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陆昕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前言

岁月无情,人生有涯。面对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拨弄。个人永远不过是沧海一粟,在时代的演进播荡中,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而存在。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时代舞台上的主角。但是,在历史巨变或漫长岁月的迁流之中,人类的个体,常常承载着由此而来的悲喜和伤痛。个体的生命存在,以及他们的哀乐歌哭、命运遭际、希冀与无奈,这一切,构成了历史的血肉和社会进程中最鲜活生动的元素。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和认识,才有了这套“人与岁月”丛书的策划、编辑和出版。    我们力图使之成为一套涵括面较广的传记文学丛书,主要辑人传记、自述和回忆录,其中既有私人往事、个人生活史的书写记忆,也有社会历史事件的追溯梳理实录。    丛书将分辑陆续推出。诚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帮助。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年九月

内容概要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作者陆昕系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之孙,在对祖父及其老师、朋友和学生的忆述追怀中,他生动刻绘了一代学界耆宿、文化名人的鲜活难忘的群像。
陆宗达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执教于辅仁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他一生精研训诂,考证名物,是“章黄”学派的重要继承人,被誉为“训诂学大师”;又喜交游、爱美食、嗜烟酒、性情浪漫,兴趣广泛。作者自幼跟随祖父生活,耳闻目染,深有会心。《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以祖父陆宗达为中心,展开了对章太炎、钱玄同,黄侃、赵钫、启功、张中行、朱家潘等国学大师、学术泰斗、文化名流的栩栩如生的描写,文采风流,跃然纸上,精神风骨,山高水长。

作者简介

陆昕,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月落集》、《鸟啼集》、《静谧的河流——启功》、《闲话藏书》等;校注有《花溪集》、《来鹤亭集》、《玉斗山人集》、《弄幕要略》、《办案要略》等。

书籍目录

梦里依旧杏花开
——祖父陆宗达
祖父的师长们
章太炎:“独步天下,谁与为偶!”
钱玄同:“人到四十就该死”
吴承仕:人与时进,学以世移
黄侃: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
余记
祖父的朋友们
赵钫:“想看书就不能怕臭”
[附]赵元方的文物收藏
汪绍楹:“汪大爷可是好人”
马巽:“玉树临风”马巽伯
启功:“人生并不洒脱”
黄焯:“使天下人知吾三人交情”
吴晓铃:学者的脾气
李述礼:率性而为的“老怪”
牟润荪:“大陆人太穷了,改革开放好”
余记
祖父的学生们
张中行:并不“中道而行”
朱家活:“‘窝’在这儿,也就快乐了”
俞敏:“老运动员”
张碹:美利坚的“钟鸣鼎食”之家
余记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他结交极广,所交之人四面八方,三教九流。除了语言文学界的师友以及其他领域的教授,还有社会各层次的人物,比如梨园界即有戏曲评论家齐如山、京剧演员马连良等人。祖父的一生中与他来往最为密切的,是赵元方(银行家、藏书家,清朝大学士、军机大臣荣庆之后)、朱家济(书法家、文物鉴定家,故宫博物馆研究员朱家溍先生之兄)、马巽伯(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马裕藻先生之子)、汪孟涵(北京四大名医汪逢春之子)以及牟润荪等人。 祖父的交际之广,可以从他的学生处得到证明。有位学生现居美国,也已有七十多岁,前两年回国来,特意来我家探望。他说,你祖父不仅教给我知识,还帮助了我的生活。我问原因,他说四十年代末,他去了香港,但那时去香港的人太多,光人潮就能把人淹死,更不用说找一个差使吃饭了。他惶急无路,一天偶然到香港的某一学院谋职,无意中说起他曾是我祖父的入室弟子。主持人一听,说:“你若真是陆颖明先生弟子,我们可以安排。”这样,他得到了这家学院的聘书,在香港解决了衣食之忧。过了若干年,他又去了美国。刚到时,人生地疏,又面临生计问题。也是一回闲谈,他提到祖父与他的师徒关系,座中有一前国民党的高级官员,听后说,我和颖明先生可十分熟悉,你知道他的消息吗?他们谈得甚为投机,此人随后借了他一大笔钱,让他从房产上入手,慢慢有了积蓄,全家的生活不仅得到保障,而且日益富足。因此祖父的这个学生说:“你祖父在海内外的名气可真大,没有他就不会有我。”由此可知祖父结交范围的广泛。 祖父终其一生,对穿、用、住皆不大讲究,连睡了三十多年的一张双人铁床还是从委托行买来的长不够长、宽不够宽的处理品。但对于吃,则绝对奉行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原则,精益求精。他说自己从季刚先生那里学了两个本领,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吃。前者用苦功换来,后者自身即其乐无穷。祖父说,季刚先生一顿饭要吃四五个钟头,大小馆子,处处吃遍,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传道授业,常至夜阑方散。所以祖父一边问学,一边学吃,终于把这二者的精髓都学到了手,在美食上,也成为大家。祖父在吃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北京一般老字号的饭馆都知道他。我有时陪他去饭馆,一些老厨师、老经理见了他,都紧忙着过来打招呼,岁数大技艺高的老师傅们也亲自下厨做菜,招待得殷勤备至。祖父对我说:“你现在见的都不是我当年熟识的那些师傅了。当年的老人们如今没剩下几个。这些师傅绝大多数是过去的‘小力巴儿’,而今也都顶上灶了。”有年举行全国烹饪大赛,请祖父做评委,回来后我问如何,祖父说:“要说实话,没一样好吃的,看看就够。”他告诉我,美食不一定花钱多,而是要吃出那个味儿来。他讲当年北京有个专门卖炒疙瘩的饭铺,当灶的是母女俩,姓穆,其形貌有巾帼气,因此人们给此店起名为“穆柯寨”,母号“穆天王”,其女自然呼为“穆桂英”。其炒疙瘩做得味美无比,甚有口碑,祖父时不时要往“寨”中走一回。祖父对北京小吃很有兴趣,他最爱喝豆汁儿,用辣咸菜丝和焦圈儿就着。他常说:“不会喝豆汁的人算不上真正的北京人。”有一回,他带我去,让我喝了一口,我差点没吐出来,闭着眼咽了下去,他还问:“怎么样?”我说:“又酸又臭,像泔水!”他说:“要的就这泔水味儿!你喝惯了就会上瘾。”祖父又说:“能喝豆汁可算北京人,但得能吃麻豆腐才算地道的老北京。”在他病重弥留之际,还想喝豆汁。我上护国寺小吃店买了送到医院,使祖父的愿望得以满足。早点他最爱吃马蹄烧饼夹焦圈儿,尤其对焦圈儿情有独钟,我常去买,一次买十个,纸绳一穿,左手拎着,右手托几个马蹄烧饼,回家后扯开烧饼,一夹焦圈儿,又酥又脆,满口生香,确实比大火烧夹油饼强多了。祖父爱吃春饼,在将酱肘子肉、鸡丝、肚丝、鸡蛋、炒豆芽、炒粉丝连同葱丝、甜酱往饼里裹时,祖父先将一根筷子插在饼里头,裹好后再将筷子撤出来,所以他的饼裹得又圆又大又紧,他常常自鸣得意,说:“瞧我裹得有铺盖卷儿那么粗,还不散。你们裹得那么细,还老往下掉东西。”启功先生说,卷时往饼里插根筷子是对的,就像他们搞书画的卷画时,得有轴才能卷紧。他还喜欢吃烫面饺,尤其是羊肉西葫芦馅,用他自己的话说:“一顿能招呼好几十。”

后记

此书即将印成,友朋之助不可不记。林凯兄为本书出版多方举荐;王兄培元提出修改建议;陈兄建宾通校全书,安排图片。冀三君之力,书始得告成。谨此说明,并申谢意。    2011岁末    陆昕

媒体关注与评论

陆昕承累世之泽,沉潜书海,痴意深深。读人,谈书,阅世,有别样眼光。文字古朴老刊,常含爱意。所叙学人往事,苍凉委婉,悲欣俱在。每忆及土人气节,则灵光闪闪,幽思暗来。由人及事,由古至今,感天地之倏忽,念沧海之茫然。热风习习,萧蔬自远。无意争春,功在人间。    ——孙郁    作者行文亲切平易,将旧人旧事娓娓道采。见闻生动有趣,有《世说》之风,且沧桑感深远。书中人物大多特立独行.读后给人以长久的回味,对今人今世亦多有裨益。    ——雷颐

编辑推荐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刚看了第一篇作者回忆他祖父的文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陆宗达教授有意义且很

    有趣味的一生。陆先生是我国有数的声韵学家,又是文字训诂的专家。做学问严谨认真;无论讲过多

    少次的课,每次之前都要认真备课。生活中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对美食及其热爱;嗜烟酒到极

    致;爱好昆曲;喜交友。。。他是理想主义者,早期参加革命,是本着儒家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的

    知识分子吧。

    作者文笔十分生动,令这本似已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书,读来竟十分有趣味也很有意义。
  •   陆昕是政法大学的教授,是个目录学家。其父陆敬。书香满门啊。这个书要读。
  •   很多名人的日常故事,很有趣
  •   近现代文坛掌故之集!
  •   这一系列都很好的,文章好,这本后半部分不算太好。
  •   没见到陆先生的纪念文集,读这个也能侧面了解,只是内容有点少。
  •   屯了一顿,还没细看,初看不错。
  •   资料堆砌啊,关于陆宗达思想方面谈得太少,感觉就是皇城根互相攀比世家的附会。作者水平也太烂了吧,自己没有一点见识啊
  •   了解了解先辈的生活,比较向往
  •   不错。虽然还没看。翻了一下,还可以。物有所值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