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镒文集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科学  作者:吴征镒  页数:9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吴征镒文集》收载吴征镒院士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地理学、植被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和保护生物学等学科的学术论著72篇,基本反映吴征镒院士从业七十余年中各个时期科学研究的成就,也反映我国在上述学科领域的某些自主创新的成果。《吴征镒文集》还载有吴征镒院士的九十自述,从他自幼寄兴于植物,到后来把植物学作为一生执著追求的志向,学术上追本穷源,成就斐然,其中的为人治学之道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书籍目录

卷首图片九十自述前言中国植被的类型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i.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i.(续)关于“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研究的初步报告i”的一些订正中国唇形科植物订正茄科(尤其是茄属)植物的亲缘系统、历史地理分布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心叶石蚕属、全唇花属———云南唇形科二新属the tropical affinities of chinese flora唇形科的两个新分类单位人参属植物的三萜成分和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的关系中国茄属及红丝线属植物志资料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中国远志科植物志资料绿绒蒿属分类系统的研究华福花属———五福花科的一新属五福花科的另一个新属,兼论本科的科下进化和系统位置the evolution of some sections of the genus corydalis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我国山毛榉科植物中一个新分布的属———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 form an)dissertations upon 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regionalization of xizang flora through the floristic analysis论唇形科的进化与分布on the evolution of north temperate coniferson the significance of pacific intercontinental discontinuity中国绞股蓝属(葫芦科)的研究中国的紫堇属延胡索亚属的分类、分布、演化趋势及其用途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ainage control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on the stratecic position of plant resources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shed ecosystems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tropicaland subtropical mountain regions of china越桔属新分类群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hengduan mountain flora and her significancea karyomorphological study of some yunnan species of aconituml.(ranunculaceae)鹅绒藤属及其近缘属的化学分类———兼论vincetoxicum的恢复问题横断山虎耳草属新分类群紫堇属一新组———南黄堇组紫堇属高紫堇组新分类群鹅绒藤类群的化学分类斜翼属植物订正国产杜英科花粉形态的研究西双版纳植物区系资料(1)植物园在前进———与人类生态和植物资源有关的全球战略中国繁缕属的一些分类问题毛茎紫堇组———紫堇属一新组中国紫堇属大叶紫堇组的分类与分布变豆叶草族———虎耳草科一新族赤瓟属新分类群赤瓟亚族植物叶片中脉的比较解剖a synopsis of chinese euphorbial.s.l.(euphorbiaceae)葫芦科赤瓟亚族植物的细胞学观察华西南大戟属的分类学修订鹅掌楸属花粉的超微结构研究及系统学意义论五福花科的分类、进化与分布中国崖爬藤属(tetrastigma(miq.)planch.)植物系统分类研究论紫堇属的系统演化与区系发生和区系分区的关系taxonomical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 tions of the leaf anatomy and architecture of quercus l. subgenus quercus from china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兼论云南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的两种不同排序滇中南无量山种子植物区系联系及其地位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tilization in western hunan tujia and miao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prefecture在新建议的东亚植物区的背景下台湾植物区系的地位———特论其森林系统分带的特点和来源delineation and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ino-japanese floristic regiona proposal for a new floristic kingdom(realm)———the e.asiatic kingdom,its deline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a comprehensive study of“magnoliidae”sensu lato———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on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necessity for proposing a new “po-lyphyletic-polychronic-polytopic”system of angiosperms试论木兰植物门的一级分类———一个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方案two new combinations in chinese scrophulariaceae中国特有属牛筋条属的花粉形态与其系统位置甜菜树属———我国云南产山柚子科一原始新属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中国蔷薇科一新属———多蕊石灰树属被子植物的一个 “多系-多期-多域”新分类系统总览embryology of zippelia begoniaefolia(piperaceae)and its systematic rela tionshipssynopsis of the chinese species of begonia(begoniac-eae),with a reappraisal of sectional delimitation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附录1 吴征镒院士论文专著中文目录附录2 the publication list of wu zheng-yi编后记

章节摘录

  贺兰山、狼山、阴山一带海拔渐低。贺兰山2800米以下仍有云杉林出现,油松林较少。狼山、阴山则在北坡低处多为油松林,高处仅见桦杨次生林,云杉已消灭殆尽,贺兰山低山、狼山、阴山南坡比较干燥,多由稀疏刺柏(Juniperus rigida)或侧柏(Thuja orientalis)所占,已更接近于华北低山。惟椴属仅有Tilia mongolica一种可向西分布到祁连山阴山、。栎属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仅见于阴山东端和大兴安岭相接处。是则林带多占据部分湿坡,其下部仍无夏绿落叶林带的出现,而直接和草原或荒漠相接,尚有干旱山地森林草原的特点。本带植物资源在干旱境内说是相当丰富的。木材如云杉、桦木、花楸等虽蓄积量不大,采伐强度不能过高,然仍有相当数量可资利用。干草原及大片的亚高山草地和高山草地是极好的牧场,其中牧草种类繁多,突出的如几种苜蓿(Medicago)、胡卢巴(Trigonella)、鸭茅(Dactylis)、雀麦(Bromus)、猫尾草(Phleum)等,均为养牛羊、牧马的上好饲料。其余果树、药材亦有一些种类。本带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适当地结合林牧,合理管理牧场以提高单位面积载畜量,提高饲料品质的问题。森林需要利用,但利用强度必须事先研究,以防森林被破坏,影响雪源及山下绿洲的灌溉。一部分干草原半荒漠的荒坡如何合理利用也是一个问题,引种中亚盛产的巴旦杏(Amygdalus communis)、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等旱生果树,可能是有希望的。(九)干草原及草地(Steppe and meadow,Terriherbosa)本带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混交林和温带夏绿林的边缘。只在迎湿热夏季风的河谷和山地,森林带常能侵入较远,一般从东南向西北、北准噶尔和东北大平原则从东北向西南,森林逐渐稀疏,完全没有乔木而仅仅生长着比较旱生的草本植物的地段越来越多,往往经过或宽或仄的森林草原过渡带而围绕荒漠半荒漠带(蒙古高原的干旱和冬季高气压中心)成马蹄形的分布,并逐渐向荒漠半荒漠带过渡。又在后带中按地上、下水文情况,带状、片状或斑状出现,而与后带呈犬牙交错的形势。全带地势一般平坦,起伏较小,惟大兴安岭南部略有丘陵,黄土高原西北部经过冲蚀形成沟壑和梁峁。除平原在400米以下外,一般在400-2000米间,只有柴达木盆地和青海盆地高达30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一般在--2~C至lO℃,最高不到14℃。1月份平均温度约-6℃以下,愈北愈低,最低-28℃;7月份平均温度绝大部分在20-24℃间。年降水量除东北大平原东部、北阿尔泰及伊宁一带可达500毫米以上外,一般在250-500毫米问,愈向沙漠愈低,少数地区只200毫米。一般夏季不过热,而冬季寒冷。夏季雨常很集中且以暴雨的方式下降,很快湿透土壤,大部分变为地表径流流失。冬春从蒙古高原高气压中心来的干冷风相当猛烈,时有沙暴尘霾,在沙漠边缘尤甚。此时雪量至少,1月份均在10毫米以下。所以年温、年降水量较低,冬春特别干冷和多风沙,限制了森林类型植被的发展。在这种气候和植被的双重影响下,绝大部分土壤都是栗钙土,其颜色随雨量和植被覆盖密度的加大而变深。在比较寒湿地区向森林草原过渡时,常生成黑钙土,这种土壤经过破坏森林和连年耕作的一系列过程而生成变质黑钙土。在以黄土为母质的地区,经过表土的冲刷流失,心土暴露,仅能生成淡栗钙土和黄土性幼年土,冲刷最严重的地区甚至暴露了底层的第四纪红土。在荒漠半荒漠带的边缘低洼处,盐分积累相当多,多有大片盐碱地或小片碱斑混合分布,生长各种盐生植物,在嫩江沿岸低地且形成柱状碱土。由于风沙经常的侵入,高平地或河边并多沙丘,成为干草原植物和沙生植物激烈竞争的场所。沙地干草原植被由于耕作破坏后,每每“就地起沙”又回复到流动沙丘的情况。各类型土壤的共同特点是弱至强碱性,富含钙质,并有一定的钙积层。本带主要按照湿润程度和草丛密度、性质而分为干草原(steppe)和草地(meadow)两副带。前者在比较干燥地方向半荒漠过渡,草丛颇疏,多为旱生植物;后者在此比较湿润地方常向森林草原过渡,草丛极密,多系中生植物。

编辑推荐

《吴征镒文集》可供植物学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征镒文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