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魏新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第一章身世之谜、刘秀的皇族身世究竟是真是假?为什么他会沦落为一名放牛娃、庄稼汉?这名连唐宗宋祖都非常佩服的一代帝王,有过怎样平凡的青春?第二章初起兵、二十八岁的刘秀为何会放弃平静的生活,骑牛上战场?这件事的导火索和一件神秘的事情密切相关。告诉刘秀事情的人,为何会被满门抄斩?

作者简介

魏新,1978年12月出生于山东曹县。学者、作家、诗人。曾出版长篇小说三部、历史文学两部、诗集一部。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身世之谜
第二章 初起兵
第三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
第四章 皇位之争
第五章 喋血昆阳
第六章 大哥之死
第七章 王者归来
第八章 脱出虎穴
第九章 “燕赵门”
第十章 珍珠翡翠白玉汤
第十一章 绝地反击
第十二章 强龙压过地头蛇
第十三章 与皇帝斗法
第十四章 血战河北
第十五章 你要登基
第十六章 争锋洛阳
第十七章 三个皇上抢天下
第十八章 我为卿狂
第十九章 皇帝难断家务事
第二十章 将相和
第二十一章 叛乱疑云
第二十二章 勇夺齐鲁
第二十三章 三国争霸
第二十四章 得陇望蜀
第二十五章 天算不如人算
第二十六章 治国用柔道
第二十七章 “三吏”折案惊奇
第二十八章 知识就是胆量
第二十九章 皇帝的新衣

章节摘录

  楚汉争霸,韩信萧何,文景之治,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这些人和事,都发生在西汉。非要说东汉,我们马上想起的,是东汉末年,三国群雄争霸,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没错,西汉和三国这两段历史,实在是太出名了,那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你就是想不知道,也绝不可能。就算你一点历史也不学,中学语文上就有《鸿门宴》吧?语文你也不学,电影看过《霸王别姬》,看过《赤壁》吧?小说看过《三国演义》吧?戏曲里面多少三国戏呵。就是下象棋,总得知道卒子为什么要过楚河汉界吧?  其实,我总觉得,太热闹的历史,往往会偏离历史的本身。它更多地娱乐了我们。这种娱乐,是一种充满暴力色彩的植入,让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宁。有多少事实会在喧嚣中湮没,有多少真相会被尘埃掩埋。  其实,在西汉和三国之间,东汉曾一度辉煌。这个王朝的辉煌,就是从它的开国皇帝开始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一生曲折跌宕,从一名放牛娃、一名庄稼汉到光复汉室的英雄,再到治国平天下的模范皇帝,就像上述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可谓接近完美,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那么,刘秀这个极品皇帝,又有哪些超凡的经历?他的奋斗史,又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哪些激励和启迪呢?西汉被王莽给篡了,建立了新朝。王莽的国号叫新,新朝变法改制,搞得很新潮,听上去很新,其实不得民心,很多人都怀念汉朝的日子,怀念那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卷七十)的强盛年代。于是,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风云际会,身为汉室后裔的刘秀顺理成章地涌现出来,振臂一呼,光复汉室,建立东汉。就像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一样。赵构我们还知道他泥马渡江,屡遭凶险,被金兵撵得在海里晃悠,不敢登陆,晕船晕海晕金兵。而刘秀,似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当得比赵构还要容易些。或者说,很多人对刘秀根本没有印象。刘秀,听上去,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我小学同学就有一位叫刘秀,还是女孩。虽说新中国给孩子取皇帝名字不犯忌讳,但可以肯定,她父母肯定不知道女儿和曾经的一位帝王重名。不信就上网搜索一下,叫刘邦的肯定比叫刘秀的少,并且,少得多。  但事实上,刘秀建立东汉的难度,甚至要超过刘邦开创西汉的难度。同样是一个“开国游戏”,刘邦通关的级别是“困难”,刘秀就是“极其困难”。这是王夫之说的:“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读通鉴论》卷六)当然,王夫之也是一家之言。到底是不是更难,我们就从头说起。  刘秀和刘邦同样是白手起家。从人物的身份上,刘邦起义前,是一个亭长,怎么着也属于一个乡镇干部。刘秀在起义之前,连亭长也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放牛娃、庄稼汉。正儿八经的布衣、草根。他第一次打仗、上战场,都是骑着牛上的。有人要问了,刘秀不是皇室后裔吗?按说他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怎么会是什么放牛娃呢?  一般来说,所谓后裔,往往有蒙事儿的嫌疑。这方面最出名的是刘备,本是一个小商小贩,按照《三国演义》里写的,是他的把兄弟土财主张飞讲义气,变卖了家底,招兵买马,这才从鞋业转到了大业。刘备的技术我觉得就是对鞋的钻研——怎么让人鞋穿得舒服,怎么给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人穿小鞋,他是专家。至于他的后裔身份,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很可能是“贴牌”,不是正宗。中山靖王叫刘胜,光儿子就一百二十多个。再到刘备这里,三百多年,只要说是,打假都打不过来。这也是刘备聪明的地方。独苗单传的后裔他没法冒充,都是限量版,家谱就是编号。  那么,刘秀皇族的身份会不会也是假的呢?要说他是假的,就错怪刘秀了。刘秀本人,确实还真是皇室后裔,并且他这一脉,和刘备那一脉都来自汉景帝刘启,历史上确有记载。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些阴差阳错,非常具有戏剧性,要是往根里追究,出自汉景帝刘启一次意外的夜生活。《史记》记载:有一天晚上,汉景帝刘启要去一名叫程姬的妃子那里过夜,准备临幸程姬。根据汉代后宫的职称评定,姬的地位比夫人要低,相当于皇帝的小妾,能被皇帝宠幸的机会不多,程姬平常应该是很希望汉景帝召见的,那是很高兴的事,但是这一天,程姬被召,却一点也不高兴,并且还想回避,推掉此事:“有所辟”,就是想回避。为什么想回避呢?《汉书》颜师古解释说:“谓月事。”这一天正赶上程姬来例假。当时,按照相关条例规定,有例假的女人是绝对不能接待皇上的。《史记》索隐引《释名》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那么,怎么能知道这一点呢?“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为识,令女史见之。”(《史记》卷五九《刘发世家》索隐)中国人讲究含蓄,越讲究就越含蓄。皇宫一直是最讲究的地方,皇帝的女人来例假,不能自个喊:我大姨妈来了。不成体统。但是,又要在被挑选前,及时反映自己的身体状况。中国人也特别会想办法,让来例假的宫女提前往脸上抹上一种丹红,让大姨妈在脸上笑得桃花灿烂。这样一来,女官在挑选的时候就会避开。丹红相当于一张请假条,女官一看,哦,这位请假,例假,按惯例,就排除之外。  偏偏这一天,程姬闹了点例外。例外的原因,史无记载。我们只能说几个或许。或许是程姬盼汉景帝盼得心切;或许是她一时疏忽,那天正巧找不到丹红了,连备用的苏丹红也没有……什么都没抹就出来了。或许她出来的时候,觉得根本挑不着自己,本来基本上天天都是礼拜天,请不请假都一样……但是偏偏就这么巧,程姬被挑中了。这对程姬来说,可是一大难题,怎么对付晚上这一关呢?没有办请假手续,现在要说不行,那不成违规操作?如果被景帝发现,这可是欺君之罪,怎么才能把这事瞒过去呢?自己的一时疏忽,难道真地要酿成大错?  程姬还算比较机智,她想来想去,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可以说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她找了自己的一个侍女,姓唐,她让这位侍女躺到床上,代替自己陪景帝。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很低,程姬的地位就算够低了,程姬的侍.女,更是什么地位都没有,对任何事情,没有选择的权利,让你去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当时也没有女权主义者出来为她们说话,虽然是被派去陪皇帝睡觉,但是她自己未必就愿意。谁愿意去当替身呢?还是裸替?

编辑推荐

  《东汉开国》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书内附赠讲座精彩内容光盘1张。《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泽东说,他足“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从庄稼汉到九五之尊,刘秀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他开创东汉王朝目的历程,对今人有哪些启迪?《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魏新为您讲述:波澜壮阔的开国历史与曲折趺宕的励志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汉开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2条)

 
 

  •   刘秀波澜壮阔的开国历史与曲折趺宕的励志人生,值得今人深入研究、了解。毛泽东说,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从庄稼汉到九五之尊,刘秀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他开创东汉王朝目的历程,对今人有哪些启迪。
  •   文/落潇
      
      曾经历史的书本上,因为“强项令出”的董宣而认识光武;曾经的影视中,因为东汉的繁荣而认识光武;今天的《东汉开国》中,让我在回首中再看光武。光武帝,就是刘秀。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刘秀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因为作为开国皇帝的他,不像秦隋建国之初修长城修运河劳民伤财;不像西汉武帝刘邦的开国大开杀戒;也不像成吉思汗只识弯弓马背征服,他的个人魅力和治国韬略在建国的路上,已经开始锋芒初露,引来了无数的豪杰,也为古代的中华文化掀开了不朽的篇章,我们后代的汉族、我们本身的身份汉人,都是在此时开始书写。
      《东汉开国》是一本历史书,因为书中讲述了刘秀建国的艰辛和开国的壮举;《东汉开国》是一本政治书,因为书中更有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对东汉光辉点的描述和分析;《东汉开国》更是一部对当今时代的谏言书,因为书中充满了让今天的老百姓想说但无处表达的话题。整本书二十九章,三百多页,用一句时下比较流行的评价:流行的书,必须在三百页之内。然而,当我看到书的题目,我就充满了向往;当我翻开目录,我就被每章故事的引子而吸引;当我每每看到一章的故事,我都会陷入思考。一个有趣的开头,吸引着读者,由表及里,慢慢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并不断的跟着刘秀当年的足迹,历尽万苦,迎来新天地。
      遥想当年西汉被王莽推翻,历史进入了乱世之中。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之中,有刘姓当天下的混乱局面,各地刘姓称王,割据一方;乱世之中,有算命先生主动改姓,带给自己短短三个多月的皇帝之旅;也有土匪出身的绿林、赤眉,霸占海上,糟害百姓。乱世之中,“刘秀身世之谜”,“起兵之谜”,让我认识到,一个朝代的建立,总是从不起眼的平民开始;“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刘秀坎坷路途的开始;“皇位之争”中刘秀兄弟的真诚反遭嫉恨,让我懂得仁义之举不能闭关造车,反而刘秀在“昆阳喋血”中的功劳带给自己的是一把要命的枷锁;刘秀的仕途从此进入低谷。当然,心怀天下的伟人,总是会得到上天的垂青,出使河北成为天降大任的前奏,苦其心志才得“脱出虎穴”,劳其筋骨却又遇上“燕赵门”,饿其体肤才勉强尝到乞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空乏其身只好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最后,经历“血战河北”、“争锋洛阳”、“平叛叛乱”、“勇夺齐鲁”之后,西汉之后的风起云涌终于趋于平静,然而,自古以来以猛虎相称的建国容易治国难的问题,从幕后走向前台。
      回首看光武,建国的艰辛,我们似曾相识,刘邦建立西汉、赵匡胤建立大宋,朱元璋建立大明,一路的艰辛在追寻历史的记载中感受;然而光武所不同的是,他在建国之初的治国之举。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策。如果说刘邦、朱元璋用的是跆拳道,那么刘秀使用的就是空手道。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更是对刘秀的治国韬略彰显于天下:他的柔百姓政策,减租减息让老百姓过上了盼望中的幸福生活;他的柔兵戈政策,化干戈为玉帛,结束战争,筹谋发展;他柔功臣,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当然,治国大略值得称赞的同时,对文化的建设方面更是事必躬亲,带来了整个东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昌盛;对国家的治理方面,更是人才济济,对人才的使用,则体现在他的三吏拍案惊奇,酷吏带来社会安定、循吏使社会更加和谐、廉吏则是整个社会管理层之本。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倾佩他的为人之道;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羡慕他的治国方略;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珍惜前车之辄的宝贵。
      
  •   光武帝的确吸引我,在历史剧上很少看到有他的作品。但他既是中兴明主,又是开国之君,在历史上是独一位。毛泽东轻看唐宗宋祖,却十分推崇刘秀,称他为三最皇帝。他从庄稼汉到九五之尊,其中的历程又有谁会不感兴趣
  •   《东汉开国》这本书,魏新写的很有趣味性,很引人入胜,等于再看一遍《百家讲坛》。
  •   一直很喜欢魏新讲的百家讲坛《东汉开国》,终于如愿以偿买了一本,喜欢。
  •   相较于播出版本,文字更为开放,比讲坛内容更加丰富一些,最后的结尾也更加的深入。关于刘秀起伏的一生,关于东汉开国的艰辛,笔调轻松,但仍是跌宕起伏。
  •   一直断货 终于到手毛泽东说,他是“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从庄稼汉到九五之尊 开创东汉王朝
  •   百家讲坛的作品就是精彩!
  •   小孩迷上魏新的《东汉开国》,对刘秀及他手下的诸多将领也非常喜欢。
  •   百家讲坛的没话说,别人给你整理得好好的,不容易啊,我已经买了10几本了
  •   百家讲坛的作品还是很好的
  •   看了他的百家讲坛,讲的不错,看书更过瘾
  •   喜欢百家讲坛的书。
  •   我很喜欢百家讲坛的书籍。货刚到,还没顾上看。但一看还是挺满意的。
  •   第一次看关于刘秀的评说,对东汉那段历史很陌生,上学的时候一讲而过,没什么映象,魏新的讲解扣人心弦,一开篇就马上爱不释手,不舍得放下,重新认识了东汉,刘秀,真的是雄才伟略
  •   虽然儿子才11岁,但是刘秀已是他喜欢的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喜欢历史的孩子可以看,成人更可以看,大家都该了解这个毛泽东最欣赏的皇帝。
  •   书的内容总体不错,讲的是开国皇帝刘秀的一生,看完后感觉刘秀太厉害了。
  •   轻抚东汉开国,淡描光武人生,
    细品字里行间,领略大师风采。

    读罢《东汉开国》,方知大师魏新是怎么炼成的……
    精品至尊,唯有此书……
  •   因为秀丽江山,喜欢刘秀,开始关注东汉。这本书不枯燥,易读易懂
  •   虽然东汉存在时间不长,但,却很辉煌,大爱东汉,大爱刘秀,!
  •   作者以客观的角度去解读刘秀的一生,我很佩服。因为如果换成是我的话,就不会这么客观了,我对于刘秀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自己。“十全十美”是个字眼用在任何身上我认为都是受之有愧的,但刘秀绝对担当的起!于吾甚爱!
  •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帝王书,很喜欢,语言很幽默,再加上刘秀的个人魅力,看了很开心
  •   一直关注中国的历史,各种历史书籍也很多,叱咤风云的朝代也很多,谁叫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呢。汉唐是中国光辉的朝代,其实东汉开国也是不容易的,也是可以气吞山河的,可为什么东汉常常淹没在西汉的光辉之下,我感觉主要是缺乏宣传,就是酒好也怕巷子深!
  •   这本书是在我们这里的一家图书超市发现的,儿子一见就要买,价钱挺贵没买,儿子当时还有点失望。来当当一查我就下了订单。儿子这段时间一直在看,还时不时的给我讲上一段念上一段,我也随着他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东汉------
    谢谢魏新教授,也谢谢当当。
  •   对刘秀有了新认识,讲解的也很精彩。。。
  •   很好的介绍刘秀的书
  •   以较通俗的语言讲诉了刘秀的故事,从中更加全面、也较深刻地了解了刘秀,读起来比较有趣~
  •   刘秀发迹史
  •   东汉开国不错不错不错
  •   魏新这本书写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是简单的讲故事,也不是深奥的评论,夹叙夹议,前后呼应,背景分析和人物内心都描写的比较到位。
    挺好,我比较喜欢。
  •   魏新的书幽默通俗,有当年明月的味道。
  •   我读过几本关于东汉的书,但是这本书是写的最好,最引人入胜而详实的一本,所以我强烈推荐!
  •   支持魏新老师!
  •   喜欢魏新老师的讲解
  •   这本书确实是大家之作 以前对东汉历史不了解 从本书了解到很多 确实是本好书 内容很丰富
  •   阅读本书增加了我对东汉历史的了解!
  •   关于光武帝的书实在太少了,但是他的功绩之伟大,创业之艰难,治国为人之至诚,在所有皇帝中绝无仅有,不仅是学历最高的皇帝,还是最重感情最理智的皇帝……
  •   刚刚收到书,没有看多少,感觉不错,服务很好,我始终在当当买书,很划算的
  •   作者年轻有为,文采飞扬,佩服~~~
  •   看过写的很好,很幽默,云台二十八将还有些没出场。。
  •   书的质量非常好,内容看了非常震撼,启迪很大。
  •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中国历史不止秦皇汉武,原来汉光武也很厉害。
  •   期待年轻老师的闪光点
  •   书中的语言幽默,比一般的历史人物传记更通俗易懂
  •   这本书比较适合平常人读,读完有种人由命定的感觉,但本人的品质很重要,尤其是胸怀和不认输的精神,对于处于人生低谷和挫折中挣扎的人而言,是一本重拾信心的好书。
  •   光盘理没什么东西,感觉看书不他讲的好。
  •   帮朋友买的,买附赠dvd
  •   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买了。
  •   好书,我很喜欢,学到了很多历史
  •   收到了,又能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了,真是一场饕餮盛宴啊!
  •   书很好,当当网不错!
  •   读了很有收获,讲述的风格也结合了流行词汇,读起来很轻松的
  •   帮朋友买的,他说不错,跟书店的一样,但价钱便宜得多
  •   货已收到,图书质量很好,下次还会继续支持。
  •   物美价廉,一如价廉的好。
  •   读史知史,好
  •   第一本看的旧了,再买本收藏
  •   我看了两遍,然后放在家里,家里人也都非常喜爱的
  •   光复汉室,威名九州。读了三遍了,好书!
  •   没看完 所以要买书
  •   书还没看呢 应该不错!
  •   對於不了解東漢歷史的人一定要看!
  •   内容很实用,尤其对创业者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老公和爸爸都很喜欢
  •   送给爸爸看
  •   语言很幽默,看起来轻松,自从看了这系列的书后,觉得自己的见识太少
  •   思路清晰,言语简练实用。
  •   这个商品不错好看。
  •   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
  •   分析透彻,行文流畅,风趣幽默,大爱!!!
  •   质量挺好的,非常好看
  •   语言活泼流畅,史料翔实。值得拥有。
  •   孩子指定让买的
  •   儿子看得欲罢不能
  •   太好看了,又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又有学术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冲着几个方面的原因购买此书作为收藏
  •   不错,还是很有水平的
  •   很喜欢,写得很棒
  •   比较细致,可以一读!
  •   娱快阅读!
  •   不错,早就看过了。不过因为太喜欢了所以买来收藏着
  •   尚未来得及阅读,阅后再评。
  •   我的儿子特别爱读书,最近爱看历史类书籍,百家讲坛的书买过几本,内容不错但太贵了。本书在书店39元没买,拿到书后很满意,包括印刷内容都很好。以后我会经常光顾当当网的。
  •   很钦佩作者和我同龄就能上百家讲坛开讲,所以买来看一下,感觉还是年轻底蕴不足。
  •   对于百家讲坛并不感兴趣,但是其中还是有些人算是专业的。百家的内容过于老套,厚厚一本书内容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此书还是相当有分量,值得一看。
  •   汉光武帝刘秀因缔造东汉王朝而留名,但我们对他的认识还是太少。这本书给我们了这个机会
  •   魏新,年轻的学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很好了。
  •   推荐的东东
  •   长见识了 看起来 津津有味
  •   了解古代开国
  •   一个王朝的建立
  •   愉快的购物过程 不错
  •     声明:我没看过《东汉开国》这本书,但是下载了百家讲坛《东汉开国》的MP3来听,喜欢甚至迷恋那段历史。看过N期百家讲坛,了解了从秦始皇到康熙的N个皇帝的作为,但是真正敬佩且喜欢的帝王只有唐太宗李世民和光武帝刘秀。
      
      原来对东汉的印象基本停留在东汉末年皇帝软弱群雄并起,然后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三国,200年的东汉不知为何悄悄隐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中,也许因为这个朝代柔道治国、大兴儒学导致的相对平稳,这个朝代就像他们的开国皇帝一般内敛低调,可是东汉其实也曾辉煌灿烂,刘秀更是被很多人称作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一直以来有偏见,对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印象不佳。从刘邦到朱元璋,觉得他们的发迹充斥着诡计、阴险和种种丑恶的作为。是的,功成之前有一些丑行勉强可以算迫不得已,可是功成之后对功臣大开杀戒太忘恩负义。开国皇帝又怎样,如果行为卑鄙一样让人不齿,反而对他们的对手或者部下,那些成为牺牲品的出身高贵或者才华横溢的悲剧英雄很同情。可是,光武帝刘秀完全不是这样。刘秀虽有贵族血统但是到刘秀时家族已没落,刘秀起兵前是一庄稼汉,可以说完全出身草根,奋斗的历程相当艰辛。草根出身的皇帝不止一个刘秀,但是刘秀有很多特别之处,而这个特别基本都是指优点。
      
      比如,刘秀是中国古代历代开国皇帝中难得的帅哥一枚。开国皇帝大多长的比较抱歉,但刘秀仪表堂堂风姿俊雅。他的对手听说带兵打仗的刘秀都说“就是那个帅哥吗,他做点什么不好,干嘛造反呢”。
      
      刘秀为人低调沉稳,甚至年少的时候被人认为胆小怕事,但是典型的刘秀风格是“大勇若怯”,面对强敌面对困境的时候刘秀往往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敢带13人穿越几万敌军驻守的城池去搬救兵,也敢在几千对几万敌军的时候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首数十级。可是平时却很谨慎。逆境勇猛顺境低调,成就一代明君真的需要不凡的素质。
      
      刘秀很有才能,20岁去长安上太学,学尚书,也算是大学毕业。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外加成吉思汗统统数落一遍然后撂一边的毛泽东对刘秀的评价是“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善打仗的皇帝”,刘秀是一个很有学识修养的人,很多诏书字里行间都掩不住这位皇帝的文采;刘秀很有人格魅力和向心力,即使最落魄的时候也有才华横溢的人甘心冒险追随,历朝历代都不乏千里马,但是缺少的是善于把每匹千里马都放到合适位置的伯乐,刘秀就是一个优秀的伯乐,这才使得东汉初年人才济济,光云台二十八将就被后人千古传诵。忍不住多说几句,看《东汉开国》,其实刘秀也有很多判断错误或者考虑不周的时候,是他左右的谋臣将这些错误失误一一指出,一个团结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想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做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
      
      
      刘秀在古代君王中难得的宅心仁厚,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骨子里的温和善良。印象中开国功臣因为有着功高盖主的嫌疑,常常没有好下场,但是东汉的开国功臣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颐养天年。东汉建立后刘秀大兴儒学,实行柔道治国,大幅减轻税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尽量地减少战争,这个最会打仗的皇帝却极讨厌战争,不是不敢打也不是打不过,但是为了减少人民疾苦而不打。史书记载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 刘秀真的有种心系天下淡泊个人名利的气度和风范,比起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秦皇汉武更胜一筹。
      
      刘秀是一个难得的痴情君主,他和皇后阴丽华的恋情是冷冰冰的史书中难得的一串温情灿烂的音符,这个和初恋厮守一生面对全天下美女的诱惑都痴心不改的君王!
      
      很多帝王执政期表现得虎头蛇尾,前期打江山或者巩固江山的时候英明神武,等江山一旦稳固就沉迷酒色老眼昏花,急剧地转向老年痴呆。刘秀则不同,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在东汉治世,当有人劝他去泰山封禅时,他竟然仍然能够清醒又卑微地说:治理30年来,老百姓有怨言满腹,我去泰山封禅,欺民呢,还是欺天? 私下以为,这是一种谦恭更是一种自信,他知道不用依靠那些形式的东西他的功业依然可以万世传诵。实际上,刘秀治理江山和打江山表现得同样出色。
      
      刘秀真的是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宅心仁厚也是完全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并非无毒不丈夫;还有人可以面对全天下美女的诱惑,依然痴情专一;个人能力人格魅力很重要,内在比皮囊要重要很多,努力修炼内在。刘秀低调、沉稳、有气度、有韬略、仁厚、执著,人是偶像派滴,作为绝对是实力派。史家的评价是[允冠百王],被很多现代人称作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做人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     浩浩荡荡的中国历史,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不计其数,涌现出许多惊才绝艳的帝王将相。比起西汉、唐宋、明清,东汉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王朝。其实这个王朝曾经辉煌过,经济和文化都高度发达,能人辈出。建立东汉开国伟业的是这位汉光武帝刘秀。对比历史上同样能征善战的诸多政治领袖,毛泽东主席对刘秀尤其赞誉有加,称他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这出自毛泽东之口的“三最”可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东汉开国》讲述的就是这段不为人熟知的王朝演义,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位汉光武帝刘秀而展开。
      
      首先,感谢这本书让我们重新了解了这段历史,以及作者塑造了一个更加亲切、真实、立体的皇帝形象。
      用魏新的话说,东汉是一段“励志史”,刘秀则是一个可以激励人的楷模。作为一个出身放牛娃、庄稼汉的没落皇族后裔,刘秀的出场并不光鲜。然而经过历次政治交锋、战争的打磨,刘秀成为了一位“接近完美”的帝王,一个才华横溢、努力不止的人。无论是打仗、治军,还是处理朝政、用人及管理家务私事,都表现出人所不及的能力……尤其刘秀的勤奋非常出名,关于他勤于治政并一直持续到晚年的记录,《后汉书》上曾经多次出现“努力”这个词。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有志者事竟成”、“乐此不疲”等等都出自刘秀之口。这样一个人,无疑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本书着重描写的部分。
      
      不过,这毕竟是一本讲历史的书。从治史的角度来说,作者魏新强调其历史研究是“以人为本”,即在着重史实的基础上合理想象。他坚持所引用的史料非常严谨,“是正说历史,而不是戏说。研究态度一定端正。”但是读者(包括百家讲坛的观众)可能更看重的还是魏新的“戏说”。这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他并不长于文笔本身,所以研究历史似乎就非常依赖编辑历史片段的戏剧性。这和他自述的“正说历史”明显矛盾。可以看到,书中不失时机地融合了大量的现代元素,把读史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现在的80,90后可能会感觉精彩,毕竟它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还有很多笑点,比枯燥的史书好消化多了。但是因为过于追求可读性,通篇文体的口语化倾向非常强烈,又有比较多的废话,反而降低了它作为史书的档次。另外,用非常现代的文字描述这段遥远的历史,看多了感觉很不协调。我们看到书中的刘秀不像杀伐决断的霸王,倒是充满了一种随时可以抄起一把吉它呼朋唤友的摇滚范儿。读者也不用思考,静观作秀、跟着乐和就行了。这种文本确实适合做成视频、音频格式,而不是研究用的史册。
      虽然宣传称这本书并不是当时《百家讲坛》的实际讲稿,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但是从成书质量来看,仍然过于娱乐化。很多内容和叙述方式与真正的史书差距太大,甚至比现在流行的《流血的仕途》《明朝那些事儿》还要“水”。既然是在说史,就对语言要求比较苛刻,除非真地写成演义、传奇。
      
      除此之外,书中一些常识还是有错误之处。比如怎么说长沙在金沙江畔呢?这地理知识要不得。
      还有书中的很多历史片断完全按作者自己的想象发挥,有的就写得太过了。比如景帝酒醒之后发现唐姬这一段,应该不太可能。要知道古代皇帝和妃嫔同房后,女子都要退出,不能耽误皇帝睡觉。如果皇帝硬要和女子“通宵”,史官都会记上“荒淫”二字。但是现在没见到史书上有对景帝这样的记录,那么这一段就是瞎编了。不可取。
      
      
      活动帖:http://www.douban.com/online/10359980/discussion/37940488/
  •     评史是件既简单又困难的事。简单在于历史任人凭说,有正史、野史甚至于八卦。展开想象的翅膀,只要世人想得到的,都可以按在某历史人物头上,无可考。困难在于在浩浩荡荡历史长河中,总有神秘云雾拔不开,见不得月明,哪一段才是留于后世子孙的真实映像,让历史照亮未来?
      
      也许正是因为总想去剥掉这层神秘,我成了历史迷,从小就喜欢。八十年代,我上初中,那会儿没有什么“百家讲坛”,也没有《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什么玩意》,更别提穿越类的《我到明朝当皇帝》、《梦回大清》。所有的知识都属于历史课,权由历史老师的工作态度,最喜欢历史老师讲那些野史八卦,就记在书页的空白处,考试绝对不考,就是用于自我满足消遣。后来读高中,顺理成章选文科,历史完全为了应付高考死背书,我的历史成绩从来都是九十分以上,甚至每个问题的答案,我都能说出来在书的第几页第几行。那时我很得意,有点儿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感觉。
      
      大学毕业以后,读书也首选历史类书籍。书读多了,知识结构变化了,我发现原来了解历史不仅要重史实,更要有观点。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 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观与世界观的关系这么大的题目,是青葱年少时的我不曾想到的。历史可以是假的,观点也可以是颠倒黑白。这也是历史神秘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变得更有趣了。
      
      2010年,历史界忽然对东汉王朝有了兴趣。百家讲坛由魏新老师主讲的《东汉开国》和《流血的仕途》的作者曹昇所写的《嗜血的皇冠》几乎同时横空出世,都聚焦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明月曾经说过,历史浩瀚,当年再牛的历史人物,留给后世的只是一句话简介,有的甚至连一句话都混不上,也许这就是历史残酷的一面。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留下的绝不是一笔,因为他是继秦与西汉后又一个建立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历代开国皇帝都有可歌可泣的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赳赳大秦,第一次实现中华统一;汉高祖刘邦,抵抗秦之暴政,结束楚汉相争,开创大汉盛世;汉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当权后,因改革不利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而各地绿林揭竿而起,建立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太祖赵匡胤,利用陈桥兵变,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四分五裂局面,统一中国;元世祖忽必烈更是金戈铁马,横扫欧亚,中国版图无限扩大;明太祖朱元璋,从农民起义军中崛起的皇帝,推翻蒙古族统治王朝,复兴汉氏。开国皇帝无不励精图治,建国立业。不是因为开国皇帝都敬业,而是每位开国皇帝的手上都沾满了鲜血,夺取政权需要流血,至少从现在的中国史看来,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秦统一是以灭六国为代价,从此我们再没有机会领略灿烂的春秋文化;西汉建国,少年英雄项羽自刎乌江,中国历史少了一位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刘秀登基的东汉王朝,更以扑灭百万的赤眉军和几十处割据势力而统一;宋太祖不用提,兵变起家;元太祖建元、扩疆,作战手法堪比希特勒建国;明太祖从农民起义军的血泊上建起大明王朝。.
      
      统一无错,杀戮有过。任由后人评说。
  •     文/落潇
      
      曾经历史的书本上,因为“强项令出”的董宣而认识光武;曾经的影视中,因为东汉的繁荣而认识光武;今天的《东汉开国》中,让我在回首中再看光武。光武帝,就是刘秀。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刘秀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因为作为开国皇帝的他,不像秦隋建国之初修长城修运河劳民伤财;不像西汉武帝刘邦的开国大开杀戒;也不像成吉思汗只识弯弓马背征服,他的个人魅力和治国韬略在建国的路上,已经开始锋芒初露,引来了无数的豪杰,也为古代的中华文化掀开了不朽的篇章,我们后代的汉族、我们本身的身份汉人,都是在此时开始书写。
      《东汉开国》是一本历史书,因为书中讲述了刘秀建国的艰辛和开国的壮举;《东汉开国》是一本政治书,因为书中更有作者站在今天的角度对东汉光辉点的描述和分析;《东汉开国》更是一部对当今时代的谏言书,因为书中充满了让今天的老百姓想说但无处表达的话题。整本书二十九章,三百多页,用一句时下比较流行的评价:流行的书,必须在三百页之内。然而,当我看到书的题目,我就充满了向往;当我翻开目录,我就被每章故事的引子而吸引;当我每每看到一章的故事,我都会陷入思考。一个有趣的开头,吸引着读者,由表及里,慢慢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并不断的跟着刘秀当年的足迹,历尽万苦,迎来新天地。
      遥想当年西汉被王莽推翻,历史进入了乱世之中。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之中,有刘姓当天下的混乱局面,各地刘姓称王,割据一方;乱世之中,有算命先生主动改姓,带给自己短短三个多月的皇帝之旅;也有土匪出身的绿林、赤眉,霸占海上,糟害百姓。乱世之中,“刘秀身世之谜”,“起兵之谜”,让我认识到,一个朝代的建立,总是从不起眼的平民开始;“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刘秀坎坷路途的开始;“皇位之争”中刘秀兄弟的真诚反遭嫉恨,让我懂得仁义之举不能闭关造车,反而刘秀在“昆阳喋血”中的功劳带给自己的是一把要命的枷锁;刘秀的仕途从此进入低谷。当然,心怀天下的伟人,总是会得到上天的垂青,出使河北成为天降大任的前奏,苦其心志才得“脱出虎穴”,劳其筋骨却又遇上“燕赵门”,饿其体肤才勉强尝到乞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空乏其身只好背水一战、“绝地反击”。最后,经历“血战河北”、“争锋洛阳”、“平叛叛乱”、“勇夺齐鲁”之后,西汉之后的风起云涌终于趋于平静,然而,自古以来以猛虎相称的建国容易治国难的问题,从幕后走向前台。
      回首看光武,建国的艰辛,我们似曾相识,刘邦建立西汉、赵匡胤建立大宋,朱元璋建立大明,一路的艰辛在追寻历史的记载中感受;然而光武所不同的是,他在建国之初的治国之举。孙子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策。如果说刘邦、朱元璋用的是跆拳道,那么刘秀使用的就是空手道。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更是对刘秀的治国韬略彰显于天下:他的柔百姓政策,减租减息让老百姓过上了盼望中的幸福生活;他的柔兵戈政策,化干戈为玉帛,结束战争,筹谋发展;他柔功臣,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当然,治国大略值得称赞的同时,对文化的建设方面更是事必躬亲,带来了整个东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昌盛;对国家的治理方面,更是人才济济,对人才的使用,则体现在他的三吏拍案惊奇,酷吏带来社会安定、循吏使社会更加和谐、廉吏则是整个社会管理层之本。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倾佩他的为人之道;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羡慕他的治国方略;
      回首看光武,让我们更加珍惜前车之辄的宝贵。
      
  •      东汉,在每个中国人的知识背景中,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朝代。
       说熟悉,主要是因为东汉末年那一段三国的历史,因为《三国演义》,这段历史、这本书不仅深深影响了国人,甚至远渡重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要问东汉有哪些名人的话,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董卓、吕布、袁绍……。
       说陌生,那是因为这个朝代是如何缔造成功的,这个朝代是如何走向衰弱的……,这些方面大家的记忆就基本都是模糊的了。
       历史总有一些成见,比如后一半的朝代往往不如以前。想起北宋,至少是感觉是富足、繁荣的;可说起南宋,感觉就是孱弱、偏安一隅。提起西晋,虽说时间也不长,可是至少是统一的;说起东晋,就是四分五裂,权臣干政。
       所以汉朝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东汉不如西汉,刘秀不如刘邦。
       读完《东汉开国》这本书之后,我这才发现过去的看法原来真的就只是成见。
       《东汉开国》写了刘秀的身世,刘秀为何起兵,刘秀所参与的昆阳之战,刘秀在刘玄手下的韬光养晦,刘秀在河北的艰难创业,刘秀的统一天下的征程,刘秀的用人之道……
       读完这本书后才知道,刘秀的能耐很大,基本是曹操加上诸葛亮的增强版。有雄心壮志而又智谋出众,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秀不仅是自己好,而且还能发现和重用一批人才为他出力,共同缔造了千秋伟业。
       读完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以往对于东汉的模糊印象。
       所以历史总是有许多蒙尘、误区,需要去拂拭,需要去矫枉。“读史可以明心”,读历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让自己走出偏狭的过程,是一个重温辛酸和苦难、光荣与梦想的过程,是一个神游物外,今古交接的过程,是一个最终不免一声长叹的过程。
       “开卷有益”,这个词用在历史阅读上,尤为合适。
       当然这本书也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觉得问题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历史的写法。
       时下用新笔法写历史的书不知不觉间在各个书店中已经琳琅满目了。这类书大致有几个特点:别出心裁的标题,演义小说的写法,夸张细节的描述。其实这些都是远离历史这个学科的独特魅力的。
       读历史最需要静下心来,远离“各种事儿”的喧哗与浮躁,纵览兴亡,于心有悟。
       《东汉开国》中大量使用现在的各种“鲜活事例”,网络笑话。几乎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而是一个单口相声剧本。
       难道历史只能这样写?作为一个读者,我对此很难认同。
       我想起之前我曾经读过陈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同样也是从考证开国皇帝的先祖族谱开始,但是陈先生旁征博引,虽说文义艰深,却让人叹为观止。
       观其书,识其人。
       最后还有一点读书之后的疑惑,《东汉开国》这本书的第350页写道:“桓荣的境界更高,属于理直气壮。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桓荣和苏格拉底是一个范儿。”
       读这段话,感觉作者认为苏格拉底曾经表达过“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种观点。但是在我的记忆中,这句话是伏尔泰的名言。求证于博学君子。
      
  •     值得一读
  •   由于豆娘家教比较严,我主动把倒数第二段删了。
  •   这个书评说了很多,多到基本等于啥都没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