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之歌 特利斯当与伊瑟 列那狐的故事

出版时间:2000-1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杨宪益,罗新璋 译  页数:434  字数:306000  译者:杨宪益,罗新璋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书籍目录

罗兰之歌特利斯当与伊瑟列那狐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兰之歌 特利斯当与伊瑟 列那狐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除了旧时纸张的质量之外非常棒的书了!
  •   版本、翻译与内容均属上乘,惟一的缺陷就是内页纸张未如理想。这些都是余货,现在恐怕想买也买不到啰!本人有一种窃喜之感,幸亏出手及时!
  •     这只狐狸的故事,
      十分有生活的趣味,
      仿佛今天的灰太狼
      ——只不过他可比灰太狼聪明多了~
      
      关于书里的特利斯当与伊瑟的故事,
      具体情节记不太清了,
      当时读完后的大概感觉还记得,
      就是对这两个人所谓的爱有点不喜欢~
      
      
  •     完成时态的爱情与肥皂剧
      
       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们对肥皂剧的喜爱,同样,也没有什么可以影响我们对这个中世纪传奇的喜爱。从十二世纪下半叶残缺的贝罗尔诗体传奇到我手里这本十九世纪贝迪耶的整理稿, 故事的起源和成稿过程犹如沉入大海的古阿兰蒂(Atlantis),被笼罩在亦真亦幻的迷雾中。这对考证学家和诗人来说都是件幸运的事,因为前者可以就国别和时间疆域上的差异、版本的纠缠不清写上长长一大篇雄伟的考证,而后者则为自己的想象找到了一个可供随意发挥的圣殿。
       将肥皂剧和骑士文学的典范并置在一起似乎有点荒唐。的确,两者对爱情主题的处理和注重情节的惊险性方面极其相似:男女主人公因为偶然的机遇迸发了爱情,为了对彼此忠贞历尽种种磨难,最后终于在死亡中得以结合,这是所有身遭不幸的恋人共同的命运。在我们的眼中,特里斯当和伊瑟演绎的故事无非是在老调重弹:一个爱情在死亡中得到完美的神话(如果死而复生,那就是童话)。所有的奥秘仅此而已,只不过特利斯当所经历的荒原、大海与森林背景在肥皂剧中变成了现代城市里的繁华街道、摩天大楼与玻璃世界。我们的眼睛和胃口经由这样的醍醐灌顶,已经变得异常适合消化大量泡沫了。因此,在阅读特利斯当时,我们被一种千遍一律重复着的兴奋心情所左右,它不会带来任何好奇,只有在过程中的急迫和读完后的厌倦。而好奇,本来可以将我们的大脑磨砺得稍微精致一些。我们喜爱这个故事,正如我们喜爱肥皂剧那样。现代肥皂剧一个最大的特征就在于:所有的美学因素都被情节的畸形扩张所取代,只是为了满足我们一点廉价的感情崇拜。特利斯当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爱情,以及围绕它展开的一切情节。这种对情节的偏执验证了我们生活的无聊,而无聊的本质却在于沉默。当一个人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时,他便触到了沉默的边缘。在肥皂剧铺天盖地的噪音里,我们学会了被动地忘却和逃避。
       现在让我们重新开始阅读特利斯当,这是对抗它被肥皂化的唯一出路。我们看到一个由仇恨、责任、道义、良知和爱情相互交织的故事,戏剧性的声音充斥其间,犹如戴着面具穿梭舞台的幽灵。其中每个面具都竭力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命运的天平却绝对地倒向了爱情,将男女主角推向了死亡的高潮。它向我们表达了爱情的最高境界,然后以两人的青冢上萌发出的一棵常春藤宣告谢幕。可是对读者来说,重要的是谢幕背后的秘密。一个悲剧不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而在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它潜在的声音。贝迪耶很可以将其处理成对神权君权和道义伦理的双重背叛,但这不是他努力追求的目标。特利斯当与伊瑟经过他的修改,与其说是中世纪的骑士与命妇,倒更像是浪漫主义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大胆、反叛、为了追求自由爱情而献身。他想以一种感人的姿态让我们同情--这正是浪漫主义戏剧所要求的,台下被激起的感情与台上的被表演出的感情一样狂热,它们都源于自我陶醉--并强迫我们沉浸在这种同情的伟大中。同情才是悲剧背后的东西,是它真正想告诉我们的秘密。我们被拒绝参与它的过程,却被允许分享它的寓意。矛盾也正是在这里显示出它的奇特性:一种朗吉努斯式的崇高被放在了舞台中心,但悲剧本身与这个中心的关系却不像我们见到的那样紧密。特利斯当与伊瑟的表演或许是极富激情的,却也非常程式化,因为它必须符合一套爱情神话的模式。悲剧被固定在舞台上,它的寓意却在观众的流动中千变万化。如果在伊丽莎白时代,它就是引导你的理智来开掘世界抽象本质的隐喻;如果在狂飙突进时代,它会成为对美和真理的不懈追求的象征。正如普拉滕在诗作《特利斯当》中所热情歌颂的一样:“谁要是曾经亲眼注视过美,他就已经被交给死亡之手”
       于是,形式衍生了意义,舞台的仪式凸现了中心。特利斯当代表着完成时态的,而非进行时态的爱情。在崇高已经失去立身之地的现代,它将不可避免地沦为肥皂剧。
      
      刊《东方早报》2004-4-9 14C版
  •   看上去说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说。这样的评论会误导人的。大家还是看书吧,远比这不着调的书评有趣。
  •   特利斯当……天哪,这可怕的翻译!
  •   赞一下罗新璋的译文,不然的话,这部“肥皂剧”还真看不下去。
  •   弱弱地问一句,您老真的读了这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