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历史的细节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颖  页数:3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由细节构成的国史。与一般大部头、粗线条的国史书不同,本书力在挖掘细节,用细节反映共和国六十年的风雨历程。    共和国六十年,有太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有太多值得铭记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看似清楚,实则模糊。在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细节。    本书即选取了共和国历史上五十个重大事件,五十个重要的关节点。可以说,这些事件和关节点,影响着历史,改变着历史,也创造着历史。而这些事件和关节点中的许多细节,曲折生动、真实鲜活,看似微小、意义重大,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隐身于历史的深处,难露真容。    开国大典的准备、出兵朝鲜的决策、庐山风波的由来、林彪外逃的内幕、对日索赔的放弃、中美坚冰的消融、改革开放的起步、经济特区的创办……    从细节中,往往能够发现许多重大事件的真相,往往能够探寻许多重要人物的内心……

作者简介

李颖,女,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第一研究部三处处长,同时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国共关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党史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多年从事中共党史研究,有多部党史、国史类著作获得国家级奖项。
参与编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是中央电视台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杨尚昆》的主要撰人之一,参与中央及中央党史研究室交办的各种文稿及书籍的撰写。
著有《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百年外交纵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决胜东北》(潮出版社2001年版)等书,主编《从一大到十七大》(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重大会议实录》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与毛泽东_起感受历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书,是大型l6卷本《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丛书》(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版)的副主编,在《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细节一 开国大典细节二 毛泽东首次访苏细节三 苏联援华“156项”细节四 和平解放西藏细节五 抗美援朝细节六 土地改革细节七 镇压反革命细节八“三反”运动细节九 三大改造细节十 初露锋芒日内瓦细节十一 万隆走出“一边倒”细节十二 中共八大的探索细节十三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细节十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细节十五 炮击金门细节十六 “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缨节十七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缀节十八 庐山风渡细节十九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细节二十 中苏大论战细节二十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细节二十二 刘少奇冤案细节二十三 二月抗争细节二十四 珍宝岛边境自卫反击战细节二十五 林彪集团的覆灭细节二十六 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细节二十七  重返联合国细节二十八 正式放弃对日索赔细节二十九 天安门事件细节三十 粉碎“四人帮”细节三十一 真理标准大讨论细节三十二 伟大转折细节三十三 安徽农村改革细节三十四 平反冤假错案细节三十五 中美建交细节三十六 创办经济特区纲节三十七 百万大裁军细节三十八 “863计划”细节三十九  1988年的抢购风潮细节四十 1989年的政治风波细节四十一 戈尔巴乔夫访华细节四十二 邓小平南方谈话细节四十三 抗洪抢险细节四十四 西部大开发细节四十五 港澳回归细节四十六 中国入世细节四十七 “非典”事件细节四十八 汶川地震细节四十九 北京奥运细节五十 飞天中国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细节一开国大典  关于新中国国名的讨论  为了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诞生,中共中央拟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二十八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人民群众游行。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极其民主而和谐的气氛。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无不是经过反复的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的。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置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希腊字,原义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方式。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华民国”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怕有人不能接受。  对“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  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整修天安门广场  在开国大典筹委会确定的三项议程中,无论哪一项,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定场地。最初选择场地时,曾考虑到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处。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后选定了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是不许老百姓通过的。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华北门及其东西两道南北走向的红墙之间,直到金水桥前凹形的空场,其南北长百余米,东西宽七八十米,远没有现在这么宽大。  1949年3月下旬,北平市人民政府曾组成清运委员会,动员党政军民学商各界对全市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大清除。据估计,当年北平市区的垃圾有数十吨,不仅偏僻的地方堆着垃圾,连大街小巷,甚至天安门广场,也堆着垃圾。市清运委员会动员市民和学生义务劳动,突击清运垃圾。当时规定,无论公家还是私人的各种能载物的车辆,凡空车出城,都必须先载运垃圾。  从3月下旬到6月底,九十多天里,经过清户、清巷和清理大街及重点地区两个阶段,从市区清除垃圾几十吨,天安门广场也得到初步清理。  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举行第一届市民代表会议,会上又作出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遵照这个决议,北平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天安门广场整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一,整修广场场地供群众集会用;二,修补东西长安街道路供游行的群众队伍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三,粉刷天安门城楼;四,在天安门广场最适合的位置设计并修建与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的旗杆,供大典时升国旗用。四项任务中的第四项为重中之重。全部整修工程必须在9月份完成。  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主要是靠北平市各界群众义务劳动实现的。  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消息在报上和各学校一公布,两大时间内,就有18000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谁能参加。抽到的笑逐颜开,没抽到的很着急,有的同学忍不住哭了。  9月10日下午3点,劳动开始。《人民日报》发表《新的开始——记北平学生参加修筑天安门广场》一文,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文中写道:  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北平青年建设队”、“星期六义务劳动队”、“劳动服务队”、“建设人民首都”的旗帜迎风矗立,几千支手愉快地举起锄头锹、镐,挖松了泥土,拉起了石头,拔除了青草。尘土在习气,歌声在飘荡,抬土的人用赛跑的速度在飞奔。一个个土坑迅速填平,几千支脚把土踏实。不到3小时,方才两片面积占了19980平方米,高出马路半米的满是青草乱石、七高八低的荒地,已变成了几乎和马路一样平、略微向两旁倾斜的一片光滑眉眼舒展的广场了。  在广大学生的影响下,北平市各界群众纷纷来到广场,参加义务劳动,广场很快就旧貌换新颜了。  广场旗杆修建一波三折  修建旗杆是整修广场工程四项任务中的重点,完全由专业人员承担。市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主持这项工程。当时提出要求:国旗自动升降,升旗时间要同国歌演奏时间相协调,国歌奏完,旗升到顶,并自动停止。原来,中央要求旗杆要与天安门城楼顶等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间紧迫,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更。  技术人员到自来水公司选了四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用钢管,套起来焊接到一起,只能做到22.5 米高,报经上级批准后,按这个修建。施工人员日夜加班,靠搭脚手架,把22.5 米高的旗杆竖起来,在底座上固定牢,同时安好了自动升降装置。在装上旗杆前,对这套装置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调试,基本做到了正常运行,时间上也符合要求。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他们又在修补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时,预埋了一根横穿马路的钢管,导线通过钢管横穿马路,沿金水桥越过金水河,从城楼东南角引到城楼中央,在那里接一开关按钮。经过多次试验,确认自动装置运行正常了,施工人员才撤除了旗杆四周的脚手架。  9月30日,在正式启用前,技术人员做最后一次试验。没想到的是,旗子升到顶了,马达还在转动,结果旗子绞到杆顶的滑轮里撕破了,卡在里面退不下来。这时,脚手架已经拆除,无法修理了。  这下,可急坏了大家,马上向建设局领导报告。很快,调来了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比旗杆顶还低好几米,根本够不着。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提议找来两位善攀高、在当地颇有些名气的搭彩棚的高手。.哥俩到现场一看,二话没说,冒着危险从云梯爬过去,再攀到杆顶,把旗子从滑轮里取了下来。  技术人员又连夜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有把握保证升降装置正常运行了。但是,他们还是怕“万一”再有意外。经报请大典指挥部批准,又准备了一套保障措施,即:开会时,让一人守在旗杆下,万一再发生旗子升到顶自动装置不停的情况,便立即手动切断电源使升降装置停下来;另一人守在天安门城楼安装开关电钮的三角架边上,以便从技术上保障升旗顺利完成。  那天,直到五星红旗冉冉升到旗杆顶端,升降装置自动停下,大家悬着的一颗颗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阅兵式的各项准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将是这支走过22年光辉战斗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的人民子弟兵,在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全军将士的共同荣耀。  朱德总司令担任阅兵司令员,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唐永键、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北平市总工会主席萧明、共青团北平市委秘书长萧松六位同志任副总指挥。正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从华北军区和平津卫戍区以及有关军兵种抽调人员到指挥所工作。  正规的阅兵式由检阅式和分列式两部分组成。开国大典将要举行的就是这样正规的阅兵式,这是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全军上下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考验。  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大量翻阅书籍,向我军中有过这方面阅历的高级将领请教。比如,杨成武就找到刘伯承,他当年在苏联留学时看过莫斯科红场阅兵。刘伯承回忆了他所见的阅兵式的许多细节,最后概括指出:阅兵无非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秉性豪放的陈毅说得更精彩。他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的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编辑推荐

  开国大典的前一天,被迫请来了搭彩棚的高手。与毛泽东合影,斯大林总要往前挪上一两步。 朝鲜战争爆发,金日成对中国领导人封锁消息。赫鲁晓夫不指名地攻击中国是“好斗的公鸡”。毛泽东批评朱德“隔靴搔痒,未抓到痒处”。五一六通知。“全体举手通过,一字未改”。刘少奇请求“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美国大使一把拉住雷阳的翻译,用波兰语说……江青大哭大闹,说毛泽东是被邓小平气死的。华国锋到李先念家,对他说:我可能已被跟踪……胡耀邦审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万里主政安徽,看了农民之苦,泪流满面。 全国平反纠正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邓小平说:“深圳,就叫特区吧!”江泽民强调西部大开发,在开发前加了个“大”字“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该结束这个谈判了。”“嫦娥一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共和国历史的细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了解共和国的历史,值得收藏
  •   还没来得及细看,希望不会失望。建国后的历史,想找本好书不太容易。
  •   书还没看。。老师推荐的应该还不错
  •   书的外观和内容都不错!
  •   细节是写了,可惜连贯性差些。
  •   内容比较大。
  •   书里写的细节,我个人从别的书上都了解过,此书写的很一般,没什么可读性,也不深刻。有赚取稿费的嫌疑。
  •   还是太官方了一点,不够详实。
  •   建议不要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