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指南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学勇  页数:157  

内容概要

  《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指南》从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人员和物品的管理、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质量控制、设施内环境管理、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七个方面描述了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控制重点。为便于参考和对照,书后还附有供读者参考的相关资料。  《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指南》既可作为实验动物繁育、饲养和设施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工具书,也可作为实验动物教学和动物实验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1.1 管理组织1.1.1 组成1.1.2 职能1.2 从业人员1.2.1 设施技术负责人1.2.2 动物繁育与饲养管理人员1.2.3 动物实验人员1.2.4 设备管理和值班人员1.2.5 兽医1.2.6 后勤保障人员1.3 管理文件1.3.1 规章制度1.3.2 SOP1.3.3 其他保障措施第二章 人员和物品的管理2.1 人员出入设施的管理2.1.1 人员出入设施的管理原则2.1.2 人员出入普通环境设施的管理要求2.1.3 人员出入屏障环境设施的管理要求2.1.4 人员出入隔离环境设施的管理要求2.2 物品的管理2.2.1 物品进入设施的管理原则2.2.2 饲料的管理要求2.2.3 饮水的管理要求2.2.4 垫料的管理要求2.2.5 工作服装的管理要求2.2.6 废物的处理要求第三章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3.1 实验动物的繁育体系3.1.1 封闭群动物的繁育体系3.1.2 近交系动物的繁育体系3.1.3 其他遗传特点动物的繁殖方法3.2 实验动物的繁殖管理3.2.1 封闭群啮齿类动物的繁殖管理3.2.2 近交系啮齿类动物的繁殖管理3.2.3 兔的繁殖管理3.2.4 犬的繁殖管理3.2.5 猴的繁殖管理3.3 实验动物的常规饲养管理要点3.3.1 小鼠3.3.2 大鼠3.3.3 地鼠3.3.4 豚鼠3.3.5 兔3.3.6 犬3.3.7 猴3.3.8 小型猪第四章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4.1 繁育、生产过程中动物的净化措施4.1.1 普通级动物的净化措施4.1.2 清洁级动物的净化措施4.1.3 SPF动物的净化措施4.1.4 无菌及已知菌动物的净化措施4.2 应用过程中动物的质量控制4.2.1 动物的采购与运输4.2.2 动物的传递与检疫4.2.3 动物质量和设施内环境指标的跟踪监测4.2.4 实验后动物的饲养管理4.2.5 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的方法4.3 动物疾病控制4.3.1 综合性控制措施4.3.2 动物疾病的诊断4.3.3 常用清洗、消毒、驱虫药剂的使用第五章 设施内环境管理5.1 普通设施的内环境管理5.1.1 各种物品的卫生保洁措施5.1.2 内环境的卫生保洁措施5.2 屏障设施和饲养设备的内环境管理5.2.1 屏障设施启用前的准备工作5.2.2 屏障设施运行中的维持5.2.3 饲养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要求5.3 隔离设施内环境管理5.3.1 隔离器的安装5.3.2 隔离器的灭菌净化5.3.3 隔离器的使用管理5.3.4 隔离器的日常维护第六章 配套设备的运行管理6.1 通风空调系统6.1.1 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6.1.2 通风净化设备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要求6.1.3 空气调节设备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要求6.2 高压蒸汽灭菌器6.2.1 结构、工作原理与技术标准6.2.2 操作程序6.2.3 维护要求6.3 净水设备6.3.1 设备分类及工作原理6.3.2 运行管理与维护要求6.4 渡槽6.4.1 操作程序6.4.2 维护要求6.5 传递窗/间6.5.1 使用要求6.5.2 维护要求6.6 笼架具6.6.1 分类6.6.2 中、大型实验动物笼具的使用管理要求6.6.3 啮齿类实验动物笼架具的使用管理要求第七章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1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7.1.1 环境学基础7.1.2 实验动物环境7.1.3 实验动物设施7.2 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2.1 温标7.2.2 空气温度7.2.3 体温7.2.4 空气温度区的划分7.2.5 实验动物产热7.2.6 实验动物散热7.2.7 实验动物体热平衡及调节7.2.8 环境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3 湿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3.1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7.3.2 湿空气的焓湿图7.3.3 环境湿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4 气流与风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4.1 气流7.4.2 风7.4.3 气流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5 污染空气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5.1 空气的组成与空气污染7.5.2 气溶胶的危害7.5.3 有害气体的危害7.6 空气的净化与调节7.6.1 通风净化7.6.2 空气调节7.6.3 自动控制7.7 声音和光照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7.1 声音7.7.2 光照7.7.3 紫外线7.8 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8.1 微生物的来源7.8.2 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动物及人的危害7.8.3 实验动物的主要病毒病7.8.4 实验动物的主要细菌病7.8.5 微生物的控制措施7.9 寄生虫感染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9.1 实验动物感染寄生虫的主要途径7.9.2 寄生虫对实验动物及人的危害7.9.3 内寄生虫7.9.4 外寄生虫7.9.5 寄生虫的控制措施7.10 居住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10.1 实验动物设施7.10.2 笼架具、垫料、饮食器具及其他用具7.11 饮食要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7.11.1 饲料7.11.2 饮水7.12 动物的社会关系7.12.1 同种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7.12.2 异种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7.12.3 人与实验动物的关系7.12.4 研究动物社会关系的目的和意义7.12.5 人类对实验动物应有的态度附录一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学等级》附录二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附录三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附录四 《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附录五 《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附录六 建议参考书目及某动物实验设施的部分管理文件资料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而影响生命科学研究结论的准确性。而合格的实验动物质量和客观真实的动物实验结果又都离不开实验动物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在北京地区,根据《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为了保障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所有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以下简称从业单位)在开展实验动物工作之前,都应该以人为本,结合本单位实验动物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涵盖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和管理文件三个方面的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1.1 管理组织  针对实验动物的组织管理工作,所有从业单位都应成立一个实验动物管理与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也可分设为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两个组织)。  1.1.1 组成  该委员会的成员应由单位主要领导、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设施负责人、兽医、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者代表、与实验动物无任何关系的公众代表组成。该委员会的成员总数不少于5名,负责人应为实验动物专业人员(最好是设施技术负责人或兽医)。  1.1.2 职能  该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根据本单位实验动物工作的具体情况,配备数量适当、业务素质符合1.2节所列要求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协调水、电、气、暖和运行费用等各种资源条件,保障实验动物设施的正常运行;贯彻实验动物法规,对本单位的实验动物工作进行全面监管;督促本单位从业人员落实有关国家标准,保证实验动物生存条件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倡导“3R”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原则,参照科技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和《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对实验动物生产或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案进行福和伦理审查。

编辑推荐

  《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指南》对常规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描述,既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教学和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保证以实验动物为实验材料的生命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就必须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也就需要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管理指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