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漫谈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柴效武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第三个老太太的提出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天堂对话的趣闻,尚在耳畔未曾消逝,来自N国的第三个老太太又带来了新的理念。如果说美国老太太的引入,为国民按揭贷款购房提出了新的思路,大大推动了我国的住房建设,使得亿万老百姓提早住上了新房,用“明天的钱圆了今天的梦”;我们设想的来自N国的第三个老太太倒按揭以房养老的话题.则为我国的养老保障增添了新的操作模式,使得养老的沉重负担变得较为轻松一些,用老年身故后遗留房产价值的提前变现来保障生前的养老,可谓用“死后的钱圆生前养老的梦”。  以房养老是将住房与养老两大事项,通过金融保险或非金融保险的机制与手段,进行组合融会后的产物。以房养老是养老保障的新思路,金融保险产品的大创新,住房在养老保障功能方面的扩张,是理论和实证上的极大创新。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是波及面广、影响力强,关联到养老保障、房地产、金融保险、财政税收、新闻媒体、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福利工程”。  虽然目前我国还不完全具备实施以房养老模式的应有条件,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金融技术平台等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但是这一理念的提出,及建立在其上的多种具体操作模式的运用,仍然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是可以对社会、家庭、个人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积极功用的。

内容概要

人人会衰老,家家有老人。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快。“四二一”家庭将普遍出现的态势下,社会养老资源严重短缺,家庭养老功能已经目趋弱化,如何养老就是摆在亿万家庭面前的热点话题。    本书以漫谈的形式,用生动活波的话语对以房养老的方方面面,作出较为深入的全面诠释什么是以房养老?我们如何运用住房来养老?房子养老与儿子养老、票子养老三位一体。如何共同打造养老保障的新体系?以房养老有哪些具体的运作模式?这一理念的推行将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哪些积极效应?以房养老存在哪些风险?围绕以房养老,大家还会有哪些困惑与质疑,我们为此应作出哪些工作?政府官员、学者、普通老百姓和金融屏、地产界人士者陧如何看待以房养老的……

作者简介

柴效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曾提出“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第三个老太太以房养老”、“打造养老基地,建设养老天堂”等观点,得到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基地养老和个人金融理财。著有《“以房养老”研究系列丛书》(共7本,230余万字)、《现代家庭经济生活知识大全》、《家务劳动研究》、《高校学费制度研究》、《教育资助暨助学贷款制度研究》、《家庭金融理论与实务》、《个人金融理财理论与实务》、《个人金融服务研究》等专著,出版各类教材、读物10余部,在中央及省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市的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地方合作课题共10余项。

书籍目录

前言一、以房养老是公众思想的大解放二、以房养老建立了代际关系的新模式三、以房养老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四、以房养老开创了家庭投资理财的新思路五、以房养老是养老保障的新思路六、以房养老是金融业绩的新增长点七、以房养老让老人生活更幸福八、对以房养老被误读的补正九、以房养老与房价十、以房养老的开办十一、八面来风

章节摘录

  一、以房养老是公众思想的大解放  我们提出以房养老的新思路,并在对各个社会层面的人员进行调研时,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家在观念上能否顺利接受这一新的理念。当然,限于大家的观点不一,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见解各有不同。这对以房养老行为的推行而言,是一件大好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争论才可能分出是非。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正是对公众思想观念的一种大解放、大启迪。  (一)以房养老理念的实施与观念之争  在以房养老行为能否实施的问题上,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观念问题。在我们东方人的思想深处,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防老就须养儿。作为回报,父母死亡后,包括房产在内的遗产顺理成章地归由子女继承。许多传统观念浓厚的老年人,还将如何能为子女遗留更多的遗产,视为人生的最大目标。  上海开展了一次有关以房养老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上海90%的城镇老人和85%的乡村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目前,上海有8.9%的老人独居,36%的老人与配偶单独居住,却不愿进入社会养老机构。由此可知,老人在决定养老模式时,传统观念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观念之一:传统的家庭和继承观念。“房子作为遗产的最重要一部分,总是要留给子女的”。杨浦区政立路580弄的多位老人表示“以房养老,把房子养没了,难以理解”。  观念之二:老年人的生活观念。陈晟认为,以房养老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老人维持原有的“有尊严”的生活,但记者采访的大部分老人认为“吃、穿、住、用、行样样不缺,偶尔还能出去旅游一趟”,这就满足了。美国老太太那样拿着倒按揭的钱满世界转,暂时还不可能成为普通国人的养老常态生活。  杨浦区国定路600弄小区一位65岁左右的大妈对记者说:“虽然我每月只有八九百块的退休金,吃饭什么的也够了,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更多的要求。目前自己虽有一套房子,但我不会把房子抵押的。”  陈晟是上海市老龄科研中心的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明确表示,无论是从理性方面还是从情感方面考虑,都愿意接受以房养老模式。陈晟笑着对记者说:“我想,我可以在退休前努力购买多套房子,而且多余的住房未必会留给子女。”  笔者在平日经常做有关以房养老的讲座或接受相关的采访,在对社会公众、学生宣传以房养老的理念时,大家对以房养老纷纷表示赞同的同时,又莫不对其能否真正推行,给予种种怀疑。最大的阻力还是个观念问题,是几千年来流传的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观念,能够真正地打破吗?即使说,2006年的“两会”后,众多媒体组织的各种以房养老的调查中,质疑最多的还是个观念问题,大家能否接受这个很超前的理念呢?  我们谈到了三个老太太之争,从中国老太太的储蓄购房到美国老太太的抵押贷款购房,这个意识的转换与行为模仿,是较快的。从国家相关政策的纷纷出台,到居民百姓的纷纷跟进,踊跃贷款购房;从开始时银行仍有相当顾虑,到最终争相出台种种优惠政策,住宅按揭被视为金融界最优质的一块资产。这都表明大家很容易就接受了贷款买房的新观念。否则,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绝不会有如此的功效卓著,城市的面貌改变、居民的住房改善,绝不会像今日的这样焕然一新。  从美国老太太的贷款买房,到第三个老太太的倒按揭用房子养老,这一观念的传播与接受,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期,绝非一蹴而就之事。中国老太太到美国老太太的转化,只触及到储蓄消费还是贷款消费的问题,观念影响小,牵连问题少,不确定因素不多,居民操作无太大障碍,金融机构开办这一业务  也无太大风险。  从美国老太太到第三个老太太的转变,则是对数千年来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观念的大演变,它直接触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最深处,进入父母与子女这一人际关系间最为隐蔽的深处。比如,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该如何突破?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照顾到老人与子女的感情?东方人的观念是父母把房子留给子女顺理成章;如搞什么“以房养老”,则可能会让子女承受不必要的舆论压力。大家会有某种错觉,一定是子女对父母非常不孝顺,才迫使父母采取了以房养老这个“下策”。父母有这种顾虑,即使知晓这一模式千好万好,也不大愿意亲身去尝试,子女顾虑大家可能会有的种种想法,也会极力阻挠父母这样做。  (二)以房养老是对传统养老观念的挑战  以倒按揭为代表的以房养老的模式提出后,各种新闻媒体上众说纷纭,展开了一场几千年来流传的“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观念是否变革的大辩论。  对绝大多数的中国老人来说,房产是他们最大的一笔财产。按照传统,老人通常会把房产留给愿意照顾他们的子女。很多老人认为,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用外人给的钱养老,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在面子上都说不过去,都不会接受“以房养老、死后卖房”这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正好击中了我们传统观念的“要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以房养老模式不仅纷纷为广大老年人接受,也可以期望在中青年人中扎根。  在考虑到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多数中国人的养老观念还由老观念左右着。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房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座房产。但在中国,房子代表的是“家”,抑或还是自己的“老根”。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目前以房养老与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念有所冲突。在调查中,老人们也说不愿接受以房养老的最大理由,就是怕孩子们有意见,会对老人撒手不管。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就是“养儿防老”,现在提出以房养老的新模式,是难以接受的。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也会难以接受。还是“养儿防老”更为现实一些,当你老了以后,衣、食、用、住、行都需要有人照顾时,自己的儿女在身边总会显得更体贴、更亲切一些。老人最怕孤单,有儿女在身边就踏实一些。另外,养儿防老无后顾之忧,不会担心透支。反之,参与了以房养老,需要靠银行或其他外人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这使老年人感到凄凉,假如自己活的岁数大一些,用于以房养老的那部分房产价值不会出现透支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赞成“养儿防老”!  对中国老人而言,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房产身后也一定要留给子女,否则总是感觉对子女有某种亏欠。若选择倒按揭,无疑是对这个传统道德的“底线”提出的挑战。尽管倒按揭的适用人群十分庞大,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未来适用人群还会更为浩大。但国情有别,真正愿意接受倒按揭的受众人群又有多少?这才是倒按揭是否可行的关键。  一位房产中介公司的市场总监说,中国人习惯将财产留给子女,对绝大多数的老人来说,房产是他们最大的一笔财产,按惯例老人通常会把房产留给愿意照顾他们的小辈。深圳某理财师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目前大多数老人不会以放弃亲情和关爱的方式来换取现金。这位理财师也表示,只有那些“丁克”家庭或是子女较为富裕、老人比较开通的家庭,以房养老才是一种合适的新选择。当以房养老的作用范围,从孤残老人拓宽到一般老人时,便遭遇到了强大阻力。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推出以房养老的新养老模式,是否就是要将此制订为一项法规,大家必须要照此办理呢?并非如此,这一模式的推出,只是为大家的养老多了一种选择。多一种选择总是比少一种要好。有愿意实施以房养老的,也有目前还不愿意实施这一方案的。有众多的老年人可能财大气粗,银行有众多的存款,不必借助于以房养老;也有许多老人人穷气短,尚未拥有属于自己的住宅,自然是谈不上以房来养老。这些都是正常的。  (三)传统观念需要关注但不能过分看重  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出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所谓观念,或日不合中国国情。笔者认为这个观念障碍无疑要重视,但没有必要将它看得高于一切,不能老拿观念做借口“说事”,原因是:  1.人的观念并非板上钉钉,一成不变。对传统观念的注重是对的,但不需要过于看重这个传统观念。否则,我们的国家就不需要进行任何改革,只要一直遵循着传统观念好了。这就不会有今日的大好生活,不会有今日大家思想观念的变化如此快捷。在目前的状况下,还会变得相当快。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化、时代的演进和家庭财富的集聚,人们的思维走向多元化,人生的种种选择也将趋于多元化。人的观念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编辑推荐

  简言之,养老就是年轻时刨造并积累财富,年老时再消耗这些财富。家庭拥有儿子、票子和房子三大财富。养老也就相应有了儿子养老、票子养老和房子养老三大养老模式。三大财富的形式转变、时间转换空间转移,构成了未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方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以房养老漫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以房养老漫谈,不错的书。
  •   我是从中国知网上看到这名作者和他的文章的,就买了他的这本书,觉得还不错,挺系统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