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力士

出版时间:2004-9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刚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英格力士》主要内容:少年刘爱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渴望能够说一口纯正的“英格力士。文明衡有的年代,成年人将对文明的向往自残般地压抑着,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执著追求着心目中的神圣,仁慈以及优雅与真诚,在他敏锐躁动而又无所顾及的目光下,一串串隐蔽的事件,一个个复杂的心灵一一呈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英格力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当你老了,你就再也记不起你的童年。从这点上讲作者王刚从没有老过,替他发声的刘爱也从没有老过。他还那么清楚地记得一个小孩子的痛苦,而我,转头一想,已经无法理解了。
      成熟得太早,也就意味着从来没有长大。男孩有个神奇的名字,刘爱,在那个不知爱为何物的地方。这个名字注定了他的命运。大人的世界是那么神秘,有一条清晰的楚河汉界,那么多他不懂的词语:爱,什么是爱呢?触及灵魂,什么是灵魂呢?他睁着清醒的执拗的眼睛,看人们互相伤害。有些事情长大了也不会懂。只有一个人,像阳光一样简单易懂,他追求高贵,他追求仁慈,他为爱情坐了十年牢,他是英格力士。
      一本词典为男孩提供了太多东西。捧着它就好像把整个世界捧在了手里。它是智慧,是文明,是看不见的南京、美国和巴黎,是许给他的种种可能性,五月雪明亮,手风琴好听,女孩儿美丽,在这个空空如也的时代里。他多么希望有一本指南,教他什么去爱,什么去恨。然而一切都太复杂了,该爱的人不那么可爱,该恨的人又似乎不那么可恨。只有一个人可以明白无误地被爱:英格力士。
      于是男孩儿也变成了一个英格力士。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在月光下合唱《Moon River》,在一个不可能的年代。他们交换着、独白着一些话语,有时美得令人想哭泣。此时美又同时源于孤独,就像赫本沙哑的孩子嗓音,唱得不那么好,却总是让人想哭。
      然后人们一下子老去,没老的人就过早地死去。一个时代倏忽而过,两个飘零人从世界回来,他们都老了。太阳的头发已经花白,讲究的衣服也已经过时。这样的结局似乎有点仓促,但是,变老不就是一下子的事情吗。
  •      在一个阳光温暖着冬日的下午,在一个树叶摇晃着光线的书吧,读起这个故事时,却惊奇地发现内容似曾相识。慢慢地读下去再回忆起,这时一本我曾经读过的书,是一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可是记忆却是那么不可靠,读过的书,却丝毫没有印象地买来再次读起。
       《英格力士》这本被茅盾文学奖提名并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于海内外的小说,贯穿于其中的是两个词——爱(Love)和灵魂(Soul)。
       说起爱。既有主人公刘爱对于英语和英语老师王亚军那纯挚的爱,又有王亚军以及刘爱对于阿吉泰的爱情,当然还有刘爱母亲与两个男人——刘爱父亲和校长之间的感情,黄旭升对于男英语老师的那种纯真的爱,李垃圾对于黄旭升的爱……
       这都是在时代压抑下发生的爱,无可辩驳却又实实在在的爱。这种爱的力量总是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总是对于这种爱的回忆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当代文学中对于爱的丰富阐释,王刚的这部作品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就。这也是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原因之一。
       说起灵魂。却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灵魂是什么?这是以主人公为代表的许多人在那个年代的疑问。而王亚军则代表着刘爱在此生遇到的在此生看到的那种对于变态年代的反抗,这种反抗的欲望深深扎根于刘爱与王亚军的灵魂中。这部小说,也是关于灵魂的。
       说起忧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童年的忧郁经常远远胜过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这种忧郁是中国式的,不是村上《挪威的森林》那种忧郁,也不是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那种忧郁,而是只能在王朔、余华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体认出的中国式忧郁。
       说起理想。王亚军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就像一个房间应该有窗户一样。当然,这不仅是王亚军、刘爱,还有刘爱的父母、李垃圾等一系列人物的理想。这是那个年代下富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只属于那个年代的东西。
       说起成长。可以说这是一部成长小说,一部描写着青春的小说。中国男孩式的中国青春。发育期性欲的萌动,对于自慰的探索,对于女体的偷窥,对于父母压制的苦闷与反抗,对于自身的罪恶感,这都是鲜明而真切的成长记忆。
       其实,还可以说起很多,很多属于那个年代,但又可能也属于这个年代的东西。这些东西关于爱,关于灵魂,关于我们每一个人,也关于我们这个时代与国家。
       听说陆川明年会将这部小说搬上电影荧幕,这很让人期待。但我更期待它将引起更多人对于这部小说本身的兴趣。
  •     【钟表的声音响亮地叫着,象是婴儿的渴望奶水时的呼喊,这说明时间总是在走着自己的路,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包括在时间里。时间最大,人类最小。】
      
      【人总是这样的,从来都是亲近的人互相伤害。最残酷的行为往往发生在亲人之间。我是指心理上的。】
      
      【可是,当季昀举目望去时,满目的金黄色让他安慰,他会对自己说也许你来的这个地方还真不能说是世界上最差的地方了。因为有鉴湖,有乌鲁木齐河,还有湖南坟园……所以这些东西都在滋润着他的生命,让他在这两年里的心灵得到调整,于是花花世界和老板一起都变得遥遥渺渺。他生活在乌鲁木齐的时候可能心情真是又坏又平静。坏的是自己被老板扔了,平静的是,他可以象我一样天天写作。】
      
      
      【想想真是有意思,有时候你在春天里得到的东西,还没有经历秋天,仅仅是在夏天里,就丢失了。】
      
      【其实,小人物们常常误解了大人物的记忆力,以为他们是真的记忆力不好了。不对,只除非他压根就不打算再认识你,否则,他是不会忘了你的,就象是你也没有忘记他一样。我们原谅大人物记不住我们,是因为我们懦弱,恐惧,还有,那就是我们与他们之间距离遥远,就象是你把自己的一只脚浸泡在春天的乌鲁木齐河里,那种冰凉让你想起了他遥遥的源头是天山深处的冰山一样。】
      
      【敏感的男人和敏感的女人彼此是那么不重视别人的委屈,而只想着自己,这是不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特别需要思想改造的理由或者基础。】
      
      【父亲不停地重复地说着废话,象是对着世界解释:一个女人,你爱她,你怕她,你能拿她怎么样?】
        
      【这似乎是一句名言。一个女人你爱她,怕她,你对她无可奈何。我以后听过一代代的人都说过这句话,这说明了它的份量。】
      
      【回到了教室里,我看黄旭升正在背着英语课文。她说,王亚军对她说学英语不能光记单词,更不能光学语法,而是要背诵课文。要培养出一种语感。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渐渐行成一种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母亲不一样,她把每一项交给她的工作都当作她事业的梦想那样作,昨天她想在乌鲁木齐设计出超过十层的大楼,今天她又把全部的智慧和想象用在防空洞上。】
      
      【父亲在自己设计的许多方案中,选择并说服领导用了这个方案,那就是在学校墙体的臂弯里,尽可以多地留下这些树,他经常说:因为它们已经在这儿生活了几百年,不管你是汉族人,还是维吾尔人,都不要跟这些古树去争,它们知道我们的前生,也知道我们的身后。】
      
      【他站在屋内的地板上,眼睛里充满了忧伤。那是一种与我父亲一样的表情,我当时还不明白,男人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忧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女人吗?】
      
      【王亚军从不解释,微笑没有离开过他那总是被剃须刀刮得发青却又能显出红润的脸上。而他的忧伤总是在眼睛后边很深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常想:一个人的命运被决定就这么简单,是谁在决定我们的一生的命运?它推着我们从生到死,从挖防空洞这样的大事,到学英语这样的小事……我是说,在我这篇回忆录里,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发生,而不那样发生?】
      
      
      【许多早晨我都睁着眼睛等待,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在那时睁开眼睛等待,机会是在瞬间中消失的,她们一定会来.如果我因为不小心而在那时闭上了眼睛,我就会丧失自己一生的幸福.】
      
      
      【女人的关怀有时是那么伟大,一个人在享受这种关怀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体会,那是人间最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忘了或者注意不到女人为你带来的这种温情,你这一生肯定是不幸的,而且,你肯定会为你的粗心付出代价。】
      
      【如果你真的想学什么,那也真是你自己的事,得看你有没出有这个兴趣。一个人在为自己有兴趣才去学某种东西,那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你们有吗?没有。可我有。】
      
      【我的内心无比阳光,因为一个阳光女孩儿正在向我靠近,天上一个太阳,地上一个太阳,黄旭升与她天上的同类相辉映,阳光洒在阳光身上。于是我就说:SUNSHINE。黄旭升听到之后,就笑了。我现在可以负责的说:她的笑很灿烂。】
      
      【于是,我们的英语角落和英语教堂每天都以种种方式重复,那是声音的重复,是画面的重复,是词句的重复,也是成长的重复。
        一个孩子与大人的英语对话在重复之中回旋。】
      
      【那时我就懂了,真正的伤害永远是在亲人们之间发生,而且往往是以爱的名义,因为一般的人他们没有办法象父母一样靠近你。】
      
      【母始终没有出来找我,他们比我沉得住气,他们吃饱了,于是他们就很有耐心地以这种方式惩罚自己的独生子,那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很少,都是一大群,象生了一窝猪一样,只有我们家是例外,没有兄弟姐妹的我从来就很孤独。】
  •     一读就停不下,像书中“我”的泪水一样止不住的读到结尾。我决定买一本送给我的LL,如果我将来有儿子,这本书也将送给他。
      
      翻开这本书,一个男孩儿的成长将如同流水一样源源不绝的蜿蜒着流过来。他让我想起了哈利波特,同样的在一路逆境中成长,同样被扭曲人性的黑暗笼罩着,同样有美丽的姑娘和溶浆一样的爱,有泪水也有阳光,有精神的导师,也有对父母的质疑,有“我”的无奈和犹豫但又坚持的选择。这是一个男孩儿的成长,其实也是很多人的成长。很多人常常轻描淡写的说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无忧无虑,其实那也许是在成长中选择了一种失忆般的隐瞒。凡是有一颗敏锐的心的孩子,都曾面临黑洞般深重而神秘的未知,都时而敬仰、时而鄙视、时而疑惑的偷窥着身边的成年人,偷窥着一些事,偷窥着一些微妙的变幻,定格成如电影胶片般的反转回忆。这一切都是一个个谜,充斥在所谓无忧无虑的时光中,让少年的心不断迷茫、恐惧、甚至流泪,成为无法言说的忧伤色调,沉淀在心底陪伴一生。也正是这些色调慢慢累积成一个人的灵魂,在无形中汇成了一条生命的暗流,无论你是否无知无觉,还是惊醒挣扎,你的路你的选择总在受着这暗流的指引,蔓延向似乎清晰又似乎模糊的前方。
  •     先说两则小事吧……
      
      第一则小事:
      当代的一个大学文学教授,在给大学新生上课的时候,先问道:“你们谁看过10本以上的法国文学作品?”全班几乎无人举手。教授于是降低了标准,问:“谁看过三本以上的法国文学作品?”终于有人举手了,只不过三三两两,实在稀少。谁看过《红楼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谁看过《红楼梦》的连续剧?这下好一点,超过了半班。
      于是教授无奈地说道:“知道吗,我把一个文革时期的学生叫到这里,随便是谁,都能随口列举出十本法国文学,十本俄国文学,十本美国文学……”
      学生们面面相觑,露出了难以相信的表情。
      
      第二则小事:
      我朋友有个通信长达十几年的笔友,他的家在甘肃省最偏远最穷的地方。考某个英语考试的时候(记不清楚是四六级还是什么,不过难度差不多),他手头唯一能找到的复习资料,就是一本四级英语词汇——没有考纲,也没有习题。
      他用了最笨的办法来过这个考试:就是硬背,把这本书里每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都背下来,把每个例句的意思都吃透都弄懂。
      他最终高分通过了那个考试,并且获得了一种我们这些人难以体会到的成就感。他把他考试的成功很兴奋地告诉我朋友——我们这些四六级都只能将及格的人听后,都用纯洁的45度角仰视来佩服他的毅力。
      
      就是这两件小事吧,它们是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最先想到的。
      
      学习这种事永远不是一个学生的义务,而是他的权利。所以当老师总说:“好好学习是学生的义务”的时候,他的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之所以是权利,表明一个人可以放弃它——我曾见过当今的那么多年轻人,在高考之后就自愿地永远放弃了学习的权利。
      然而如果让他们生活在文革时代呢?生活在那个如果不去“偷”就没有学习的权利的年代,他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又或者让他们生活在资源及其贫乏的地区,让他们能学习却找不到书,甚至有的地方找不到纸笔……我相信,这绝对会比今天学校里所见到的情形好,好很多。
      
      正如作者在小说里所说,本书的主题,就是“偷”。
  •     这书和在<当代>发表时的差别不小。有一个,就是那个“球”字,怎么在正式出书时都是这样写了,作者故意改的吗,还是字库里没这个字?还有,李垃圾一会儿叫李建民一会儿叫李建明。书里有错别字。有个别句子怎么读着都像病句。总之觉得这书有些地方还嫌粗糙,不知再版时改了没有。
      
      我个人觉得这书在当代文学里算不错了。
      
      如果阿吉泰真的和王亚军好了,他们会过得很好吗?比如,范主任肯定会找王亚军麻烦。王亚军本身就有思想倾向和作风问题,再搭上个阿吉泰,更不得了了。
  •     For my book review, and an interview with the translators, see:
      
      http://www.douban.com/note/24267692/
  •     这是一本属于所有在青春期经历过彷徨痛苦和挣扎的人的书,你可以把它当作烈酒或者毒药,能使你身不由己地一饮而尽,然后化成依然滚烫的泪水奔涌着流出来,湿润那渐渐干涸的内心。在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因为哽咽而不得不暂停,一些看似平凡无奇的词句或者小细节,犹如利剑一般插入心里,在你还来不及做好准备的时候。我庆幸自己依然保持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虽然很多时候以为它被消磨和掩盖了。
      
      叫做刘爱的少年跟随高级知识分子父母到新疆支边,在那个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代。这样的背景本来就笼罩着一层暗红的血色,再加上他对美丽女老师的爱慕,与时刻奋力维持绅士风度的英语老师的友谊,还有疯掉和死去的朋友们,母亲与校长的奸情,对自己身世的怀疑,以及无时无刻不在身边萦绕着的残酷的现实,这一切足以使人崩溃。他该怎样逃出重围?是压抑还是变态?是挣扎还是沉沦?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正如每一个正在经历青春或已经失去青春的人,在当时都毫无选择。
      
      “童年的忧郁经常远远胜过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
      
      故事从学校来了英语老师开始,那个从上海到新疆的男人有着与时代不符的气质。最使人觉得无奈的是他无论在何时都要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不管是被送去挖防空洞、被心爱的女人拒绝,还是最后因为流氓罪被判刑10年。也许当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大于环境和肉体的时候,这个人就能远远地超脱在世俗之外。
      
      英语老师王亚军是本书的灵魂。我想作者可能是借着这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表面上的主角刘爱,则只是为了表达这一切而寄托的某种载体。青春期的所有苦难都是深刻而又打动人心的,即便那微不足道。多年后你回想起来的时候可能会淡淡一笑,说句,都过去了,只是心里那被拳头紧紧纂住的痛觉却延续几十年依然不变。
      
      刘爱接触英语老师之后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英语,这一门现在不得不学的科目在当时却是属于随时随地可以拿掉的。想叫英语老师去挖防空洞,他就得把课停了马上去挖,私下辅导了几个学生,还被家长一一猛扇耳光。王亚军随时仪表整洁,喷着香水,走路或讲话时昂着头,“微笑看着你的眼睛”。刘爱对英语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对英语老师那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品格的向往,他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即便觉得自己很怯懦。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的表现方式可能不同,但传达出的讯息却相似。不要对现实妥协,不要满足于目前的环境,不要隐藏和压抑自己。在现在看来这是有个性、另类或者先锋,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代表着反对社会和国家。人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不敢把想法付诸行动,为了生活,为了能有口饭吃并保住小命活下去。而这样苟且偷生有什么意思呢?英语老师王亚军,维语老师阿吉泰,少年刘爱都是敢于对传统说不的人,他们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
      
      在王亚军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直在坚持和企图达到的某种东西,这样一个悲剧角色注定无法平稳过完一生,但我觉得他根本就不在乎。或者说,他不屑去计较。他站的比别人高,从一开始就这样,当然看得也比别人远。我一贯的劣根性开始作祟,又开始思考这样有什么意义?该得到的他没有得到,不该失去的却一直失去着,只为了坚持自己那种匪夷所思的信念。这样究竟是否值得?
      
      刘爱与王亚军都喜欢阿吉泰,王亚军正面苦苦追求,被扇过耳光、被拒绝了无数次也没实现目的。而刘爱偷看她洗澡,在防空洞里拉过她的手,进过她的房间,吃过她买的汤饭。最后阿吉泰还在防空洞里给刘爱看了自己的裸体。而王老师什么也没有得到,跟刘爱去偷看她洗澡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被人抓住,究竟谁吃亏谁获利?根本说不清楚。阿吉泰到底在想什么没人知道。王老师公判大会那天,刘爱被叫上台去宣读罪状,王老师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示意他可以开始读了。刘爱挥手一撒,把那一大叠稿子抛向空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这是他唯一能做的抵抗,他一直渴望变成一个绅士,我觉得他天生就是。
      
      英语和英语词典是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从开始到最后发生的一切悲惨的事情都由英语引起,又被英语词典“发扬光大“,人们在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怪圈中不断残杀着自己和别人的人性。这只是一个投射面,作者并不想把一切都依靠在时代背景下,他只是借此讲了一个残酷的青春故事。说是残酷,却又不是明显的,而是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被压抑和扭曲的小人物。
      
      在人物性格上刻画得相当成功,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或华丽的辞藻,就是平淡朴实而又真挚的讲述。正因为语气太平淡了,所以使人想哭。诸多灭顶之灾都像谈论一件普通事情似的就这么说出来了,没有进行丝毫渲染。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使人看的时候觉得在喝一杯酒,喝完之后才发现吞下了刀片。犹如某种暗伤。
      
      故事的结尾,刘爱没有考上大学,从本地中专毕业之后回到以前的学校当英语教师。他跟王老师一样穿着讲究,往身上洒香水,经常为可爱的女学生补课,并觉得那些学习好的女孩子唱英语歌,是人生最美丽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还是骄傲的,尽管只是一个英语老师,可英语包围着他,让他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气质。在秋天的中午,他为父亲扫完墓回去,在路上遇见了王老师。
      
      短暂的对话之后他的眼泪像“天山的融雪“(文中语)一般流下来,流过了青春的岁月,爱过和背叛过的人,以及本来平凡却又不断闪光的人生。全书的感情在这一刻达到极致,我放任自己安静地流了一会眼泪,然后悄悄地擦去。以后再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我还是会被打动。
      
      “我曾经想当一个外交官,我把这个理想告诉了王亚军。当时英语老师笑了,说:“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就像一个房间应该有窗户一样。”
  •   丰富了,反而在选择中痛苦。
  •   权利只有在没有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是权利
  •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以没有人留言呢
  •   写得好棒~分析得很透彻
  •   很好,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但却依然被小说所打动
  •   很喜欢这本小说,感情是真挚的,简单语言写的很打动读者,你会不经意间喜欢上它。读它给我一种少年的满足和快乐。。。。日子就是这样鲜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