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涵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孙志远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和彦涵是老朋友。说起他这一辈子,真可谓历尽坎坷、饱经磨难,并且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贫寒,性格刚直,一生都不曾平静过。中学时,他因反对教育当局不合理的规章而被学校开除,后在亲友资助下才得以进入国立杭州艺专。他本想静心学画,将来当一名乡村美术教师,可是抗战爆发,为宣传抗战,他两次领导学生闹学潮,而后又放弃了上大学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奔赴延安,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艺术生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他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反映人民革命战争和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是一位勇敢而优秀的人民画家。解放后,由于他的仗义执言,一个又一个灾难降临到他头上,他被打入社会底层,但是他从来没有消沉过,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顽强地与命运进行抗争。在长达二十一年的逆境中,他一面忍受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一面手握刀笔默默耕耘,被人称为“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最为令人钦佩的是,在冤案平反之后,艺术上早已功成名就的他仍然不停息地奋进,大胆地超越自我,变革画风,开始了“衰年变法”,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由此可见,彦涵的一生是很不平凡的。谁都明白,世界上有种种人生。而不同的人生有“含金量”高低之不同。在我看来,即便是做了社会名流的人,也未必每个人都生活得那样充实,那样积极,那样富有价值,因为在社会上日益汹涌的追名逐利的浪潮下,那些随波逐流者虽然把自己包裹在浮华的装饰之中,却很难说是真正活出了什么意义。所以我一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配得上一本关于他本人的名人传记的,但彦涵却无疑属于那种值得传记作家大书特书的人。这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对于这部传记作品而言,彦涵的经历坎坷、一波三折、引入入胜,这很重要,但并不是关键因素;彦涵的艺术造诣精深、成就超群、硕果累累,这也很重要,但仍不是决定一部传记的题材可否成立的根本内因。我以为,这本书之所以值得写也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因为作者发现并展示了彦涵这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艺术情操,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显示着彦涵的一种令人尊敬、令人感佩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的精神。说得具体一点,这种精神就像彦涵创作的那幅惊世骇俗的作品《探日》所表现的那样,彦涵本人就像那位前往太空探日的勇-2,为了追求太阳的光和热,哪怕被烈日灼伤甚至焚毁也在所不惜。这种大气磅礴、大义凛然的献身精神,难道不iE是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始终不渝的信念吗?因此我要说,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作为内在的支柱,这本书才具备了思想的力度和容量:它实际上是以一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心路历程,相当深刻、相当准确地概括出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用彦涵一个人的具体的生活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一部风云变幻的当代史。    从文风上看,这本传记写得相当朴素,相当平易近人。作者不像时下一些摆花架子的作家那样喜欢玩弄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本本分分,扎扎实实,不雕琢,不卖弄,不搞哗众取宠。他总是力求客观地记述彦涵的经历,严格地走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子。听彦涵说,本书的作者与他是忘年交,两人相知甚深,而作者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累计起来大概也有六七年之久。为著其传而先知其人,这是非常必要的,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本书的分量明眼人一望而知,是不需要多说的。尽管它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时髦,不那么“现代”,但是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却是扑面而来、感人至深的。许多细节具有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许多画面生动逼真,连缀起来,那便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我想,这才是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之所在。所以我很欣赏这句话:真正的技巧在于不去专门地使用技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我觉得,这本书便是以相当朴拙的形式创作出的一部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作品,它同时也证明了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是永存的。    最后我想谈谈它的书名。本书名为《感谢苦难》(本书初版书名——编者注),初初一听有些费解,但细细想来,又以为它别有意味,似乎包括着某种哲理。人所共知,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恐怕很少有人会甘心情愿地忍受苦难的。但是,人们为了追求幸福,却往往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难,不管他情愿不情愿。于是,在现实里,苦难总是在摧残和毁灭着人,也总是在造就和磨练着人。被苦难摧残和毁灭的人将会诅咒它,被苦难造就和磨练的人将会感谢它。伟大在于不幸。    我想,感谢苦难的人注定属于生活的强者。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内容概要

  谁都明白,世界上有种种人生,而不同的人生有“含金量”高低之不同。在我看来,即便是做了社会名流的人,也未必每个人都生活得那样充实,那样积极,那样富有价值,因为在社会上日益汹涌的追名逐利的浪潮下,那些随波逐流者虽然把自己包裹在浮华的装饰之中,却很难说是真正活出了什么意义。所以我一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配得上一本关于他本人的名人传记的,但彦涵却无疑属于那种值得传记作家大书特书的人。这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对于这部传记作品而言,彦涵的经历坎坷、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很重要,但并不是关键因素;彦涵的艺术造诣精深、成就超群、硕果累累,这也很重要,但仍不是决定一部传记的题材可否成立的根本内因。我以为,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之所以值得写也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因为作者发现并展示了彦涵这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艺术情操,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时时刻刻都在显示着彦涵的一种令人尊敬、令人感佩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完美境界的精神。说得具体一点,这种精神就像彦涵创作的那幅惊世骇俗的作品《探日》所表现的那样,彦涵本人就像那位前往太空探日的勇士,为了追求太阳的光和热,哪怕被烈日灼伤甚至焚毁也在所不惜。这种大气磅礴、大义凜然的献身精神,难道不正是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并始终不渝的信念吗?因此我要说,正是由于有了这种精神作为内在的支柱,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才具备了思想的力度和容量:它实际上是以一位艺术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心路历程,相当深刻、相当准确地概括出了老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用彦涵一个人的具体的生活故事,折射出中国社会的一部风云变幻的当代史。  从文风上看,这本传记写得相当朴素,相当平易近人。作者不像时下一些摆花架子的作家那样喜欢玩弄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本本分分,扎扎实实,不雕琢,不卖弄,不搞哗众取宠。他总是力求客观地记述彦涵的经历,严格地走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子。听彦涵说,《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的作者与他是忘年交,两人相知甚深,而作者花在这《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上的时间,累计起来大概也有六七年之久。为著其传而先知其人,这是非常必要的,到底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人与岁月丛书·彦涵:苦难风流》的分量明眼人一望而知,是不需要多说的。尽管它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时髦,不那么“现代”,但是作品中洋溢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却是扑面而来、感人至深的。许多细节具有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许多画面生动逼真,连缀起来,那便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当代社会生活画卷。

作者简介

孙志远,祖籍山东平邑,生于吉林长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参军,曾任参谋,千事、股长等职。1978年进入文艺机构,当过演员,编剧、导演,写过多部影视剧,话剧剧本。彦涵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具有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他的艺术观念充满了创造性和探索性,他的性格中蕴含着不屈服的抗争精神。自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彦涵就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蕈命艺术生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反映革命战争和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反右运动后,彦涵身处逆境三十多年,但他手握刀笔默默耕耘,被称为“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晚年他又大胆地超越自我,变革画风,开始了艰难悲壮的“衰年变法”。“他的艺术创作与中国人民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的艺术尤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彦涵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彦东这样概括父亲一生的艺术追求。

书籍目录

序管桦上卷 激情岁月一 会考二 学画去三 尼姑庵里的嫂子四 陈佛生五 国难当头的时候六 走路去延安七 到前方去八 新年画九 根据地里的爱情十 国统区之行十一 木刻工场十二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十三 扫荡过后十四 从晋东南到晋西北十五 激情在刻刀下进发十六 在冀中前线十七 在大河村土改的日子里十八 向封建堡垒进军十九 胜利前夕下卷 磨难人生一 活蹦乱跳的鱼二 渔网骤然而落三 检查四 最后的权利五 处理决定六 下放怀来七 奶妈李焕莲八 沙城的“老右”们九 顿悟十 扼住命运的咽喉十一 趴在地上的战士十二 祸起插图十三 月亮悄悄走过十四 少写了一个“0”十五 重握画笔十六 “黑画”事件十七 封杀十八 探日十九 丙辰清明二十 春潮二十一 平反二十二 劫后重逢二十三 衰年变法二十四 巴黎,巴黎二十五 像烟花一样进裂开来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谁也不曾想到,随着“文革”的深入,这件事又被翻了出来,而且提到了纲上线上。有人联系到白炎的家庭出身,又联系到彦涵的问题,说她是有意少写一个“0”,以掩盖地主阶级的罪恶。于是,造反派把白炎关进了出版社的“牛棚”,轮番审讯批斗,拍桌子砸板凳,外加拳打脚踢,一定要她承认她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有意破坏《收租院》画册的出版,是现行反革命。白炎这人,平时看着挺软弱,甚至有点胆小怕事,可是关键时候却血性十足,宁折不弯,对于不实之词,决不承认。所以不管对方怎么吼,怎么打,哪怕是脸被打肿,头被打出血,她就是不承认,嘴巴硬得很。造反派被激怒了,下手更加狠毒,几次把她打得几乎晕死过去,她摇晃着弱小的身躯,依然不肯承认。正是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她被列为了从严处理的典型。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外文出版社召开批斗大会,被批斗的都是些个当权派,一个个坐着“喷气式”,在台上撅了一大溜。白炎作为“有严重问题的人”,被勒令参加,坐在台下。造反派们在台上冲着批斗对象又吼又叫,拳打脚踢,白炎吓得心惊肉跳,不敢抬头。直到批斗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时候,大会主持人突然一声吼:“把现行反革命分子白炎揪上台来!”空气顿时凝固了,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白炎的身上。惊愕的、愤怒的、幸灾乐祸的、迷惑的、同情的……各种各样。白炎已经傻了,她坐在那里目瞪口呆,脑子里一片空白。没等她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冲过来两个彪形大汉,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她拎到了台上。有人宣布:白炎,出身于反动的地主家庭,顽固地站在地主阶级的反动立场上,蓄意破坏《收租院》画册的出版,实属现行反革命分子。现在押送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严惩!话音刚落,她就被人揪着衣服,连推带搡地带出了会场。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彦涵教授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时代的一个革命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战斗的人民生活的反映。作为木刻家,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经出名,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革命战争。今天,这些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德国艺术评论家阿尔丰·皮尔曼博士对1957年中国美术界的反右运动,对“文革”中喧嚣一时的黑画事件,书中都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这是我所见过的关于它们的最为详细的文字。仅此一点,就使本书具有了相当宝贵的史料价值。  ——王培公他的苦难经历,折射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术精神。他把鲁迅提倡的版画的战斗精神,提高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使命感,他的骨气,他对自由的追求,他对艺术的探索,在同时代的画家里是少有的,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迷失的时代,就更显珍贵了。  ——作者

编辑推荐

《彦涵:苦难风流》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彦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