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出版时间:2000-7-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吴趼人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吴趼人,即吴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居佛山镇,别号我佛山人。出身没落的官宦世家。早年至上海谋生,就职于江南制造局,常为日报撰文。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小说》,即应约写小说。后赴汉口主《楚报》笔政,但因该报乃英人所办,故“华江禁约”运动(1904)起后,即愤然辞职。本书反映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黑暗的小说,值得一阅。

书籍目录

上卷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经不使疏逾戚  睹怪状几疑贼是官第三回  走穷途忽遇良朋  谈仕路初闻怪状第四回  吴继之正言规好友  敬观察致敬送嘉宾第五回  珠宝店巨金骗去  州县官实价开来第六回  彻底寻根表明骗子  穷形极相画出旗人第七回  代谋差营兵受殊礼  吃倒帐钱侩大遭殃……下卷第五十五回  箕踞忘形军门被逐  设施已毕医士脱逃第五十六回  施奇计奸夫变凶手  翻新样淫妇建牌坊第五十七回  充苦力乡人得奇遇  发狂怒老父责顽儿第五十八回  陡发财一朝成眷属  狂骚扰遍地索强梁第五十九回  干儿子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第六十回  谈官况令尹弃官  乱著书遗名被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悲欢离合廿年事,隆替兴亡一梦中”,乡土中国的人情世故其实一直在继续演绎。
      
      感慨最后百万生意仅仅因为一个东家丁了尤,一个东家外出办事就此崩塌,主人公(可能是作者吴研人)花费大力气记录各种人间怪事,一味地讽刺甚至斥责,却仍然没参透这人情世故,毕竟是走得太顺利(主人公早年丧父,虽然被伯父坑了不少钱,毕竟遇到了吴继之这个人生导师、好友和生意伙伴)。
      
      对企业管理的思考:
      主人公没有花太多心思建立企业的管理和财务控制体系,没有考察好分部的经理人,没有安排好企业的人员梯队,更为关键的在于利益分配体系的缺失,百万生意两个人控制,没有把分散在各地的人合资入伙,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实际控制人一缺位,立刻崩塌。
      
      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在网上随便一搜这本书的相关信息,到处都有这句话:“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这是典型的对阅读体验的意识形态污染,想想现在祖国的花朵仍然被规范成这种思维方式去学语文,看文章真是气愤。
      把“晚清”换成天朝,这本书同样精彩。因此阅读首先应该是“走心”,然后再“走脑”。走心感受主人公的坎坷命运、人情世态,走脑多数可以按照使用的角度去解读,从“教育”的角度评判封建社会乱象,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管理控制和利益分配等等。
      
      
      如果是真人真事,我很想知道主人公是否东山再起?
      
      
      
      
  •     若只看内容绝对值得五星评价,只是不知道这个“谴责小说”的名头是谁冠上去的,如果是后人加上去的,未免牵强附会。与其他三本讽刺小说比起来,这本倒更像是故事会:把正史中没有记载的社会市井情形一一展现出来。
      硬要找出什么不足的话,这本书内容更多偏向于官场和上层社会,对穷苦劳动人民的描写比较少。试问:当时包袱里随便有2百两白银,是普通人家能有的吗?更别说乡下的农民了。
  •     如今处处都说官场如何如何,通过该书的描写,感觉古人对后世的遇见是很有前瞻性的。无论是死里逃生还是九死一生,其表达不过是官场生活的虚伪,当然我也不排斥有好官,比如文中的蔡侣生,文述农。但整个全中国风气如此,好的毕竟是少数啊。着对于将来立志于官场的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该书能给我一些启发
  •     可能是第三次看了,这次总算是看完了,不是书不好,实在是自己底子差,看古文觉得有点涩,虽然这是古文里的白话文,哈哈。还有就是故事的连贯性不够,全都是一些小故事,然后由一些松散的线给串起来的。书里的故事给我感觉哪里像是清朝的人写的呢,这些故事里的生活场景,人情世故,官场习气,和现代都可以对号入座啊,真是神奇的中国文化,怪不得延绵千年的汉民族还在继续书写神奇。   既然是批判小说,对社会怪现象的描写还是很到位的,人情世故且不说,就官场来说,让人实在是看得目瞪口呆,原来还可以这样啊,不是让我这样感慨。原来,当官就是要脸皮厚吗?书上说得好,当官的都是一样的,你拍上级的马屁,被上级骂,上级也要拍上级的马屁,也要被他的上级骂。所以当官的都是一样的,大家既然都是这样操作的,那就更加不用害臊了,大胆的去拍马屁,去送礼吧。   其实生活中的怪现象确实挺多的,只是我们有许多黑幕不甚了解,或者是怪事还不够夸张,或者是我们观察生活的目光不够犀利。让我也开始记录下生活中的怪现象吧。从今天开始记,希望到老了也能著书立传,警示后人。呵呵,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
  •      原本也就是挺出名的一本书,但那个名字总让我觉得或许学究气太重而望而却步```某次阴差阳错中看到这本书,又突发奇想地随手翻了一番,恰好时间又多,于是一直看下去,继而不再有其他的原因让我可以放下书,而是直接就想把它看完```
       那些故事原来并不遥远,那些年代似乎也离我们很近,而那些各色各样的际遇却是在如今都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参考```一个不安定的时代中,我羡慕的是有像他们这些个能够清醒地看透而还能够坚持自己立场的人物,就像作者,就像那些他的朋友。当他们没有办法改变的时候,他们只有好好的保护好自己,并约束好自己``````故事很精彩,人物也一样的精彩!!喜欢
  •     这么一本好书,网上一搜,评论寥寥无几,受捧度也不高。
      
      部分人可能因鲁迅的评价,丧失了对此书的兴趣。鲁迅评此书有失真实,可在我看来,书中的故事比一般历史真实得多,鲜活得多。
      现在的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多源于六年的初高中历史课。这六年的历史课,教给了我们一般性的历史知识,也给我了我们一种很偏颇的历史观念。
      
      我们对历史所知只是尔尔。。。
      比如,接受了中学的历史教育,大多数学生都会形成一种印象:清末中国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胜亦是败。中国大地硝烟弥漫,到处都有杀戮,到处都有流民。
      可我们再来看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当时的国民们对战争采取的是一种远观、闲聊的态度,人们照常吃花酒,照常骗人,照常生活。所谓战争,只是十天半月才一份的报纸上的几行字而已。
      
      再来说书中的故事。
      本书的每个故事都比较短,一般两三回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来龙去脉,都趣味盎然,兼之畅快、精细、清楚的文笔,在睡前读此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前段时间,我一般在睡前看这本书,看一两个小时,一个月左右就看完了。
      
      取两个有趣的小故事介绍一下:
      第六回:
      继之笑道:“兄弟,你处世日子浅,哪里知道得许多。那旗人是最会摆架子的,任是穷到怎么样,还是要摆着穷架子。有一个笑话,还是我用的底下人告诉我的……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馆里,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打开了纸包,把茶叶尽情放在碗里。那堂上的人道:‘茶叶怕少了罢?’那旗人哼了一声道:‘你哪里懂得!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只要这么三四片就够了。要是多泡了几片,要闹到成年不想喝茶呢。’堂上的人,只好同他泡上了。高升听了,以为奇怪,走过去看看,他那茶碗里间,飘着三四片茶叶,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说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冷冷的开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后来又看见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象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儿,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以为奇,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背临古帖呢!细细留心去看他写甚么字。原来他那里是写字,只因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舐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见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装着写字蘸来吃。看他写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颗也没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象想甚么似的。想了一会,忽然又象醒悟过来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你道为甚么呢?原来他吃烧饼的时候,有两颗芝麻掉在桌子缝里,任凭他怎样蘸唾沫写字,总写他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记的样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第七十回
      大家宽坐了一会,便要到新房里看新人。周太史只得陪着到新房里去。众人举目看时,都不觉棱了一棱:原来那位新人,早已把凤冠除下,却仍旧穿的蟒袍霞帔,在新床上摆了一副广东紫檀木的鸦片烟盘,盘中烟具,十分精良,新人正躺在新床吃旧公烟呢。看见众人进来,才慢慢的坐起,手里还拿着烟枪;两个伴房老妈子,连忙过去接了烟枪,打横放在烟盘上,一个接手代他戴上凤冠。陪嫁家人过来,把烟盘收起来,回身要走,忽听得娇滴滴的声音叫了一声‘来’,这个声音正是新人口中吐出来的。那陪嫁家人,便回转身子,手捧烟盘,端端正正的站着。只听得那新人又说道:‘再预备十二个泡儿就够了。’那陪嫁家人,连答应了三四个‘是’字,方才退了出去。众人取笑了一回,见新人老气横秋的那个样子,便纷纷散去。新人见客散了,仍旧叫拿了烟具来,一口一口的吹;吹足了十二口时,天色已亮,方才卸妆睡觉。周辅成这一气,几乎要死!然米已成饭,无可如何了。只打算日后设法禁制他罢了。
      
  •     如果一定要我说这书好在哪里,我实在说不出来,平淡到我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书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现在依然充斥在这个世界。
      
      书中的我——九死一生,除了这个字,书中全然没有提到他的姓名。
      评价到此结束
  •   第六回那个,有点后来的说相声的感觉,我看这故事的时候,脑海里是马三立在那娓娓道来。觉得很是享受。
  •   第六回旗人那出留给人的印象太深了......鲁迅的评价还是挺靠谱的,但这确实是本货真价实的好书
  •   楼主有没有觉得最后几个故事篇幅特别大,和前面的差别特别明显?
    还有,他们各个商号都用的自己人,怎么就一起说倒就倒了呢?
  •   前面评价很到位。
    对清末对了解我们有时比较刻板,对普通民众对了解不多。小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中国小说史略》有评说……
  •   omg 这本书我买了结果一直没看……大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