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树增  页数:7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武器简陋、兵力不足的军队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兵力庞大的军队,数量不多、面积有限的解放区最终扩展成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共和国,解放战争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演绎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国际风云,政治智慧,时事洞察,军事谋略,军队意志,作战才能,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史。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朝鲜战争》、《长征》,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青春作伴好还乡   “年纪愈大愈不愿意洗脸”  青春作伴好还乡    闯关东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活着的最伟大的美国人”    狭隘的关门主义  第二章 最大多数万岁   四平之战  中原突围   “蒋若攻李,粟必攻蒋”  古老的中国战术和漂亮的美国帽子  最大多数万岁   和平已经死了第三章 哀莫大于心死   奇寒中的呐喊   哀莫大于心死    农民厌恶马师长  姑嫂二人忙点灯  囊形地带和中枢安全第四章 战场的腰部  胡宗南:为人民服务处  孟良崮   黄土沟壑  战场的腰部  夏季攻势第五章 破釜沉舟  共产党是否失败了?   战略进攻  破釜沉舟  “领导爬起来”  “共军北渡黄河公算最大”第六章 朗照边区胜利花  “打他三个钟头再走不迟”  半岛之争  朗照边区胜利花  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  “他们也未必愿意永久打仗”第七章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黑发美少年  卫立煌:“我参加共产党好吗?”  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沉重的门板  麦子是个好东西 第八章 把汉江变成内河   烽烟起洛阳   只准活着打下去,不准活着退下来  泾渭河谷  打龙亭   把汉江变成内河第九章 决战的序幕   群众的集体意识  黄土黄  济南战役:一次严重作战  济南战役:不停顿地攻击  济南战役:决战的序幕

章节摘录

但是,自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发生在世界任何区域的所谓“内战”,仅仅是对交战对象和战场地理的界定而已,其影响毫无例外会超出战争发生国的国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社会的各个方面——叙述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的那场规模巨大的战争,必须从战争爆发前一年一架倒霉的美国飞机开始。因为,当那架飞机在跑道尽头变成一团跌跌撞撞的烟尘的时候,站那片空地边的延安军民惊骇的叫声以及爬出飞机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迷茫的神色,无疑是中国即将进入的那段动荡岁月和即将爆发的那场战争的极具意味的开端。那个夏天,美国人急于飞往延安的原因是:首先,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中一再失利,而蒋介石需求的对华援助越来越多,引起美国朝野的一片不满。其二,美军已经开始轰炸敌后日军目标,迫切需要共产党抗日武装提供有关情报和营救降落在敌后的美军飞行员。其三,或许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已经发展到令人无法忽视的程度,与中国共产党人接触并了解他们,是战后美国政府制定符合美国利益的对华政策所必需的。正是这一切,使得一九四四年夏季仍处在数十万国民党军封锁中的延安,突然间热闹起来。延安,中国当代史上一个奇特的地方。延安的历史,已使它从一个普通的地名,变成一个含义复杂的政治词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片土地贫瘠、植被稀疏、被国民党政府称为“匪区”的地方,却被全中国的热血青年视为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新生的神圣之地。在延安散落着泥屋和窑洞的数条干涸的河川之中,聚集着当时中国最富社会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精英,聚集着经过万里长征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官兵,聚集着因为向往一个崭新的国家远道而来的学者、作家、画家、作曲家。延安指挥的武装力量遍布整个中国,人数已达六十三万之众——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里就是一个“国家”,尽管蒋介石从来没有正式承认过其合法性。

编辑推荐

《解放战争(上册):1945年8月-1948年9月》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解放战争(上)(1945年8月—1948年9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0条)

 
 

  •   《解放战争》为王树增非虚构文学著述中规模最大的作品。作品具有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包含着惊心动魄的人生沉浮和变幻莫测的战场胜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
  •   春秋无义战!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亚对孟子的这句名言影响日渐广泛。以此类推,绝对地否定国内战争成为一种时尚的观点。自然,距今最近的解放战争首当其冲。

    这种历史问题简单化、泛道德化的观点,对于以史为鉴是有害的。



    当当网上买回王树增先生的《解放战争》,我并未马上翻看。一是太厚了,上集就700多页。更主要的原因是怕作者受制于政治因素而观点偏颇或者胡编乱造。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全面、最客观地反映解放战争(国民党称戡乱战争)的一部优秀的小说。其记述合乎历史逻辑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一、解放战争是国共双方所代表阶级的较量,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较量

    一往的文学、影视作品,受某种思维模式的影响,或者是出于迎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问题,过于强调中共部队的勇敢,指战员的强大以及国军的孱弱。事实上,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磨炼,国军的军政素养有了质的飞跃。四平保卫战等初期的一些战役,国军的作战能力远超过中共军队。书中引用当事人的观点,四平保卫战时民主联军12个人不敌陈明仁将军手下一个人。甚至到了解放战争后期的淮海战役时,非嫡系的黄伯韬兵团在阻击战中的作战素养也是华东野战军所不及的。

    本书在描述每一次重大战役时,特别是华东野战军鲁、豫、苏,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役以及山西徐向前兵团所有在解放区的战役中,浓墨重笔地写了农民对战争的支援。民众的无私与牺牲精神令人震憾。民众与解放军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中共由弱到强直到最后胜利的基础。这种描写又与晋冀鲁豫军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所受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

    直到1948年5月国民党全面检讨戡乱战争时,才意识到国共两党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抗,而非单一的军队形式。单不说此时认识是否已晚,作为政治的一部分,国民党此时已不可能做出什么根本性的调整。即国民党的失败已是种必然!

    二、关于统帅部(毛泽东)对战争结果的作用更为客观

    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句歌词时,国内的所有作品在叙事时都跳不出这个圈子。然而《解放战争》却写的很客观。

    解放战争虽然有“摧枯拉朽”的样子,但是毛的指挥并未神化,而是有充分的合理性的。比如有关围点打援、集中优势兵力等等毛泽东军事著作的重要内容,是1948年春陕北米脂杨家沟会议时毛泽东所提出的。这只是对此前一年半时间几大部队作战实践的高度概括。国共间每次大的战役,毛都要求指挥员做出认真全面的总结。也因此,战功最大的林彪曾受到过严重的批评。事实上,四平保卫战、张家口失守以及华东野战军的七月分兵都很值得商榷。而粟裕的三次扭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役布署更是广为人知的事情。

    然而这并不能抹杀毛是个伟大人物这一事实!面对胡宗南军队数十倍军队的围追堵截,他坚守陕北;他战略家的雄浑气魄以及对所属有些压迫式的战略布局历史罕见。要知道此时的国民党是个正值壮年的现代政党,所领导的军队也是现代代的军队。

      毛不是神,但是绝对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蒋介石是位爱国主义者、政治家。他对军队、将领的每一次讲话都一针见血、发自肺腑然而却于事无补,其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的腐败、将领的腐化。李宗仁、王耀武、傅作仪、张灵甫、杜肀明、陈明仁等抗日名将在解放战争中处处受挫,其根源在于政治及社会制度的缺失。

      关于解放战争,向句话很难说得清楚。然而这段历史对后世将有重要的启示。
  •   关于我党我军历史的书籍不知道读了多少,尤其解放战争的故事可谓几乎烂熟于心,但看到本书时毫不犹豫地购买,原因是本书独树一帜的角度和不同以往的风格。
    1、以具体、翔实的数据、真实可信的故事和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浓于血的情感和拥护,揭示了我军必胜的根本原因!如山东军区的老百姓奋不顾身的支前热情、保家卫田的真情实感;如贫瘠的陕北人民宁肯饿死自己的幼小孩子也要把家中最后的一点粮食献给西北野战军;如解放军每次围歼蒋军时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民兵站岗放哨绝不让一个蒋军士兵漏网逃窜。小小的莱芜战役,我军不过20万,歼灭国军6万多人,但参加战勤的农民500多万,直接参战的就有50多万。如刘邓大军艰苦转战大别山,仅12万部队就有上万名支前民工;九纵队离开太行山时7000多民工随军参战,纵队司令员秦基伟终生难忘:当时部队有逃兵,但民工队伍没有一个。一幕幕农民不怕牺牲、踊跃支前的情景让国军军官目瞪口呆,这种情景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曾出现过。读来催人泪下。作者不动声色的记述、其绝对白描触和不加任何粉饰的事实感动了读者,宣告了蒋军必败的历史必然性。
    2、作者没有站在偏袒我党的立场上看待这场让世界瞠目结舌的战争,而是站在客观的、中立的立场上细细考察战争双方国、共两党的政策、策略、方针、领导人风格等诸多因素,据此分析得失。在多场重大战役记述时完全不使用“我军、蒋军”的明显符号,干脆使用了“攻方、守方”的字眼。毫不隐晦我党、我军有过的多次错误与失误。如抗战刚刚胜利时弥漫在我党内部的不切实际的“和平民主气氛”,计划参加中央政府将党中央迁至淮阴,为实现共产党的“合法化”地进入国民政府不惜在停战协议中做出重大让步,自毁长城地裁军10万人以上,战争初期留恋大城市以“夺地占城”为主要目标的错误战略、现在宣传是“伟大胜利”的几次战役实际上艰苦卓绝、危险至极,以及多次战役的指挥失误等。
    3、从抗战胜利直到三大战役之前,各野战军中不论军力、武器、消灭敌人数量、被蒋军重视程度、影响大局的地位等等,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山东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都名列前茅,地位不可动摇。人们后来热捧林彪的四野,当时排名甚至在刘邓之后。辽沈战役后林彪做大、做强是事实,也是各种因素的大势所致。陈粟的英名长期被林彪所掩盖却毫不争功,陈粟二人让后人肃然起敬。
    4、以往多次看到却没有总结的一个事实:到1947年7月小河会议时的正式排名,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和野战军功绩倒排第一,就连地处贫瘠的陕北、装备最差、兵力最弱的西北野战军的歼敌数量、战略作用和背负之重也排在晋察冀之上。直到中央安排第三年的歼敌计划时,给晋察冀下达的任务业余西北相差不多。
    5、写毛泽东的伟大侧重于战略,而把战役组织的功劳真实地还给野战军领导,是本书突出的真实。
    王树增何许人也?了不起!
    当然也有为尊者晦、为尊者捧的现象。西北野战军第一、第二纵队之差别不属于历史谜团,几乎为战史家皆知。359旅中原突围后实力大损,在吕梁地区休整多日,直至西北烽烟起才在后期加入西北野战军。之前一直是张宗逊的358旅作为唯一的主力支撑彭德怀的西北战局。即使在后来的西北诸战中,两支部队虽然并肩作战,也是358旅稍胜于359旅,张宗逊的指挥优于王震。书中却把张宗逊抽象化,每到具体战事只有王震的生动细节,包括与保护其生命的警卫员扭打成一团——关键时刻不见了张的身影,甚至还把羊马河战役中打阻击的358旅说成是“王震的部队”(P290),此等错误不像是笔误。张宗逊在文革后期固然有不审慎之处,却也并非乱臣贼子、罪不容赦。记得80年代中期某些作品的偏袒描述,曾让亲身经历的家父大发感慨。不想几十年过去了,阴影还在。有机会一定当面问问作者。
    书中大量的资料、情节颇有价值,可信度高。
    1、一个有意思的人,卫立煌。此人是国军将领中屡建奇功之人,但他非黄埔出身,是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满腹辛酸。对东北局势做出基本判断:“固守为本,绝不救援,否则被歼。”这实际是个“不作为”的策略,他把此策略发挥到了极致,在锦州、四平、辽阳等地国军同僚被围陷入困境时,从不出手救援。此举给林彪的大决战留出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也给自己辉煌的戎马生涯划上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2、几乎所有的攻坚战都是血流成河,国共双方的伤亡人数旗鼓相当,有些甚至胜方的伤亡还超过守城的失败者。一将功成万骨枯!
    3、直到1947年5月,在阳泉战役中向我军投降的“最后一支日军部队”的故事颇为诡谲——日本投降已经2年,这支只有500多人的日军,竟在战斗已经结束后我军持续攻击2天仍不肯放下武器。后因水源断绝不得不谈判投降后才发现,其随军有100多名妇女、儿童——这一场景不仅让主攻营的马营长辛酸,也使我们看到日本军人与中国的不同。
  •   本书保持了作者的一贯文风,对战争的宏观和细节的描写专业、客观、准确且有独到见解,不演义、不虚构,史料完整,分析有逻辑,然人信服。最最主要的,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对解放战争的宏大历史背景可以得到充分、客观的了解。是战争,又不仅仅是战争,战争永远是政治的延伸。军事因素、统帅的洞察力、将领的指挥才能、战士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是最终取胜的因素,但,民心向背是重于一切的。国民党的最终失败,战场上的因素只是及其小的一部分。 关于解放战争的书籍其实是很多的,但之前看到的,或只局限于某一部队、将领、战役,或只讲胜利的容易、而缺乏对战争胜利的艰辛和牺牲的描述、对人民解放军失败战役的描述一笔带过。而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各大野战军、各大战役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强烈推荐。
    向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致以敬意。
    感谢王树增老师。
    另:王树增老师的战争系列都已读过,如果让我从中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把最好的作品给予《长征》,其次是《朝鲜战争》。那是完全不同的阅读体会,尤其是《长征》。
    再次感谢这些优秀作品的著者-王树增老师。使得我们得以客观、全面、用心和激情去了解、体会那段历史,那段用鲜血、奉献精神、崇高理想铸就的永恒的历史。
  •   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是我看过最为客观详细描写朝鲜战争的书,作者不光研究深入,而且史料充足,文字描写到位,应该属于非常好纪实文学作品。同样是他的《解放战争》也出自他一贯的写法,对各个部队的指挥者和军队历史了如指掌,而且文笔顺畅,笔那本《血红雪白》的作者写的不知道好多少,一些主要的历史片段都非常客观的描写,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扬解放军而抑国军。不过本书适合对国共战争史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看,到底是纪实文学,不是小说,有很多东西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看的比较累。
  •   出差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以近乎疯狂的状态,读完了《解放战争》(上)。除了开会和吃饭的时间,飞机上汽车上榻上……700多页的《解放战争》,终告啃毕。读罢,两个感受:一个感受:战争,斗的是通盘战略,比的是大智大勇,打的是钱粮给养。。。。而解放战争的胜利,说到底,就赢在两处:一曰:得人心者得天下二曰:团结就是力量另一个感受:说到底,这是内战啊……以百万计的巨大伤亡数字背后,多少手足相残的尸骨和血泪。战争的残酷无法言表。呵呵,算妇人之仁吧。对王树增,因为读过他的《远东朝鲜战争》和《长征》,对他的作品始终抱有极高的信任度。同样是纪实文学,他的作品有一点很难得,把战争写得张驰有道有声有色,有大场面的战略智慧,也有局部战争浓墨重彩的特写,所以这书就受看,就能看懂。何况,这人的文字感也非常出色。不过,俺这种读书状态,太过疯狂。难免囫囵吞枣,以致于把各战役各野战军啥滴,都搞滴混成一团。呵呵。好书,值得再读。还有,下册不知何日面世……
  •   真实描述解放战争,给人以新的全景回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那场战争人民希望有更公正的书出现,比如对粟裕应该有比较正确的历史评价,为什么没有评上元帅等等?还有对蒋介石的正确评价。好书期待解放战争下。期待王树增先生在写一本抗日战争,正确评价国民党军队尤其是高级将领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   一年前,朋友在当当网买了一本王树增书《长征》,看过后,大吃一惊:因为我酷爱历史,特别是解放战争方面的内容,我看过不下五本关于长征方面的书,几乎每一本都是在泛泛叙述史实。多少有些枯燥。而王树增老师的《长征》的确精彩,他不但还原了史实,更重要的是他把一个个重点人物都还原了,描写得栩栩如生。可以看出王老师的文学功力。2009年9月3号,我在当当网突然看到有王老师的书《解放战争》,我非常高兴,住进订购一本,尽管还未收到此书,但是我相信王老师肯定会重新还原毛泽东主席,邓小平政委,林彪元帅,粟裕大将,刘伯承元帅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我读长征是一天一夜看完,因此可以用“过瘾”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估计真两天,陕西飞远速递的何师傅会把书送来。其实通过在当当网买书,我交了几个朋友——都是西安专门给当当网送书的。他们老是称赞是文化人。
  •   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此书的节略版,也从《文艺报》上看到有关评论,即上网购买了一本上册,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下册。有关解放战争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栋,王树增作家的作品是其中精品,一如写另一场大战的《远东朝鲜战争》。
  •   大多数人都是从《远东朝鲜战争》开始认识王树增的。后来又有了《长征》。能够得到如此高的好评,除了题材本身吸引人,更多的还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人们,对这种大量运用史料采用白描手法来讲历史的方式的认可。大家都有自己足够的独立判断力,也有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很愿意在阅读这种比较私密的活动中更加自由独立放松一些。所以,我们对这本书很有好感的同时,更应该感谢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允许那么多的官方史料曝光,允许王树增们在分析和采用许多以往官方不让使用的素材和资料,并且允许王树增们在采用这些史料时发出有所偏离官方价值判断或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因此,我很高兴大家都爱看这些以往很多人不爱看的党史党建之类的书,也很高兴有这么多的王树增式近现代史图书出现。当然,也更希望尽快看到这本书的下册。另外,建议喜欢这本书的读者也去看看金一男的《苦难辉煌》。里面讲的是解放战争之前的中共历史,有更多的经典评论和以往闻所未闻的素材。两本书合在一起看,会有更大的乐趣。
  •   王树增老师的三部作品终于集齐了,解放、长征、抗美援朝,不像正史那样流水账,语言平实,情节感人,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另一个视角看战争的全貌,写实的手法让我深受震憾!
  •   王树增的作品从《1901年》到《朝鲜战争》到《长征》到《解放战争》都是好作品,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期待着下册。这书在300页的时候有一点儿小错误,再版的时候需要改一下。
  •   刚把上册看了一半多,刘邓挺进大别山……上下册一共1500多页,非常厚,绝对不是三两天“突击”就能啃完的。不过,这套书非常值得一啃,尤其是看完了《建国大业》之后,手头最好再准备一本中国地图册,高中历史课本配套的那种最好,重要战役战略动作,国共双方调兵遣将,很方便地一览无余,而且捎带着补一补地理。王树增的写法,没得说,和《朝鲜战争》一样,大背景、大战役与大人物、小角色穿插进行,不时配一些史料、电文、回忆录等等,写的很活。感觉上,似乎比朝鲜战争写的更充实也更自然,可能与国内的相关资料更充实有关系,读起来似乎比朝鲜战争写的更加厚实和自如(当然,这两本书都很不错)。比较喜欢的是,除了数字、史料以外,作者还能作出一些评论:国军有时候也不是不会打仗,我军布置战役也不是没有失误——但最终赢得胜利的,是民心所向。这一点在写山东解放区有很明显的体现——没有上万乃至十几万农民的背后支持,我军初期是很难抵抗国军的全面进攻的。说下不足:一是比较贵,上下册加一起,原价160米,金融危机之下,这个定价可不便宜,想看还是得网购,起码省40米。二是高定价之下,还是刷胶,而且胶有点薄,看到一半拿在手里感觉书肋软软的,很让人担心会裂开~~只好放在桌子上看,或者双手捧着。如果是精装,哪怕是软精装,这个价位也没的说了。三是这么厚重的战史,每本就配2张地图,太遗憾了。要是每章(哪怕是每一阶段的大战役)都能配张地图,标上敌我,按图索骥,多省心啊!图文时代了,这么舍不得成本吗?可惜可惜。
  •   王树增的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长征很喜欢。
  •   王树增 的战争系列,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都有买,挺喜欢王先生的写作风格,在注意到领袖人物的战略分析之外,对于底层战士或者群众的描写也很到位,特别是,经常大段引用当时的大段电文,相当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   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和<解放战争>教育部应该列为全国中学生的必读书.
  •   看过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和长征,写得确实好,不是那种泛泛的历史文学,,看得出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作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这本书恰逢祖国60华诞,问世的非常是时候,期待下集早日见面
  •   原来等邓贤兄的抗日题材大部头,暂时没等来。等来了树增兄的《解放战争》,不期之遇。原本以为作者写完了《长征》后,会躺在成绩与“赞誉”上睡大觉,在这里道歉。同题材的《枪杆子1949》令我很失望,让我怀疑那是不是原作者的原作。我认为客观与翔实,是纪实文学的生命所在,虽然它可能不是历史,但尽量做到这两点才是纪实文学及其作者受人尊重的地方。孔圣先师说:“虽不中,不远矣。”我从这本书里里看到了作者尽其最大努力去做到的这两点。作而不述之下,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说句行散的话作为结尾:“Truthisoutofthere.”--《X档案》
  •   这是一部充满了精彩文字的好书!原来以为学习过中国革命史,也陆续看过了许多关于解放战争军事文学作品的我,不会有更多的好奇,可是,从开始到读完用了三天时间一鼓作气读完:真是无比感动!于是又读了第二第三遍!蒋家王朝的溃败完全是他们背离了人民,违反民意的结果。而美国当时许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明白继续支持蒋家王朝不会有结果;而苏联则是完全不了解中国***,于是,他们都没有支持我们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只不过在意识形态方面,苏联是我们的“同志”而已。人民的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认为值得:那些还乡团、地主武装、土匪,还有更甚于他们的“四大家族”,中国人民无法与他们两立!奉劝那些对所谓“过去”有过幻想的人,不要编织所谓的谎言来欺骗自己和别人了,中国人从近代以来,这时是最自豪的!
  •   以前只是通过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决战系列电影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对于决战前抗战后的内战历史,不甚明了。读了这本书,对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内战初期,解放军的作战,还是很艰苦的。没有后期那般顺畅。
  •   非常喜欢王树增的作品,原来看朝鲜战争,现在看了解放战争。内容详实,细节丰富,值得学习和收藏,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非常好的手段。特别是里面的编写角度客观,没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   本书上下册2010年买过一套,来不及细读,送给了一位研究国际共运史的海外学者,深受欢迎。其一,史料详实;其二,图文并茂;其三,尊重历史,客观公正。

    今再次购买补充书架,以期仔细展读,探究解放战争的诸多细节。

    不足之处,这部被归类为纪实文学的巨篇,难免会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对于对历史较真的读者,或许有些许的失望。但总不失为一部比较客观公正的近现代史、军史著作。

    还希望能读到国民党将领回忆那段历史的著作,以从两面了解、解读这段历史。
  •   相较于作者的《长征》,《解放战争》的历史更叫人熟悉,但作者落笔的文学性还是让人喜不自胜。全书结构紧凑、叙事条理并且描写生动,无单纯写史卷帙浩繁之枯燥。作者在结合大量史料和文学手法的基础上,还适时适篇深入地去挖掘在战争中各色人物的背景、动机和心理,以及局部时间的战术分析和更大时间跨度上的战略概括,让人在沉浸每一个历史生动片断的同时,还在宏观上得到时间、空间的历史进程指引。作者的客观描写让历史中的各色人等显得厚重,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笼罩。尽管作者没有刻意着墨,但哲学层面上的历史规律还是被作者寥寥数笔带出,给人以掩卷之后的深刻思考和长久回味。
  •   看过这本书,了解到,解放战争其实是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真实、最彻底的大选。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投下了自己的选票。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沉重。
  •   以前对于解放战争的了解,大都是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或电影大决战。总以为解放军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好像胜利是很自然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那段历史增添了很多疑问。通过解放战争上下册的阅读真是解开了很多疑问。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人共产党员领导的人民战争有了更多的敬佩。
  •   看过许多本介绍过解放战争的书了,无论是纪实文学还是小说,很多书都给人以拼凑的感觉,但是看过王老师这本书后,却被那详尽丰富的情节叙述、隽永的文字刻划、生动的细节描写所感染,确实给人以震撼。王老师让历史生动地在书中再次淋漓尽致的得以表现。
  •   该书的优点太多,不好阐述清楚了。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也有这样的故事: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看到支前民兵抢救解放军伤员喊道:“别救了!”而不是直接用机枪扫射。败逃的国民党士兵在路中间被一个孩子气势汹汹的拦住,他坐到了地上投了降。这就是同一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敌人有强大的时候,我们的军队曾有过惨烈的牺牲,但当国民党自身腐朽的无可救药时,它的军队自然无法挽救的灭亡!
  •   非常震撼人心的一部作品!我们一家三口抢着看,书中的精彩段落常常引起全家人的共鸣。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全景式地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特别愿意推荐给所有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朋友们!
  •   早就拜读过王老师的《远东朝鲜战争》,这次又仔细读了他的解放战争,对那一段我国的历史,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国民党何以一溃千里,土崩瓦解,***何以厚积薄发,逐鹿成功,关键还是民心的向背问题,很多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   最先看王树斌的书,是《朝鲜战争》,非常喜欢他的写作风格。看得出,是在查阅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绝非一般的战争演义可比。而后又连买了《长征》、《解放战争》上和《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爱不释手!非常期待《解放战争》下!
  •   如果说长征是信念,那么解放战胜争就是选择。王树增用朴实的描写真实记录下了在六十年前发生的一切,没有说教,没有取向,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和人性所迸发出的本能反应。
    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绝对因素。
    我们的党如果保持当年的纯洁,再执政一万年也不会被人民抛弃。
    我已经买了二套了,一套送了长辈,一套自己收藏。
    谢谢王树增,谢谢我们的先辈,谢谢中国人民,因为你们使我再次懂得了历史。
  •   作家王树增很是佩服。他下了多大的工夫我是不知道,但就凭着《长征》《解战争》上下册,《朝鲜战争》,等史诗般的著作,我们就能感知他付出的努力和工夫是相当惊人的,场面恢弘,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史学价值无与伦比,好书!给予最高的赞扬!
  •   战争的胜负,很大的因素源自战场之外,看看人心向背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民党在战争初期占尽绝对优势,可几年之内几百万军队就打完了,很多不是在战场上阵亡,而是起义、投诚或者被俘,成了共产党的军队,老蒋在到台湾之后也进行了总结,腐败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本书数据很多,很详实。
  •   看多了影视作品,会以为解放战争轻而易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看了书,才会明白,“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再正确的战略,最终还是要靠百万计的视死如归和千万计的毁家纾难,我们今天伟大的祖国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和无数贫苦百姓的奉献换来的!
  •   王树增先生的书我都买过,也喜欢看历史战争类的,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   此书气势宏大地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的历史事件,注重历史事实,明确国共双方在各个阶段的势力对比,对战争的走向的描述集中说明解决战争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作为史书研究,对于综合分析复杂的事件大有裨益。对于了解解放战争史实还是研究解放战争的历史都有很深远的解读,值得学习;对于喜欢战争大场面的读者也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   此书是难得一见的能精彩描述解放战争历史爱之
  •   《解放战争》真是一部史诗性作品,大气磅礴,纵横捭阖。学习现代史必须看此书。
  •   写解放战争的书很多,无论是理论或演绎,但就本人看过的这方面的书来说,本书的视角较容易让读者接受。本书有很多描写以史实为依据,站在现在人的角度看过去,很客观。推荐!!
  •   王树增写得非常好!!之前看过他写的《长征》,他对战争史实的描写让人读起来不枯躁,很有见地,很有思想。
  •   战争的结果不是靠武器、兵力,也不是地理、天时,而是人和。
  •   相比解放战争相关影视剧,搞报告文学文字清晰,讲述到位,不失为好书
  •   很精彩的纪实文学,有大场面,有小人物。与《远东朝鲜战争》、《长征》的风格一脉相承。比传统的纪实文学多了些文学色彩,叙事过程中多了些作者的感情。可惜缺少地图,要是能和最初版的《远东朝鲜战争》那样配图就好了。
  •   这本书是我所见到最客观反映解放战争的史书,百读不厌,值得收藏。
  •   这本书我是在下册上了当当后一齐买的,就是为了过瘾。应该说,尽管我已经自认为很熟悉那段历史了,但还是有不少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譬如关于马歇尔将军的调停工作,过去我得到了一种很矛盾的印象:一方面是马将军(笑称)调停的同时帮助蒋介石做战争准备,一方面是周恩来对马歇尔个人的高度评价。这一矛盾现象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马将军个人确是诚心来促成中国的和平的,但一方面他受制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又受到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右翼势力的欺骗或愚弄。所以,他的调停客观上帮蒋介石赢得了战备时间和战略上的主动地位。这样也难免使得他的和平诚意会打相当的折扣,起码使的和平面目蒙上了一层灰。这是很令他自己感到遗憾的结果。但我们中国人应该说更遗憾。本来,抗日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舆论民情,都是以和为贵的一面倒的。但就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坚持要打内战。而这一作法不仅是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愿望,连国民党内的一些有识之士都是非常反感的。例如,抗日虎将关麟征就坚决不肯参加内战,退避三舍,独善其身。还有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毅然投身到反内战的行列中来,如高树勋将军等。这本书可以说是但其中遗憾的地方也不少。例如陕北的蟠龙之战就没写。而其中有些数据、地名、或事件过程,出现过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觉得不像笔误或排版错误,有可能是作者手中的资料出了问题,而他本人也没有审出来。不过,瑕不掩瑜,还是部好书。只是,我还没读完上册。等读完再接着评吧。
  •   对解放战争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好书,值得一看!
  •   解放战争,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内容。
  •   王树增的战争书写得非常好
  •   活着的人应该记住在解放战争中逝去的人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
  •   解放战争中,***为什么胜了国民党,其实就是民心的相背,仁者无敌。
  •   对战争的刻画非常的细致,史料充足,翔实。却是一本好书。
    尤其是对战争背景的分析,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描写,客观、公正。
    不仅是一本好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有价值的历史著作。

    正在阅读下册....
  •   非常非常不错的书,对于解放战争有兴趣的人很有帮助
  •   三年解放战争是经常提到的词,可是具体的艰苦确知之甚少,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   因为看了百家讲坛才买的,解放战争体现了人民的力量
  •   详细了解解放战争。
  •   比之前更了解解放战争时代的真实事情
  •   解放战争一节写得最好,毛泽东与林彪关于辽沈战役的分歧许多是第一次看到。
  •   没找到解放战争下部,什么时候出来?
  •   大量的史实和细腻的笔触,将解放战争这个既熟悉又神秘的特殊时期带到我们面前。上部描写的是蓄势待发的阶段,是三大战役的基础。看过以后才知道,解放战争并不是只有大决战胜利的喜悦,同样有卧薪尝胆的艰辛。
  •   这是一部可以让你全面了解这场宏伟战争的好书,不仅可以了解到战争的进程,更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的审视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胜的,国民党又是怎么败的?为什么初期强大的国军会慢慢败给弱小的共军?为什么共军攻必克,守必胜,而国军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   我是先看的下,后看的上,里面内容非常好,讲述了解放战争的历史,书中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战役开始时的准备、计划情况,开始后的各种变化情况及取得的战果和成就均做了详细的交代,并多次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描写第一线的战斗场面,生动直观,另外引用了很多当时的文件和讲话,每次写到个人时,几乎都可以写出姓名,十分真实。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书!
  •   正在阅读中,一如之前的《朝鲜战争》,精彩,强烈推荐!
  •   既宏大又细致。既显权威又具趣味。是历史也是故事。战争题材难得的好书。拿给台湾朋友看,似乎更有意境,哈哈。
  •   非常不错,爱不释手,延续了王树增一贯的叙事风格,在描述宏大的历史场景的同时,不时穿插小人物的故事,从普通人的视角补充了这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增加了可信度和可读性不过估计这本书是赶在国庆60周年之前出版的关系,还是有些疏漏的地方,估计出修订本的时候会有所改善
  •   我是看了朝鲜战争才看这书的,感觉写的很动人!
  •   非常棒的一本战争史书,丰富翔实的资料,特别是穿插了一些非常感人的小事件,让人充分体会到残酷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和想法,对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些时间、地点和伤亡人数的堆积。
  •   看战争文学有时会觉得很无趣,但这本书很生动,一点也不枯燥,而且书中引用了很多人的回忆、日记之类的,看看身处战争中的人的感受,觉得更有感触。
  •   这是我爸最喜欢读的书了,说是知道了很多战争的细节
  •   很厚的一本书,质量,包装,物流,内容都很好。王树增老师对那段历史描述的很详尽,推荐。赞赞赞
  •   我是初五定的~初七送到的!快递很给力!内容还没看完但是书包的很好 纸张也不错~对得起这个价格!个人觉得王树增的书是好在他会引用史料,并且明目标出历史写的很客观!推荐他的书!
  •   很详实描写了解放战争,作者真的是花了大量时间去调查的。
  •   很多史实,还是没有讲的很明白,世界史上,怕是没有哪个国家,国内这样的宏大的战争场面。不明白为什么输的那么惨。
  •   写得很详细,战争的原因经过都写出来了,也写出了解放军内部的矛盾与失败。比教科书生动多了!
  •   王树增的书叙述非常清晰,幽默,基于历史许多资料,比较真实可信,值得读
  •   有内容有史实,是战争题材书籍中少有的精品
  •   虽然写的是战争,但是书中充满了人性之美。袍泽情、军民情,感人至深。。。。。
  •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是关于战争的书
  •   老王写的很写实,还原的战争的残酷性...
  •   1、迄今为止最真实反映历史的作品
    2、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识,国军战斗力在开始时并不比共军差,专看伤亡数字就够了
    3、有些战役,仗还未打就已经胜利了,象四战四平
    传说,四战四平时,国军的一位将领说:要是我们陈明仁军长在,你们打不赢。
    我想,这件事是传说吧,太侮辱国军将领的智商了,当时的情况,国军就1万多人,共军3~4倍对手,还用打吗?
    4、过去,我对中原突围时李先念王震部队如何突围不是很清楚,书中介绍了一些,但也不详细,有点遗憾,这方面的书有专著吗?
    5、我过去看过一段王近山的材料,说他在刘邓消灭整三师赵锡田部队时立下军令状,率六纵立下大功的,但本书中在这段内容中好像没有提及王近山,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两段内容有一个是假的吗?请朋友们告诉我
    6、孟良崮战役中,很多材料提及在张灵甫战死后,74师一部近7000人在弹药打光后静悄悄地在附近山沟里,躲避,多亏粟裕将军心细,在查俘虏人数时,发现了问题,才把7000人抓了俘虏,但本书没有提及,请问,上述内容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还是编的,请朋友们负责任地告诉我。
    7、本书告诉我,我们过去的战神如刘伯承、林彪、彭德怀也不是不打败仗的,把他们还原成了人,因为有时候有些仗谁也打不赢。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感谢作者王老兄。
  •   很不错的一部史诗巨作,和电视剧《解放》搭配起来看,效果会更好!
  •   书不错。王树增写的也没得说,看得过瘾
  •   书都收到了,包装以婆损但书还好。书多还未看,王树增的错不了。
  •   前期买过,让别人给借走了也没还,只好再补上一本,王树增的书感觉不错
  •   喜欢王树增,这本书是送给孩子读的,希望有所受益。
  •   孩子的书,能看进去,说明还算精彩。王树增的书,他看了不少。
  •   王树增的书我都很喜欢看,爱不释手.这一本正在看,发现有印刷有点有问题,上册第148最后一行与第149页第一行重复.
  •   还行,比电视剧解放强,盼望下部
  •   一本不错的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文学作品”。
  •   我对我党的军事历史非常感兴趣。刚开始看就被迷上了,在轻松中有历史的沉重,在轻松中有深刻的历史哲理1不足的地方是书本太重、太厚!本来就颈椎不舒服,抱着看就更辛苦了!
  •   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刻画细致,果然不同凡响,真正的好书、刚看完上册,下册还没开始,估计也不会失望。其实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实在是太复杂了,看了以后不免对其扼腕叹息,同时也看到当时***胜利的必然性。应该让一些贪官也看看,没有老百姓失去民心是怎样的结果,也许可以风光一时,但是覆灭的种子不知何时就会发芽,当官也要好好当,多想着为社会默默做贡献的大众,对人对己都应该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
  •   好书一本,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它使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千千万万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先烈们。
  •   军事历史,内容翔实,非常值得一读!!!
  •   这就是好书啊,用了几个晚上看完的,对那段艰难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非常喜欢
  •   印刷上很好,内容也是以往看这类书中最全的,历史的评价也较为客观。
  •   今天终于收到书了,很满意,价格也很厚道。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时间晚了些,我12月21日定,22日发货,今天30号才收到。

    希望以后会快些,我还是会在当当上购书,

    主要是因为这里书齐全,介绍到位,而且价格厚道。
  •   我35岁 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 ,能看到 解放军 能解决 南海问题 ,中印边境问题 钓鱼岛问题 台湾问题 等等 加油 同胞们
  •   一直很喜欢这段历史, 看到这本书赶紧就买了。
    可是收到后比较失望, 没有仔细看内容,历史就摆在那里,不来不去。
    失望的是书的质量,排版和印刷都不怎么好, 书内容比较多,所以很厚,很沉
    每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行间距页很小,通篇不好阅读,看着就晕了,
    如果是给老人买更不方便看了
  •   一部惨烈的历史画卷
  •   现在正在阅读该书,感觉写得不错,不管是场面、人物,还是细节,让人都觉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佩服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历史的把握。这样的好书应该对出几本,好让后人更直观的了解那段历史。
  •   看看过去的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