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

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高兴  页数:2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套别具个性的散文随笔荟萃,作者是时下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十位代表性人物,他们既是各自学术领域的专家,又在散文随笔写作方面颇有建树。  之所以命名为“蓝调”,是因为丛书的写作风格与蓝调音乐的率性发挥颇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常年浸淫在外国文学和文化中,严谨缜密的思维和自由潇洒的漫笔交互影响,使得他们笔下挥洒的既是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私人诠释,又是优游放浪的诗性释放,适合在山光水色中伴着咖啡或香茗悠闲地阅读消遣,而这正与蓝调布鲁斯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蓝调文丛”的亮相,必将为读者奏响一阙声部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蓝色乐章。  作者长期关注东欧文学,又曾以学者、作家、翻译和外交官的身份,在欧美生活、访问和工作。阅读、思考、对话、行走、感悟,一些文字就这样产生,关于昆德拉、克里玛、贡布罗维奇、齐奥朗等文学大师,关于旅途中的种种遭遇和见闻,关于身处异域时的特殊感受。这些性情文字,弥散出禁不住的内在激情和淡淡的富有诗意的忧伤,兴许能让读者听到生命和灵魂的声音。

作者简介

  高兴,1963年生于江苏省吴江市。现为《世界文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汉诗协会会员。著有《罗马尼亚文学简史》、《昆德拉传》、《东欧文学大花园》等;主编有《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美国卷》、《克利玛小说系列》(5卷)、《水怎样开始演奏》等;译有《凡高》、《安娜·布朗迪亚娜诗选》、《我的初恋》、《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黛西·米勒》(合作)、《欲望玫瑰》(合作)等。还在国内几十种报刊上发表散文及散文诗百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纸上的星光阅读克里玛得到了荣誉,但无需道如何齐奥朗:在孤独中写作爱明内斯库并未存在克莱昂格:创造童话的人卡拉迦列:一只眼睛笑,另一只眼睛哭的大师孤独者的自白缺席的在场昆德拉的尴尬昆德拉的第一部法语小说昆德拉的双重尴尬从奥斯威辛走出来的作家让作品说话的作家作家剪影六帧贡布罗维奇:流亡的宿命用温柔的目光打量动荡的世界女人、紫罗兰和扇子橘黄色的芒果街与绵长的爱情生活第二辑 文学的变奏自由的滋味有时也会是苦涩的——罗马尼亚作家当前境况厌世者张开双臂——齐奥朗晚年的爱情故事不朽是怎样诞生的为作家办个食堂死神竟奏出如此动人的旋律从多瑙河畔到长城脚下——欧金·乌力卡罗印象小城响起诗歌的声音……第三辑 编者的声音第四辑 共同的话题第五辑 行走的印痕

章节摘录

  提起捷克当代文学,几乎所有捷克以外的读者都会不由自主地首先想到米兰,昆德拉。阴差阳错,在世界各地无数人的心目中,昆德拉已然成为整个捷克文学的代表。有趣的是,一些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捷克人对此却颇不以为然。谈到昆德拉,他们往往会耸一耸肩膀说:噢,就是那个早就跑到法国并已加入了法国籍的捷克人。许多捷克评论家和作家甚至已不承认昆德拉是捷克作家。这里面自然涉及到不少文学及文学以外的因素,比如,特殊的民族心理和民族自尊,更为特殊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等等等等。捷克人最最推崇和喜爱的是几个”始终没有缺席的”作家。克里玛便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是最让捷克读者着迷的一位。  伊凡,克里玛(Ivan KIima,1931-)算得上捷克当今文坛最为活跃的作家了。他生于布拉格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二战期间,曾有过三年多时间的集中营经历。中学毕业后,到著名学府查理大学攻读捷克语言文学。后长期担任编辑。“布拉格之春”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69年,应邀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当访问教授,本来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可第二年,重又回到祖国,从此一直在布拉格生活。  同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一样,他对集中营经历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视角。他认为,除去恐怖,那段极端的经历还给他带来了对幸福和自由的全然不同的理解。他甚至觉得:“为了一种无与伦比、至高无上的自由的感觉,所有那么多年的剥夺是值得的。”也正是在集中营里,他首次听从了写作的召唤:”当我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我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死去时,我却幸存了下来。这时,我被一种类似于责任和使命的情感所压倒:去变成他们的声音,去变成他们的叫喊,抗议将他们的生命从世上抹去的死亡的叫喊。”这样的出发点实际上很容易让人走向偏激和狭隘。所幸,克里玛及时地悟到:极端的经历并不能打开通向智慧的道路。我们若是和自身的经历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布拉格,那蓝雨中的石子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