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黄书元 著  页数:277  

前言

  仿佛执法者手中的天平,两袖清风、浩然正气;廉洁奉公、清俭严明,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为官者的重要准绳。“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只有时刻以廉洁自律,身怀浩然之气,才能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清官,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言与行,诠释着“两袖清风”的内涵。春秋齐国的名臣晏婴,是先秦卿大夫中力倡廉政且躬行不怠的第一人。他要求帝王节俭为政,同时更以节俭自律,甚至每每“食不足”。明朝名臣于谦,慷慨为国,清廉自守,留下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千古名诗。他身居高官,却从不作威作福,总是轻骑简从;他廉正不阿,从不谄媚逢迎。有人曾劝他给上司进献礼品,他却挥挥衣袖笑着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充分体现了他胸怀坦荡的君子之风。被康熙赞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一生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他在任上恪尽职守、兴利除弊,“所至民怀其德”,取得了卓著的政绩;而在自己的生活上,却始终苦节自律、粗茶淡饭。在他去世之后,家中“四壁萧然,无异寒士”,最后被谥为“清端”,永世受到人民的敬仰。  翻开历史的书页,那些或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或腰缠万贯、权势熏天的为官者早就被大浪淘尽,只留下千古骂名;而得以名垂青史的,正是那些一贫如洗,却以凛然的傲骨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为官者。他们的品质在后世人们的心中铸就了永恒。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古人所说:“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

内容概要

  《两袖清风》是一部学者写给领导的书。历史事实是相对稳定的,历史的意义却历久常新。众多知名学者撰文,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表述,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一部可资借鉴的历史文化读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透视历史……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始终不渝。

作者简介

  黄书元,男,1956年生,安徽人。曾任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安徽省出版局局长;2002年9月任人民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至今。

书籍目录

去奢崇俭刘康公论侈俭墨子的节用主张汉文帝躬率节俭致安宁陆纳以茶果待谢安周武帝胜而愈俭隋文帝务存节俭唐太宗戒奢从俭贞观名臣多清廉宋初严惩赃吏金世宗以俭治国明太祖惩贪明成祖崇俭林起龙力戒腐败之风康熙帝崇尚节俭雍正帝去奢崇俭岳起清介自矢阎敬铭崇俭李用清安贫厉节

章节摘录

  宋德宜夜拒馈银  宋德宜(1626-1687年),字右之,别号蓼天,清代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考取进士,后历官国子监、翰林院、内阁、户部、吏部、都察院,并拜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衔。宋德宜“任部院十余年,声绩最著”(《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宰辅六.宋德宜传》)。这不仅由于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居官清廉。  由于康熙帝亲政之后颇重吏治,因此,当时出现了一些廉洁奉公的臣子,而宋德宜当属其中之佼佼者。他虽身居高官,却没有把当官作为谋求私利的资本。他在未做官之时,“有宅一区,薄田数顷;既贵,无所增益,门巷肃然”(《清史稿.宋德宜传》)。这确实是很难得的。特别是他在户部任上,“暮夜拒馈银”一事,更使他名垂青史。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七月,宋德宜因政绩突出,而且清正廉明,由内阁学士升任户部右侍郎,即户部的副长官。户部是掌管钱粮财务的。清代有人以“富、贵、威、武、贫、贱”六字拟六部,其中“户日富”。可见,户部的官是众人瞩目的肥缺。长期以来,户部官员贪赃枉法最为突出。有人大肆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有人公然接受贿赂,并且心安理得。而一向清廉的宋德宜不仅没有沾染这些恶习,而且自他到户部任职后即“自律律人,尤为峻绝”。(《清朝野史大现.宋文恪拒绝暮夜馈金》)

编辑推荐

  《两袖清风》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历史系等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学者组成的专题写作组集体写作而成。主编黄书元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副主编赖长扬主攻中国史学史,发表论文数十篇,与人合作著作多部,具有丰富的大型文化项目策划、组织经验。赵禄祥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深切了解党政领导干部的历史需求,主编的史鉴类图书曾获国家图书二等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两袖清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