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解放战争纪实

出版时间:2001-1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德金,刘振华  页数:710  字数:537000  

内容概要

华北解放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出击察南绥东,攻取运城、应县,降伏“卧牛”,鏖战晋中,围困太原,进军绥远。新保安之战全歼敌“王牌”第35军,张家口解放,兵临北平城下,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华北最后一战,总攻太原开始了!

作者简介

袁德生,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振华,1952年生,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书籍目录

第1章 “保卫华北”第2章 反击傅作义侵犯第3章 昙花一现的和平第4章 大同、集宁的战役失利第5章 撤离张家口第6章 转战平汉路第7章 三战三捷(一)第8章 三战三捷(二)第9章 第一个大歼灭战第10章 攻克石家庄第11章 庄疃之战第12章 出击察南绥东第13章 攻取运城、应县第14章 降伏“卧牛”第15章 建立华北军区第16章 转战热西冀东第17章 鏖战晋中第18章 围困太原第19章 进军绥远第20章 傅作义偷袭石家庄第21章 包围张家口第22章 新保安之战第23章 兵临北平城下第24章 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第25章 天津激战第26章 第一次和谈第27章 再次和谈第28章 第三次和谈第29章 北平和平解放第30章 解放华北的最后一伏第31章 “绥远方式”的实现参考书目华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章节摘录

书摘    面对蒋介石挑起的全面内战,中共中央确定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以恢复国内和平的正确方针。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作的党内指示明确指出:“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    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我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还是比较乐观的,从而为解放军制定了一个以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外线出击、力争“以打促和”的战略计划。    6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关内各战略区首长,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并强调,“我大打必须在蒋大打之后,以示衅由彼启”。    中共中央在6月21日的指示中,对争取和平前景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国民党危机空前扩大;大城市人民对国民党极大不满,酝酿反战运动;各省灾荒严重;杂牌军动摇者多;美国舆论已开始批评美国;如果重新爆发内战,估计打不长久,半年之后,可能议和。    基于对形势的这种乐观估计,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自6月19日至28日,先后对各战略区作出了当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立即向国民党统治区举行大规模自卫反击作战的战略部署。    对北线(指当时的晋察冀、晋绥战场)的作战部署:中共中央于19日指示:大打后,我晋察冀辽主力应对付热河及平津方面蒋军主力,以一部协助贺龙、李井泉部对付傅作义及夺取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以又一部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部夺取正太线;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晋绥主力及晋察冀军区一部准备粉碎傅作义之进攻及夺取同蒲铁路大同至太原段,以一部协助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部夺取晋西南及同蒲铁路太原至蒲州段;晋冀鲁豫主力应对付河南方面蒋军主力,其余用于夺取正太线、同蒲南线及晋西南,最后协同晋西北、晋东北夺取太原。    28日,中共中央又对北线作战作出进一步的部署,指示晋察冀军区:“在国民党大打后,你们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四城(三路,指平汉路北平至石家庄段、正太路和同蒲路;四城,指保定、石家庄、太原和大同)”。当国民党军进攻承德时,“乘敌北进,集中杨(得志)、杨(成武)、郭(天民)、赵(尔陆)四个纵队及冀中、冀晋全力举行平汉战役,占领从长辛店至石门(指石家庄)整个平汉路,相机占领保定、石门两城”。“平汉胜利后,即以主力三个纵队不少于二十个团四万人入晋,充当夺取山西之主力,首先配合山西各区,夺取正太、同蒲两线,扫清太原、大同以外一切敌据点,使冀晋、晋绥、吕梁、太行、太岳五区打成一片,然后相机夺取太原、大同”;“夺取三路四城须准备六个月或较多时间,但是必须完成此任务”。    是夜21时,战斗打响。我军各部队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以突然迅的动作,向敌发起攻击。敌第361团是全部用美机械装备起来的一个团,虽落入我军包围圈,仍然依仗装备好、火力强,疯狂抵抗。一经接触,各种兵器一齐开火,照明弹、曳光弹把大地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枪炮声如暴风骤雨。我军指战员毫不畏惧,充分发扬夜战的优势,勇猛近战,大胆穿插分割。23时,徐信率领第22团攻占了台头村,张英辉率第23团攻占樊家如,钟英率第24团占领了冀家沟东侧无名高地和二十里铺。敌被我压缩至南桥头村内固守。为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次日零时,杨成武命令部队连续攻击。拂晓前,我军又调整了部署,集中兵力、火力,首先从村南打开缺口,突破了敌前沿阵地。敌人仓皇向东北方向突围,与由涞水接援的敌第363团的一个营会合后,企图向涞水逃窜。我各部队前堵后截,敌溃不成军,慌不择路,一部钻进了我第7旅主力的埋伏圈,被歼于南北秋兰一带,余部在我部队猛追下,少数被击毙,多数举手投降。敌军第121师主力企图出涞水救援,遭到民兵的袭击。天亮,我军将敌美机械化主力部队第361团和第363团一个营全部歼灭。一夜之间,毙敌360余人,俘获敌团长以下军官2000多人,缴获火炮20门,坦克、汽车各1辆,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给敌第94师一个有力的打击。    在灿烂的阳光下,部队押着2000多俘虏,离开硝烟弥漫的战场。    自石家庄被包围后,飞机场已成了蒋介石支援石家庄守敌的惟一通道。因此,夺下飞机场断绝敌空中增援,是我军夺取石家庄战役胜利的关键。敌人也很清楚,机场是他们的命根子,救命的稻草,他们拼死命地抓住不放。早晨8时许,敌人以飞机掩护保安第9团主力,向我占领小安居的独立第1旅第1团3营扑来,妄图夺回村庄,保障飞机场的安全。第3营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下,顽强抗击,打退了敌人十多次的进攻,坚守住了小安居村庄。7日拂晓,我冀晋军区独立第1、第2旅,分别由东北、西北两面夹击,歼灭敌保安第9团一部,占领了机场,切断了石家庄之敌向外的惟一通道。    在我攻占飞机场的同时,云盘山的战斗也在激烈地进行着。    云盘山是石家庄东北郊惟一的一个制高点。据说,该山“仰望有连云之势,俯瞰似圆磨一盘”,故而得名。它高出地面15米,面积240平方米,距外市沟约有600米,在一马平川的石家庄的东北部,可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日军占领时,此山即修有碉堡;第3军“接收”后,又以山上的一座庙宇为核心,用钢筋水泥修筑了三层地堡。从山顶到山腰有13个碉堡和地堡,以战壕、交通壕相连接。山下有内外壕沟两道,宽深各6米、11米,沟间有一道电网。山上山下还有地道相通,可直通市内。守敌为一个保警队的加强连,配置了4挺重机枪、9挺轻机枪、4门六○炮,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网,控制着整个石家庄的东面和东北面,故而被称为“铁打的云盘山”。攻下它,就等于打开了从东北方向突入石家庄的大门。    突击队员们在寒风刺骨,冰水盈尺的泥浆中,迅速挖掘坑道,热汗冰水泥浆混在一起又脏又冷,使人难以忍受。敌人还不时地往外壕扔手榴弹和手雷。进到外壕里挖坑道的同志,大部分负了伤,个别同志阵亡了。他们把战友掩盖起来,剩下的同志,带着伤艰难地、不停地进行坑道作业。战斗携带的工具施展不开,就用双手刨土,一捧一捧地把泥土捧出洞口,强行坑道作业。    战火中,鹅毛大雪又飘落下来。     第69团团长张国斌伏卧雪地,一动不动地观望着前方的动静。刘明生、车元路等九位突击队员于12月26日晚7时,冒着敌人的弹雨,分批进入外壕,现在已是27日清晨,还没有听到联络绳连接的铃铛声。他在焦急地等待着。突然,他接到联络观察组的,报告说:“从敌人的外壕方向爬过来一个人!”这人正是车元路,他已负了五处伤,满身都是泥雪和冰碴,鲜血浸透衣裳,仍以惊人的勇敢和毅力,忍着伤痛,从敌人的外壕爬回自己的阵地,报告了他们在外壕里彻夜挖坑道的情况。原先联络用的绳子早已被敌人打断,连接的铃铛成了“哑铃”,而深入外壕的勇士们,奋不顾身地挖坑道,不完成任务是决不会回来的。    张国斌把水壶递给车元路,并叫来卫生员给他包扎伤口。这位坚强的战士则勇敢地说:“不要紧,没有伤着骨头,我还能战斗!”由于车元路路熟,人又机灵、勇敢,只有派他再到外壕去了解情况传达领导的意图,一定要保住坑道,这是关系着攻取运城的成败关键。在这个生死线上,车元路一夜共往返五次,为攻取运城建立了卓越战功。    我军主力突然从祁县、平遥间突入晋中腹地,给敌人以严重威胁,打乱了敌人的部署。阎锡山原以为第1兵团兵力有限,只会沿同蒲路向北逐步推向晋中,绝没有料到会大踏步前进,向自己的腹心地带杀来,更没想到徐向前对子洪要塞置之不顾,而“金钢岭”的守军,又竟然连眼皮下面通过的大部队也没有发现,不仅没有把住门户,甚至也没有采取一点阻滞行动,起到争取时间的作用。阎锡山的部署完全被我军的突然行动打乱,为保太原老巢的绝对安全,便急令高倬之回师东“跑”,并强作镇定,令榆次、太谷驻军南下祁县与“闪击兵团”靠拢,以观动静。    敌人果然被调动了。我军决乘敌运动,围歼敌“闪击兵团”主力第34军于平遥、介休地区。当即命令吕梁部队一部进行追击,第八纵队及太岳部队进至平遥、介休东侧地区堵截敌人,第十三纵队进至祁县以南、洪善以东地区阻击南来之敌。    兵团的作战任务下达后,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根据徐向前的命令,立即召集各旅干部进行部署,拟于平遥以南张兰镇以北的曹村地区,伏击可能沿铁路向北行动的敌第34军。部署好了以后,王新亭率第22旅靠近前线指挥所和第十三纵队,以便随时接受徐向前的指示。张祖谅、桂绍彬则分别率领第23、第24旅在第22旅行动的左侧出山,按预定计划伏击敌高倬之的第34军。    1948年的冬天来到了,这是蒋介石一生中最为暗淡和伤心的季节。10、11两月,东北易手;11月到第二年1月上旬,徐蚌会战失利;几乎与此同时,北平、天津又在告危。    早在这一年的春天,毛泽东在构划战略决战的宏伟蓝图时,就提出了先解决东北,后解决华北的战略构想,即“在今冬解决东北问题。东北解决了,我军可以人关,最后解决傅作义”。辽沈战役的胜利比预料的要快、要早,冬季不到一半,卫立煌集团就全部解决,东北全境基本解放了。因此,解决华北国民党军的问题也就提前成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考虑的中心问题。    解决华北,主要就是消灭国民党军的两个战略集团,一个是傅作义集团,另一个就是阎锡山集团,解放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城市。消灭了敌这两个集团,加上已在辽沈战役中消灭和正在消灭的卫立煌集团和刘峙集团,就吃掉了蒋介石六大战略集团中的四个,剩下的就只有西北的胡宗南集团和华中的白崇禧集团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华北解放战争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今天下午刚拿到,翻了一下,可能不及刘统的几本客观(看林彪的评价是个试金石),故名气要差,不过详看后再说。
  •   我不知道其他的爱好者怎么看待这本书。战争历史的书籍,最好能正反两面对照着看,比较准确。本书的作者,引用的资料大多是共军方面的史料,未免有些单一。而且,回顾当年历史,应该客观看问题。最好不要太“丑化”“脸谱化”,事隔那么多年,还有什么化解不开的仇恨呢?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李国伟的《五岭逐鹿》也是描写解放战争,和本书的感觉就完全不同。所以就我个人看,这本书没什么意思,感觉像政治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