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乳房

出版时间:2003-6-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毕淑敏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妓女、白领丽人、乔装打扮的男人、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各色人等汇聚一堂,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抗争,隐藏多年的人生秘密一一暴露,一个精心策划的商战阴谋正向癌症小组逼近……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心理治疗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在《北京青年报》火爆连载中。
 
  毕淑敏继《红处方》《血玲珑》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该作品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疗问题,是非常严肃的人类话题,的确关注的是人类的“乳房”,“拯救乳房”就是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发表于一九八零年《斗士》杂志上的一张图片作为该书封面:裸身的乳腺癌患者梅姿格朝天张开双臂,清楚展现一只乳房完好、一只乳房被切除,原本的手术疤痕代之以美丽的刺青。这幅图片极为撼动人心。
  如果要为这部小说找几个高频词的话,我以为可以入选的有:“心理学、癌症、命运、死亡和爱”。--毕淑敏
  女性的乳房和生命、美丽联系在一起。乳房代表着不同的现实,文学、绘画、摄影、影视,塑造了理想的乳房。而日益猖獗的乳癌却在无情地催残着无数现代女性的身体和心灵。失去乳房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心理学博士程远青刊出广告,面向社会招募乳腺癌病人,组成心理治疗小组。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白领丽人、妓女……各色人等汇聚一堂,携带着复杂经历和对死亡的恐惧与抗争,在小组内碰撞成长。
  程远青无法克制好奇,违背纪律,将组员情形向外泄漏。许多隐藏的秘密及隐私一一暴露……小组治疗工作节外生枝、悬念迭出……小组被迫参加电视节目,炒作新药,却陷入困境。小组成员面对死亡,也面对生命的超越。全文饱含人文关怀精神,不懈地探讨癌症病人的精神尊严、人性完美等终极话题,深入描写了癌症病人独特的心理路程,是国内第一部以心理治疗为内容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在西藏阿里高原当兵十一年,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发表作品二百多万字。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学家。

书籍目录

1 与狗有关的自杀
2 叫醒魔鬼
3 永远过不去的事
4 一道老虎菜
5 绿色的羊羔皮纸
6 这个小组姓癌
7 按下你的指纹
8 夜半铃声
9 墓地游戏
10 天堂里的政委
11 苦涩的青苹果
12 乳房哭泣
13 白云之舞
14 我得了乳腺癌
15 心中蟒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拯救乳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最早看毕淑敏的作品还是在上学时看的一篇散文《素面朝天》,印象挺深的,后来一位同学给我力荐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热情,三天看完了。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情节没我想象的那么曲折,但足以吊我胃口,让我一口气看完,我不知书中情节完全是虚构的,还是有些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我不太喜欢毕淑敏总以一个很客观,很正儿八经的形象出现,给人感觉很客观甚至有些刻板。主人公完全可以是鹿路或者成慕海,我觉得作品张力不够,写作可以更放肆一些。毕竟,写作不是生活,作品是一个更肆意的世界。
  •      因为专业关系,也因为老师的强势压力,我开始读这本书,最后竟然无可救药到即使通宵也要细细咀嚼完它才肯入眠的地步。凌晨5点13的时候,在安疆去见政委中结束了《拯救乳房》。但是,我却睡不着了。
       之前我从未重视过小组工作这门课程,即使老师讲的再如何绘声绘色,我情绪上依然没有任何波动。却在看完“会心小组”后,看着小组如何从最初的人人互相防备不肯交心,抱着来来就走的心态,到最后完全释放自己,分享自己内心最肮脏的秘密,听到恍如平地惊雷般的接近半年的小组活动就要终止时的无措与不舍,我感觉我都要哭了。可是我平时却并不是这么感性的人。
       其实静下心来,理性的想,乳癌小组的极大多数成员都在逃避,在拼命地回避很多问题。比如成慕海与程博士通话时暴跳说“千万别说出那个病的名称!……那病是睡着的魔鬼,大声叫醒,它就暴跳如雷。”比如花岚永远只是气急败坏地撕掉绿纸条,却无法拼凑勇气把绿纸条上的号码拨出去。比如鹿路只是一味地幻想到了赚够给三哥换肾的钱就金盆洗手和三哥到另一个城市结婚,却从不敢问三哥是否爱她,是否愿意娶她。
       乳癌成员面对的共同问题就是死,但却没有人愿意正视它。就像周云若要对每个人说出“我,周云若得了乳腺癌。”这句话竟然恍如花了好几个世纪的勇气。小组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爱与恨的边缘,真诚与虚假的边缘。但不管起初如何,过程怎样,最终小组活动使得每个成员都得到了温暖,获得了正视死亡的勇气,重新开始的决心。在如何飞快的死亡倒计时里,至少活在当下。
       看完书以后,特地去百度了毕淑敏。原来她不仅是心理咨询师,也是个内科医生,当过11年的兵,从医20年,救治过无数的来访者。我想,也许只有真正有过一些相关的经历,有着亲身的接触,才能有着更贴近的感悟,而我仅仅肤浅地以一个读者的角度,也许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感动,感叹,却如何也无法那样切肤地感同身受。
       但是我还是要说几句关于里头的一些小组的咨询方面的个人见解,觉得成员之间的一些对话有些过于夸张,脑子里头就会疑问,现实中真的就会讲出这样的一些话吗?以及程博士在做给她们个别作辅导的时候,真的那么快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吗?比如在帮助鹿路直面她一厢情愿的事实,在帮助卜珍琪找回她不愿记起的那段阴暗记忆。或许在现实,那样的咨询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同时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但是作为国内首部出自心理学家的心理治疗小说,它的学术价值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在这里,我要谢谢毕奶奶!
       说句题外话,这本书最震撼我的是——原来男人也能得乳腺癌!孤陋寡闻了……
      
  •     朋友无意中塞给我的一本书,我开玩笑地接纳了它,结果我不可救药地读完了。
      
      这本书教会我新鲜却沉重的名词——乳腺癌(还有尿毒症)。从一窍不通,到作者用细腻到刺痛你每一条神经的名字来给你阐述乳腺癌与病人面对这个可怕的恶魔的故事。揭开伤疤不是为了撒盐,而是为了面对这个沉痛的事实,更要学会面对一个“残缺”的自己。面对是为了要重生,要回归自我。生命走得多远,终归要走向死亡的,无论你我是否罹患这种苦难,最终都要回归到这条路上来。我只想像安疆老人那样优雅,从容的面对她,不怨天尤人,不心惊胆颤。
      
      就像之前在公交上遇到的烧伤面积达到7成的严重毁容的女孩子,依旧坚强地外出活动,接受阳光的眷顾,享受朋友一起的快乐,这就是淡定从容。我打心里佩服这位女同学的坚强豁达。
      
      我懂得即使我们遇到哪些所谓的与我们有不同的人,或者是病人,我们都不应该带有色眼镜,他们的存在有他们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我们不能剥夺和否认这份价值。哪些病患者更应该接受我们的认可,更应该受到我们的接纳,他们不是怪物,是由一些不好的事情强加在他们身上才会造成这种差别。这种结果不是他们自有意愿产生的。
      
      谢谢这本书让我懂得这些。
      
      女孩子真该读读这本书。
      
  •      癌症带给人致命的不是身体上的残缺,而是心理上的迫害与阴影。癌症很多是由心理的长期压抑造成,它的到来也会使人扭曲变态。所以人心其实是很脆弱的,大凡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估计也是这道理。
       我们终其一生矛盾着的众多问题,其实都只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自己的残缺,认识自己并不简单。寻求一生的答案,只是在于是否真实面对自己。所谓真实,是魔瓶封纸下的东西。
  •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我就疑惑,作为医生又作为心理学家的毕淑敏,怎么出了一本这样的书,我心想,是医学类的吧,结果不是,与我之前看过的《心灵旅程》、《心灵处方》很不同。
      一开始,我被程远青这个女人吸引了,放弃学业去赚钱给自己的丈夫读书,多么伟大的一个女人。丈夫背叛她,用着自己熟烂于心的专业术语去结束之前的爱恋,好残忍的对白。然而,程远青没有放弃,继续自己的学业,并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之后组建了这个小组。其实,我认为,她内心也有痛,乳腺癌病人让她觉得自己的痛其实并不算什么,如其说她拯救了那些乳腺癌病人,不如说乳腺癌病人拯救她,让她学会沉着应对变化,沉着应对死亡。
      好吧。谈回乳腺癌病人,哦,不,她们是正常人。
      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白领丽人、妓女、乔装打扮的男人,各种人汇聚在一起,她们的生活背景及职业迥然不同,但是,她们内心有一样的痛,有过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她们,折磨着她们。她们本来认为自己是孤寂的,无人能够谈心,因为害怕对话里,有更多的不舍,只会让自己在痛苦里煎熬而无法摆脱。此时,小组就像一束阳光,让她们从外到内都感到无比温暖。一开始,她们讨厌这个小组,互相看不起小组里面的人,但是,通过逐渐的相处,通过一次次的吐诉真话,她们的心,融入了这个组织。她们发现,其实就算职业不同,有高有低,但我们并没有不一样,都是一群患乳腺癌的人,都是一群需要安抚的人,都是一群有痛苦阴影的人。不同的身份,一样的痛。
      当我把书看完的时候,心里曾经的阴霾被拂去了。当我看着一个个濒临死亡的人,笑谈风声,我内心的纠结顿时释然。刚开始,我为她们悲哀,如果是我,我无法面对。因为,我无法坦然面对死亡。但是,看到她们的每次聚会,都是那么轻松愉快,让我不禁想,都要死了,为什么还要痛苦地把剩下的日子熬过去呢?我不想想太多,想我周围的人,她们将如何痛苦,我会想,以后的日子要好好过了。
      女人们,失去乳房,在机体上讲,并不完整。但是,心与灵的交融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完整啊。
  •      因为最近身体不适,所以搬到宿舍外面来住,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阅读各种闲籍,看完毕淑敏的女心理师,又从图书馆找来破破烂烂的拯救乳房出来看。翻了几页,心想,毕老师的这两本书好像套路都是一样的,女一号都是名字听不出男女的心理师(贺顿,程远青),命运悲惨,但坚强的自修心理学,帮助他人,开业的第一个电话都是无聊的玩笑捣乱者打来的电话,承继关系的话,程远青似乎是成长后期的贺顿。
       越往后看,越发现毕淑敏的厉害之处,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白领丽人、妓女、乔装打扮的男人,每一个人物的一生都如电影一般活灵活现,或者辉煌,或者悲惨,或者妩媚,或者肮脏,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如果女心理师是基于毕淑敏是一个心理学家,贺顿的心理变化被毕老师捕捉的细致入微,那这一本书,就不禁让人怀疑,毕淑敏是否也做过公务员,校长,白领丽人…
       书的结尾有些仓促,但放下书还是有一种置身小组的感觉,胸部也有一丝丝的不适。如同程远青所说,我也有些许的自卑,感觉自己并不在你们之中,我是少数。这是闲话,如果一个强壮的体魄,我到宁愿一直那么自卑者。(笑)
  •      毕淑敏具备医生、心理医生的职业背景,因此写这部小说一定有很多得心应手的状态。
       可能是年代、年龄的距离感,我不太喜欢这部小说的文风和架构安排,感觉缺乏艺术的美感,充满了人为的戏剧造假。当然,写实与否只是一种写作思想而已,有人认为现实写实主义的才好,有人追捧艺术的虚幻美感。但是这部书既不写实(有好多圆满的、顺理成章的生活假象),更缺乏艺术的美感(太圆满而缺乏悲剧的美感张力)。因此就有一种别扭的失衡,两边都不着际。
       作者太想营造一种艺术感,书中每一个角色名都那么地想突破世俗而充满离奇的美感——鹿路、安疆、周云若、岳评、成慕海(梅)、花岚、应春花、吕克闸。这些名字矫揉造作,有些读起来还很拗口。包括全书的架构设计和情节安排,无非就是小组活动现场穿插每一个人的故事叙述。即使是最初和最后出现的几个悬念,也没有太出人意料,在作者的揭秘叙述中让我感觉到了乏善可陈的厌倦。
       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小说,但是书中人物的心理分析在我看来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人是复杂的生物,哪能这么容易就积极向上这么容易就改变呢?书的最后对每个小组成员的生活改变交代,我觉得特别虚假,就像是小时候的作文习作,最后总是以圆满的结局示人。
       但是,不得不说,具备心理医师背景的作者,在感性地表达某些观念时、在感受别人动作的用意时,有一针见血的洞察力。
       这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越是朴素的东西,越有生命力,朴素而富含真理的东西往往长久。
       哀伤是不会变的,它只会更深沉和更细致了。
  •      这是老师推荐的有关于心理方面的书,我是基本上一次性看完的,中间停不下来的感觉,其实我看的重点不是心理了,是得了病的人怎么面对,有妓女,有校长,有官员,有男人,我害怕得上这种病,我不敢面对,其中的组长对每个人的辅导是小心翼翼的,让我感动。封面的人物的震撼力超级有,正常的人都不敢拍这样的照片,但是这样的病人却勇敢站出来,毕淑敏的笔尖描绘了一群需要爱的人,我们忽略了太多,我们要多想想怎样去爱人 爱自己。
  •     昨天花了一晚上看这本书,本来书的题目就让我惊心怵目,心想毕淑敏老师真够大胆的,但是随着书的内容及情节一步步展开,我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的眼前盛开,绽放,然后凋零,何其美好,何其壮烈,我不忍这样的结局,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安娜 卡列琳娜》,它的第一句话便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平凡着并且美好着,这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目标,可是在很多人的眼里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灾难一旦降临,连承接的双手都无力抬起,普通人面对困难,大抵是兵来将档,水来土淹,可是在这样的疾病面前,生理的缺失,病痛的折磨和煎熬,心理的巨大失衡,及使是一生的伴侣也未必会陪同你一起面对,多么艰难的世界!
      书中的女子,个个读来是一曲婉歌,假使上帝给她们重生的机会,她们又会怎样来过,那些支持她们走下去的理由就犹如,茫茫雪海里的红梅,冰冷的绝望中那边是她们或者的全部。
      小5说,干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美与不美,而干妈却只是一个三大五粗的女人。
      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我的妈妈也最美,从此我也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这个世界的女人美与不美了!
  •      立意比较严肃,但是小说痕迹也很明显,结撰的一个结构非常整齐,所以不禁看,不值得像经典读物一样反复玩味。小说因此而有些幼稚。
       描写安疆那部分较好,可能和作者的经历有关吧,毕竟在部队呆了那么多年,看那部分的时候比较有质感,有一些实在的东西。而不是像其他人物那样是一些仿佛只有线条的架子。
      
      
  •     为什么取这个题目呢,昨天刚看完拯救乳房这本书,想到的是拯救心灵。
      
      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坐下来倾心交谈。每个人都给自己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别人进不来,你也不打算出去。就这么僵持着。
      
      心底的问题不通过沟通便得不到解决。于是,猜疑,自我保护式地伤害他人,缺乏独立人格,疏远人群,受虐倾向,这些问题都隐藏在一个个阴暗的角落。它把人压抑得慌。
      
      这一切和癌症联系在一起时,就产生了更大的悲剧。小说中提到的乳腺癌,是夺去女性生命的一大杀手。倘若幸运,留得性命,失去女性性征后,又该怎样收拾自己的心情,来面对这个世界呢。
      
      小说结构紧凑,丝丝入扣,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读得欲罢不能。看到姑娘们悲惨的命运,很为她们难过。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得过乳腺癌或亲人得过乳腺癌让ta们走到了一起。对这个小组的信任使得她们慢慢敞开心扉,把深埋在意识深处触碰不得的痼疾进行自我剖析。
      
      在心理学家的指引下,想隐藏的慢慢揭露出来,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恐慌,小组成员的内心渐渐地注入了阳光,信任,自爱,独立等等这些正面的东西。ta们被不幸击中过,然而ta们因为彼此的关爱而愿意去直面曾经一味逃避的问题,重新拾起生命的尊严,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一颗爱人爱己的暖热之心。
      
      我同情ta们不幸的遭遇,更佩服ta们敢于直面自己的态度和点亮生命的勇气。
      
      愿大家主动走出巴别塔与人倾心交谈,愿人们借出耳朵来相互倾听,愿每一颗受过伤的心得到愈合。
      
  •       程远清博士的癌症小组成员各自有着不敢为外人道的秘密,她(他)们个性极端,故事也令人动容。看到程博士用她的专业,找到每个人心结中的阿喀琉斯之踵,拨开重雾,将阳光与力量重新注入到每个小组成员心中,感觉畅快之余,却总有一些隐隐的不安。临近结尾恍然明白,仅靠小组那三分钟的热乎劲想改变人一生的习惯,是很困难的。唯有不断地审视自己,和自己连接,才能真正解决习惯性的痼疾。
        结尾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描述与分享,沁人心脾。
  •     “拿不准该不该信一个人的时候,我的经验是信他一次。”
      “一个人节俭了自己的食欲,去资助自己的性欲,可以得到理解。”
      “真挚是有杀伤力的,也许不完美,也许不正确,却自有刺入人心的尖利。”
      “对于一些女人来说,身体的界限一旦被打破,她们同时也放弃了思想的完整。”
      “人要学会简洁,即使在悲怆中。”
      “在一个人最紊乱最艰难的时刻,有的时候,只需要一个一言不发的陪伴者。任何言语都是蛇足。”
      “什么是幸福?在珍爱你懂得你的亲人中间,远行,这就是所有幸福中最永恒的一种。”
      
      程远青将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办中国的癌症心里研究所。我欣赏她的冷静沉稳。
      诸强离开了公司,变得成熟沧桑。我喜欢他的羞涩认真。
      岳评的校长做得更加如鱼得水。
      卜珍琪不再讳疾忌医,投入新的治疗中。
      鹿路又有了新的名字。我为她的痴情所感动。
      周若云开始了她真正的爱情。
      应春草参加了女子防身术训练班。我庆幸她已不再是那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应春草了。
      花岚与裴华山间的夫妻生活渐入佳境。幸好花岚的软弱和怀疑没有置他们的婚姻于死地。
      成慕海和成慕梅战胜了分裂。
      吕克闸估计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唯利是图的商人终究什么也没得到。
      安疆在“亲人”中间远行了,她说她很幸福。是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找回了自己。
      
      在这扣人心弦的情节中,本该引发我对死亡的很多思考?可是我没有。可能是我还没有重视死亡。或许我们真的不必重视它,在它来临之前,好好的活着,把想做的事情做了,那还能有什么遗憾呢?
      面对小组里的欺骗,面对鹿路那样作践自己,面对应春草的偏颇观念,面对失去自我的安疆,面对人格分裂的成慕海,我没有咬牙切齿,我没有痛恨他们。我可以平静地看待他们令人愤怒或惊讶的行为和情感,我被深深地感动着。
      
  •      看了心累,但是很值得一读的书。小说充满了对乳癌患者的人性关怀,令人感动,也令人深思。人性的种种也许在病痛更显露无遗。只有经历些痛苦挣扎,固执埋藏于内心的记忆才会被不经意地触碰,等待阳光的沐浴。
       也许这本书理想化了心理治疗的效果,但是书中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刻剖析还是耐人寻味。生命本是一个悄悄向着死亡逼近的历程。
  •     这本书早几年就已经买了,可能是因为当时年龄稍轻,看后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最近听说有同学不幸得了乳腺癌,并且前往探视,因为年纪差不多,由此也使自己产生危机感。我再次翻出这本书,重新阅读,对心灵产生很强的震撼。书中的癌症救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颇具代表性,与他们一起经历了一场场的心灵的挣扎,正视自己,救赎自己。看完之后,思绪还久久沉浸其中。   书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年轻力壮的时候,你的精神很可能并不强健,甚至可能是不堪一击的。当你垂垂老矣病魔缠身,你的精神也有可能并不颓废,甚至历久弥坚斑斓多姿。”
  •     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到有一种力量从书中慢慢弥漫开来。哪些用世俗的眼光判定为“弱势”深圳“卑微”的人,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好像心灵起了化学反应,电光火石之间,升腾成了另外一种生物。
      大学的时候看过《血玲珑》,惊异于她诡异的构思。去年看了《女心理师》,昨天看完了《拯救乳房》。毕淑敏的书像一个黑洞。
  •     一直喜欢毕淑敏的文字,有种疗伤的功效。
      最开始认识毕淑敏,是在高中时各种语文卷子上的文字阅读题。
      拯救乳房 这本书是好久好久以前看的啦,很多情节记不清了,只记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换一种积极的 乐观的态度 ,很多事都会豁然开朗了。也第一次了解了互助心理小组这样的模式。
      
  •     题目哗众取宠,其实可以换成另一个疾病或者癌症,不过这个更加吸引人。写法上继承了毕淑敏的习惯性黑暗写法,不过不明显。不及别的好看。至于心理咨询这个工作台辛苦了,一定要非常坚强的人才能做,大多数人还是要找到自己的小位置,找到快乐和真正奋斗的目标,好好干啊~
  •      好久没有看过文学作品啊,这次看大家的作品被她书细腻的描写所啧叹!得病后不被人理解,走不出自我的阴霾。
      有些事情只要去勇敢面对没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仅只是面对自己的缺陷呢?
  •     犹如一簇蓝色的火苗,孱弱,跃动。回光返照时,右眼跳三下,那是快乐的暗语。还是喜欢毕淑敏的散文,细腻,真实,却仍旧不失震撼。“小组”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似乎每个人都太具有代表性,过于苛刻的结构,链接了那些难于启齿过去。最喜欢的是卜珍琪,坚强,奋进。最遗憾的是鹿路,她形容自己的名字,九色鹿的鹿,小路的路。泼辣,老成。最佩服的是成慕海,智慧,严谨。最欣慰的是安疆,迟钝,幸福。曾经灰色的记忆,或选择忘却,或愿意自我欺骗,这里,程远青给了他们自由。身体残缺的人们,癌症夺走了健康,但是心智,但是灵魂,还是那么健康,那么丰满。安疆奶奶走的很平静,小组的每个成员,默默地,守护,似乎就是自己的亲人。面对死亡,不再畏惧,坦然过去,为自己而活。那一天,雪花片片飘落,从夏秋到冬春,从彼此的不信任,到互相关爱。小组在成长,每个人也在成长。该散的,终归是要结束,可是新的人生,新的态度,在残缺的身体上,逐渐圆满。
  •     隔了多年重读《拯救乳房》,故事梗概已经知晓,所以触动我更多的是书里人物的成长过程。
      
      简单来说,成长过程是首先是正视现实,无论是患病的现实、还是感情方面的事实。只有鼓起勇气面对真相,才能让生活往好的方向继续。其次是要采取行动,再美好的想法如果不行动,那还是镜花水月。
      
      癌症患者比我们其他人有更紧迫的死亡压力,在生死的问题面前,人类的其他欲望都显得那么渺小。而我们,事实上并不一定比癌症患者有着更长的寿命,人体是脆弱的,意外也许就在下一个转角等着。如何过好死之前的日子,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思考的。
      
      书中人物的故事,给了我一个思考的起点。
  •     多年前看这本书时同学说25岁以上看的,当时常在新浪看书,悠悠的过了很多年今天恰巧看见.......生活大多时候由平淡组成,在中国人多的社会人也平淡事业平淡,平淡也最真切吧....
  •      在特殊时期读完了这本小说,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是巨大的,曾几何时,当自己有点小病的时候,也曾怀疑过是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癌。看着书中的这几个女人和男人,突然觉得她们很伟大,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尽管曾经退缩过,怀疑过自己,在小组的力量下,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有个无比强大的内心,这点太重要了。喜欢毕淑敏的文字,尽管有时觉得过于现实和血淋,但是每次读她的书都会给我以心灵的启迪,逼着自己去重新思考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     一口气读下来的书,第一感觉还是震撼,不过这种感觉比她写的其他小说都要强烈。应该说这本书是在她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了,我看到的,是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艰难,尤其是被歧视的那一部分。当然,或许还未懂它更深层次的含义,不过我知道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过的很不容易,既然存在了为何不好好活呢?只要我脆弱了我会去想那个小组的成员门,会努力的去学习她们的坚强。其实毕淑敏的文字总是很感化人心灵的,我极力推荐这本书。
      
      
  •   这么深刻的感触~~~
  •   很认同你的观点
  •   握手!
  •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毕书敏曾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所以才写出这样一本真实的书来。可惜毕大姐不再做咨询了,如果她做的话,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咨询师。8位来访者的人生展现在我面前,太震撼了!前所未有的真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