示先攻市区——刘昌义率部起义——国民党军大溃逃——我军在上海露宿街头——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野战军渡江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南京、杭州、镇江、无锡、苏州等江南城市。渡江战役第三阶段的任务,是解放和接管上海。  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有600万人口,也是中国工业、商业中心。能否完好无损地占领这个大城市,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陈毅曾对三野干部说:“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  解放上海难在哪里?第一,上海是帝国主义利益最集中的地方,美国、英国的军舰还停在黄浦江中不走。如果我军进攻上海,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使国际局势复杂化?第二,在上海作战,犹如“磁器店里打老鼠”。如果打烂了上海,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要蒙受重大损失。第三,如果我军接管工作做不好,导致上海停工停电,发生混乱,变成一座“死城”,我军就可能在上海站不住脚。  这些问题,是中共中央和总前委时刻考虑的大事。因此在部署渡江战役时,中央就提出对上海要“慎重、缓进”。要充分做好一切接管的准备工作。4月27日毛泽东指示总前委和粟裕、张震:“你们不但要部署攻击杭州,而且要准备接收上海,以便在上海敌人假如迅速退走,上海人民要求你们进驻的时候,不致毫无准备,仓猝进去,陷于被动。”“为着多有一些准备时间,不使国民党过早退出上海,我军仓猝进入上海,请粟张注意不要使我军过于迫近上海。同时,争取在数日内完成进驻上海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国民党迅速退出上海时,我军亦不至毫无准备地仓猝进去。”毛泽东强调:“何时进驻上海,须得我们批准。”  刘邓陈来到南京后,耳闻目睹我军进入大城市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感到最紧迫的是对部队进行城市政策教育。尽管过江前各部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政策教育,但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是第一次进大城市,新鲜好奇,闹了不少笑话。陈毅和邓小平到南京后,住在蒋介石的“总统府”里。4月28日早晨他们在东园散步,发现地上漫着水,走廊上的地毯也泡在水里。一问才知道是战士不会用自来水龙头,把它扳坏了,到处跑水,好容易才堵住。陈毅很生气,命令住在这里的警卫部队马上打扫干净,除站岗值勤人员外全部撤出“总统府”。陈邓也随即迁移到原国民党“行政院”办公。  23军68师进入杭州后,因不习惯城市生活,也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志看了电灯、自来水就好奇,浪费水电现象很普遍,几天就损坏了40个灯泡。203团战士在蒋介石公馆里搞坏了三个抽水马桶,用抽水马桶的水洗碗。站岗的哨兵站在马路中央,看到汽车经过就阻拦询问,妨碍了交通。有的对城市看不惯,看见城市女人穿的漂亮,背地里就骂不是好人;有的见商人生活讲究,背地里就骂他是寄生虫。军师领导对纪律抓得很紧,68师政委陈茂辉在武康县城发现卫生队的骡马拴在一间小洋房里拉屎,在行军路上就对该团政委指出;入杭州后发现一个排长在街上买香烟,陈政委当场阻止,并让排长回去作检查。入城那天军长、师长仅吃到一顿饭,宁可饿肚子也不去街上买食物和香烟。有的同志对城市纪律很不习惯,有的说:“城市里真难,动不动就犯错误。”有的说:“当兵不抵老百姓三分之一好。”有个营从城里撤到乡下住,  大家都高兴地说:“这下可到解放区了!”  看到部队的报告,总前委感觉到城市接管确实是很复杂的问题。由于战线推进太快,许多准备工作来不及或不细致。后方的物资和接管干部尚未到达,部队入城纪律和政策教育还不深入,如果这样稀里哗啦开进上海,非乱套不可。4月30日总前委报告军委,要求推迟进占上海。电报说:“根据南京经验,在我党我军未作适当准备,仓猝进入大城市,必然陷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就军事上说,杭州、上海很快即可拿下;就政治上说,我们许多重要准备都未作好。加以上海、杭州干部尚在长江北岸,人民币因火车拥挤(据说薛暮桥处很难交涉到车厢)不能及时运到,煤的问题因缺运输工具,则更难克服。粮食在南京无大问题,估计杭州多无大问题,上海还不知道有无存粮。而在部队本身困难亦多,政策及入城守则尚未深入教育,连续行军作战尚未整理,大批俘虏尚未处置。如不经过十天左右的整训,进城之后一定会发生许多问题。35军因非主力兵团,骄气较少,故该军在南京虽然出了不少乱子,但纪律还算比较好的。其他主力军如不训练,不会比35军的情况更好。我们考虑,以尽可能推迟半月到一月入上海为好。”  5月3日,毛泽东批准了总前委的请求,复电说:“上海在辰灰(5月10日)以前确定不要去占,以便有十天时间作准备工作在辰灰以后,则应作两方面的计划:甲、即去占领上海。这是假定汤恩伯在十天内由海上退走,上海成了无政府状态,迫使你们不得不去占领。你们的准备主要地应放在这点上。否则,你们将陷入被动。过去,你们在三个月准备渡江期间,没有抽出一个月时间令军队学习政策和接管城市事项,没有作很快占领诸城的精神准备和组织准备,吃了亏。现在只好在十天内补足此种缺点。乙、拖长时间至半个月或二十天或一个月再去占领。只要汤恩伯不走,就应如此。占领浏河的时间亦可推迟。”  5月初,小小的丹阳县城突然热闹起来。陈毅、饶漱石于3日到达这里,主持解放上海的准备工作。数千名干部从各解放区、北平、香港日夜兼程赶来,投入接管上海的集中整训。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著名的“上海通”,如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刘晓、从事文化工作的夏衍、从事秘密工作的潘汉年、从事经济工作的许涤新。各路精英汇集一堂,分头进行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有关上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料,有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有上海地下党调查的、有上海来人报告的,整理成200多本小册子。大家根据这些材料和中共中央的有关政策,研究接管上海的具体方针措施。如上海的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如何区别对待,外国人的企业如何接管,国民党政府机构如何处理,金融如何稳定,流氓帮会怎么办,市民的粮、煤等生活必需品如何保证供应,等等。事无巨细,都要考虑周全才行。陈毅、饶漱石不分昼夜地与分管各方面的干部研究情况,听取汇报。单是财政接管纵队的汇报陈毅就听了两天两夜,对于如何紧急调运粮食、棉花、煤炭保证上海市民的需要,作了周密部署和应急准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东解放战争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反映了华东解放进程,虽然个别战役没有写到,但总体上是不错的,我看了好几次了,是我的精神食粮。
  •   写的很详细,但每个战役战斗双方的战斗序列不祥,这是个缺憾。若能参考一下郭汝瑰老先生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的体例会更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