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散文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邵燕祥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前言

  有一位名家说他是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或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记不真了。我诗和散文都写一点,却都是用的右手。不是左右开弓,舞文弄墨,是一个字一个字苦苦写下来的。  诗和散文的差别,至少一个分行一个不分行,我还是清楚的。但散文项下,又区别为散文、随笔、小品、杂文,可就含糊了,只能偷懒,说“不求甚解”。  二三十年问,人们说我写的是杂文,我乐于点头。不仅因为“杂文”有特定的内涵,即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感文”,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我多数所写也大致如此,颇有附骥于鲁迅的虚荣心;而且,文而称“杂”,近于俞平伯《诗词曲杂著》之所谓“杂”,我喜读杂书,歆慕杂家,杂七杂八地写些“杂”文,不是既可以自语,又可以语于人么。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河北教育出版社要做一套专收散文的“三味丛书”,承韩羽先生介绍,约我加入。我苦苦搜寻旧稿,这样就有了我的第一本“真正的”散文集《旧时燕子》,虽说尽量求其“散”而避其“杂”,在五十至六十年代一辑,还是收入了几篇“杂文”。在那本书的序言里我说了有关自己写散文的一些想法。  现在这本散文选的前身,原是人文版一九四九年后“散文珍藏本”中的一卷,本来应该自选,我却如上述因对什么叫散文拿不准,委托编辑部的王培元兄代为遴选编次。

内容概要

  诗和散文的差别,至少一个分行一个不分行,我还是清楚的。但散文项下,又区别为散文、随笔、小品、杂文,可就含糊了,只能偷懒,说“不求甚解”。二三十年问,人们说我写的是杂文,我乐于点头。不仅因为“杂文”有特定的内涵,即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感文”,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我多数所写也大致如此,颇有附骥于鲁迅的虚荣心;而且,文而称“杂”,近于俞平伯《诗词曲杂著》之所谓“杂”,我喜读杂书,歆慕杂家,杂七杂八地写些“杂”文,不是既可以自语,又可以语于人么。

作者简介

  邵燕祥,浙江萧山人,1933年生于北平。1948年就读于北平中法大学,1949年中断学业。此后二三十多年,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诗刊社供职,其问曾因文字获罪。  读中学时开始散文与新诗习作,在北平、天津等地报刊发表。后多年从事业余写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诗集《到远方去》等五种;八十年代以来出版作品集近七十种,其中诗集《在远方》、《迟开的花》,文集《忧乐百篇》、《邵燕祥随笔》曾获奖。近年有人生实录《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邵燕祥自述》及《别了,毛泽东》问世。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辑爱荷华随笔《路翎小说选》评点读诗札记纸窗生命与色彩冬日的花和乌断梦编年玻璃窗谈吃自然风虹白杨与风豆夕阳黄鼬风沙泰山七题剥毛豆立冬早秋情怀《邵燕祥文抄》总序第二辑说自杀论不宜巴望“好皇帝”元宵话起哄有感于培根的杰出与卑鄙“娘打儿子”论节日中的节日话痛痒幽默辨说“后生可畏”墓碣上的真话辟“龙的传人”串胡同记偶感三则求药、成仙与农民梦醒后的启蒙手是干什么的东车站“嘲风月,弄花草”亦不易拉锯、翻饼及其他——夜读抄英雄观说“白”恺撒之死头脑简单一例还债意识又提起了希特勒皮毛论找上帝哀哉孔子关于耳光《圣经》拟作眼睛我亦怀旧说“作”超越痛苦笑的迟早乞丐、洋人和我第三辑《沉船》三题望月负疚的怀念——关于沈从文先生断忆论黄秋耘——为《当代文坛报·微型评论》作重读聂绀弩的诗不讳言死重读《木鱼歌》一九九六年六月十日《人生败笔》序老友谢林吴祖光是怎样一个人——《吴祖光·1957》序为《回应韦君宜》作历史现场与个人记忆——《找灵魂·私人卷宗1946—1976》引言《找灵魂》解题常风纪念落叶之思为牧惠《沧海遗珠》作序赠蓝翎

章节摘录

  我随着三位主编到丁玲处约写关于胡也频的文章,谁知拿到的是一篇借题发挥的文字,把《记丁玲》及其作者指责了一番。  回忆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从沈先生这本据说“编得很拙劣”的、充满“胡言乱语”的《记丁玲》;读了这本据说“不仅暴露了作者对革命的无知、无情,而且显示了作者十分自得于自己对于革命者的歪曲和嘲弄”的书以后,不仅胡也频烈士而且连丁玲也给我留下一个青年革命者的形象。在胡也频被捕后,沈先生曾奔走营救,胡也频牺牲而丁玲被捕并传说也遇害以后,沈先生带着感情写出这本书来,总不是为了反对革命和诬蔑为革命死难的旧友的吧?  在郭沫若那里,沈先生是一九四八年被封为“反动派”的,而在丁玲那里,沈先生怕从一九三三年写《记丁玲》一文时就该是“反动派”了。就因为并非革命者更不是共产党员的沈从文,对参加了革命和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朋友有所批评吗?还是其他的什么缘故?文学史家和将来的读者会弄清这一切的。  我为我经手发出了这篇不得不发的文章,对沈先生感到歉疚,须知这不是在“文革”中或“文革”前,而是在一九八。年,但沈先生淡然置之,他对这一切大概已经习惯了——说习惯是不确切的,应该是对人情世态众生相的洞察和彻悟。一九八六年,曾经是我的领导的顾文华在病中读了我的诗话集《晨昏随笔》,问我为什么没有一语及于沈从文。如今他也去世了。他大约看过档案,知道我和沈从文有一段文字缘。他不知道有些话当时是不便说的。

编辑推荐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  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  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邵燕祥散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