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盛炜彤  页数:2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内容为: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研究进展;杉木人工林自身特性对土壤肥力影响;育林干扰对土壤养分损耗和土壤功能的影响;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变化;杉木营养特性与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分配;连作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碳分配及养分生物循环影响;连载杉木林土壤对幼林生长机理探索;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长期生产力的途径。分总论和不同地理与岩性条件下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二部分论述。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总论第1章 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研究进展1.1 背景1.2 国内外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研究现状1.3 国内外立地长期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趋势1.4 研究思路第2章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技术路线与方法2.1 试验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2.2 试验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第3章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1 杉木枯死枝叶凋落特性3.2 杉木枯死枝叶的宿存特性3.3 杉木枯死枝叶的分解3.4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3.5 杉木人工林群落结构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第4章 杉木人工林的育林干扰对土壤养分损耗和土壤功能影响4.1 炼山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2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土壤肥力与杉木生长影响4.3 整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4 幼林抚育方法对土壤肥力影响4.5 间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6 采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7 传统育林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损耗的影响第5章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变化5.1 1代杉木林不同发育阶段的土壤肥力变化5.2 连作人工林土壤变化第6章 杉木营养特性与人工林生产力和碳分配6.1 不同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特性6.2 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营养状况6.3 不同立地条件杉木林生理特性6.4 杉木苗期(1~3年生)的营养特性6.5 营养平衡诊断6.6 连作杉木林林地养分状况与碳分配特点及生产力比较第7章 连作对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与碳分配及养分生物循环影响7.1 连作杉木林的生长及生产力7.2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配7.3 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第8章 连作杉木人工林土壤对幼林生长影响机制探索8.1 连作杉木林表土对杉苗生长的抑制作用8.2 土壤酸化及土壤铝富集可能对杉木根系有抑制或毒害作用第9章 杉木人工林立地生产力下降原因机制及保持长期生产力的途径9.1 杉木林立地生产力下降原因机制9.2 杉木人工林保持长期生产力的途径9.3 今后研究方向第二部分 不同地理与岩性条件下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第10章 福建粉砂岩条件下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10.1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的生长10.2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生产力10.3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被10.4 不同代数杉木林凋落物10.5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肥力10.6 不同代数杉木林养分的积累和分配10.7 福建粉砂岩条件下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第11章 福建花岗岩条件下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11.1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生长效应11.2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被发育规律11.3 不同栽植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生产力11.4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养分动态11.5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养分积累和分配11.6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和分配11.7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养分利用效率11.8 不同栽植代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凋落物11.9 不同代数不同林龄杉木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11.10 不同代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11.11 福建花岗岩条件下杉木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11.12 土壤酸化及土壤铝富集的可能作用11.13 炼山、整地对杉木林土壤养分损耗与功能的影响11.14 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的影响第12章 江西板页岩条件下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机制12.1 连作杉木林生产力与生物量构成比例的比较研究12.2 杉木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发育12.3 林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2.4 不同代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12.5 杉木林枝叶凋落特点与分解速率及养分归还12.6 连作1代、2代杉木林分的生物生产力与营养元素积累及养分循环12.7 养分胁迫条件下杉木反应的研究12.8 连作杉木林土壤对杉木幼龄林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