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孟伟、 等 科学出版社 (2008-07出版)  作者:孟伟  页数:649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从而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把治理生态环境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要做到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能有效及时地掌握全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而采取相应对策和制定合理方针政策,以便在发展经济和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但就现状的分析,我国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在大尺度生态环境调查、生态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重要领域还缺乏可以被普遍接受的方便、准确与快捷的方法。有关部门虽在过去对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做过调查,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全国生态环境本底状况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许多重要生态区的研究还不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急需的态势评估和可操作的对策。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全国性的生态调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时短则3~5年,长则更多年,所得结果存在着时段参差不齐、资料年限不一致等不足,所得结论也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不能真正给管理和决策起到参谋作用。为了及时准确地测定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必须在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一书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建立基于遥感信息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实现了大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及时预警并提供决策意见,从而提高与加强国家对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管理能力;在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县、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案例研究,证明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内容概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县、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生态环境相关专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孟伟,男,山东青岛人,1977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地质系学习,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硕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博士。1982年1月孟伟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委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加拿大海岸带协会会员、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GIS协会常务理事兼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河口海岸分会理事、国家气候变化委员会环境影响与对策分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序言上篇 技术与方法篇第一章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第一节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第二节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第三节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常用方法分析第二章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遥感识别技术第一节 遥感研究背景第二节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遥感识别技术第三节 景观生态遥感专题信息提取第四节 景观生态要素识别遥感信息模型第三章 景观生态质量管理技术第一节 景观生态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第二节 景观生态质量管理技术模型第三节 景观生态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第四节 景观生态质量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下篇 应用篇第四章 黄河源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与规划研究第一节 黄河源区景观生态质量现状与变化第二节 黄河源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第三节 黄河源区生态功能区划第四节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规划与对策第五章 海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第一节 海河流域主要景观生态质量问题分析第二节 海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第三节 典型区景观生态质量变化及影响分析第四节 海河流域景观生态质量恢复对策第六章 深圳城市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第一节 深圳市景观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第二节 深圳市景观生态变化分析研究第三节 景观生态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第四节 城市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第五节 城市景观生态质量动态评估软件开发研究第六节 深圳市景观生态质量保护对策第七章 “温郫都”景观生态质量管理设计第一节 “温郫都”生态示范区概况第二节 “温郫都”景观生态质量现状评价第三节 “温郫都”景观生态质量趋势分析及预测第四节 “温郫都”景观生态质量管理模型第五节 “温郫都”景观生态质量管理方案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访求研究第二节 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一)充分反映生态系统主要的、不可替代或不可恢复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储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有毒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诸多方面。各种自然或人类干扰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其实质是造成生态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评价也应该通过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状态来进行,因此对各类指标的筛选只有能够反映出生态服务功能的本质,才能对生态环境质量做出恰当的评价。由于生态系统的各类服务功能的种类较多且很难通过直接的定量指标来反映,在指标筛选过程必须选择能够在宏观尺度上反映主要的、不可替代或难以恢复的生态服务功能相关联的指标。在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态系统的最重要且极难替代和恢复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1)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主要是第一性生产能力,它是一切生态系统存在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失去了生产能力,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将会死亡。(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均是经过千万年的历史进程进化演变而来,一旦遭到破坏则无法恢复,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因此所受的影响也极难弥补。因此,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必须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3)生态系统的净化、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净化和调节能力,尤其是绿色植被对大气的净化和气候的调节能力。

编辑推荐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内容共分七章:第一章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技术理论框架及开放性指标体系,规范了评价方法和生态单元的分类代码;第二章介绍建立不同尺度、不同景观类型景观生态学评价的遥感识别技术规范和流程,及其在典型景观区进行的应用和推广;第三章介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模型和开发的成熟的管理应用软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简称EEMDSS);第四章通过对黄河源区景观生态质量不同时相的演变趋势对比,研究其退化原因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提出了黄河源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对策;第五章确定适合海河流域的生态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7个典型生态区开展了不同时相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研究,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原因和控制对策;第六章在开展深圳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景观生态学评估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并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环境效应开展了分析研究;第七章阐述对第三章的实际应用和目前已取得的良好的实践效果。相信这《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的出版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在景观生态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