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与《太玄》研究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韶军  页数:57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杨雄与太玄研究》把考察杨雄的人生经历与研究他的重要著作《太玄》结合起来,通过考察杨雄其人的人生遭际,帮助读者理解《太玄》的撰作原因及其思想内容和特点。作者把文献学的方法应用到思想研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之中,形成一种全面解读古代文献及其思想内涵的研究方法。本书由刘韶军著。

书籍目录

前言
一、研究主旨
二、研究内容
三、文献学与思想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雄事迹考察
第一节 杨雄的家族及其早期经历
第二节 中期事迹考证
第三节 晚期事迹探讨
第二章 《太玄》版本考
第一节 《太玄》原本考
第二节 《太玄》佚本考
第三节 《太玄》现存版本
第三章 《太玄》体例考
第一节 《太玄》的三分结构
第二节 八十一首的首辞、赞辞、测辞
第三节 《衝》、《错》等篇关于赞辞的体例
第四节 《文》篇关于赞辞的体例
第四章 《首》、《测》、《衝》、《错》、《攤》篇释义
第一节 《首》、《测》篇释义
第二节 《衝》、《错》篇释义
第三节 《攤》篇的思想
第五章 《莹》、《数》、《文》篇释义
第一节 《莹》篇的思想
第二节 《数》篇的思想
第三节 《文》篇的思想
第六章 《根》、《图》、《告》篇释义
第一节 《挽》篇的思想
第二节 《图》篇的思想
第三节 《告》篇的思想
第七章 《太玄》思想渊源与三分思维法
第一节 《太玄》的儒家思想
第二节 《太玄》与道家思想
第三节 《太玄》与魏晋玄学
第四节 《太玄》三分思维的来源、特点与意义
附录 历代学者评杨雄和《太玄》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太玄经易补注·自序》:《玄》自汉迄宋,诸家解释,具见司马氏《集注》中,何补乎尔?为有象补也。司马氏《说玄》云::“《易》有《说卦》,《玄》有《数》。数者论九赞所象”,《玄》自有象矣,云补何?《玄》赞中之象,有与《易》同,不与《玄数》同者,于何证之?于《玄》证之,于《易》证之。《玄》有五行,五行有类,赞中非木言木,非金言金,非其类而取其类者,比比而然,非《易》象而何也?《玄》以九赞准《易》六爻,而臧否相间,且每首相承,不与《易》准者何?《玄》以阴阳定臧否,不与《易》同,而所准之卦自下而上,其象恒相准也,诸家亦间及象矣。云补何?诸家于象不备见,故补之。补之者,见《玄》之本于《易》,读《玄》者之本于读《易》也。余己卯岁渎《玄》,谬为补注,今老矣,不能省记,因略加厘正,付之手民,世之深于《易》者,一正其谬。余之幸,亦读《玄》者之幸也。若区区以一得自信,夫何敢?

编辑推荐

《杨雄与〈太玄〉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杨雄与《太玄》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杨雄是一带汉儒大家,其作品值得深究。
  •   扬雄是西汉末年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早年以写赋知名,晚年致力于沉思。在哲学方面,著有《太玄》、《法言》,在当时曾受到桓谭的称赞。扬雄的学风表现了一定的创造性。当时经学兴盛,经师讲经,特重“家法”。扬雄独不守各派经师的家法,不遵照某一家的矩矱,而自己独抒己见,仿照经典的形式进行撰述,模仿《周易》而著《太玄》,模仿《论语》而著《法言》。虽然这两部书中独创之见亦不甚多,但是不从事于“解经”,而致力于“拟经”,虽然受到后来经师的讥评,都不失为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表现。
  •   太玄研究的人不多,作者是真研究做学问的人!买过几本国家科研资助的书都很贵,这本也不例外就如我买的河南出版社出版的杨有礼的《淮南子》,但也都很有料!有些书籍确实需要国家出资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整理!经常看古典或者周易的朋友这本书多少能用到,这本书是非汉朝儒家道统之外的一本书,也可以兼容并蓄。
  •   可以的,毕竟帮家人买的。
  •   第一,选题的角度较新,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多年来,无论是从事汉史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学者,着眼点多放在汉代的经学、汉代的史学、汉代的文学、汉代的目录学等领域。相应的,郑玄、孔安国、董仲舒、许慎、司马迁、班固、司马相如、贾谊、刘向、刘歆等人及其著作的研究就一直较热,但杨雄及其著作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杨雄及其著作《太玄》代表了汉代学术的一个流派,从这一点上说,本项目的研究就很有必要。第二,研究方法有创新。此项目突破了此前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模式。我们看到的古籍整理与研究著人和,多数都是对古籍自身问题的研究,包括版本问题、作者问题的考证,以及对内容的标点、注释、今译和校勘等。此项目则不然,除了对《太玄》进行传统文献学文本式研究之外,还对杨雄事迹生平、《太玄》中的重要思想观念、思想渊源和思维方式诸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并把历代学者关于对杨雄和《太玄》的评价汇集起来以供参考。作者希望借此方式,能够对杨雄和《太玄》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探索文献学和思想史研究的有机结合,以文献整理辨析为基础,深化在思想层次,使文献学的研究有所升华而思想史的研究更有根基。这种研究方法,值得肯定。第三,本项目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汉代学术思想史有所开拓。作者在第三、四、五、六章的相关节目中,对杨雄的三分结构思想进行了剖析和研究,...对这种思想的渊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释。这不仅仅是在研究《太玄》的内外部文献特征,同时也是在探讨《太玄》中所包孕的思想及其杨雄思考和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方式,使我们读后体会到前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归类、分析及其思考是多角度的,是丰富多彩的。二分法固然重要,但三分法亦不应被忽视。第四,文中的研究和考证,在有些地方是颇见功力的。如对杨雄生平的疏理,对《太玄》版本的考证,对《太玄》重要篇章的释义,对《太玄》与汉代学术关系的研究,对《太玄》与汉代思想关系的研究,对《太玄》给予后世的影响等,或者有超越,或者有补正前人之误或不足,可成一家之言。这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杨雄及其《太玄》,都提供了一些新材料和或新观点。 阅读更多 ›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