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季羡林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第一家出版机构,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新中国出版业的见证和缩影!“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为挖掘人民出版社蕴藏的丰富出版资源,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老一辈出版家意见的基础上,我社决定从历年出版的2万多种作品中(包括我社副牌东方出版社和曾作为我社副牌的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披沙拣金,精选出一批在当时产生过历史作用,在当下仍具思想性、原创性、学术性以及珍贵史料价值的优秀作品,汇聚成《人民文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收藏需求,积累传承优秀文化。《人民文库》第一批以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出版的图书为主,分为以下类别:(1)马克思主义理论,(2)中共党史及党史资料,(3)人文科学(包括撰著、译著),(4)人物,(5)文化。首批出版100余种,准备用两年时间出齐。此后,我们还将根据读者需求,精选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优秀作品陆续出版。由于文库入选作品出版于不同年代,一方面为满足当代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阅读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将原来的繁体字、竖排本改为简体字、横排本;另一方面,为尽可能保留原书风貌,对于有些入选文库作品的版式、编排,姑仍其旧。这样做,也许有“偷懒”之嫌,但却是我们让读者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体味优秀作品恒久价值的一片用心。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作为公益性出版单位,我们深知人民出版社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为人民多出书、出好书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我们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再创人民出版社的辉煌。

内容概要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不书讯时间的脉络,记述了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学,先生几经辗转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遂对其倾注热情与辛劳,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由此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深厚根基。在此过程中,先生饱尝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带来的戏剧性苦难,而于苦难之外,又更难忘学长深思,友人情深。先生虽言 “自传”只述事实,不及其余,然“诗与真”并行不悖,洋洋十数万言,生命之诗性本已蕴集期间。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史学家、教育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专家。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作为学贯中西、久享盛名的学者,他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文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羡林散文集》等;译作有《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书籍目录

留德十年楔子一 留学热二 天赐良机三 在北平的准备工作四 “满洲”车上五 在哈尔滨六 过西伯利亚七 在赤都八 初抵柏林九 哥廷根十 道路终于找到了十一 怀念母亲十二 二年生活十三 章用一家十四 汉学研究所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十六 完成学业 尝试回国十七 大轰炸十八 在饥饿地狱中十九 山中逸趣二十 烽火连八岁 家书抵亿金二一 我的老师们二二 学习吐火罗文二三 我的女房东二四 反希特勒的人们二五 伯恩克一家二六 迈耶一家二七 纳粹的末日——美国兵入城二八 盟国二九 优胜记略三十 留在德国的中国人三一 别哥廷根三二 赴瑞士三三 在弗里堡三四 同使馆斗争三五 从瑞士到法国马赛三六 船上生活三七 西贡二月三八 从西贡到香港三九 回到祖国的怀抱余音袅袅附录:欧游散记

章节摘录

一 留学热五六十年以前,一股浓烈的留学热弥漫全国,其声势之大决不下于今天。留学牵动着成千上万青年学子的心。我曾亲眼看到,一位同学听到别人出国而自己则无份时,一时浑身发抖,眼直口呆,满面流汗,他内心震动之剧烈可想而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仔细分析其中原因,有的同今天差不多,有的则完全不同。相同的原因我在这里不谈了。不同的原因,其根柢是社会制度不同。那时候有两句名言:“毕业即失业”;“要努力抢一只饭碗”。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没有后门,照样找不到工作,也就是照样抢不到一只饭碗。如果一个人能出国一趟,当时称之为“镀金”,一回国身价百倍,金光闪烁,好多地方会抢着要他,成了“抢手货”。当时要想出国,无非走两条路:一条是私费,一条是官费,前者只有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子女才能办到。后者又有两种:一种是全国性质的官费,比如留英庚款、留美庚款之类;一种是各省举办的。二者都要经过考试。这两种官费人数都极端少,只有一两个。在芸芸学子中,走这条路,比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是否有走后门的?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一般是比较公道的,录取的学员中颇多英俊之材。这种官费钱相当多,可以在国外过十分舒适的生活,往往令人羡煞。我当然也患了留学热,而且其严重程度决不下于别人。可惜我投胎找错了地方,我的家庭在乡下是贫农,在城里是公务员,连个小官都算不上。平常日子,勉强糊口。我于1934年大学毕业时,叔父正失业,家庭经济实际上已经破了产,其贫窘之状可想而知。私费留学,我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癞蛤蟆压根儿不想吃天鹅肉,我还没有糊涂到那个程度。官费留学呢,当时只送理工科学生,社会科学受到歧视。今天歧视社会科学,源远流长,我们社会科学者运交华盖,只好怨我们命苦了。总而言之,我大学一毕业,立刻就倒了霉,留学无望,饭碗难抢;临渊羡鱼,有网难结;穷途痛哭,无地自容。母校(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要我回母校当国文教员,好像绝处逢生。但是我学的是西洋文学,满脑袋歌德、莎士比亚,一旦换为屈原、杜甫,我换得过来吗?当时中学生颇有“驾”教员的风气。所谓“驾”,就是赶走。我自己“驾”人的经验是有一点的,被“驾”的经验却无论如何也不想沾边。我考虑再三,到了暑假离开清华园时,我才咬了咬牙:“你敢请我,我就敢去!”大有破釜沉舟之概了。

后记

在德国整整十年,在瑞士、法国和西贡超过半年,这将近十一年的回忆就写完了。写这样的回忆录,并不是轻松愉快的事情,我总共写过两遍,第二稿几乎和第一稿完全不一样,不是抄,而是重写。我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为什么在相距三年之后又写成清稿?这一言难尽,不去说它也罢。我只说一说写作的过程。这个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回忆的过程,有日记为依据,回忆并不是瞎回忆。不管怎样,我必须把这十一年的生活再生活一遍,把我遇到的人都重新召唤到我的眼前,尽管有的早已长眠地下了;然而在我眼前,他们都仍然是活的。同这些人相联系的我的生活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前后两次,在四十天和四个月内,要把十一年的五味重新品尝一遍。这滋味绝不是美好的。我咬紧了牙,生活过来了。但愿以后无需再把以前已经干枯了的快乐与痛苦重新回味。我虽年届耄耋,看起来还不像就要走的样子。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还有不少酸甜苦辣要尝,我真希望这个余音能袅袅得更长一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文科研究生的一本必读书,不止在治学上,而且在为人上,全都可以作一般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 尽管书中尽是对往事的回忆,鲜有抒情和议论,然而在字里行间仍然有一股旷达之气。这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宁静与淡远,有如秋后的山林、雪霁的原野,人生况味溢于先生的笔端,如行云流水一般。    ——读者王东力

编辑推荐

1935年,青年学子季羡林赴德留学,开始了十年羁旅生涯。数十年后,学术泰斗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忆及往昔,遂写下一部《留德十年》,记述时间的脉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留德十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0条)

 
 

  •   我对季羡老向来尊崇备至。大概是在读大二时,我的“写作”的老师范增友教授,在某天上课,范老师,没有讲课而是拿来一份报纸读给我们听,因为文章很长,时而让乐于读的学生读,时而,范老师自己读。边听,边想,就在那天我了解了一位学术大师的生平与思想,著作与品质。大概那篇文章是《光明日报》或者是《人民日报》的记者采访季羡老而写成的人物通讯类作品。这放在“写作”课上时再合适不过了。一则,让我们明白了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及新闻消息的异同;二则,更给我们树立了一位高风亮节,学术造诣极深的大师楷范的印象。于是,从那时起,凡是涉及季羡老的无论亲笔著作还是他人的传记通讯,总之是只要遇到,就马上读,哪怕是不懂,也要粗粗浏览一过或几过。甚至,我在梦中还梦到了季羡老给我上课的样子——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谁让人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谁让季羡老的人品与事迹如此打动我的心呢!谁让,季羡老尝言的他的老师陈寅恪先生上课的风采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呢!于是季羡老的《东西方文化议论集》(上下),买了;《牛棚杂忆》,买了;《悼念忆》,买了;《季羡林先生》,买了;季羡林散文,买了;《糖史》,买了······是的,季羡老的其他专门学术著作,主要是关于东方语言类的著作,比如关于吐火罗语的啊,巴利文的,梵文的啊······于是,很自然的,《留德十年》,买了。季羡老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一故乡时期二在济南上中学时期三清华大学、中学教员时期四留德十年五解放前夕六五六十年代七牛棚杂忆八1978年以后而该书即为季羡老的人生轨迹之第七阶段。书,题为“留”字,大致缘由有两:一则,是先生留学在德国;二则,是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法回国,只好作为无国籍人士“滞留”在德国,而这德国即为挑起二战的元凶,是法西斯阵营的总头子。因而是“留”,多么恰切。而这一“留”就是十年,从1935年二战未全面开花前始到1945年二战全面结束止。书中述其去时路上所经,来时途中所遭,让人不由惊叹连连;而书中讲其在哥廷根所遇到的饥饿,所学的语言的难度,所遇到的爱情的温馨与无奈,也足令当代的吾辈唏嘘不已啊。人民出版社以“人民文库”丛书的形式,将季羡老的这本早就在1988年就曾出版过的书进行再版,装帧更精良了,字迹更清晰了,错误更少了。是值得收藏的上乘的大家平心述身世的佳作,是可以放在枕边的书籍。
  •   《留德十年》记录了季羡林先生1935年至1945年在德国留学的经历。先生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了8个阶段,但他认为“能值得记述的东西只有两段,一个是留德十年,一个是十年的空前浩劫。”
  •   因为自己在德公差呆过近两月,当时得知德国在二战时几被轰炸为一片废墟,很想知道当时的德国及其人民是何种情形。刚好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正是二战前后他在德国的相关记录,所以购来一读。
    《留德十年》记录有在法西斯的宣传下,整个社会的疯狂,作者还碰到一个德国女孩是多么渴望能为希特勒生孩子(中国在那些年和现在的北韩与之何其相似)。现在的德国彻底批判和否定了法西斯主义,严禁宣传法西斯主义,在欧洲重新站立起来并获得尊严。对疯狂错误的思潮不彻底抛弃,必遗患无穷!
  •   这是季老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在德国的十年,他选定自己毕生奋斗的方向;他赞美学风严谨的老师(这也是当时德国科技昌明的基础);他陪伴师母聆听音乐会(老师已被征兵,成为德军最高级的翻译);他苦熬近两月,节省面粉、白糖为老师烤制蛋糕,老师和师母接过时已说不出话;他不敢向心爱的姑娘表白,半个多世纪后故地重游,佳人杳无音信……没有留德的十年,季老就不是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季老。我是将这本书和《牛棚杂议》一起阅读的。就如同我的手指在触摸季老的灵魂,感受他心灵的跃动。
  •   人一生中真正过的有意义不容易,很少有人能够10年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中国的现状,浮躁,急功近利,静不下心,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活所迫,传统教育造成,使得人很难得下决心来长时间做一件事情,我想当中国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得到改善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花10年来做1件事,那个时候应该是真正强盛的时候。不象现在,1个立交桥修了3年,还没用10年就要重修这种虚假经济的强盛。季老由于战争,有点象被迫留德10年,正是这有意义的十年造就了他。绝对是五星的书,不是他名气多大,成就多高,这种人生不是一般人所能经历的.很可惜的是,以前应该也有不少中国人有非凡的经历,但由于名气不够大,不够吸引眼球,而不能出书让我们了解,所以我们只能停留在名人这里。
  •   这本书用朴实的语言把作者留德十年的经历学出来
  •   一直喜欢读季老的作品,《留德十年》,依旧喜欢。
  •   书很新,季老用朴实的语言记录这留德的十年,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   季羡林先生以朴实而幽默的语言,真实而真切的情感,回忆了在德国十年往事,表达了他对德国及德国人的美好印象。是一本了解季老的好书,也是一本了解德国的好书。
  •   因为要留德
  •   在季老的留学德国十年的求学生活点滴书写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朴实的灵魂,一个从深刻的平凡中走向真正不平凡的美丽。带给我们一面明镜,一种可靠的生命参考。我相信我们会从中悟出许多平凡实用的智慧,却无比实在的力量。暮然回首,你真会感到你好从中得到好多的幸运和幸福的。
  •   这样评价可能有人会想,这是什么呀?呵呵。我本来对季老先生知之甚少,由于朋友的推荐我买了这一本书。对季先生这段人生经历我很佩服。
  •   季老先生的书,文若其人,清新优美,又不乏大哲理,享受好书带来的极大乐趣...
  •   之前买过一本,觉得很好,推荐同事,再买一本。季羡林的文笔,朴实无华,然而情感跃然纸上,读过之后很感动。
  •   喜欢季羡林的文字!
  •   值得仔细阅读的书。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书是季老先生不断钻研,勇于挑战自己的真实记录。学习,推荐。
  •   季老的文章是非常棒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记述了季老整个留学过程中的点滴回忆,读时仿佛身临其境,难得的好书啊!
  •   非常喜欢季老先生的书,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买了好几本,这本正在看,其它慢慢看。
  •   读后感触颇多,想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还是陶渊明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俗人如我,只能看着,想着,感动着,震撼着而已。
  •   很好的一部书,季老笔墨娓娓道来,丝毫无有酸腐之气,看起来平和舒服,内容真实,感觉好多现象与当下留学时局相同~~~~~
  •   我有许多感想而不堪言。但只希望我的孩子能是这般的文笔,或者至少能心向往之。我是个民族主义者,甚至有点民粹味儿,看了这本书还是感觉德国人确实可敬可爱,他们未必比中国人聪明,似乎不会算计,或许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不失纯朴和善良。
  •   刚拿到书,书有透明薄膜保护,当当的外包装也很规整,不错
    很喜欢季老写得文章,希望通过此书的阅读 对他的各种学习生活经历有更多的了解 期待!
  •   季老写的文章真唯美,很喜欢。季老是我们山东济南人的骄傲,我也去过季老吃油旋儿的店,怀念季老
  •   一个正直善良的中国知识分子真实内心的写照,一个耄耋老人历经草桑后感悟的生命真谛。一本值得所有文化人细细品味的好书。如果人人能够做到季老这样的率真,则中国可以少多少是非。
  •   拿起来就放不下,几天之内读完,对大师学习经历和当地文化生活都有了了解。
  •   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哭让你笑,让你觉得是老友谈心的书。完全没有其他一些所谓的大师们高谈阔论的气息,就感觉是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在跟你讲述他的一些经历和心情。
  •   这本书写的不错,看后收货不少。
  •   作者是一位大师级人物,阅读他的书就是给心灵洗澡。
  •   书的质量很好,银行还会光顾。
  •   看完了。季老这一代人伟大!
  •   孩子老师要求买的,我跟着看了不错
  •   送货速度相当快,下订单时系统提示预计一月十一日到货,但一月八日货就到了。今天开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印刷质量很好,对想了解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看这使我更加讨厌韩寒、郭敬明以及一些流行的偶像、宫斗电视剧。
  •   给孩子的礼物,看起来印刷精良,好。
  •   包装很精细,外面有塑料薄膜封装,还没打开,从封皮看,印刷精良
  •   书是正品。和大师一起感受他的心路历程。发现自己是多么卑微和渺小啊。
  •   这次发货很快,3天就收到了,真是没想到,上一次用了十几天,还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收到的。
  •   也让孩子读读,并留存
  •   好书,不愧大家之作!
  •   大师文笔
  •   给朋友买的,暂无不晓得写啥的。朋友表示书质量满意。
  •   平淡、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辉煌的生命。是一本可以给人力量、安静和祥和的书。
  •   本书出版社权威,纸张好,印刷清晰。季老的书的文笔自然清晰,读上去身临其境,季老的修养也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   坚定信仰
  •   拿到书的当天就一口气读完了太好看了本人竭力推荐
  •   这样贴近生活的,朴实的大师作品,引人深思,带给我震撼,非常强烈,回想起汶川的灾难,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关爱身边的朋友,让生活充满爱!!!
  •   个人超级喜欢!
  •   那个时代过去了那么久,在季老的笔下竟然同今天如此接近。此书的版式、外观非常大方,拿在手里很舒服。
  •   太难得了!这是一本让人读后爱不释手的好书!流畅的笔法真实的感受让人受益匪浅!
  •   一个注定要进入天堂的人,站在很高的位置上写的书,却让普通人看了心里特别踏实,不像一些名人写的书,看了让人觉得想飘却漂不起来的那种难受
  •   语言平实舒服,更加激励我们这些热爱语言学习的青年人呢~季老,走好!
  •   1.季老教会了我很多东西2.这本书质量不错
  •   难得的好书,值得一看!
  •   很好的书籍!!
  •   学者不亏是学者,写的书就像一个朋友面对面的在聊天,深入浅出,相当有画面感.值得一读
  •   还是非常不错,希望继续提高
  •   这是我的老师推荐的书,主要是想看看那个年代的人发生的那些事,季先生的语言谈不上多少文采,但是平实的语言道出了那个年代的人的处乱不惊的难得的心态。同时透过他的叙述展现出了德国人的那种严谨、认真的品质,也不是赞美那种品质,只能说有其优越的一面,也存在缺憾;这也让我好奇为什么不同民族的间人格的差异会如此之大……书还没有读完,但大体上对于季老先生我已有了总体的印象,很和蔼,很爱国,很上进,同时也普通的一个人……
  •   很快看完季老留学生活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他所遇到的老师,善良\淳朴\诲人不倦,是人生路上的标杆是灯塔.遇到这样的老师,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   国庆期间的原因吧,邮件时间慢了些,书的质量还行。
  •   因作者而购买此书。语言文字朴实无华、娓娓动听、令人感动。从中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在外求学工作的苦与乐。
  •   感情真切,语言平实。真性情溢于言表。
  •   很平实的书,看了让人心情平静
  •   季老的讲述真实有感情
  •   德国人民善良,德国教授严谨
  •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很朴实,季老的文字也很朴实,淡淡的,阅读起来很舒服~
  •   挺好 买书比什么都值得
  •   写的很传情!
  •   送货还算及时。原想今天拿不到了,竟然还是送来了。封装也可以。内容当然没的说。
  •   季老的书值得一读
  •   不错,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好
  •   挺好的书值得一看
  •   包装很好,内容嘛,值得细细品味
  •   这书是季老先生早就写好的,你拿过版权在印刷一遍不就行了?为何会这么贵?叫老百姓看得起吗?更可气的是,书是非常非常的薄,但还却这么贵
  •   德语老师推荐的~~
  •   东西很不错,价格稍微高了些!
  •   对于季老先生,我想或许写这本'回忆录'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他自己写道,以后可能不都不会再写这类的书了.还说他的人生平淡,很谦虚不过看了这本书,我却觉得很失望.虽然语言平实但感觉,更痛苦的回忆却被刻意屏蔽了呵呵,
  •   书不错,简单易懂书不错,简单易懂。
  •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   季老的作品
  •   阅读之幸福,酣畅淋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