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出版时间:2005-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晁中辰  页数:29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所谓海禁,就是禁止海外贸易,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迷惘方贸易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明代以前,要么是官方派船出海,要么是经官方许可后,私人船只出海进行贸易,从未有所谓海禁一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实行海禁,既不许私人船只出海,也不派官方船只出海贸易,外国商船亦不许来华,中外物品交换被严格限制在规模甚小的朝贡贸易范围内。这实际上是对宋元以来海外贸易发展的反动。永乐年间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并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私人海外贸易在暗中渐有发展。正德年间始行抽分制,使明廷在海外贸易中有了真正的税收。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转变。再加上自正德以后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私人涨外贸易得到较快发展。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明代以前海外贸易政策的简单回顾  第一节 汉代以前中外海上交往  第二节 汉唐时期的海外贸易  第三节 五代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第二章 明初封建专制的强化和实行海禁的原因  第一节 明初封建专制的全面强化    一 封建专制在政治上的强化    二 封建专制在思想文化中的强化    三 封建专制在经济上的强化  第二节 明初对外政策的两重性和实行海禁的原因    一 明初对外政策的两重性    二 明初实行海禁的原因    三 关于西方殖民者东来说第三章 海禁的实施和朝贡贸易  第一节 明初海禁政策的实施    一 禁令屡颁    二 征船户为军和在沿海广置卫所  第二节 海禁下的朝贡贸易    一 朝贡贸易的形态和性质    二 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瓦解    三 朝贡贸易的得失与影响第四章 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和郑和下西洋  第一节 明成祖对外政策的改革和海禁的松弛    一 重新设立市舶司和创设四夷馆    二 遣使通好,广加招徕    三 放宽海禁,优待来使    四 明成祖对外政策改革的局限  第二节 恢复对日邦交    一 遣使通好,恢复邦交    二 望海埚之战  第三节 郑和下西洋    一 郑和其人和下西洋的动机    二 郑和下西洋的大体经过    三 盛况空间,成就巨大    四 国王来访传佳话    五 郑和航海事业戛然而止的原因第五章 永乐后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和私人海外贸易的暗中发展(洪熙—弘治)  第一节 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和朝贡贸易的衰落    一 下西洋成千古绝唱    二 限制贡使,减少赏赐   ……第六章 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与正德年间海禁的废弛第七章 嘉靖年间的严禁和海商集团的反海禁斗争第八章 隆庆开放与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第九章 明末海禁的废弛和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兴起(天启—崇祯)第十章 明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后记

章节摘录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0%以上,陆地面积还不到30%。但是,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的限制,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海上交往晚于陆上交往,它们之间的物品交易最初是通过陆路来进行的。随着人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海上交往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巨大的潜力。从历史上来看,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是在劈波斩浪的航海活动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人类迎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中国濒海太平洋,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而与国外的海上交往更是源远流长。  第一节汉代以前中外海上交往  在汉代以前,由于海外贸易的数量甚少,因而谈不上有什么明确的海外贸易政策。但是,从有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中外海上交往却导源甚早。据《尚书·禹贡》载:“蜗夷……厥贡盐、葛缔,海物惟错。”这里所说的“嵎夷”,在《后汉书·东夷传》P1中即指东夷。有的学者认为它泛指东方海上各民族,有的学者则认为指的是朝鲜。不论做何解释,“嵎夷”包括某些海外国家 和民族当属无疑。它们在夏禹时期即向中原王朝贡纳盐、细葛布和各种各样的海产品。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也不会不有所回 赠。这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贡贸易”了,而且是通过海路来进行的。  中国船只的出现也导源甚早。据《易经·涣卦》载:“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涣”字的本义即指木在水上。这是说,在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用大木作为渡水工具了。在甲骨文中已出现“舟”字,说明商代的造船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据《诗经·商颂》中的《长发》篇记载:“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说,商王相土威风凛凛,海外各国也都臣服了。这表明,商代的海外交往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西周时已出现了“关”,但它并不同于现代的海关,因为它是掌管国内贸易的税关,不掌管国际贸易。那时极力招徕外国来贡,并不向它们征税。据《国语·齐语》载:“越裳献雉,倭人贡畅。”可见当时越南和日本都来贡纳。越南来贡是通过陆路还是海路难以确定,但日本来贡肯定是通过海路来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和日本的海上交往已有了相当进步。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像濒海的吴国和越国,都拥有自己的海上船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海外交往自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大都知道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的一句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虽是孔子的牢骚话,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不少问题。其一,当时人们对乘船到海外去已不陌生,中国人的海外交往已经相当频繁。其二,孔子并没说要去海外干什么,从他的语气和身P2份看来,他大概不准备去经商,而是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 是,像孔子这样的大儒毕竟极其稀少,大多数人到海外去并不是要传布什么“道”,而是为了经商赚钱。因此,人们从中依稀可以看到,当时已存在着并不罕见的私人出海贸易现象。只是因 为这类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很小,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因而也 看不到当局对此有什么管理和征税措施。其三,根据普通常识, 历史记载一般都落后于历史实际。因此,在春秋战国以前,私人出海贸易活动可能就已经出现。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时候,既然 日本和东海、南海的一些岛国能来中国贡纳,中国人就更能到海外去。只是因史载阙文,我们一时无法确定私人海外贸易到底 始于何时,但有一点大体可以肯定,即至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私人出海贸易活动就已出现。至于秦始皇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人海求仙人,给他以“巨万计”的钱财到海外求仙药,很像一次大型的官方海外贸易活动,只是徐福去日本久居不回而已。但发生在秦统一后不久的这次大型航海活动告诉人们,当 时较大型的海外贸易活动已成为可能。那么,在此以前的春秋 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小型的私人海外贸易活动也是可能的。齐景公既然能“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吴国居然能派出一支大型水师从海路攻打齐国,那么人们就不难想见,当时已具备了进行较大型海外贸易活动的能力。

编辑推荐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按照时间顺序对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的有关历史进行了一系列的叙述:明代以前的海外贸易,明朝时期的海禁与海外贸易,海商集团进行的反海禁斗争,以及之后海外贸易政策的放宽和发展等。通过《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我们可以对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此书系统的论述了明代海外贸易,很好很客观。特别是对海禁时期民间走私贸易的注意以及对海外的影响,像一篇大论文,唯一的缺点就是装帧一般,不过鉴于此书的内容,还是评价为五星。
  •   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   有用,对明代海禁研究甚为深刻。
  •   好的,配送及时
  •   好书,读完之后很有收获。
  •   学者花了很大时间,十几块钱能够获得,太划算了。
  •   这本书对写明朝的朝贡贸易有好处
  •   很学术的一本书,很要命,崇拜~~~
  •   像教科书,论述太简单了点,其实这书可以写的很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