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与党争

出版时间:1998-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松勤  页数:3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国士大夫群体研究"之一种。由于宋代的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较高,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的黄金时期,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而北宋的政治特点以积弱积贫、党争频繁为主要特点,自从范仲淹以后,北宋的著名文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卷入党争漩涡,政治风波影响、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与研究了北宋的党争,以及对文人士大夫的深刻影响,是从另一角度研究北宋文人的成功著作。

作者简介

沈松勤,1957年生于浙江省长兴县,1998年杭州大学博士。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兼任浙江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代表论著:①《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②《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③《北宋台谏制度与党争》,《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④《北宋党争与“荆公体”》,《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研究方向:①唐宋文学;②宋代文化。

书籍目录

序导论第一章 积弊与救弊:北宋党争的历史背景与主体精神 第一节 北宋的统治政策与积贫积弱的窘况 第二节 “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的精神与实践  一 从太宗中后期通变救弊之思的萌芽到仁宗时期的变革实践庆历新政  二 从庆历以后通变救弊思潮的日益高涨到熙宁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第三节 熙宁新旧党争的焦点与实质  一 三司与制置三司条例司之争及其实质  二 兼并与摧制兼并之争及其实质第二章 君子小人之辨:北宋党争的理论依据与主体性格 第一节 君子小人之辨与朋党论  …… 第二节 君子小人之辨与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 第三节 党同伐异的主体性格与“一二大臣所学不同”第三章 台谏制度与台谏势力:北宋党争的催化剂 第一节 北宋台谏的新特点与政治品格 第二节 台谏势力在党争中的催化作用第四章 北宋党争的特点与文人和文化的命运 第一节 兴治文字狱:以“文字”排击异党 第二节 党禁与文禁:因排击异党而禁毁“文字”第五章 北宋党争与文人的分野 第一节 王安石与新党文人群 第二节 苏轼与“苏门诸子”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人群第六章 北宋党争与文人的分野 第一节 王安石与新党文人群 第二节 苏轼与“苏门诸子”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人群第六章 北宋党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一节 熙、丰政见之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二节 元祐气之争与文学创作的互动 第三节 “绍述”党锢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后记引用书目重印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宋文人与党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党政学术沈氏第一。
  •   买来写论文参考
  •   比较适合专业的看
  •   资料引证富瞻,论述确切深入,引人思考,受益良多。
  •   不错,发货速度快,书也不错
  •   
      宋代士人是中国封建士人中的典型代表。北宋士大夫的朋党之争,萌芽于仁宗景佑、庆历年间,直至北宋灭亡,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政治画面。在党争这一事件上,既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劣根性。解析这一事例,对考察宋代士大夫之学和宋代文学史,同时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建,都不无借鉴意义。

      作者认为北宋党争不完全属于单一的由不同政见引发的政坛之争,其与学术、文学等文化层面有着明显的互动关系。在朋党政治中的文人士大夫具有官僚、学者、作家三种性格类型和社会角色。自然会使政争、学术、文学三个层面存在紧密联系,三者是个有机的统一体。
      据此,作者进一步确立了本书以北宋文人融合参政、学术、文学三位一体的主体性质为主线,并通过此主线来考察党争与学术、文学之间相互渗透,交互影响中的正面促进和负面效应。书中,对这些方面的剖析较为中肯,且富有现实意义。

      在政治领域内,因政争而分化,在分化中组合,是宋代士大夫群体在党争中常见的现象;在文学领域中,作为以参政主体为主要角色的文人,随着朋党政治的演变而分化,在分化中进行重组,在重组中形成创作倾向基本一致的文学群体或“流派”,是宋代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北宋党争决定了文学命运的走向;而在文学命运的走向中,又反映了党争的历程和脉搏。
      作者对于北宋党人在既志在济世又党同伐异的矛盾特征下产生的文字狱、文士群体的分化组合、政治命运及由此造成的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的演变轨迹等内容展开评述与辩论。所用资料翔实,做到了论从史出,文史互证,体现出了作者严谨扎实的治学功底。

      全书在梳理党争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注重探索由初始的政见之争,最终走向全面党锢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视角独特、颇具启示的新问题、新诠释。书中对新旧党士大夫的言行、性格的剖析,尤见新意。强调了新旧党人因在儒家经世之学的影响下,共同具有通变救弊、振时兴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济世精神,故促进了政见之争;同时又因党争,双方都潜藏着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故激化了政见之争,乃至加速了北宋政局的衰败。
      定型于北宋党争的正负并存,优劣交错的士大夫文化性格及其行为模式,并没有因北宋的灭亡而消失。它反而作为华夏文化的一种深厚历史积淀,不断作用于后世的政治、学术、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之中。
  •   很有见地的一本书,、建议和作者的《南宋文人与党争》同时阅读,肯定会大有收获。
  •   写得不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来看宋代的政治和文化,所用材料也比较客观、丰富,值得一看。
  •   个人觉得这是沈松勤写得最好的书,读这本书,对历史,对当下,都会有更深地体会.不错不错.
  •   资料很详细,论证很具体,但要整体把握作者之一的话,略觉得繁琐。
    不知道是不是众多论文的合集。
  •   内容不错,比较专业一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