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曾令辉  页数:228  字数:25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以关怀人的发展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入学,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入研究前沿。“网络作为认识技术化和思维工具化的成果,它再次深刻而又凝聚地显现了理性视野下的人的全部问题”,也就是说,互联网的作用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在于对人发展的深刻影响。它丰富了人的交往、实践与精神生活,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无论我们是拒斥还是接受,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延伸,虚拟社会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是虚拟社会人的发展与现实社会人的发展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正是两者之间既相互贯通又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的发展空间才得以扩展、延伸和优化。当互联网络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而共同构建起虚拟社会时,就已经开始了人们在虚拟社会空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络所建构起来的虚拟社会日益丰富,我们不能不正视和研究虚拟社会人的发展问题。    对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可以分别从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各个学科进行。哲学领域主要研究虚拟社会人的交往、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与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等问题。曾令辉教授的博士论文《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在通过考察互联网工具性发展、空间性发展到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基本理论对虚拟社会人的发展实质、发展矛盾以及发展向度、规范、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虚拟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沿问题,颇有价值与启迪。这一论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作者简介

曾令辉,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兼任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学院研究基地副主任,广西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先后主持省

书籍目录

序导论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简述  四、研究逻辑起点与向度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与内容第一章 虚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互联网络属性的发展  二、虚拟社会形成及其本质  三、虚拟社会的构成  四、虚拟社会相关概念厘清第二章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本质  一、网络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境遇  二、人的虚拟发展的本质  三、人的虚拟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人的虚拟发展的基本阶段与形态第三章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指导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人的虚拟发展的指导理论    二、人的虚拟发展的理论借鉴    三、人的虚拟发展的现实基础第四章 虚拟社会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发展  一、虚拟社会主体及其主体性  二、虚拟社会人的主体性发展  三、虚拟社会人的社会性发展第五章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矛盾与限度  一、人的虚拟发展基本矛盾与展开  二、人的虚拟发展的限度第六章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向度与规范  一、人的虚拟发展的向度  二、人的虚拟发展的规范第七章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的条件创造  一、提高人的虚拟发展的自我认同  二、创新人的虚拟发展方式  三、注重人的虚拟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    四、加强人的虚拟发展的教育结语 虚实和谐:人的整体优化与发展  一、虚实和谐:人的发展使然  二、虚实和谐:人的发展整体拓展与优化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的简述基于互联网络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人在虚拟社会中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业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的虚拟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哲学思考,将数字化、虚拟化以及人的虚拟行为等问题纳入哲学视野进行探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如陈志良等主编的《数字化潮:数字化与人类未来》,金枝著的《虚拟生存》,鲍宗豪主编的《数字化与人文精神》,张怡等著的《虚拟认识论》,张明仓著的《虚拟实践论》,何升明著的《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王四新著的《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曾国屏等著的《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常晋芳著的《网络哲学引论》,翟振明著的《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等。从广义上来说,有关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社会的研究都可以说是关于研究和探讨基于互联网络人的虚拟发展问题。因此,关于虚拟社会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计算机运用时期,至少在互联网形成初期就开始关注互联网络与人的发展问题,归纳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和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即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发明到互联网开始进入个人生活领域。这一阶段以关注人对计算机技术知识运用为主,从技术工具的角度,研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开展人如何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及计算机发展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00年,从中国教育科研网络启动建设到200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为标志。这一阶段主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视角,围绕人运用互联网络的某一方面开展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络对人的发展具体问题研究。如互联网络知识的基本教育和普及,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络来发展人,特别是侧重于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视角研究互联网络对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研究,涌现了大量涉及人的生存与发展某一方面的研究成果。

后记

今天是2009年9月30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好日子,明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华诞,届时全世界将关注中国,聚焦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盛大阅兵仪式。我的博士论文历经一年四个月的修改,终于在今天全部完成修改成书的工作,并将正式书稿交付出版社,以此献给伟大祖国六十岁生日。《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是我博士学业的最终成果,也是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立项课题和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结项成果。近三年的论文撰写及一年零四个月的修改,虽很辛苦但也很快乐,虽很忙碌但也很充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如梭,回首过去,感慨万千。在本书付梓之际,最要感恩与感谢的是导师郑永廷教授。四年前当我把选题给导师时,他立刻向我提出了一系列最为关键的问题:互联网能否称作社会?在何种意义上称作虚拟社会?如果基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空间或虚拟领域成为虚拟社会,那么其根本点就是要研究虚拟社会的人性、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等根本性的问题。人的发展实质就是“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虚拟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条件是什么?人在虚拟社会中为何被异化?人的发展与异化在现实条件下存在,也应该在虚拟社会中存在,要分析不同人在虚拟社会中是发展还是异化的根本差异是什么?需要解答为什么有些人在虚拟社会中生存是发展的,为什么有一些人却被异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从分析虚拟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属性人手,同时也成为我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根基。导师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融入其生命之中。

编辑推荐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是广西马克思主义理念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立项课题,“虚拟社会与人的发展研究”最终成果,由“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资助出版,广西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费资助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虚拟社会人的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看了一遍,虚拟社会现在是个热点,不过,读了后好像也没留下太多的印象
  •   本书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所著的书籍,属于专业书籍,读起来比较晦涩,专业性比较强,需要慢慢的阅读才行!
  •   不错的书 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