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佐书  页数:273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是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的专著。作者着重中国文化实力的表现形式和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实力战略措施的思考;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免疫力”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评价工作在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既可以作为专门从事文化管理和研究者的常备读本;也可以作为教学培训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化的基础知识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结构  三、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普遍性    (二)民族性    (三)阶级性    (四)延续性    (五)时代性    (六)规律性  四、关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思考    (一)关于文化普遍性的思考    (二)关于文化民族性的思考    (三)关于文化阶级性的思考    (四)关于文化延续性的思考    (五)关于文化时代性的思考    (六)关于文化规律性的思考第二章 研究中国文化、文化安全的基本方法  一、研究事物的方法的层次  二、古今中外综合研究方法    (一)古今中外比较法    (二)古今中外分类法    (三)古今中外类比法    (四)古今中外归纳法    (五)古今中外演绎法    (六)古今中外分析法    (七)古今中外综合法    (八)古今中外案例借鉴法    (九)古今中外抽象概括法    (十)古今中外发展法第三章 中国文化实力研究  一、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的背景    (一)形势、趋势的主要作用    1.影响力    2.引导力    3.推动力    4.压力    5.阻力    6.合力    (二)中国的基本形势    1.人口    2.资源    3.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4.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坚持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世界的基本形势    1.不吃资源吃生态    2.不吃资源吃知识产权    3.不吃资源吃智慧    4.不吃资源吃名牌    5.经济全球化  二、研究中国文化实力的一般意义    (一)有利于清理“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二)有利于探索、研究文化规律,有利于遵循文化规律,有利于利用文化规律为文化工作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研究文化的理论水平    (四)有利于明确工作的方向    (五)有利于确定阶段性的工作目标    (六)有利于推动社会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    (七)有利于确定国家在一定阶段内的核心实力    (八)有利于制定、修订、优化法律、政策等    (九)有利于指导国家文化实力的社会实践    (十)有利于培养人才    (十一)有利于诊断文化工作中的不足    (十二)有利于最优化组合国家文化实力    (十三)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十四)有利于找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十五)有利于文化、文化工作的创新  三、国家文化实力表现形式的研究    (一)宏观法    (二)中观法    (三)微观法    (四)链式法  四、文化实力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    (一)探索、掌握、运用文化规律的能力    (二)研究、把握、利用文化特性的能力    (三)利用文化功能的能力    (四)研究、吸纳、掌握、运用、批判理论的能力    (五)利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能力    (六)制定、健全、修订、优化、宣传、执行法律、政策等的能力    (七)保护、继承、弘扬、与时俱进丰富、应用民族精神的能力    (八)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    (九)丰富、把握、应用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的能力    (十)建立、改革、优化、利用文化体制的能力    (十一)鉴别、吸纳、利用优秀的异质文化的能力    (十二)提高社会“细胞”文化实力的能力    (十三)和谐文化建设的能力    (十四)解放、保护、发展、利用、优化文化发展动力的能力第四章 中国的节日与文化  一、节日  二、中国的节日    (一)中国的法定节日    (二)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  三、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意义与功能  四、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节日  五、评价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主要意义与功能的方法的研究  六、如何评价外国节日传人中国后对中国的影响第五章 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  一、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    (二)井冈山精神    (三)长征精神    (四)抗日战争精神    (五)红岩精神    (六)延安精神    (七)西柏坡精神    (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精神    (九)大庆精神    (十)大寨精神    (十一)雷锋精神    (十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精神    (十三)“两弹一星”精神    (十四)抗洪精神    (十五)抗击非典精神    (十六)劳动模范精神    (十七)载人航天精神    (十八)科技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    (十九)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功能  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工作艺术的研究    (一)知    (二)常    (三)样    (四)时    (五)特    (六)潜    (七)度    (八)丰    (九)激    (十)全    (十一)优  四、民族自信心    (一)民族自信心    (二)培育民族自信心的意义    (三)培育民族自信心应当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五、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些思考第六章 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校的功能  二、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体现的主要原则    (一)为功能服务原则    (二)以人为本原则    (三)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原则    (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原则    (五)最优化原则    (六)长期坚持、系统有序原则  四、校园文化建设    (一)物质文化    (二)行为文化    (三)制度文化    (四)精神文化(理念文化)  五、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    (一)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基本社会功能    (二)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基本校内功能  六、校风    (一)校风    (二)校风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三)对校风的几点说明  七、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八、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第七章 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的行为文化    (三)企业的制度文化    (四)企业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或理念文化)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四、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研究    (一)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的政治责任    (二)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的经济责任    (三)企业应当承担的基本的文化责任    (四)企业培育名牌产品的责任    (五)企业应当承担创新的责任    (六)企业应当承担“走出去”的责任    (七)企业回馈社会的责任  五、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意义  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第八章 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建设  一、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  二、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建设    (一)政府职能部门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二)政府职能部门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三)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四)政府职能部门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三、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三)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    (四)有利于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中的形象与威信    (五)有利于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六)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七)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文化建设的水平    (八)有利于提高抵御不安全文化因素的“免疫力”    (九)有利于在政府职能部门搞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落实    (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九章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  二、社区的发展  三、社区的主要功能  四、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二)社区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三)社区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五、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第十章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  二、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看农村社区的主要功能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二)农村社区行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三)农村社区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四)农村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第十一章 文化事业  一、文化事业  二、我国部分文化事业的基本状况  三、文化事业发展的宏观形势  四、发展文化事业的基本意义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  一、文化产业  二、文化产业的分类  三、部分文化产业的基本状况    (一)概况    (二)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    (三)我国影视产业的部分状况    (四)我国动漫产业的部分状况    (五)我国出版业的部分状况    (六)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部分状况    (七)我国广告产业的部分状况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趋势  五、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困难  六、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意义第十三章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研究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质  二、中国文化应当“走出去”  三、中国文化“走出去”应当掌握好的几个问题  四、中国文化“走出去”艺术的研究第十四章 文化的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功能    (一)诊断的功能    (二)提高的功能    (三)促进的功能    (四)指导的功能    (五)宣传的功能  二、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性    (二)适时性    (三)最优化    (四)适度量化  三、对评价体系的评价    (一)评价评价的目的    (二)评价评价的理论    (三)评价评价的内容    (四)评价评价的方法  四、尝试评价    (一)对民族精神的评价    (二)对民族自信心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对继承传统节日的框架评价体系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评价    (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评价    (六)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评价内容    (七)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评价内容    (八)对省、市文化工作的框架评价体系    (九)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    (十)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    (十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力的主要评价内容第十五章   中国文化安全研究  一、文化安全研究的背景  二、文化安全  三、语言文字的安全  四、对中国文化产品(作品)参加国际评奖的分析  五、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最关键的因素    (一)文化安全理论    (二)法律    (三)政策    (四)策略    (五)民族精神的有效宣传与作用的发挥    (六)民族自信心    (七)民族“免疫力”    (八)文化工作者管理文化的理论水平    (九)与时俱进地过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十)优化文化实力,用好文化实力    (十一)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十二)积极参与和慎重对待国际文化产品的评奖工作    (十三)强化“细胞”    (十四)确保民族文字的安全    (十五)媒体  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法的研究    (一)理论法(本质法)    (二)方法法    (三)双势法    (四)实力法    (五)精神法    (六)节日法    (七)“细胞法”    (八)双业法    (九)评价法  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义的研究    (一)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志    (二)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三)中华民族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精神    (四)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五)中华民族文化是保卫中华文化安全的武器    (六)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脊梁    (七)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八)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需求附录一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理论与社会实践框架体系的研究附录二文化实力命题式框架体系研究附录三加快制定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附录四将文化强国确定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的专著。作者着重中国文化实力的表现形式和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实力战略措施的思考;强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免疫力”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评价工作在研究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工作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既可以作为专门从事文化管理和研究者的常备读本;也可以作为教学培训人员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