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诗意的栖居

出版时间:2006-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阎保平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了诗意的栖居》获大连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委员会和大连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书籍目录

现代主义艺术结构与生命个体的主体意识(代序)第一章 浪荡的个人主义诗人波德莱尔一 这尸体美妙异常恰似一朵鲜花怒放二 “黑洞与花朵”——《恶之花》结构解析(一)缪斯的忧郁和理想(二)现代世界的连体婴儿上帝与撒旦第二章 个体生命主体意识的确立者卡夫卡一 莫名其妙地流浪在一个莫名其妙的世界上二 价值为“0”的人生图式——《变形记》叙事艺术解析(一)生命的纵向结构图式(二)生命的横向结构图式(三)孤独的叙事语言方式(四)生命存在的复合结构图式第三章 劳伦斯的“启蒙文学”——爱情传奇与性爱描写一 渴望爱情却得不到爱情的人类二 关于“性爱”意味的探索三 肉体与灵魂完整的“情人”第四章 沃尔芙小说的意识流结构——生命与虚无一 千千万万的印象之一:《蛾之死》二 沃尔芙的意识流艺术结构(一)《墙上的斑点》(二)《达罗卫夫人》(三)《到灯塔去》第五章 深邃奇异高步青云的博尔赫斯— ——EvernessandNeverness二 迷茫在太虚——博尔赫斯小说结构解析(一)“子虚乌有”的结构中心(二)多元共轭的艺术世界(三)独特的整体性——意向场与语义场第六章 马克思与加缪:人类个体生存的意义?一 鲜活的生命生存在无生命的世界里二 个体生命的人被社会集体意识“抽象否定”三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第七章 艾特玛托夫小说的“星系结构”一 结构要素——多元独立的艺术世界二 多元共存的“星系结构”模式三 结构原则及其艺术特征第八章 《睡美人》与川端康成后期创作中的自杀意识一 川端康成的自杀问题与《睡美人》的死亡意识二 战后的“死亡”阴影与日本“悲哀”美的创作三 “佛门易入,魔界难进”与《千只鹤》和《山音》中的日本美四 人生与艺术疯狂的二重奏《睡美人》与《古都》五 “一命能绝我即绝”——完成未完成的《玉响》第九章 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爱情、死亡、孤独一 现代爱情的寓言——性爱与爱情的分裂二 村上春树的现代死亡寓言——自我的损毁与死亡三 村上春树的现代孤独寓言——化为碎片的自我第十章 艾丽丝沃克的《紫色》的叙事结构与色彩意蕴一 自己言说自己的叙事结构与自我拯救的主体意识二 自己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格式空白与姓名空白三 自己确立自己——色彩的意蕴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浪荡的个人主义诗人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19世纪法国划时代的诗人和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他的美学主张和诗歌艺术观念深刻复杂,他继承和发展了西方自柏拉图以来的应和理论,认为世界万物是一个统一整体,表面看来处于分裂状态的自然事物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内在的应和关系,并且只有诗人才能通过形象艺术和语言艺术洞悉这种神秘的关系。依据这种神秘关系,诗人在写作诗歌时不必要去直接描写事物,而应当运用含蓄、暗示、迂回的方法表现并揭示事物的应和关系。  他杰出的诗歌艺术,意境幽远,含蕴深厚,想象大胆新奇,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现代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稍后的马拉美、韩波、魏尔伦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基础,成为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先声。他的代表诗作《恶之花》,极力表现万物应和、美丑相生、善恶并行的一种穿越黑暗的透明与光明深处的黑暗相互交汇融合的艺术境界,并且对十九世纪中期世风日下、道德沦落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抨击。他认为每个人的内在世界都存在着两种倾向:一个向着上帝,一个向着撒旦,它们在人们的心灵里激烈地搏斗,构成了人类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天堂与地狱、美丽与丑恶、进步与坠落的整体图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了诗意的栖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