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鸿  页数:24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由我主持承担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项目从立意到完成,前后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在项目通过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鉴定后,我又根据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量的修改与调整,并于2009年年底完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书稿。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即将出版之际,首先要感谢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多年来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借助于该项目课题经费的资助和匿名评审专家的建议,使我能够在研究上不断探索,研究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简介

  张鸿,男,江西九江人。2001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并兼任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先后主持及参与日本科学研究基金、上海社科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等国内外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6部。曾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学名师等奖项或称号。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焦点第一章 动态比较优势与外贸增长方式的理论和观点综述第一节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及观点第二节 有关外贸增长方式的观点综述第三节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观点综述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及演变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动态优势变化的指数分析第三节 中国对外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变化的总结第三章 贸易强国的标准及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第一节 贸易强国的定义与标准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与贸易强国的差距第四章 中国贸易地位界定的实证分析第一节 指标选取第二节 方法应用与数据采集第三节 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第四节 实证分析的结论第五章 中国目前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评价及其调整第一节 国际贸易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历史进程第三节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节 出口导向贸易战略调整的必要性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第一节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基本思路第二节 中国目前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第三节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具体路径第四节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与中国实现贸易强国的基础条件第五节 如何实现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七章 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实现贸易强国转变的战略选择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化解经济全球化风险的手段第二节 中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背景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第四节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目标及政策措施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三节 结束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与结果。但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却出现了所谓“里昂惕夫之谜”此类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更严重的是以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为核心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增长的现象,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  总之,无论是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其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的比较优势,其基本视点也不是在于说明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理论及由此所决定的对外贸易模式与国际贸易格局是如何演变的,而在于说明在某种经济条件下,一定的贸易模式与贸易格局如何影响了产出效率与产出水平,即从国际贸易来说明经济增长①。二、比较优势陷阱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差距会越来越大,形成一种先人优势,以致前者的潜在比较优势得不到发展和超越,从而落人恶性循环的“陷阱”。②  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