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培训政策

出版时间:2011-11-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高嵩  页数:282  

内容概要

  在20世纪中期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美国出现了被学者称之为“人力革命”的社会经济现象。回应这种现实,美国政府实施了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与培训政策。这种政策是旨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变化、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充分就业政策,还是因向那些在劳动力市场边缘徘徊的失业与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准备而沦为为政治服务的社会福利政策,其政策遗产是什么,由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复杂性远非某一单向度结论可以明快了断,还由于经济变革通常在寂静中进行,因而,当站在时间的经度上回眸时,不得不惊叹社会组织结构所发生之变化何其深远。因此,对以上问题的审慎处理并提炼出美国就业与培训政策的特征、实质和功用,既是美国史研究中必须直面的重大学术课题,也是中美合作和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

高嵩,女,1968年生,江苏海门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国别史硕士、世界史博士。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富布莱特学者。长期从事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先后在《美国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两个省级项目和多个世界近现代史教学项目。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美国充分就业政策变迁研究”(10YJA770013)。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二战后美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失业问题的突显第一节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二节 经济繁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节 科技革命与自动化引起的恐惧第四节 繁荣中的失业与富裕中的贫困第五节 社会福利制度及其不足第二章 政策的起源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与妥协第一节 二战前的联邦就业与培训政策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第三节 世俗停滞论与就业法的制定第四节 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理论到人力政策第五节 周期波动论、自动稳定器与减税政策第六节 围绕失业问题的激烈辩论第三章 针对结构性失业的就业与培训政策第一节 经济萧条地区的开发与立法努力第二节 劳工部的筹划与长期准备第三节 地区再开发法的通过与实施第四节 人力开发与培训法的提出与通过第五节 人力开发与培训法的实施及第一次调整第四章 向贫困开战的就业与培训政策第一节 书面的向贫困开战第二节 联邦政府向贫困开战第三节 经济机会法的制定第四节 就业与培训政策的调整第五节 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作用第五章 就业与培训政策的实施第一节 联邦管理权的分配第二节 管理权的冲突与妥协第三节 培训方式与资金的使用第四节 面向不同群体的计划第六章 就业与培训政策的目标第一节 约翰逊政府的自评第二节 E.怀特·巴克的评价第三节 政策目标与落实结语中英文词汇对译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另一种观点认为,消除贫困需要对收入进行再分配。这种观点认为,再分配可以给贫困人口带来一些益处,但同时也会危害资本积累,甚至一个完全平等的再分配,仍不能使贫困人口的生活高于现在的生活水平,因为,为了减轻穷人的痛苦而进行少量的再分配,会严重缩减富人从事资本积累的能力和动力。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快速的资本积累。与其为了穷人进行再分配而减缓资本积累的速度,不如大力发展资本积累。按照这种理论的逻辑,越是不平均的收入分配对穷人越有益;不仅富人从资本积累中受益,而且穷人的一般生活标准也会迅速提高。这两种观点都暗示了贫困难以消除。然而,50年代美国人对经济富裕的普遍认识,使所有贫困难以消除的观点无法成为解决贫困的障碍了。所以,某种程度上,上述著作为日后政府发动“向贫困开战”做了先声。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贫困?实际上,消除贫困的办法早已出现。一个足收入维持策略。这个办法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贫困法》。该法在英国设立了最低收入标准。到1795年,英国斯宾汉兰达的地方官,试图根据人口生活消费的变化,来建立最低生活标准。英国著名人口学家和社会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也认为,拥有土地的社会上层能够负担起劳动阶层的就业和收入。结合前面所论述的凯恩斯经济理论,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到凯恩斯主义,都认为收入维持计划能够消除贫困。另一个消除贫困的办法是自救。通过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并提供就业技能去获得这些新机会,可以帮助个体摆脱贫困。提供教育、培训和通达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消除就业壁垒,都是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的、帮助提高贫困人口自救能力的方法。19世纪早期,美国各州推动公共教育的行动,正是基于教育能够改善贫困生活这一理论。这种策略思想其实早就暗含于李嘉图经济学中,明示于马歇尔经济学中。当美国政府决定要根除贫困时,就应该从这两个基本策略出发,制定相应的政策。

编辑推荐

《美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培训政策(1945-1968)》是青年学术丛书•历史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美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培训政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