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中国诗歌-第26卷 2012.2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人民文学  作者:阎志  页数:156  

内容概要

  阎志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嗯,毛泽东的字,要么就很有冲击力地表现出来,要么就不要随便使用,用不好,就土了。”
  “我同意阎志的观点。这些设计稿里书名的字小了,要放大。毛泽东的字不要用红字,印刷时要凸起,烫金,霸气一点。用好了,就会很有浪漫感,有气势。”车延高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谢克强总结道:“我们每次这样讨论,都是思想的碰撞,头脑风暴啊,对策划很有帮助。不过这次封面还需要再斟酌。小叶要再辛苦一下了!”
  “酒醉英雄汉,茶引博士文。”茶过三道,众人谈性渐浓,话题从诗文轶事延至世情百态,如水汽弥漫开来。又是谢克强及时抓住一个话题的缰绳,拉到《中国诗歌》2012年第一卷上。
  “一卷‘故缘夜话’的题目《未来与展望》,有些太官方,像政府文件。我看,还是改为《用今天的眼睛看明天》,怎么样?”车延高说着,就在样书上修改起来。坚持以质量为重的阎志,只看诗不看人,“谢老师,我们‘诗词之页’的覆盖面还是要大一点,最近这几卷省内诗人的古诗词,题材稍显狭隘,小人文情怀浓重。”
  “江浙一带有个小伙子,古体诗词写得很不错,哪天我给你们带来吧。”车延高很善于发现,经常会推荐一些优秀作者。
  谢克强说道:“最近我这里有一个年轻作者一一芦苇岸,是土家族。他给我们投了三年稿,都没有被选用。后来,他又发给我一首长诗《空白带》,是构思五年,历时三个月写成的,经过了数次修改。我一看,和以前发来的作品相比,有了很大的突破。”
  好的诗人或许是“天赋灵气”,但好的作品,却一定是出于勤奋。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在《中国诗歌》这块园地扎根发芽,开出繁花。

作者简介

  苏堤春晓,原名苏建斌,1960年代生人,山西原平市人。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诗歌创作。发表诗歌、杂文、诗歌评论等五百余篇,见于国内外报章杂志。诗文被《中国当代网络诗歌选剧》《中国先锋诗人作品选粹》、《2010年中国网络诗歌精选》、《雅剑诗歌精选》、《中国诗歌:新世纪十年精品选编》、《中国西部诗歌大典》等诗歌选本收录。

书籍目录

头条诗人
高山流水(组诗)
关于诗歌评论的看法
原创阵地
空山(外二首)
扬子江边(外三首)
镜子(外二首)
无题(外三首)
午后(组诗)
幻觉(外三首)
水乡(外三首)
红叶(外二首)
故乡的棉花(外三首)
风起兮(组诗)
惶然书(外二首)
隐居史(外二首)
石楠(外四首)
山中(组诗)
实力诗人
小米的诗
张德强的诗
王学海的诗
高博涵的诗
毛秀璞的诗
柏铭久的诗
段和平的诗
诗人访谈
简单生活简单写诗
新发现
垫在楼下的人(组诗)
女性诗人
譬如春天(组诗)
灵魂振翅的声音
探索频道
大音(外一首)
大学生诗群
西华师范大学风华文学社作品专辑
中国诗选
爱情诗页
我们不说爱已经很久了(组诗)
多么爱(外二首)
你可以爱我了(外一首)
散文诗章
原野草木(六章)
西部山村物语(七章)
黑夜的村庄是如此明亮(六章)
诗词之页
涂运桥诗词选
外国诗歌
罗伯特·塞维斯诗选
游之吟
诗人档案
伊甸代表作选
我们听不见水声,但是它在流
新诗经典
蒲风诗选
时代的前哨大众的良朋
诗评诗论
“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
卢卫平:用词语来处理经验与思考
天下文章
出岛记
诗学观点
诗学观点
故缘夜话
欠雪兆丰年
封面彩图--王合多·《人与自然--维生素》

章节摘录

  “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王家新诗生活网刊编辑来信请我就《帕斯捷尔纳克》一诗写一篇创作谈。这真是给我出了一道难题。这倒不是因为《帕斯捷尔纳克》一诗的创作过程不好谈,而是因为一一怎么说呢,难道就不能谈点别的?  这真如有人所感叹的那样:“代表性”成了许多诗人的十字架,他们被绑在上面受难。他们的其他作品、他们在后来的艺术进展都被遮蔽了。  我想到诗人西渡编选的一部诗选,他选的是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一首诗《尤金,雪》。那我就从这首诗谈起吧。  这首诗我自己比较看重,虽然这是一首短诗,虽然它看上去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但对我来说,这首诗的写作却体现了一种更深刻的精神经历。  这首诗写于1996年3月。在这之前的头一个月,我还写有这样一首诗:  布罗茨基之死  在一个人的死亡中,远山开始发蓝  带着持久不化的雪冠;  阳光强烈,孩子们登上上学的巴  士……  但是,在你睁眼看见这一切之前  你还必须忍受住  一阵词的黑暗。  该年1月28日,诗人布罗茨基在纽约英年早逝,死于心肌梗塞。消息传来,我在北京深受震动。这可不是一般的事件,布罗茨基深刻影响了许多中国诗人,我们也与他一起分担了那么多共同的东西,如抗争、流亡、对母语的爱,等等。这是一种和我们深刻相关的死亡。用布罗茨基爱用的“墨水”来比喻,墨水瓶打翻了,死亡的墨汁到处都是。最后,它将被悲痛的词语全部吸收。  我甚至惊异于诗人的死因:心肌梗塞。也许,这本身就和词语的运作有关?  接下来的2月,我就带着这样的震动,也带着北中国的寒霜,从北京登上了到美国的班机。我是带着刚上初一的儿子去美国俄勒冈大学探亲(他母亲在那里留学)。在旧金山海湾机场转机时,在强烈的阳光和发蓝的深邃大气中,我看到远山的晴雪闪耀(后来在西雅图一带,我又看到这样的景观)。这闪耀的积雪,这一直伴随着我的“诗人之死”,还有强烈而寒彻的阳光,一起到来,构成了这首诗的要素。  多年前,在去新疆的路上,在荒凉的河西走廊一带,我也从火车上看见过远处闪耀的雪峰。但这次不一样。雪山就紧临着人类的居住地(旧金山、西雅图),它在注视着我们。它顽强地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它的位置。它在对我们讲话。  也许,正是死亡的到来,使我感到了那雪山的注视。  而那些在早上的阳光中排队登上校车的孩子们,偏偏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这里有什么生与死的奥义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诗歌赋予的一种视野。  我更知道,从我的内部知道,“在你睁眼看见这一切之前/你还必须忍受住/一阵词的黑暗。”  记得一位诗人朋友当年读这首诗读到最后,禁不住大声说:好一阵词的黑暗!这“一阵词的黑暗”,也就是死亡带来的“绝对”的黑暗。这词的黑暗,姑且如是说,就是上帝的黑暗。  没有死亡带来的重创,就不可能进入这词的黑暗。  去年冬天,我在网上搜索关于余虹之死的反响文字,发现有人引用了这首诗。余虹的死,使这位悼念者首先想到了这首诗。他被死亡震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反复背着这首诗,说着这首诗。词的黑暗,就这样进入了另一个头脑。  在谈《尤金,雪》之前先谈《布罗茨基之死》,因为它是一个背景或先声。  尤金,一个只有几万人的美国西北部小城,俄勒冈大学所在地,为群山和无边的森林所环绕,离太平洋只有几十公里。从2月到4月,我在那里生活了三个月。松鼠在住房周围的松树上蹦跳,雪后人们在居民区里堆起了红鼻子雪人。一个“童话似的世界”?这些,成为了诗中的细节。  尤其让我这个从干燥的北中国来的人惊异的,是尤金的雪。那一场又一场大雪,不时落下,到了三月初,仍“意犹未尽”。它是在向我要求一首诗吗?  但是随着写作的进行(或词语自身的展开),我也很快意识到“这一切都不会成为你写诗的理由”。你可以写雪,写它给你带来的激动,但却会流于表面,“除了雪降带来的寂静”。而这种觉悟至关重要。这在一瞬间给全诗带来了一种停顿。没有这种停顿或转折,我们就不可能进入存在的更本质的层面。  安静的尤金,“四月,满城开遍了桃花/却听不见一只蜜蜂”(这是我后来在尤金写的一句诗)。但这种“雪降带来的寂静”却有别于一般的安静。这雪降时的寂静,有着一种无言的强大的威力。它迫使一个人朝他的内里走。  “一个在深夜写作的人/他必须在大雪充满世界之前/找到他的词根”;大雪充满世界与一个诗人对“词根”的寻找,这构成了一种宿命般的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也许永远难以消除。  说到这里,词语有它自己的“根”吗?当然。里尔克有诗云:“沉默吧。谁在内心保持沉默,/谁就触到了言说之根。”  只有触到了这样的“言说之根”,诗或思才走向我们。一个诗人的写作才有了它的真实可靠性。  “他还必须在词中跋涉”,写作,不是这种跋涉又是什么?我喜欢“跋涉”这个词,它带着语言自身的难度,它带着一种“艰难地贴近事物的姿态”。那种没有难度的写作,在我看来几乎一钱不值。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山流水-中国诗歌-第26卷 2012.2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看过许多诗人的诗歌之后,心灵第一次受到震颤,原来,诗是有灵性的,这种灵性存在于骨髓里,包裹着灵魂,和身体一起存在于心生,我感受微妙的文字带给我的惬意,回味荡漾的诗的宽度,高度,深度,闭上眼睛,诗的灵性有时会灵魂出窍,带我写下性灵的文字。这就是诗歌带给我的感受,感谢当当,感谢书,感谢自己。
  •   做为开卷诗人的苏提春晓的有些作品,不应该发在这里,有损这本刊物的质量。
  •   做得这么好的书目前不多,很超值。
  •   给同学买的 她很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