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遮蔽的马克思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俞吾金  页数:495  字数:45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俞吾金的《被遮蔽的马克思》不是停留在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原创性理论见解的简单介绍上,而是试图借助于这些理论见解反观马克思本人的文本,从而使马克思的本真思想从正统阐释者们的长期遮蔽中挣脱出来。

作者简介

俞吾金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全国哲学界首位长江特聘教授。现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创新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外国哲学的研究,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发展态势和基本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方哲学通史(10卷本)”等多项,已出版《实践与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问题域的转换》、《意识形态论》等学术著作20部,11项科研、教学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书籍目录

导论 被遮蔽的马克思
第一节 马克思的黑格尔化
第二节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化
第三节 马克思的斯大林化
第一篇 作为批评家的马克思
第一章 “消灭哲学”的神话如何出笼
第一节 假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解读Auflleben
第三节 这个事件的启示
第二章 被废弃的“桥梁”:康德哲学
第一节 唯心史观与市民社会
第二节 实践理性与主体意识
第三节 自在之物与意志自由
第三章 从黑格尔哲学城堡中撤离出来
第一节 一般唯心论,还是历史唯心论
第二节 否定性辩证法,还是神秘的思辨
第三节 逻辑与历史一致,还是不一致
第四章 从抽象认识论到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抽象认识论
第二节 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新语境中的认识论
第五章 对“异化”现象的批判与扬弃
第一节异化与劳动
第二节 异化与共产主义
第三节 异化与资本主义批判
第四节 异化与辩证法的运作
第六章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第一节 何谓科学技术决定论
第二节 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表现
第三节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第七章 确立当代意识与批判历史主义
第一节 历史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历史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三节 当代意识与历史事实的张力
第八章 澄清“两种自由概念”的含义
第一节 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
第二节 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第三节 两种自由观的根本区别
第九章 为“批判的权力诠释学”奠基
第一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批判的权力诠释学的当代诉求
第十章 “解构意识”与思想演化历程
第一节 对希腊哲学的解构
第二节 对意识形态的解构
第三节 对商品拜物教的解构
第四节 对欧洲中心论的解构
第五节 解构意识的当代回应
第二篇 作为理论家的马克思
第十一章 差异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哲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经济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人类学研究中的差异分析
第十二章 本体论探索的思路历程
第一节 自我意识本体论
第二节 情欲本体论
第三节 实践本体论
第四节 生产劳动本体论
第五节 社会存在本体论
第十三章 朝着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第一节 视角:超越教条与虚无
第二节 关系:青年、中年与老年
第三节 实质:哲学思想的理论定位
第四节创新: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第十四章 打开“经济哲学”的通道
第一节 哲学革命的实质
第二节 哲学探索的进路
第三节 经济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 反思历史和展望未来
第十五章 作为出发点的劳动辩证法
第一节 劳动与对象化
第二节 劳动与外化
第三节 劳动与异化
第四节 劳动与物化
第十六章 作为物的“财富”的演化
第一节 问题与概念
第二节 劳动与财富
第三节 家庭与财富
第四节 市场与财富
第五节 联合体与财富
第十七章 提出“社会主体”新概念
第一节 社会主体论的内容与实质
第二节 社会主体论的形成与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体论的传承与启发
第十八章 “主体际性”理论的扩展
第一节 关系理论的出发点
第二节 关系理论中的主体际性
第三节 关系理论中的客体际性
第四节 关系理论中的主客体际性
第十九章 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性的界限
第一节 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主体性的界限
第三节 留给我们的启示
第二十章 后现代视野中的理论形象
第一节 肯定性叙事与否定性叙事
第二节权力化话语与反权力化话语
第三节 确定性的偶像化与祛确定性
第三篇 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
第二十一章 实践维度的优先性何以可能
第一节 实践维度对感性直观的优先性
第二节 实践维度对理论态度的优先性
第三节 实践维度对逻辑范畴的优先性
第二十二章 从功能解释到“三阶决定”
第一节 功能解释理论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功能解释理论与功能主义的差异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三阶决定”
第二十三章 全面生产:历史阐释的路径
第一节 生产概念含义的澄清
第二节 全面生产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全面生产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 全面生产理论的意义
第二十四章 价值分析与价值坐标的确立
第一节 使用价值,还是价值
第二节 价值判断,还是价值关系
第三节 自然的多元,还是批评的多元
第四节 现代性,还是被修正的现代性
第二十五章 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继承者
第一节 理论形象的分裂
第二节 目的与手段的倒置
第三节 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
第二十六章 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与现实
第一节 谁是“全面发展”的主体
第二节 个人素质在现实中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个人能力在理想中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七章 国家理论中蕴含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暴力机器
第二节 国家基础与社会革命
第三节 宏观政治权力与微观经济权力
第四节 民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第二十八章 社会形态理论开启中国道路
第一节 理论探讨中的另一条线索
第二节 社会形态理论的原初含义
第三节 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第二十九章 启蒙的缺失及其当今的重建
第一节 比较研究与启蒙主题
第二节 启蒙的缺失: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启蒙的缺失:原因的探寻
第四节 启蒙的精神:重建与修正
第三十章 探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第一节 对中国化进程的反思
第二节 对国际化进程的反思
第三节 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张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这里,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中间环节”说。他还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飚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 在这段论述中,恩格斯暗示我们,他和马克思过去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的,后来又同它脱离了,而这一脱离的关键是由于他们受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而既然他们长期以来都没有提到过自己曾受惠于费尔巴哈,因而“还要还一笔信誉债”。事实上,恩格斯在这段话中表达的意思,也可以从《出路》正文中的下面一句话——“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发生的”——得到印证。显然,这里说的“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也就是返回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如果说,恩格斯在这段论述中所说的“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还没有直接点出费尔巴哈的名字,那么,《出路》正文中的下面这段话就是最明确不过的了。在叙述黑格尔学派的解体时,恩格斯写道: 这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出版了,它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这就一下子消除了这个矛盾。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我们的宗教幻想所创造出来 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的虚幻反映。魔法被破除了; “体系”被炸开并被抛在一旁了,矛盾既然仅仅是存在于想象之中,也就解决了。——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种种批判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 从恩格斯的这段重要的论述中至少可以引申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既然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而“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的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可见,马克思必定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脱离黑格尔哲学的。第二,既然“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这就表明,在马克思思想演化史上必定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阶段。那么,这个阶段究竟是否存在呢?在我们看来,这个阶段并不存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被遮蔽的马克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作者试图还原卡尔 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   文笔流畅,见解独到,启发很大!
  •   快读完了,书写的的确别有新意。
  •   值得一读的好书。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买来读一下
  •   深刻而好读。
  •   还没仔细读,不过应该值得期待、
  •   替朋友购买,大师之作,应该不错。
  •   俞老师的书很不错哦,读着很舒服
  •   俞老师的书不错,有见地且易读好懂。不象有些哲学类专著以晦涩为高深,读来云山雾罩,不得要领。尤其马哲应该大众化,而非经院化。
  •   很有学术价值,有创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