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出路与启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周连顺  页数:297  
Tag标签:无  

前言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重大的也是常提常新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虽然不能说是毛泽东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但是他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的确标志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之间关系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从那时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经过延安整风到党的七大,这个思想终于成为全党的共识。也正是毛泽东在一系列的著作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途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正确认识。这种系统认识的结晶就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内容概要

本书的写作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内涵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却遭遇了新的挑战。早些年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中国化来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观点,曾经在学术界取得广泛的共识,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但是,由于这种界定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近年来又有学者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新的界定,有的提出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学术上的定位,有的说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区分,这样,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又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因此,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寻找新的视角重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行界定。

作者简介

周连顺,男,1975年生,湖南省永州市人,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马于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和“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研究”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且的研究。近年来在《光明日报》等权威报纸和《社会主义研究》、《江汉论坛》、《历史教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序  导论  一、深化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仍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深化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几点思考第一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两大历史课题  第二节  解决中国社会历史课题需要新的理论武器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入学西方的迷梦”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三节  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及其内在根据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演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前期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演变    第二节  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內涵    一、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不同理解    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    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一个新视角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內在根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说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外文化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第三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推动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一、全党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    三、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党理论水平    第二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社会历史课题    一、独辟蹊径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      二、紧扣实际解决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三、不畏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第三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科学总结实践经验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二、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的理论原则      三、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四节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    一、实现语境转换,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民族化的存在形式      二、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为马克思主义寻找结合点和生长点    三、在批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从中国民俗文化和社会心理中吸取合理因素第四章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  第一节  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析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强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    一、坚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    二、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感情和需要    三、辩证地认识中国的国情    第三节  在长年的勤奋好学中积累渊博的学识    一、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二、具有精湛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底蕴      三、对近代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节  重视实践并善于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      一、既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反对盲从心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去分析和认识问题      三、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四、善于集中集体智慧第五章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既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世界观,又把它当作方法论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    二、做好调查研究,批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人点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不同时期具体实际的结合  第三节  坚持不懈地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障碍    二、既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经验主义,重点反对教条主义    三、深刻认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根源,采取不同的纠正方法  第四节  正确看待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失误    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失误及其成因    二、评价毛泽东的失误必须要坚持的几条原则结束语: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积极投身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的贡献,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时刻遭受亡国灭种的威胁。从此之后,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地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是这些努力先后都遭到了失败。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此徘徊和苦恼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一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运动的发展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些为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节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两大历史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了在世界上领先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自从世界进入近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向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同时期的中国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面世界发展的形势缺乏了解,不图变革,因此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这样,当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开辟海外市场向外扩张的时候,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而又积贫积弱的中国自然成为它们侵略和掠夺的一个重要对象。自从1840年英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之后,中国就开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毛泽东指出:“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为了改变中国在世界上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并且能够站稳,就必须改变“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因此,改变腐败的社会制度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也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对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作了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就必须通过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来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中国在近代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就必须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要解决的第一个历史课题。中国本来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文明曾经长时期地领先于世界,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差不多早了1000年。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开始走向衰落,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正好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提供了契机。英国是第一个使用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帝国主义国家,紧随其后,法国、美国等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也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自从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之后,中国社会内部的情况就开始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方面,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中国开始从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它们不仅“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中国开始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且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逐步深入,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亡国灭种的危机越来越凸显出来。在经济方面,由于外国资本势力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一种适应外国资本发展需要的变化,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因此,随着外国资本势力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在文化方面,帝国主义的入侵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意识曾经长时期统治着人民的精神生活,虽然这一思想意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但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为了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落后、愚昧和盲从的状态。清政府在抵御外来侵略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封建专制政府的无能。从此之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意识在帝国主义的进攻面前也败下阵来。为了改变这种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日益衰落的状况,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第二节 解决中国社会历史课题需要新的理论武器腐朽的清朝政府在鸦片战争中遭到了惨重的失败,从此之后。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中国古老的封建思想意识再也不能够承担起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使命,为了改变中国在世界上被动挨打的局面,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必须向中国以外的世界寻找真理。在当时,由于整个世界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先进的,因此,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力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富强之路。但是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这些努力先后都遭到了失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沉痛的教训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寻找新的理论武器和新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传人中国的。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毛泽东指出:“自从一八四。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古老的一套再也不能够承担起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使命,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向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中国人对向西方学习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以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的中国人在总结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并不能够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因此,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没有能够实施的环境。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开写了《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了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他的主张得到了洪秀全的支持,但是,由于太平天国没有能力消灭作为封建制度根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资政新篇》的实施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条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结束以后,洋务派官僚掀起了所谓的“自强”、“求富”运动,把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内设立了一些军事和民用工厂,从而把从器物方面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推向了高潮。应该说,在当时的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确实起了开风气的作用。洋务派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这极大地扩充了中国人的视野,在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洋务派官僚并不愿意改变中国封建专制的政治经济制度,恰恰相反,他们希望通过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来维护这个制度,这就注定了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历史证明,在不改变封建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挽救中国的命运是不可能成功的。

后记

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由来已久,研究的成果已经相当丰富。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毋庸讳言,深化研究这一问题的难度也不小。那么,作为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后来者。我为什么还要执著地甚至是固执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论题呢?原因之一当然是我对研究这一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对毛泽东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毛泽东著作的集大成者《毛泽东选集》1-4卷、《毛泽东文集》1-8卷反复看过多次,有关毛泽东的各种传记材料更是涉猎不少。大学毕业之后在偏僻的农村中学任教五年,业余生活的单调使得与书为伴成了工作之余的主要内容,这样我更广泛地阅读了与毛泽东相关的各种资料,这多多少少为以后的研究积累了一点基础。2001年我到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攻读硕士,有了恩师谭献民教授的指导,兴趣变成了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探索、出路与启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到货很快,书价格很便宜
  •   当当服务周到,规范.价格合理.值得信赖.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