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礼学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陆建华  页数:274  
Tag标签:无  

前言

先秦诸子的礼学思想,近年来逐渐受到应有的关注。对于诸子礼学的研究,涉及诸多史料辨析和观点论争的问题,难度甚大。特别重要的是,对于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的研究,关系到如何看待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秦汉到清末两千年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以及礼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礼”产生于上古时期。原初形态的礼治,形成并完善于西周。礼学,则渊源于孔子,光大于儒学,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治崩解的时期,又是诸子礼学出现并力图重建礼治的时期。不过,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要建构的礼治社会,并不都是一般人所误解的西周社会。诚然,孔子要复兴的礼,是周礼;其要重建的社会,是以西周为理想的社会。但是,作为“圣之时者”的孔子,如果有统治者真正能够用他,他也未必就是全盘“周化”的实践者。道理很简单,因革损益的思想,在孔子观念中还是很牢固的。何况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价值,而“仁”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是可以与时俱进的。“克己复礼”为“仁”,视听言动符合“礼”才是“仁”,“仁”与“礼”融为一体,而这“礼”,确是可以随时代变迁而损益,因现实需要而调整。

内容概要

礼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与三代礼乐文化有着血脉联系,皆有丰富的礼学思想。本书将先秦诸子置于先秦时期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下,有别于学界常用的从史学或经学维度研究礼学,而是注重对先秦诸子礼学的哲学和思想层面的研究,既从哲学高度考察和梳理了先秦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代表性人物如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礼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阐发和揭示了先秦诸子礼学思想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影响,又把老子、墨子、商鞅等人的礼学作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方法探求和剖析了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的发展脉络、逻辑进程及其内在规律。

作者简介

陆建华,男,l965年10月生,安徽省长丰县人。现为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求学于合肥师范学校(1982—1986)、安庆师范学院(1988—1990)、安徽大学(1991—1994)、中山大学(1999--2002),1994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道家和礼学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已出版《道家与中国哲学》(合著)、《荀子礼学研究》等著作,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论文和著作皆获得过省部级奖励。

书籍目录

引论礼学的诞生第一章 道家之礼学  第一节  老子之礼学    一、批评礼和礼治    二、道主宰天、帝、鬼神    三、学礼方法    四、道治依赖于天子、诸侯王    五、肯定丧礼和祭礼  第二节  庄子之礼学    一、礼是乱之源    二、儒家崇礼的错误    三、礼仪的道家化    四、乐的道家化      五、道中有礼且道为礼源第二章 儒家之礼学  第一节  孔子之礼学    一、三代之礼的相因与损益    二、为国以礼      三、礼规定德与德支撑礼    四、情礼不可分    五、赞美《韶》、《武》而否定“郑声”  第二节  孟子之礼学    一、肯定礼的价值    二、礼内在于人之心性    三、厚葬久丧    四、肯定“今之乐”  第三节  苟子之礼学    一、礼的政治、人生与形上价值    二、礼为政治制度、道德规范和宇宙之道    三、礼乐同构    四、隆礼重法第三章 墨子之礼学  一、维护礼的等级性而否定礼的宗法性  二、肯定祭祀之礼并论证其社会价值    三、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而另制墨家丧礼  四、废弃三代礼仪制度而另制墨家礼仪制度  五、批评乐的危害性第四章 法家之礼学  第一节  商鞅之礼学    一、礼生于“下世”而存于黄帝或三代之时      二、三代之礼各不相同    三、儒家之礼是乱国亡国之源    四、刑有礼的印记  第二节  韩非之礼学    一、维护君臣等级    二、批评德治又归德于礼    三、肯定礼仪又重情轻礼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一  郭店儒简之礼学——兼与孔子礼学比较附录二 《礼记》之礼学附录三 先秦诸子法律发生论附录四 告子辨析附录五 告子哲学的儒家归属后记补记

章节摘录

礼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礼本是祭祀神灵的行为、仪式,其价值在于获得神灵的佑护。《说文解字》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于原始时代人类智力十分低下,神事与人事不分,且人事包裹于神事之中,作为祭祀规则的礼同时也是指导人事的原则,涵盖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即是说,礼不仅是神人交通的准则,也演化为人人关系的范式;礼不仅是宗教性的存在,也是社会性的存在。当剥削和阶级产生,人类进入文明的门槛时,祭神祀天转化为“少数人”的特权,神人沟通的宗教仪式代表着世俗的权力和等级名分,礼引申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基本原则和政治制度。三代以来,礼的“为政天下”的功能十分明显。三代之治办因之常被称为礼治。但是,由于礼的神学性质,由于政治之礼的神学根据,礼的存在及其价值无需说明,同时,也没有进入哲人们思考的视野。西周末至春秋,犬命神学始遭怀疑、批判、否弃,随之而来的便是春秋后期的礼崩乐坏。这样,周室统治的神圣根据、现实权力乃至礼治模式一并衰落。在此历史转折前后,“为政方略”逐渐成为政治家和思想者所关注的中心问题,礼也因此而进入政治家和思想者的思想世界。哲人们围绕礼治的仔废、优劣而“ 发言”, 陈述自己关于礼的理解, 礼学因之而诞生。①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春秋后期是礼崩乐坏的时期,也是礼学兴起的时期。当礼被视为神圣的存在时,礼治因礼的神学光环而无需证明,并被认为理所当然;当礼的神学依据、礼的神性的一面被无情剥夺,道德审判与谩骂诅咒无力阻挡愈演愈烈的违礼越礼行为,礼的存在的合理性需要理性的审视、智慧的观照,礼治的价值需要被证明时,礼才进入学术的视野。

后记

在李宗桂老师身边读博时,学位论文写的是《荀子礼学研究》毕业前,想去中国人民大学或西北大学读博后,在填写研究计划时李老师希望我继续研究礼学,从荀子礼学扩展到先秦诸子礼学,于址,我以“先秦诸子礼学研究”为题中请读博后。承蒙张岂之先生、张立文先生的爱护,二位先生都同意我到他们门下读博后,可是,由于特殊的原冈,使我最终错过了机会。在此,我要向二位先生道歉。博士毕业后,工作两年,又想到武汉大学读博后,并同郭齐勇先生的一个弟子谈及此事,后因我爱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只得作罢。记得,我给郭先生写信表达我的失望和遗憾,郭先生还回信安慰我。2004年,我连续申报安徽省教育厅课题、安徽省社科课题,均告失败,有些心厌意冷,孙以楷老师开导我,叫我别灰心,并提醒我以“ 先秦诸子礼学研究”为题申报2005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口。我向李宗桂老师汇报,李老师也鼓励我申报。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不会找人,而且,评审时我因病住院,但是,事后得知,我很幸运地得到了任吉悌先生、邵汉明先生等的关怀和帮助,很幸运地申报成功, 我要向任先生、邵先生等所有评审专家表示感谢。在2006年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我巧遇任先生,任先生还嘱我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把课题做好。另外,在课题的申报过程中,我还得到沈跃春先生的热情帮助,同样要感谢他。

编辑推荐

《先秦诸子礼学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诸子礼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老公读的,说是好书
  •   作者的功力颇深虽然度起来很不容易
  •   礼者,敬而已矣!
  •   内容还行吧,有一定参考价值。
  •   要写博士论文了,参考性还是有的
  •   思想史研究有益!
  •   个人觉得这本书可读性不是很强,通篇都是引用,引用之后就是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再用“换句话说”或者“换言之”再把同样的意思重复一遍,读了之后很是郁闷。这本书像是将古人意思堆积起来的感觉,学术性不是很强,同类书籍推荐勾承益的《先秦礼学》,那本书不管是学术性还是可读性都很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