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俗语老典故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聂鑫森  页数:212  字数:180000  

前言

  春去秋来,我们这些大活人,天天都在与汉字打交道,或是以笔而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是以嘴而说,名日“口头语言”。而且,我们总是嘴说的多,笔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己听,叫做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说,叫做聊天、扯谈、摆龙门阵。故这种语言,又称之为日常用语、口语、俗话、熟语,我则将其笼统地称作“粗言俗语”。“粗”是“大众化”、“草根化”,“俗”是通俗易懂。  我们时时在说着“粗言俗语”,顺口而出,不假思索,习以为常,但可否知道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含量及流传中所发生的变异?可否知道那些关键的语汇和关键的字,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殊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效果?如当今很时髦的“老板”、“大腕”、“镀金”、“扮酷”、“作秀”等语词,其实含义深远。  所谓“粗言俗语”,其实涵盖面相当广泛:口语、俗话、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方言、江湖隐语,皆在此中。还有许多文雅的书面语言,因年深日久,从“象牙塔”流入民间,变得老少成知,随口可说,如“三令五申”、“平反”、“温柔乡”、“安乐窝”、“钩心斗角”、“高屋建瓴”等等。  素绪尔说:“语言是一种人工记号。”这种“人工记号”是由作为形态的语音和作为内容的听觉映象两部分构成。形态是内容的物质载体,听觉映象是语音这一载体中的内容。“能指”的语音和“所指”的听觉映象,两者密不可分。“粗言俗语”的“能指”和“所指”,隐含着什么奥妙?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欢喜?我和诸君一样,怀有孩子似的好奇。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中文系读书时,同窗中有两位既是诗人又是理论家的谢颐成和张廓,写诗之余,前者钻研训诂之学,后者则崇尚西方哲学。二兄常在一起探讨中国的文字学和西方的语言学,先是细声讨论,而后必大声争吵,谁也不肯认输,可见语言文字具有怎样奇诡的魅力。  我写这本小书,只是步他们的后尘而已。  全书一百二十余篇,选取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粗言俗语”,粗略地分为“称谓类”、“世象类”、“史俗类”、“风物类”四个部分,一一述之,每文长则千余字,短则不过数百字,随笔的格局,读者可随时看随时放下,作工作之余的消闲。  但愿诸君在阅读这本小书时,有一份快乐的好心情。

内容概要

春去秋来,我们这些大活人,天天都在与汉字打交道,或以笔书,称之为“书面语言”,或以嘴说,名日“口头语言”。而且,我们总是说的多,写的少。一个人说给自已听,叫自言自语;两个或更多的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叫聊天、扯谈、摆龙门阵。可笼统地称作“粗言俗语”。    “粗”是“大众化”、“草根化”,“俗”是通俗易懂。它们涵盖口语、俗话、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方言、江湖隐语。还有许多文雅的书面语言,因年深日久,从“象牙塔”流入民间,变得老少成知,随口可说。    这本书就是做日常用语文化寻根的。

作者简介

聂鑫森,1948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发表过各类作品近千万字,出版过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随笔集、文化专著共四十余部。二十余个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国文字荐介到海外。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湖南文学奖、毛泽东文学奖、金盾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小小说“金麻雀奖”、“吴承恩文艺奖”、“蒲松龄小小说奖”及其他文学奖。

书籍目录

序:日常用语的文化寻根称谓类  楷模·模范  龙·龙抬头  烈士·壮士  老板  大腕  牛·牛气·牛人  巾帼英雄  酒迷糊·酒神  愤青·浪子·铁哥们·铁公鸡  跑堂的  吹鼓手  凌人·做冷饮的  开古玩铺的  剃头匠·顶上功夫  冤家  市侩  木头人·不倒翁  小姐·女士  泰山·泰斗  丫头·大家闺秀·小家碧玉  天生尤物  结发夫妻·露水夫妻  王八、忘八与王八蛋  太岁  泥腿子·泼辣货  流子·打流  傻瓜-笨蛋·混帐  画胡子·花架子-破罐子  食客·清客·幕友  小偷·三只手·梁上君子  宝贝  鬼  嘎杂子世象类  三令五申  酷·扮酷·作秀  卧槽·跳槽  彩头·得彩·中彩  红得发紫  走后门  走穴  上当  抬杠  憨胃  斗良  镀金  穿小鞋  打秋风  千里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聊天·扯谈·摆龙门阵  胡说·胡枝扯叶  花哨·花里胡哨  涮  枕边风·耳边风  胡牌·放炮·听单张  不到黄河心不死  树倒猢狲散  坐山观虎斗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天聋地    风马牛不相及  得过且过·飞黄腾达  摆架子·倒架·装大  吹牛·拍马·摸罗拐  讲排场·抖派头  穿帮·露马脚·出洋相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烧火·扒灰  刮地皮·敲竹杠  倒楣·倒霉·倒痔  一问三不知  机关算尽史俗类  一言九鼎  百年好合g  撂地练把势  淘金  绯闻  高帽子  千刀万剐  相思卦  白眼·青眼  诏书·圣旨  功夫茶  如意  气节·晚节  冠冕堂皇  猜谜  借钟馗打鬼  乱成一锅粥  门神  压岁钱  交杯酒  金兰帖  绣春囊  “入”与“日”  乌鸦叫,灾祸到  不三不四·五花八门  冷板凳·跑龙套风物类  堂堂正正  顶梁柱·上梁不正下梁歪  高屋建瓴  泰山石敢当  心如古井  钩心斗角  银门槛·金砖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温柔乡·安乐窝  三宝殿·大雅之堂  下水船·上水船  金漆马桶  权衡  说得轻巧,拈根灯草  肉包子打狗  吃醋  舍命吃河豚  斗鸡·斗鸡眼  鸩酒  鹦鹉学舌  春蚕到死丝方尽  看你横行到几时  蝉联  罚款单  天罗地网  蜡烛  借鉴  桃花运  忘忧草  烫手的山芋  依样画葫芦  石榴裙

章节摘录

  愤青·浪子·铁哥们·铁公鸡  我们常把那种愤世嫉俗,对什么都看不顺眼,整天发牢骚、骂骂咧咧的青年,称之为“愤青”。这是个近些年才开始流行的新词,所谓“愤青”,即“愤怒的青年”的缩写。  我们又把那种“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青年”(《辞海》)斥贬为“浪子”。这是个古老的词汇,“人都道你是浪子,上长街百十样风流事”(《罗李郎》第三折)。  “浪”的原意是“波浪”,因波浪的起伏、流动无序,引申出“随便;滥”(《辞海》)的意思,如“浪游”、“浪荡”、“浪费”等等。而“浪子”一语,典出宋代的李邦彦,他行事猥鄙,好作秽亵的词曲,自号“李浪子”(见《宋史·李邦彦传》)。“邦彦尝自言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而都人亦呼邦彦为浪子宰相”(《三朝北盟会编》)。  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有一个“浪子燕青”。他不但武艺高强,而且会玩耍、识风情,名妓李师师就对他颇为会意。  “浪子,也指流浪者”(《辞海》),居无定所,行踪无定,浪迹天涯。“浪迹未出世,空名动京师”(唐·李白《窜夜郎于乌江送别宗十六琛》)。  俗语中,将极相契的朋友和知己,可以肝胆相照,可以同生死、共患难,誉之为“铁哥们”。  “铁”,原意为“钢铁”,引申出坚强、坚硬、牢固、牢靠等意思,如“铁了心”、“铁关系”、“铁朋友”,皆是日常用语中耳熟能详的。“铁朋友”,也就是“铁哥们”,以其比喻朋友间的友谊如钢铁般牢不可破。  具有贬义的词语是“铁公鸡”,喻其用钱极为小气,该出钱的时候也是分文不掏,就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典出清代袁枚的《子不语·“铁公鸡”》:文中的主人公极为吝啬,喜欢占别人的便宜,村中有人患急病,大夫的处方中须用两根七寸长的公鸡毛做药引子,其人正好有一只长羽毛的公鸡,可他却说你用五钱银子买走这只公鸡吧,而当时的市价一只公鸡不过二钱银子。病人无奈,只好买下。村民们议论时说此人的鸡是“铁公鸡”,一根毛也拔不下来。后来,“铁公鸡”就成了吝啬鬼的代称。  跑堂的  一个人在单位不担任重要职务,也不从事关键的工作,只是打打杂,称之为“跑堂的”;或者只是在单位从事接待事宜,迎来送往,安排酒席、宴会,也会自嘲为“跑堂的”。  “跑堂的”,是旧时对饭店端菜、筛酒的堂倌的称谓。  饭店历来讲究“响堂亮灶”,就是说堂倌招呼客人殷勤、报菜准确清脆,再加上厨房里炉红火旺,厨师的菜肴制作考究。  优秀的堂倌,往往客人刚到饭店门口,即会快步上前迎接,一脸是笑,殷勤地说:“您请!”再对里面高喊一声:“来客人啦!”然后,热情地引客人入座,给每个人递上热毛巾、沏上香茶。待客人揩好脸、手,喝过第一口茶,再说:“您想用些什么?我给您报报菜名!”客人点过头,堂倌便用脆亮的声音把菜名一串串报出来。在报过菜名后,客人选好了菜肴,堂倌会转脸向厨房喊道:“红烧狮子头、熘猪肝、爆炒肚丝、清蒸鲫鱼……”再依客人的口味,特别关照:“重油、少辣,快炒快上咧!”厨师在厨房里闻声频频以勺敲锅,并连声搭腔,一呼一应,满堂热闹。  堂倌上菜,左手托盘,盘里摆满盛满菜和汤的碗、碟,右手持一大摞盛有白饭的碗,脚步轻快无声,且点滴不漏落。到了桌前,再一一报出菜名,末了说:“您的菜齐了,请用!”  过去的堂倌是没有固定工资的,靠客人给的小费为生。客人给了小费,要高喊客人赏钱了,并说出数目,然后把钱丢入厅堂墙角一个漏斗形的木柜里。所有在厅堂的堂倌会一齐喊道:“谢了!客人走好!”到晚上饭店关了门,取出小费由堂倌均分。  堂倌还有负责催请客人的任务。一些有身份的人请客,所请的人中有德高年长者,便委托堂倌代劳。一般是“三请”,即亲自登门请三次,但不“四催”。堂倌入门只到堂前,清亮地喊出谁在什么饭店什么时候设宴请客,敬请光临,然后转身便走。当然,东道主和被催请的客人会在宴会后付出小费,以示感谢。  堂倌除腿勤、手勤、口勤之外,还要具有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本领。比如吃过后不给钱,或者故意找茬说菜肴不洁、味道不正,都必须有一套应对的方法,但绝不能和顾客争吵,甚至打架,要合情合理,不得罪人,也不影响别人用餐。  所以,造就一个合格的堂倌,并非一件易事。……

编辑推荐

  《溯源俗语老典故》是一套短文配图,关于中国老记忆的丛书。文字是在各类报刊发表过的专栏文章,好读,轻松,且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作者擅丹青,图皆自作。丛书可阅读也可收藏,对钟情故旧物事的读者尤是。  百年好合、撂地练把势、淘金、功夫茶、冠冕堂皇、借钟馗打鬼、压岁钱、交杯酒、金兰帖、绣春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溯源俗语老典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简单,好懂,适合孩子读。
  •   这是一本怀旧的书籍,当然,里面有不少有关历史小节的知识,让人读来受益匪浅。
  •   可以的。长知识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