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

出版时间:2007-3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李树喜  页数:312  

内容概要

远古至西周:草莽英雄走向历史舞台;春秋:诸侯割据与人才争夺;战国:人才流动与百家争鸣;两汉:盛衰兴亡的人才教训;三国魏晋:乱世群雄与天下纷争;西晋至隋: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和科举制的开始;唐王朝:社会兴盛与人才繁荣;两宋:文盛武衰与人才导向;元明:人才呼声与人才封锁;清朝:封建末世的人才消长;近代人才新潮。本书作者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人事部人才研究院研究员李树喜,为大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上述内容。    这是历史讲堂。作者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人事部人才研究院研究员李树喜,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述历代封建社会最高领导人的用人方略。

作者简介

李树喜,河北省安平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3年后到光明日报工作。历任特派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社会部主任、新闻研究部主任、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编审,历史学者。著有和出版个人专著、文集20种;包括《中国人才史稿》、《北风烈》、《中国人才史》、《中国人才思想史》、《国史镜鉴:用人篇》,彩图版《用人通鉴》、《双X档案一北京人失踪和阿波丸沉没》、《关羽大传》等。 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员、兼职教授,人事部人才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联大、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教授。为知名学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草莽英雄走向历史舞台  尧、舜、禹传说与禅让  商用伊尹灭夏桀  武丁托梦用傅说  纣王害贤丧江山  西伯渭水访吕尚  周公吐哺敬贤才第二章 春秋:诸侯割据与人才争夺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贤相  秦穆公自责用孟明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齐桓公释仇用管仲  庭燎之光烛照贤士  楚材为何被晋所用  墨子奔走鼓吹“尚贤”第三章 战国:人才流动与百家争鸣  魏文侯尊贤崛起  赵王笃信蔺相如  鸡鸣狗盗亦有所用  以贤荐贤人才成群  冯谖弹铗报孟尝  毛遂自荐脱颖出  谤书满箧不疑乐羊  卞和献玉,丢了双脚  韩非“法、术、势”的用人术  小甘罗自荐出奇谋  秦国的逐客风波  秦用赵高二世而亡  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才缺陷第四章 两汉:盛衰兴亡的人才教训  项羽失人兵败乌江  陈平:盗嫂受金何足疑  萧何连夜追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轻儒到尊儒  高歌《大风》求猛士  刘邦无赖吕公嫁女  韩信:胯下之辱报之以德  敌将可赦仇者先封  贾谊才高忧郁而死  丞相职责抓大事  汉文帝纳谏赦魏尚  汉文帝进细柳营  出身僮仆的大将军卫青  东方朔:用之为虎不用为鼠  时光易逝用材勿老  朱买臣起由穷巷  汉武帝顾托得人  汲黯刚直武帝挨骂  汉武: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因材换位两县皆治  王莽谦躬未篡时  宽待严光天下归心  君可择臣臣可择君  指河为誓收朱鲔  汉光武帝不疑冯异  左雄周举砥砺为贤第五章 三国魏晋:乱世群雄与天下纷争  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孙吴立足靠人才  孙权不疑诸葛瑾  孙权放火激张昭  解衣敬酒赞周泰  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三顾茅庐请诸葛  义气相投笼络人心  诸葛亮智者娶丑妻  用敌旧部稳定局面  知人之道精心考察  赏罚严明不避远近  曹操三下求贤令  曹操能用度外之人  袁绍兵多将广烟消云散  痛骂祖宗三代曹操宽恕陈琳  曹操论才让杨修  儿子与人才谁重要  庞统大材被小用  曹操用人随才任使  机警权变驭人之术  爱才害才前后矛盾  刘劭《人物志》品评人才  羊祜病危荐杜预第六章 西晋至隋: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和科举制的开始  九品中正压制人才  门阀制度的黑暗  门伐压抑人才  谢安举侄当重任  左思发奋洛阳纸贵  浪子回头是人才  羲之袒腹招赘东床  两家私怨不误贤才  陈霸先多用敌将第七章 唐王朝:社会兴盛与人才繁荣  唐高祖“既往不咎”用李靖  开科取仕大批选贤  长孙皇后尊贤避亲  贞观之治有赖知人  太宗择人唯才是与  太宗破格擢马周  娄师德大度荐狄公  姚崇不因私去贤  裙带之风妨害用才  刘晏理财善用才  张嘉贞逢时得超擢  李泌通力护功臣  张籍诗荐朱庆余  韩愈惜才助贾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县令政绩宣宗暗记第八章 两宋:文盛武衰与人才导向  宋太祖慧眼识齐贤  宋太祖袒护李汉超  赵普荐才百折不挠  郭进不杀军校  吕端大事不糊涂  王化基用人严而后任  范公用人爱憎分明  “朋党”与荐贤  王安石论举贤任能  毕士安力举寇准  程元凤举人无私  宗泽慧眼擢岳飞  秦桧当权才子被黜  叶适论“养士”、“取仕”与“任官”  辽太祖不疑韩延徽  辽圣宗以人才为宝  金世宗取才于暴君之朝第九章 元明:人才呼声与人才封锁  成吉思汗用人不计恩怨  元世祖用宋金两国状元  知人不易用人更难  十倍待士犹恐不至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不论资历用安童  不忽木让贤举完泽  刘基知人又自知  朱元璋老少参用  刘基著书论人才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崇祯皇帝用人多疑  李自成用人不计前嫌  左公刚毅砥砺书生第十章 清朝:封建末世的人才消长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  沈文奎论用人之道  康熙帝慧眼识施琅  贤臣荐清官  康熙帝善用河臣  雍正帝用李卫之长  鲁亮侪义不代贤  雍正不计私怨用鄂尔泰  用人为本其余枝叶  林则徐的人才档案库  曾国藩用人挽狂澜第十一章 近代人才新潮  魏源:风云变幻呼唤人才  太平天国的人才主张  戊戌变法中的人才呼声  孙中山:人才观念焕然一新  “兼容并包”蔡元培

章节摘录

书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一前196)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出身贫苦,甚至连衣食都没有着落,可是胸怀大志,识度不凡。淮阴市井的一帮无赖有意寻衅,强迫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对此极为气愤,但最后还是从容地忍受了这种侮辱。他之所以强迫自己这样做,并不是出于胆怯,而是为了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不愿意与这班无赖一般见识。后来,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宏大志向,在秦汉之际的战火洗礼中锻炼成为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    韩信的成长、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最后被害,都与萧何有关,所以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最初追随项梁、项羽反秦,他多次提出建议和计策,但项羽都不予采纳。汉王刘邦率兵入蜀后,他亡楚归汉,先后任连敖和治粟都尉,仍未受到汉王的重用。他多次与丞相萧何交谈,萧何对他的见识和才能却十分欣赏。    韩信拜为大将后,汉王向他请教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计策。韩信认为,从勇悍仁强来说,汉王不如项王,但项羽不能任属贤将,只是匹夫之勇,如果汉王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一定可以举兵东定三秦,与项王争夺天下。刘邦听了韩信一席之谈,十分高兴,有相见恨晚之感,立即依照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击。汉王兵败彭城后,韩信又开辟侧翼战场,定魏,破赵、代,降燕,平齐,在战略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保证了荥阳、成皋一线正面战场的相持和反攻。    韩信平定齐国后,被封为齐王。楚汉战争胜利后又徙为楚王。韩信至封国后,找到原来侮辱自己的无赖少年,拜为中尉。并且对诸将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宁不能死?死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因战功所封的异姓诸侯王成为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的障碍,特别是韩信,功高震主,更成为刘邦猜忌的对象。韩信先是被贬为淮阴侯。汉高帝十年(前196),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吕后就与相国萧何密谋,将韩信诱至长乐宫钟室杀之。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赞同这样的看法:“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他认为,韩信根本没有谋反之心,他之所以失职怏怏,是因为汉高祖有负于他。然而,司马光指出,这也是韩信咎由自取。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说的:“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从人才史的角度言之,韩信的成败荣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人才的脱颖而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果没有萧何的着力推荐,没有刘邦的重用,韩信无用武之地,恐怕就不可能成长为彪炳史册的统帅和军事家。韩信在项羽手下的默默无闻,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第二,用人者和被用者(人才)应该根据时势和所处地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双方的关系。    在古代,君臣之间只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很难做到善始善终,“狡兔死,,走狗烹”,成为皇帝处理功臣关系的一种定式。第三,被用者(人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韩信学到谦让,或许可以避免宗族夷灭的悲剧。    刘邦轻儒到尊儒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崇尚法治,罢黜儒家。由于秦朝的迫害,在后来的反秦斗争中,儒生表现得十分活跃,如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就怀抱礼器,参加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牺牲后,作为反秦义军领袖之一的刘邦,在实际斗争中从轻视儒生转变为重用儒生。郦食其就是他当时接触和任用的第一位儒生。郦食其是秦末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人。他喜欢读书,因为家贫落魄,无以为生,只好当个里监门,借此糊口。刘邦起兵反秦后,行军路过陈留地界,部下有骑士某人正好与郦食其同里,郦食其就想通过他投奔刘邦。骑士告诉郦食其,沛公刘邦不喜欢儒生,客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他要人家的帽子里面撒尿。与人说话时,也时常大骂儒生,如果求见沛公,千万不能说是儒生。郦食其应召谒见沛公时,沛公正踞坐床边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见了食其也不欠身示礼。郦食其也长揖不拜,径直问刘邦:足下是想帮助秦朝来镇压各路义军呢,还是想率义军推翻秦朝?刘邦一听,大骂郦食其是竖儒。他说,天下百姓都苦于秦朝的暴政,所以投奔义军想推翻秦朝,怎么会助秦呢!郦食其就严肃地对刘邦说,如果真想聚义兵诛暴秦,就不应该对长者这样无礼。刘邦一听有理,赶紧洗完脚,穿好衣服,请食其上坐,表示歉意,并且诚恳地向他请教亡秦的计策。郦食其认为刘邦率领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以此对抗强秦,无疑是以卵击石,虎口冒险。他认为,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冲,城中又屯积有充足的粮饷。请求允许他去说服陈留令投降。陈留果然不战而降。刘邦大喜,封郦食其为广野君。汉三年(前204)秋,楚汉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汉王刘邦经常被围困于荥阳、成皋。形势十分不利。刘邦就想放弃成皋以东。郦食其认为刘邦的想法不妥。他说,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就不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敖仓转输天下粮食,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他建议刘邦迅速进兵攻取荥阳,占有敖仓的粮储;并且主动请求出使齐国,劝说齐王助汉破楚。刘邦采纳这一建议,郦食其“冯轼下齐七十余城。”刘邦原来鄙薄儒生,轻视知识。但是,他所任用的第一位儒生郦食其,却凭他的识见和智慧在推翻秦王朝的斗争和楚汉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生活的逻辑和实际斗争的需要改变了刘邦对儒生的偏见,使他真正认识到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转而注意罗致和任用知识分子。汉二年,汉王刘邦兵败彭城,楚汉战争发生重大变化,形势对刘邦十分不利。张良劝刘邦争取九江王英布和彭越,重用韩信,以牵制项羽的攻势。正当刘邦为出使九江王的使者人选发愁时,在他身边的谒者随何却主动请求承担使命。刘邦当即派二十人随同随何出使九江。随何果然不辱使命,很顺利地说服英布归汉,以此,汉王刘邦终于在荥阳、成皋一线站稳了脚跟。刘邦战胜项羽后,有些得意忘形。一次,他在酒宴上当众侮辱随何是腐儒,并说:“为天下安用腐儒哉!”随何很不服气,于是君臣之间就有这样一段对话:随何跪日:“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日:“不能。”随何日:“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数万,骑五千也。然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一位“腐儒”的智慧和口辩居然超过了数万大军的功劳。随何义正词严的责问,使汉高祖不得不为之折服。于是,他论功行赏,以随何为护军中尉。活跃在秦汉之际历史舞台上的儒生,自然不止是郦食其和随何两人,像陆贾、叔孙通和刘敬等人,在协助刘邦夺取天下和巩固天下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对知识分子作用的认识和政策的转变,正是他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唐人章碣作过一首诗:“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焚书坑儒的暴政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不读书的刘邦和项羽固然能举起反秦的义旗,然而是否重视人才,重用知识分子却成为楚汉成败的分野。    P67-70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远古至西周:草莽英雄走向历史舞台;春秋:诸侯割据与人才争夺;战国:人才流动与百家争鸣;两汉:盛衰兴亡的人才教训;三国魏晋:乱世群雄与天下纷争;西晋至隋: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和科举制的开始;唐王朝:社会兴盛与人才繁荣。。。“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讲述了历代封建社会最高领导人的用人方略。
  •   很差的一本书,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我给它10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